《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再别康桥全诗。(2)分析徐志摩的诗歌风格,了解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2)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康桥的热爱与不舍,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珍惜眼前人。(3)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2. 分析诗歌的主
2、题思想与情感表达。3.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解读。2. 学会欣赏诗歌的美。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及诗歌的基本意思。2. 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 欣赏法:品味诗歌语言美、情感美、形式美。4. 实践法:让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讨,提高鉴赏能力。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提问:同学们对“康桥”有什么印象?引发对诗歌的兴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3. 讲解与讨论(
3、1)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3)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4. 欣赏与品味(1)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形式等方面欣赏诗歌的美。(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5. 小结与拓展(2)布置作业:背诵诗歌,写一篇赏析文章。6. 课堂反思(1)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学生反馈学习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歌和赏析文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合作态度等方面的情况。七、教学拓展1
4、.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和感悟。2. 邀请文学爱好者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对徐志摩及其诗歌的研究成果。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诗歌。八、教学资源1. 教师用书:提供详细的教材解析和教学指导。2.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增加教学的丰富性。九、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2.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指导。3.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适当增加教学活动的种类和形式。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
5、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效果。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寻找改进的方法和策略。3. 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再别康桥全诗,分析徐志摩的诗歌风格,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这些目标对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重点关注。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这一环节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康桥的热爱与不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一环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二、教学重
6、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理解不透,需要重点讲解。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分析。3.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学生可能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理解不够熟练,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解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分析。2. 学会欣赏诗歌的美。学生可能对诗歌的审美标准不清晰,需要引导他们培养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生可能对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够,需要引导他们进行实践和思考。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
7、平及诗歌的基本意思。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需要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3. 欣赏法:品味诗歌语言美、情感美、形式美。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诗歌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4. 实践法:让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讨,提高鉴赏能力。需要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和探讨。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节奏和韵律,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3. 讲解与讨论: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引导学生
8、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4. 欣赏与品味: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形式等方面欣赏诗歌的美,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歌和赏析文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合作态度等方面的情况。七、教学拓展1. 诗歌朗诵比赛: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和感悟。2. 文学讲座:邀请文学爱好者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对徐志摩及其诗歌的研究成果。3. 诗歌创作活动: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诗歌。八、教学资源1.
9、 教师用书:提供详细的教材解析和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2.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增加教学的丰富性和拓展性。九、教学计划调整1. 教学内容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2. 教学辅导调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3. 教学活动调整: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适当增加教学活动的种类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教学反馈: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效果。2. 教学改进: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寻找改进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