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辅助线技巧秘籍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几何辅助线技巧秘籍 .doc(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几何辅助线技巧大全一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口诀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三角形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梯形问题巧转换,变为和。平移腰,移对角,两腰延长作出高。如果出现腰中点,细心连上中位线。上述方法不奏效,过腰中点全等造。证相
2、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圆形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注意点辅助线,是虚线,画图
3、注意勿改变。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解题还要多心眼,经常总结方法显。切勿盲目乱添线,方法灵活应多变。分析综合方法选,困难再多也会减。虚心勤学加苦练,成绩上升成直线。二 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 口诀: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对称性;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对于有角平分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两种。从角平分线上一点向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对称图形(如作法是在一侧的长边上截取短边)。通常情况下,出现了直角或是垂
4、直等条件时,一般考虑作垂线;其它情况下考虑构造对称图形。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与角有关的辅助线(一)、截取构全等几何的证明在于猜想与尝试,但这种尝试与猜想是在一定的规律基本之上的,希望同学们能掌握相关的几何规律,在解决几何问题中大胆地去猜想,按一定的规律去尝试。下面就几何中常见的定理所涉及到的辅助线作以介绍。如图1-1,AOC=BOC,如取OE=OF,并连接DE、DF,则有OEDOFD,从而为我们证明线段、角相等创造了条件。例1 如图1-2,AB/CD,BE平分BCD,CE平分BCD,点E在AD上,求证:BC=AB+CD。分析:此题中就涉及到角平分线,可以利用角平分线来构
5、造全等三角形,即利用解平分线来构造轴对称图形,同时此题也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在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中常用到的方法是延长法或截取法来证明,延长短的线段或在长的线段长截取一部分使之等于短的线段。但无论延长还是截取都要证明线段的相等,延长要证明延长后的线段与某条线段相等,截取要证明截取后剩下的线段与某条线段相等,进而达到所证明的目的。简证:在此题中可在长线段BC上截取BF=AB,再证明CF=CD,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这里面用到了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另外一个全等自已证明。此题的证明也可以延长BE与CD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来证明。自已试一试。例2 已知:如图1-3,AB=2AC,BAD=CAD
6、,DA=DB,求证DCAC分析:此题还是利用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的方法还是截取线段相等。其它问题自已证明。例3 已知:如图1-4,在ABC中,C=2B,AD平分BAC,求证:AB-AC=CD分析:此题的条件中还有角的平分线,在证明中还要用到构造全等三角形,此题还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用到的是截取法来证明的,在长的线段上截取短的线段,来证明。试试看可否把短的延长来证明呢?练习1 已知在ABC中,AD平分BAC,B=2C,求证:AB+BD=AC2 已知:在ABC中,CAB=2B,AE平分CAB交BC于E,AB=2AC,求证:AE=2CE3 已知:在ABC中,ABAC,AD为BAC的平
7、分线,M为AD上任一点。求证:BM-CMAB-AC4 已知:D是ABC的BAC的外角的平分线AD上的任一点,连接DB、DC。求证:BD+CDAB+AC。(二)、角分线上点向角两边作垂线构全等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来证明问题。例1 如图2-1,已知ABAD, BAC=FAC,CD=BC。求证:ADC+B=180分析:可由C向BAD的两边作垂线。近而证ADC与B之和为平角。例2 如图2-2,在ABC中,A=90,AB=AC,ABD=CBD。求证:BC=AB+AD分析:过D作DEBC于E,则AD=DE=CE,则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得证。此题是证明线段
8、的和差倍分问题,从中利用了相当于截取的方法。例3 已知如图2-3,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BAC的平分线也经过点P。分析:连接AP,证AP平分BAC即可,也就是证P到AB、AC的距离相等。练习:1如图2-4AOP=BOP=15,PC/OA,PDOA, 如果PC=4,则PD=( ) A 4 B 3 C 2 D 12已知在ABC中,C=90,AD平分CAB,CD=1.5,DB=2.5.求AC。3已知:如图2-5, BAC=CAD,ABAD,CEAB,AE=(AB+AD).求证:D+B=180。4.已知:如图2-6,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 的中点,F为BC 上的点,FAE=
9、DAE。求证:AF=AD+CF。5 已知:如图2-7,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E平分CAB交CD于F,过F作FH/AB交BC于H。求证CF=BH。(三):作角平分线的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从角的一边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使之与角的两边相交,则截得一个等腰三角形,垂足为底边上的中点,该角平分线又成为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以利用中位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如果题目中有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则延长该线段与角的另一边相交)。例1 已知:如图3-1,BAD=DAC,ABAC,CDAD于D,H是BC中点。求证:DH=(AB-AC)分析:延长CD交AB于点E,则可得全
10、等三角形。问题可证。例2 已知:如图3-2,AB=AC,BAC=90,AD为ABC的平分线,CEBE.求证:BD=2CE。分析:给出了角平分线给出了边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可延长此垂线与另外一边相交,近而构造出等腰三角形。例3已知:如图3-3在ABC中,AD、AE分别BAC的内、外角平分线,过顶点B作BFAD,交AD的延长线于F,连结FC并延长交AE于M。求证:AM=ME。分析:由AD、AE是BAC内外角平分线,可得EAAF,从而有BF/AE,所以想到利用比例线段证相等。例4 已知:如图3-4,在ABC中,AD平分BAC,AD=AB,CMAD交AD延长线于M。求证:AM=(AB+AC)分析
11、:题设中给出了角平分线AD,自然想到以AD为轴作对称变换,作ABD关于AD的对称AED,然后只需证DM=EC,另外由求证的结果AM=(AB+AC),即2AM=AB+AC,也可尝试作ACM关于CM的对称FCM,然后只需证DF=CF即可。练习:1 已知:在ABC中,AB=5,AC=3,D是BC中点,AE是BAC的平分线,且CEAE于E,连接DE,求DE。2 已知BE、BF分别是ABC的ABC的内角与外角的平分线,AFBF于F,AEBE于E,连接EF分别交AB、AC于M、N,求证MN=BC(四)、以角分线上一点做角的另一边的平行线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从而构造等腰三角
12、形。或通过一边上的点作角平分线的平行线与另外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从而也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4-1和图4-2所示。12ACDB例4 如图,ABAC, 1=2,求证:ABACBDCD。例5 如图,BCBA,BD平分ABC,且AD=CD,求证:A+C=180。BDCAABECD例6 如图,ABCD,AE、DE分别平分BAD各ADE,求证:AD=AB+CD。练习:1. 已知,如图,C=2A,AC=2BC。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CAB2已知:如图,AB=2AC,1=2,DA=DB,求证:DCACABDC12 3已知CE、AD是ABC的角平分线,B=60,求证:AC=AE+CDAEBDC4已知:如图
13、在ABC中,A=90,AB=AC,BD是ABC的平分线,求证:BC=AB+ADABCD三 由线段和差想到的辅助线口诀: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遇到求证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之和时,一般方法是截长补短法:1、截长: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另两条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剩下部分等于另一条;2、补短:将一条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短线段,然后证明新线段等于长线段。对于证明有关线段和差的不等式,通常会联系到三角形中两线段之和大于第三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可想办法放在一个三角形中证明。一、 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线段不等关系时,如直接证不出来,可连接两点或廷长某边
14、构成三角形,使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再运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证明,如:例1、 已知如图1-1:D、E为ABC内两点,求证:AB+ACBD+DE+CE.证明:(法一)将DE两边延长分别交AB、AC于M、N,在AMN中,AM+ANMD+DE+NE;(1)在BDM中,MB+MDBD;(2)在CEN中,CN+NECE;(3)由(1)+(2)+(3)得:AM+AN+MB+MD+CN+NEMD+DE+NE+BD+CEAB+ACBD+DE+EC(法二:图1-2)延长BD交AC于F,廷长CE交BF于G,在ABF和GFC和GDE中有:AB+AFBD+DG+G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
15、GF+FCGE+CE(同上)(2)DG+GEDE(同上)(3)由(1)+(2)+(3)得:AB+AF+GF+FC+DG+GEBD+DG+GF+GE+CE+DEAB+ACBD+DE+EC。二、 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时如直接证不出来时,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的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例如:如图2-1:已知D为ABC内的任一点,求证:BDCBAC。分析:因为BDC与BAC不在同个三角形中,没有直接的联系,可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新的三角形,使BDC处于在外角的位置,BAC处于在内角的位置;证法一:延长BD交A
16、C于点E,这时BDC是EDC的外角,BDCDEC,同理DECBAC,BDCBAC证法二:连接AD,并廷长交BC于F,这时BDF是ABD的外角,BDFBAD,同理,CDFCAD,BDF+CDFBAD+CAD,即:BDCBAC。注意: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证明不等关系时,通常将大角放在某三角形的外角位置上,小角放在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三、 有角平分线时,通常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如:例如:如图3-1: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分析:要证BE+CFEF,可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明,须把BE,CF,EF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17、,而由已知1=2,3=4,可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利用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把EN,FN,EF移到同个三角形中。证明:在DN上截取DN=DB,连接NE,NF,则DN=DC,在DBE和NDE中:DN=DB(辅助线作法)1=2(已知)ED=ED(公共边)DBENDE(SAS)BE=N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同理可得:CF=NF在EFN中EN+FNE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E+CFEF。注意:当证题有角平分线时,常可考虑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性质得到相等元素。四、 截长补短法作辅助线。例如:已知如图6-1:在ABC中,ABAC,1=2,P为AD
18、上任一点求证:AB-ACPB-PC。分析:要证:AB-ACPB-PC,想到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之,因为欲证的线段之差,故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从而想到构造第三边AB-AC,故可在AB上截取AN等于AC,得AB-AC=BN,再连接PN,则PC=PN,又在PNB中,PB-PNPB-PC。证明:(截长法)在AB上截取AN=AC连接PN,在APN和APC中AN=AC(辅助线作法)1=2(已知)AP=AP(公共边)APNAPC(SAS),PC=PN(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BPN中,有PB-PNBN(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P-PCPM-PC(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AB-ACPB-PC。D
19、AECB例1如图,AC平分BAD,CEAB,且B+D=180,求证:AE=AD+BE。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E,AD+AB=2AE,求证:ADC+B=180例3已知: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108,BD平分ABC。DCBA求证:BC=AB+DC。MBDCA例4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AD是CAB的平分线,DMAB于M,且AM=MB。求证:CD=DB。1如图,ABCD,AE、DE分别平分BAD各ADE,求证:AD=AB+CD。EDCBA2.如图,ABC中,BAC=90,AB=AC,AE是过A的一条直线,且B,C在AE的异侧,BDA
20、E于D,CEAE于E。求证:BD=DE+CE四 由中点想到的辅助线 口诀: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在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一点是三角形某一边上的中点,那么首先应该联想到三角形的中线、中位线、加倍延长中线及其相关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性质),然后通过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即如图1,AD是ABC的中线,则SABD=SACD=SABC(因为ABD与ACD是等底同高的)。例1如图2,ABC中,AD是中线,延长AD到E,使DE=AD,DF是DCE的中线。已知ABC的面积为2,求:CDF的面积
21、。解:因为AD是ABC的中线,所以SACD=SABC=2=1,又因CD是ACE的中线,故SCDE=SACD=1,因DF是CDE的中线,所以SCDF=SCDE=1=。CDF的面积为。(二)、由中点应想到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例2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BA、CD的延长线分别交EF的延长线G、H。求证:BGE=CHE。证明:连结BD,并取BD的中点为M,连结ME、MF,ME是BCD的中位线,MECD,MEF=CHE,MF是ABD的中位线,MFAB,MFE=BGE,AB=CD,ME=MF,MEF=MFE,从而BGE=CHE。(三)、由中线应想到延长中线例3图
22、4,已知ABC中,AB=5,AC=3,连BC上的中线AD=2,求BC的长。解:延长AD到E,使DE=AD,则AE=2AD=22=4。在ACD和EBD中,AD=ED,ADC=EDB,CD=BD,ACDEBD,AC=BE,从而BE=AC=3。在ABE中,因AE2+BE2=42+32=25=AB2,故E=90,BD=,故BC=2BD=2。例4如图5,已知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D又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延长AD到E,使DE=AD。仿例3可证:BEDCAD,故EB=AC,E=2,又1=2,1=E,AB=EB,从而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四)、直角三角形
23、斜边中线的性质例5如图6,已知梯形ABCD中,AB/DC,ACBC,ADBD,求证:AC=BD。证明:取AB的中点E,连结DE、CE,则DE、CE分别为RtABD,RtABC斜边AB上的中线,故DE=CE=AB,因此CDE=DCE。AB/DC,CDE=1,DCE=2,1=2,在ADE和BCE中,DE=CE,1=2,AE=BE,ADEBCE,AD=BC,从而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因此AC=BD。(五)、角平分线且垂直一线段,应想到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例6如图7,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CE垂直于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证明:延长BA
24、,CE交于点F,在BEF和BEC中,1=2,BE=BE,BEF=BEC=90,BEFBEC,EF=EC,从而CF=2CE。又1+F=3+F=90,故1=3。在ABD和ACF中,1=3,AB=AC,BAD=CAF=90,ABDACF,BD=CF,BD=2CE。注:此例中BE是等腰BCF的底边CF的中线。(六)中线延长口诀: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题目中如果出现了三角形的中线,常延长加倍此线段,再将端点连结,便可得到全等三角形。例一:如图4-1: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证明:廷长ED至M,使DM=DE,连接CM,MF。在BDE和CDM中,BD=CD(中点
25、定义)1=5(对顶角相等)ED=MD(辅助线作法)BDECDM(SAS)又1=2,3=4(已知)1+2+3+4=180(平角的定义)3+2=90即:EDF=90FDM=EDF=90在EDF和MDF中ED=MD(辅助线作法)EDF=FDM(已证)DF=DF(公共边)EDFMDF(SAS)EF=M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CMF中,CF+CMM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E+CFEF上题也可加倍FD,证法同上。注意:当涉及到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可通过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使题中分散的条件集中。例二:如图5-1:AD为ABC的中线,求证:AB+AC2AD。分析:要证AB+AC
26、2AD,由图想到:AB+BDAD,AC+CDAD,所以有AB+AC+BD+CDAD+AD=2AD,左边比要证结论多BD+CD,故不能直接证出此题,而由2AD想到要构造2AD,即加倍中线,把所要证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证明: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CEAD为ABC的中线(已知)BD=CD(中线定义)在ACD和EBD中BD=CD(已证)1=2(对顶角相等)AD=ED(辅助线作法)ACDEBD(SAS)BE=C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ABE中有:AB+BEAE(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AB+AC2AD。练习:1 如图,AB=6,AC=8,D为BC 的中点,求AD的取值范围。
27、BADC862 如图,AB=CD,E为BC的中点,BAC=BCA,求证:AD=2AE。BECDA 3 如图,AB=AC,AD=AE,M为BE中点,BAC=DAE=90。求证:AMDC。DMCDEDADBD4,已知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边、AC边为直角边各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5-2,求证EF=2AD。 ABDCEF5已知:如图AD为ABC的中线,AE=EF,求证:BF=AC 五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3)从条件和
28、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
29、定理或逆定理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
30、,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中考应用(09崇文二模)以的两边AB、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和等腰Rt,连接D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探究:AM与DE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 当为直角三角形时,AM与DE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与DE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中的等腰Rt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0AD+AE.(四)、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1:如图,已知在ABC中,B=60,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求证:OE=OD2:(06郑州市中考题)如图,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D
31、EAB于E,DFAC于F. (1)说明BE=CF的理由;(2)如果AB=,AC=,求AE、BE的长.中考应用(06北京中考)如图,OP是MON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你判断并写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第23题图)OPAMNEBCDFACEFBD图图图(2)如图,在ABC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
32、由。(五)、旋转1: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 2:D为等腰斜边AB的中点,DMDN,DM,DN分别交BC,CA于点E,F。(1) 当绕点D转动时,求证DE=DF。(2) 若AB=2,求四边形DECF的面积。3.如图,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以D为顶点做一个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则的周长为 ;中考应用(07佳木斯)已知四边形中,绕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或它们的延长线)于当绕点旋转到时(如图1),易证当绕点旋转到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
33、成立,线段,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图1)(图2)(图3)(西城09年一模)已知:PA=,PB=4,以AB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使P、D两点落在直线AB的两侧.(1)如图,当APB=45时,求AB及PD的长;(2)当APB变化,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PD的最大值,及相应APB的大小.(09崇文一模)在等边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D为外一点,且,BD=DC. 探究:当M、N分别在直线AB、AC上移动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及的周长Q与等边的周长L的关系图1 图2 图3(I)如图1,当点M、N边AB、AC上,且DM=DN时,BM、NC、MN之间的
34、数量关系是 ; 此时 ; (II)如图2,点M、N边AB、AC上,且当DMDN时,猜想(I)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III) 如图3,当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若AN=,则Q= (用、L表示)六 梯形的辅助线 口诀:梯形问题巧转换,变为和。平移腰,移对角,两腰延长作出高。如果出现腰中点,细心连上中位线。上述方法不奏效,过腰中点全等造。通常情况下,通过做辅助线,把梯形转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解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常见的几种辅助线的作法如下:作法图形平移腰,转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平移对角线。转化为三角形、平
35、行四边形。延长两腰,转化为三角形。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和矩形。中位线与腰中点连线。(一)、平移1、平移一腰:例1.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90,ABDC,AD15,AB16,BC17. 求CD的长. 解: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 又ABCD,所以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DEBC17,CDBE. 在RtDAE中,由勾股定理,得AE2DE2AD2,即AE217215264. 所以AE8. 所以BEABAE1688. 即CD8.例2如图,梯形ABCD的上底AB=3,下底CD=8,腰AD=4,求另一腰BC的取值范围。解:过点B作BM/AD交CD于点M,在BCM中,BM=A
36、D=4,CM=CDDM=CDAB=83=5,所以BC的取值范围是:54BC54,即1BC9。2、平移两腰: 例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90,AD=1,BC=3,E、F分别是AD、BC的中点,连接EF,求EF的长。解:过点E分别作AB、CD的平行线,交BC于点G、H,可得EGHEHG=BC=90则EGH是直角三角形因为E、F分别是AD、BC的中点,容易证得F是GH的中点所以3、平移对角线:例4、已知:梯形ABCD中,AD/BC,AD=1,BC=4,BD=3,AC=4,求梯形ABCD的面积解:如图,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E点ABDCEHADBC 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
37、BE=BC+CE=BC+AD=4+1=5,DE=AC=4在DBE中, BD=3,DE=4,BE=5BDE=90作DHBC于H,则例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BC=7,BD=,求证:ACBD。解:过点C作BD的平行线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易得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则DE=BC,CE=BD=,所以AE=ADDE=ADBC=37=10。在等腰梯形ABCD中,AC=BD=,所以在ACE中,从而ACCE,于是ACBD。例6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15cm,BD=20cm,高DH=12cm,求梯形ABCD的面积。解: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38、,则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即。所以由勾股定理得(cm)(cm)所以,即梯形ABCD的面积是150cm2。(二)、延长即延长两腰相交于一点,可使梯形转化为三角形。例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50,C=80,AD=2,BC=5,求CD的长。解:延长BA、CD交于点E。在BCE中,B=50,C=80。所以E=50,从而BC=EC=5同理可得AD=ED=2所以CD=ECED=52=3例8.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D不平行于BC,ACBD,ADBC. 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证明:延长AD、BC相交于点E,如图所示. AC
39、BD,ADBC,ABBA,DABCBA. DABCBA. EAEB. 又ADBC,DECE,EDCECD. 而EEABEBAEEDCECD180,EDCEAB,DCAB. 又AD不平行于BC,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三)、作对角线即通过作对角线,使梯形转化为三角形。例9如图6,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AD,BC=CD,BECD于点E,求证:AD=DE。解:连结BD,由AD/BC,得ADB=DBE;由BC=CD,得DBC=BDC。所以ADB=BDE。又BAD=DEB=90,BD=BD,所以RtBADRtBED,得AD=DE。(四)、作梯形的高1、作一条高例10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C=90,AB=2DC,对角线ACBD,垂足为F,过点F作EF/AB,交AD于点E,求证:四边形ABFE是等腰梯形。证:过点D作DGAB于点G,则易知四边形DGBC是矩形,所以DC=BG。因为AB=2DC,所以AG=GB。从而DA=DB,于是DAB=DBA。又EF/AB,所以四边形ABFE是等腰梯形。2、作两条高例11、在等腰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