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小抄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概论小抄 .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0年秋期成人教育(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2010年12月修订第一部份 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考核学生对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重难点的理解和利用基本理论与知识综合分析案例的能力。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3适用范围、教材本复习指导适用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采用陈庆云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政策概论(2003年7月第1版)。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公共政策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细则。5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公共政策
2、的基本理论、重难点的理解和利用基本理论与知识综合分析案例的能力。6试题类型及结构考题类型大致为:单项选择题(20%),多项选择题(20%),名词解释(20%),问答题(20%),论述题(20%)。第二部份 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 导论一、重点名词公共政策二、一般掌握1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第二章 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一、重点名词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二、重点掌握1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2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三、一般掌握1公共政策主体体系的核心主体。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与决策体制一、重点名词决策权力 集权制二、重点掌握1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2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三、一般掌握1决策权利角逐
3、的核心问题。2个人决策模式的形式。3公共决策体系的内容。第四章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决策一、一般掌握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2追踪决策的特征。第五章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执行一、重点名词行动理论 管理理论 演化理论二、重点掌握1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2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三、一般掌握1偶然失效。2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模型。第六章 公共政策评价一、重点名词公共政策评价 正式评价二、重点掌握1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三、一般掌握1政策评估。2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组成内容。3公共政策效果的类型。第七章 公共政策的思维方法一、重点名词经济合理性思维 渐进思维 头脑风暴法二、重点掌握1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
4、三、一般掌握1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2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第八章 公共政策与系统分析一、重点名词系统 系统方法二、重点掌握1系统的基本属性。2系统分析与公共政策。3系统分析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九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一、重点名词知识经济二、重点掌握1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济的推动作用。三、一般掌握1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2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的实质。第十章 公共政策案例及其分析一、重点名词公共政策案例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二、重点掌握1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2案例分析的方法。三、一般掌握1公共政策案例的类型。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理念转型及其挑战一、重点名词公共利益 公共责任二、重点掌
5、握1公共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关系。三、一般掌握1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2公共政策的归宿。3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第三部分 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A企业 B社会组织C政府 D个人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A奖励性 B惩罚性C温和性 D权威性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倾斜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D规制性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最早提出的。A伊斯顿 B西蒙C拉斯韦尔 D史密斯5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 A被管理者 B对立
6、者 C被统治者 D伙伴6(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A政府主体 B非营利组织C非政府组织 D社会公众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 )。A利益 B权力C关系 D制度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两种具体形式。A个人不负责制 B个人负责制C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 D集权制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A外脑 B助手C秘书 D领导者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A利益群体 B压力集团C行政 D社会团体11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A理智 B理性C情感 D有限理性12
7、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C退避三舍 D不闻不问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 )时的失效。A正常状态 B特殊状态 C终结状态 D起始状态14(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A西蒙 B拉斯韦尔 C史密斯 D克朗15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 )等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A外脑 B助手C秘书 D领导者16人们把描述政策执行过程中失效现象的曲线称为( )。A互动模型 B对策模型 C系统模型 D浴盆模型1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
8、,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深人 B内化 C反映 D响应18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 )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A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B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C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D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19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那就是( )。A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
9、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20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之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直觉思维 B创造性思维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21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 )。A补充 B协调C一致 D排斥22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判断。A利益 B价值 C事实 D可行性23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A理解 B选择 C共识 D互动24(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25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
10、)。 A社会问题 B公共利益 C公共事务 D公共问题2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所做的判断。 A效果 B方案C结果 D结论27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 )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A贝塔朗菲 B西蒙C克朗 D戴维伊斯顿28“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A美国国防部 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 D兰德公司29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 D政策信息公开化3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A基础型 B理性型C发展型 D综合型31多者博奕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
11、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32公共利益是公众( )的资源和条件。A共同拥有 B共享C独享 D共同创造33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 )。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 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制订的行为准则,以进行公共利益的(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2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公共决策划分为( )。A非程序化决策 B战略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策略决策3政策的导向是( )的导向。 A行为 B观念 C条件 D文化4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A规制功能 B导向功能C调
12、控功能 D分配功能5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A政党 B准公共政策主体C社会公众 D核心主体6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 )。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7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D(执)政党8外部监控体系是由( )等组成。A人民群众 B新闻舆论C政党 D社会团体9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 )等系统。A智囊 B信息 C监控 D决断10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 )。A交叉性 B动态性C突发性 D多样性11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A目标具体明确 B目标有效协调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13、D目标与手段的统一12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是( )。A界定政策问题 B确定政策目标C设计政策方案 D选择政策方案13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有( )。 A多方案原则 B排斥性原则C多要素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14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 )。A妥协 B说服 C强制 D交换15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 )。 A回溯分析 B非零起点 C优化组合 D心理效应16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组成内容有( )。 A建议 B信息 C分析 D规范17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D整体评价和局部评
14、价18公共政策效果有( )等几种类型。A象征性效果 B附带效果C潜在效果 D直接效果19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 )。A灵感 B判断 C顿悟 D直觉20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A层次性、多维性、灵活性 B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C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 D层次性、多维性、普遍性21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 A效率优位观念 B科学民主观念C公平优位观念 D创新超前观念E人本观念 22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观出的新特点包括( )。A多变化 B民主化C高效化 D科学化23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 )。 A实时公共政策案例 B未来公共政策案例C
15、风险型公共政策案例 D完全公共政策案例24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 )。A管制性公共问题 B国际性公共问题C全国性公共问题 D服务性公共问题三、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的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3,决策权力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4,集权制集权制是
16、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5,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6,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同义语。 7,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政策方案是粗线条的设计。内部因素、环境变量的不断变化,会带来更大的不可知性。因而在实际执行中,
17、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8,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9,正式评价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10,经济合理性思维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
18、制在预算约束之内。11, 渐进思维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地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12,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Alex. Osborn)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
19、常在1015人之间)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13,系统 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14, 系统方法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15,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
20、,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 16,公共政策案例公共政策案例就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17,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18, 公共利益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19,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四、问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1
2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2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时所秉持的价值观。具体来讲,政策理念包括:(1)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2)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4)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3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1)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2)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4简述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
22、目标群体、环境因素,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史密斯模型与已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它三个因素。人们习惯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想化政策的制定上,似乎政策执行是简单地照章办事,不太注意目标群体,更少考虑到执行机构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践证明,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对政策执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3、5简述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狭义的政策环境是指政策制定系统外的一切与之相关的因素,它们是决定或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1)社会因素;(2)政治因素;(3)经济因素;(4)科学技术因素;(5)文化因素;(6)教育因素;(7)人口因素;(8)自然资源因素;(9)生态因素;(10)心理因素。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1)多样性;(2)动态性;(3)交叉性;(4)突发性。6简述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公共决策是一种特殊的决策类型,公共决策中的思维方法同样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 和“公共性”的双重特征。7系统的基本属性有哪些?1)整体性
24、。2)相关性。3)目的性。4)动态性。5)层次性。6)环境适应性。8系统分析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1)带有极强政治色彩的问题;(2)具有深刻社会含义的问题;(3)在决策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超理性因素的问题;(4)做出不同选择时,必须在观念(偏好)和实际价值(效用、价格)之间加以权衡的问题;(5)解决问题时所希望的战略不是考虑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平衡,而是要对现存系统进行剧烈的改变;(6)当不能经过现存组织,而必须通过新的机构去贯彻执行其政策时。9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1)凸显以案论理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推动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与深化。公共政策案例的素材来自于公共政策的实践活动,具有较
25、强的实践性和典型性,往往能反映公共政策的本质。案例分析可以加深案例分析者对政策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地指导具体的公共政策实践。(2)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3)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学特别是MPA教育质量的提高。10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的联系是怎样的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可见,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
26、问题。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并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五、论述题1试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作用:1、我国中央政府即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它的权力主要包括行政立法权、法律提案权、授权立法、行政管理权、经济管理权、社会管理权、外交管理权等。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它的决策活动和执行活动都属于依法行政的范围。总理领导和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总理召集和主持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总理对决策的问题拥有最后决定权。2、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我国地方政府
27、一方面要为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己的权限对所辖地域内的事务进行决策,因而在地方一级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中拥有相当的实际权力。政府的部门也基本与中央政府部门对应设置。地方政府在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时,要把中央的政策要求同本地区的情况相结合,制定指导本地区工作的具体政策。这种执行性政策,在表现和反映地区特点方面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留下很大的余地。2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哪些方面?(1)投入工作量;(2)绩效;(3)效率;(4)充分性;(5)公平性;(6)适当性;(7)执行力;(8)社会发展总指标。3试述如何将系统分析应用于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
28、,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公共政策不仅本身可以看成一个系统,而且它不可能孤立存在,总是与其他政策相联系,处于一个政策体系之中。同时公共政策系统是动态的。在公共政策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应明确问题和目标,并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再由政策主体通过政策分析选用一个满意的或最佳的方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以在以下五个层次的公共政策中应用系统分析:(1)宏观的国家整体系统分析。(2)部门系统分析。(3)地区系统分析。(4)企业的系统分析。(5)一项工程的系统分析。4联系实际,论述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济的推动
29、作用。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公共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政府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公共政策对知识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必须通过公共政策调整与创新,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实现我国的“赶超战略”。这些需要调整与创新的公共政策主要有:教育政策(发展知识经济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教育政策创新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产业政策(逐步减少第一产业对自然界和体力劳动的依赖,使农牧业向着工厂化、离土化、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强化发展生产软产品的软件知识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用计算机操作代替手工操作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财政政策(逐步增加对高科技产业财政资金的
30、扶持力度)、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能促使本国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5案例分析:公车改革:一盘难以下完的棋公车开支大于国防开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车消费持续升温。据统计,“八五”期间集团购买小汽车的数量平均每年以16.2的速度增长,购买金额则保持年均26.99的增幅。1998年,全国新增公车82万辆,用于买车支付的金额高达1000亿元。加上司机工资、燃油费、保险费、维修费等,则当年用于公车的支出近2000亿元,而据2000年10月16日公布的200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1998年中国的国防开支只有934.7亿元,仅相当于当年公车支出的一半。改革露出流产征兆:愈
31、演愈烈的公车腐败,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而且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随着改革的深化,公车改革终于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继政府办公设备采购招标、移动电话配置改革之后的又一改革焦点。尤其是近两年,公车改革确实在一些地方热闹过一阵子。不少地方根据公务交通费用分配的工资化和公务用车的社会化改革方向,陆续出台了各自的改革方案。涌现出“大庆模式”、湖南长沙“好帮客模式”等颇具代表性的改革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后,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不少地方公车改革根本就没有启动;有些地方虽然名义上改了,实则换汤不换药,反而出现了新的乱摊派。事实上,从近期传媒和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在大多数地区,“公家”依然是汽车市场的最大“买主”,尤其在商务轿车和中高档轿车领域,公车消费所占的比例更是高达90以上。案例问题:试分析公车改革搁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