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doc

上传人:yy****2 文档编号:97629998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城市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1.什么是生态学?近代生态学有哪些特点?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的自然学科,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近代生态学的特点: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生态学不仅要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更需要研究人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3)人类既是一种生物,必然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但是人类生活在特殊的社会中,具有不同于一般生物的社会属性。4)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阐述生物(包括人)与其环境间的一般相互关系,更要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生态学不能满足于

2、描述自然,而要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2.何谓生态系统?在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中各举一例,并说明其中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1)生态系统:在任何规模的时空单位内由物理化学生物学活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2)水生生态系统:浮游动物(初级消费者)草鱼(次级消费者)鲇鱼(三级消费者) 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产者:植物微生物(藻类)3)陆生生态系统:土拨鼠,兔子,昆虫(初级消费者)狐,蜘蛛,鹰(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真菌,霉菌,细菌。 生产者:庄稼,草5假定某块土地上所产的农作物可供100人食用,如果人们吃掉地里的一半农作物,另一半用来养牛,然后吃牛肉,那么这块地可供养多少人?(假

3、设第二性生产效率为10%)50+50*10%=55人8.何谓生态演替?举一个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例子。1)生态演替:生态系统发展常常被称为生态演替。它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者说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2)举例:原生演替:火山造成的大片裸地;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重力侵蚀的陡岩次生演替:从以前曾经生长过植物的地方,由于火烧、砍伐、洪水、干旱、局部毁灭了植被而成为裸地的地上开始。9.何谓种群?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种群:也译为居群,人口学上就是人口,它是在一定的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2)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15何谓生态平衡?谈

4、谈你对生态平衡的看法v 答:两层含义:v 一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和持久地保持不变,即具有长期的稳定性;v 二是,生态系统在环境改变和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能通过内部的调整,以维持结构和机能的稳定。 v 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平衡,物质和能量流入和流出的平衡,物质产生和消耗的平衡,有机体和环境的协调一致。 生态学中用稳态机制(homeostation mechanism)来表达正反馈和负反馈相互作用和稳态控制的极限。这个能够自动调节的界线,称为“阈值”(threshold),如果条件改变超出这个界线,调节就不能再起作用,系统遭到伤害以致破坏。第二章1.何谓城

5、市化?我国城市化的标准是什么?1)城市化:人口向城市或城镇地带集中的过程。2)我国城市化的标准:市的人口一般应该在10万人以上,镇的人口应在2000人以上。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20万50万人口的城市为中等城市,10万20万人口的城市为小城市。2.试述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前工业社会 手工业生产集中地 农产品集散地 市政设施简陋 生活条件落后 规模较小数量很少 城乡分离 相对封闭 工业社会 机器大工业中心 商业贸易中心 市政设施完备 生活条件改善 规模扩张 数量猛增 城乡对立 差距拉大后工业社会 第三产业中心 功能多元化 市政设施现代化 生活条件较优越

6、规模数量稳定形成大都市连绵区 城乡融合 差距缩小信息社会 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中心 城市信息化、园林化、宜人化 超级城市裂解 中小城镇崛起 城乡一体化3.为什么说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有哪些优点和缺陷?1)城市化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由于人口集中,劳动力集中,便于组织大生产;产业集中,交通发达,有利于扩大贸易,繁荣经济;通讯便捷,信息集中,促进了文教卫生、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中良好的医药卫生设施,周到的公共服务,方便的生活条件,丰富的文娱生活,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为人们发挥多种才能提供了机会。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所以2)城市化的优点:1人口集中 2产业集中

7、3能源结构改变 4交通便捷 5信息传递快速 缺陷:1需水量增加 2不透水地面增加 3绿地减少 4.为什么说当前城市问题实质上是生态问题?(1)城市中物质流动基本上是线形的,物流链是很短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2)城市中的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需要大量的能源。其中,利用自然资源的份额较少,大部分是人工辅加能源,且又以矿物能源为主。煤炭和石油等燃料消耗了大量氧气,加重了大气污染,能源使用的浪费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重。(3)城市中各部门分割,行业间常常缺乏自觉的相互合作,各自为政,各行其是。(4)城市生产多着眼于局部产品,看重当前经济利益。(5)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常常失调。(6)

8、城市中密集的人口,鳞次栉比的房屋,把人们集中在一个相对密闭的有限空间内,盛行的空调和人工照明,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及各种高效方便的自动车辆使人陶醉在舒适和人造美中,这一切都是人类在进行着自我驯化,其结果是人和自然的隔绝,以及人际关系的疏远和紧张。第三章1.为什么说城市生态学研究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你对此有何看法?因为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是一种生态系统,它具有一般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特征,即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包括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无生命的环境部分则是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条件,在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代谢、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把城市系统说成是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又由

9、于它包含的范围太广,没有表达出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和重点,也并不妥当。2. 城市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2)城市生态系统是消费者占优势的开放式生态系统(3)城市生态系统是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4)城市生态系统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5)城市生态系统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3城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详见P48-49)主要内容:1.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方面的研究 2.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 3.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研究 4.城市

10、生态系统的系统生态学研究 5.城市的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 6.城市生态系统与周围农村生态系统间关系的研究特点:1综合性。它研究的不只是城市人口、城市生物、城市资源、城市环境或城市社会以及城市经济的单个组分,而是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注重各组成成分间的横向联系,注重人口。物质流动的整体效应以及环境变化的区域性影响。 v 2系统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代谢的有机统一体,它的研究需要注重人口、资源、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v 3实用性。城市生态研究是以满足人的根本利益为目的,注重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最优 门办法空调节城市内部各组分间以及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提高

11、城市生态效率,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v 4决策性。城市生态研究要解决城市的资源利用和环境负载能力之间、生活和生产之间;市区和郊区之间、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种种矛盾,探讨它们之间动态关系的基本规律。提出相应的城市发展的生态学对策。4.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一、联系性原则v 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内各组成成分间的相互联系,其中任一成分的变动,都将引起其他成分的变动。城市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城市生态系统构成一个整体。二、生态流原则v 生命的各种表现都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分不开的,没有这些生态流就不可能有生命活动,也不可能有生态系统。城市生

12、态系统中人们的活动引进了许多辅加能量,加速了物质流动,使循环变得不完全,甚至无循环。所以物质再循环应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三、生态位原则v 广义的生态位(niche)是指种群在群落中与其他种群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对位置及其机能的关系。每种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资源,为了获得这些资源和空间,都有扩张的倾向,扩大它们的分布范围。但资源和空间两者都是有限的,因此必然引起有同样需要的物种间的竞争。四、限制因子原则 它包括两种含义:v 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它们需要的综合环境因子中那个数量最小的因子所控制,这就是JLiebig的最小因子定律;v 生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受它们对环境因子的耐性限度(不足或

13、过多)所控制,即VEShelford的耐性定律。两者结合就是限制因子原理。v 五、生态演替原则 演替的含义是:v 演替是一个有顺序的过程,它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发展,因而是可以预见的;v 变化虽由外部因素所引起,但演替是受系统内部生命系统控制的;v 它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的顶点(参见第一章)。 六、生态平衡原则七、人和自然统一性的原则 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又要注意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效法自然,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这就是人和自然统一的原则v 6国内外哪些城市进行过城市生态研究,它们有哪些特点和成绩?答:首先对伦敦进行了生境、有机体和生物群落的多方民的分析(Fitter,1946;Gill

14、Bonnett,1973),此外,有关巴黎(Jovet,1954)、纽约(Kieran,1959, Rublowskv,1976)、维也纳(Khhnelt,1955;Schweiger,1962)等城市的相应研究报告也陆续出版。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第一篇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对世界工化、城市化发展前景所做的估计,进一步激起了人们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问题的兴趣。197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继“国际生物学规划”(IBP)之后,开展了另一项国际性的研究计划人和生物圈(MAB)计划。v 19831985年间组织的“天津市城市生态系统与污染防治综合研究”;“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特征及其环

15、境规划的研究”等。这些研究为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城市管理措施等提供了决策依据。v 在城市生态系统个别组分的研究方面,有江苏植物研究所等开展的南京市“城市空气污染与某些植物种的关系”的个体生态研究。v 此外在北京以及其它城市还有一些有关城市生态调控决策支持系统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城市规划、环境管理与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方法支持和知识支持v7目前国际上有哪些机构开展或组织有关城市生态的研究? 国际生态学会(INTECO)于1974年在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生态学大会上成立了“城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出版季刊城市生态学杂志。国际森林研究组织联盟(IUFRO),世界气象

16、组织(WMO)、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城市环境研究所(IUEL)、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IIUE)以及欧洲联盟(EU)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都开展了有关方面的研究第四章2.什么是城市热岛,它是如何形成的?城市热岛:随着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由内向外降低,城市气温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现象。形成:由于城市中由水泥、沥青、砖石等所构成的下垫面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导热率高,白天贮热多,日落后能够通过长波辐射提供较多的热量给地面的空气,加之空气中污染物多, 特别是CO能吸收较多的热量,同时,城市中又有较多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城市中密集且参差不齐的建筑物密集大大减少了地面长波辐射

17、的损失,通风不良也不利于热量向外扩散,这就使得城市温度高于郊区。2. 城市市区和郊区在主要气候要素上有哪些不同? 要素与郊区比较要素与郊区比较1. 太阳总辐射 地面总辐射 紫外辐射 冬季 夏季 日照时数少15%20%少30%少5%少5%15%5. 云量多5%10%2. 温度 年平均 静风晴天时高0.51.5高276.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降雪量 雪暴多5%15%多10%15%多10%15%3. 相对湿度 冬季 夏季小2%小10%7. 风速 平均风速 无风日数小10%30%多5%20%4. 雾 冬季 夏季多30%100%多10%30%8. 空气中污染凝结核微量气体多10倍多550倍5.伦敦型烟雾和

18、洛杉矶型烟雾有什么不同?伦敦型烟雾主要组成成分是硫氧化物和烟尘,主要来自于煤燃烧过程中的废气;而洛杉矶烟雾是光化学烟雾,主要来自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燃烧6.城市水分平衡的特点是什么?v 城市的水分平衡水分平衡(QW)一般可表示为 Qw= (P+Ri+G) (E1+E2+R0+M+S) 式中,P为降水量;Ri为河流等流入的水量;G为地下水提取量;E1为地表蒸发水量;E2为植物蒸腾水量;R0为径流流出水量;M为渗入地下水量;S为生态系统组分内贮水量v 在城市地区的水分平衡中,不仅包括天然水循环,而且还包括人工控制的上、下水管道中的水循环。城市的水分平衡公式可表示为:v Qw(PRiGTi)一 (E

19、1+E2+R0+M+S+To)式中,Ti=上水管道进水量;To=下水管道出水量。8.从生态学角度看,理想的住宅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足够的居住面积。一般认为人均住房面积应达到 1020m2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2)合理的空间分隔。要兼顾不同功能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和独处的需要。 (3)充分的水电供应。现代人生活离不开水、电和煤气。水要有足够的数量并合乎饮用标准的质量。 (4)良好的周围环境。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居民提供和谐安全的氛围以及人际交往的有利条件。 (5)便利的交通出行。居住区附近在不超过400米的地方就应有公交车站,使乘车者能在56分钟内到达。理想住宅的要求 (1

20、)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2)充分利用自然能源 (3)物质的循环利用 (4)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9.城市噪声来源和它的危害有哪些?来源:交通噪声: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工具的行驶、震动和喇叭声工厂噪声:来自生产过程和市政施工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等而产生的声音。生活噪声:指街道和建筑物内部各种生活设施、人群活动等产生的声音。危害:1)干扰睡眠2)损伤听力3)对人体的生理的影响4)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5)对动物的影响6)对建筑物的损害10.生活垃圾发展趋势如何?它的处置对策有哪些? 城市垃圾(全称城市固体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废弃物,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数量越来

21、越大,成分越来越复杂。v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垃圾成分也在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垃圾中的废纸、塑料、金属、玻璃所占的比例将会有较大的增长,而煤灰所占的比例将会有所减少第五章1.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哪些成分?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特点 :城市植被的特点:覆盖率低,这是因为城市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的缘故。这是最显著的特点。群落类型也有改变,并多呈孤岛状分布,总的特征是自然群落比例少,人工、半人工群落的比例增加。出现一些城市中特有的群落类型,如耐践踏的植物群落、一年生宅旁杂草群落、多年生宅旁高秆杂草群落、草坪群落以及墙面屋顶群落等动物:1城市动物可作为环境质量

22、的评价依据2城市动物的危害引起破坏;传播疾病3.微生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既是许多疾病的病原,又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不可缺少的环节。2.何谓“区系”?何谓“群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植物区系: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全部植物的分类单位,包括所有的科、属和种的数量。植物群落:植物在地面上的生长并不是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在一般情况下,总是成群生长,出现在有联系的种类组合中。联系:3,。城市植物区系的那些方面可以标志城市化的发展水平?(2) 人布植物(anthropochore)增多。人布植物是随着人类活动而散布的植物,诸如农作物和杂草,也包括了人类有意或无意引入,后来逸出野生化了的植物,称为归化植

23、物(alien, naturalized plants)。可以把人布植物百分率(归化率)作为评判城市化程度的一个指标。5,何谓植被的栽培度,如何利用栽培度确定城市的生境类型?(1)栽培度:Bornkamm(1988)用栽培度(grade of hemorobiosis)来表示人类对植被的影响程度,并借此确定城市的生境类型。等级名称栽培影响土地利用基质植被新植物区系1未栽培的未受影响的未受影响的各种自然植被地段及自然保护区自然状态自然植被02弱栽培的低度放牧和少量砍伐的森林,多少保存有自然植被粗放林业形成的茂密森林以及影响较小的盐生草甸、固定沙丘、发展着的沼泽几乎没有改变近自然植被53半栽培的受

24、到传统林业或粗放农业周期性或较轻的影响牧场、草场、人工林和大田没有彻底改变而接近于自然非自然植被5124真栽培受到传统农业或集约性林业强烈或持续性的影响农田、饲料地、果园已经改变远自然植被13175真栽培使用杀虫剂、大量施肥、人工排水的工业化农业和园艺工业化农田、园艺场已经改变远自然植被18226强栽培的受到机械和化学因素的强烈影响休耕地、宅基地已被强烈的改变结构组成非常简单的植被237后栽培的完全清除了植被建筑物、道路完全改变特殊的人工植被v 用这种等级可以半定量地确定植被因人为影响而远离自然植被的程度。v 植被的栽培度愈高,它们愈不遵循自然演替规律,因此就需要更多的能量输入才能维持它们的存

25、在。v 在上述等级系列中,变化最剧烈的是5级和6级,到6级时已不打算再栽培任何植物了。 7. 城市植被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那些作用?v 评价城市的环境质量,植被覆盖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v 城市植被作用可归纳为以下:v 1. 改善气候:夏季降温,冬季温高;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风速;与类型、结构、面积有关。 v 2. 净化空气:光合作用:1个城市居民需要10平方米森林或50平方米的草地;吸收污染物,净化空气; v 3. 降低噪声:隔音和吸音,视宽度、高度、形状、种类组成而有差别。如乔灌配合,效果好。 v 4.防灾减灾:茂密森林有防火效果,防地震、森林对暴雨、河流泛滥、滑坡、崖崩有防护效果v 5.保健

26、卫生:森林浴,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分泌杀虫物质等 v 6.心理健康:舒适与惬意、创造、想象力、热爱生活 v 7.观赏游憩:环境美的组成,多样性的美,人格、性格、文化;观赏游玩、纳凉散步、体育锻炼等 8. 植被的那些特点可以用来指示城市生态环境 a. 指示环境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环境影响,因此可以利用植物生长、发育、分布等变化推测环境的状况,即植物指示环境的作用。苔藓及地衣种类和数量的减少或消失可以指示空气中SO2的污染程度b. 城市环境分区v (1)物候分区:城市中植物物候期的差异也可用来进行城市环境的分区v (2)植物受害情况分区:从质(长势、健康程度、开花现象)和量(叶面积、叶重量、树干直

27、径、树高等)进行区分v (3)污染物浓度分区:根据植物体内所含污染物浓度9.城市动物区系有何特点?它们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1.引起当地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2.某些能忍受环境变化,并能与人伴生(companion)的有害动物,变得更加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城市中各种动物种群的空间分布都呈现一定的格局(distribution pattern),主要有聚集分布(clumped distribution)、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和随机分布(random distribution)等10.为什么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对城市生活有哪些积极作用?从对环境变化敏感的某些动

28、物的数量减少或消失可预示城市环境质量外,也可以从某些动物的出现或增加来反映城市环境的变化。11.城市动物的消极面表现在哪些方面?人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城市很多动物,如鼠、蚊、蝇、蜚蠊等等对人都是有害的。有些能严重破坏城市的生产和经济建设。最大危害莫过于能传播各种疾病。对策:对有害的动物采取有效杀灭方法加以控制,如整治环境,消除孳生地,加强杀灭技术,以达到有效地控制蚊、蝇、鼠、蜚蠊等有害有害动物的数量。第六章1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v 答: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城市生态系统中生命系统的主体是人群,而不是各种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的发

29、展代替或限制了其他生物的发展。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是城市的操纵者和生产者,但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人又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顶极消费者。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是调节者又是被调节者,城市人群根据自己的生存需要创造并不断加工着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又要不断地从心理、生理、精神和观念及行为等方面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自己所创造和加工的城市生态环境。2试述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人口的规模和构成从数量和组成上反映了城市人口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特征和作用。规模:指一定的城市地域内聚集的人口总数量及其分布密度,是反映城市规模的主要标志之一;构成:指城市人口的组成和结构,它可以表明城市人口在城市生态系统中

30、的地位和作用。v 1.城市人口的数量v 在城市单位人口的生态作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人口数量可以反映这个城市对其地域资源环境系统压力的情况。v 若人口数量、经济活动与其地域资源环境总体上是适应的、协调的,则该城市在经济发展和人口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处于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此时,经济和生态效益容易达到统一,城市生态和经济容易出现良性循环及协调发展的局面。若人口再增加, 占地面积势必过大,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果城市面积过小, 公共设施不易完善, 企业之间难以协作, 投资建设的经济效益比较低, 城市本身的发展亦受到限制. 然而城市规模过大, 将会受到供水、能源、交通、环境等许多因素

31、的限制, 当规模超过一定限度时, 城市各部门就会运转不灵, 效率下降v 适当的人口密度: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促使生活丰富多彩,节省时间和空间,从而提高社会效益。适宜的人口密度也是人们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的前提v 城市对人口的负荷力有限,人口密度过高将导致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生活质量下降,人群紧张感增强,各种城市病加剧。因此,过高的人口密度将会成为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限制因子。vv 相反,过低的人口密度也不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如乡村人口因为居住分散,分布稀疏而难以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服务。v 城市的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职业结构等。

32、v 由于城市中老龄人口的增加会使城市老年保健、老年文化教育、养老保险等各方面需求增加,因此,城市人口老龄化会给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增加负荷。 3何谓城市人口容量?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确定城市的人口容量?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v 人口容量与动物种群的环境容量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人口容量同样具有区域性,由于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呈现波动,人口过度增长会导致人口容量下降,等等。v 但,人类与一般的动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人除了具有自然属性外,还具有社会属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人类不只是简单地适应自然,而且还可以能动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v 与动物种群的环境容量相比较,

33、人口容量具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A人口容量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高容量 如果人类只是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之一,按其在营养金字塔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人口的环境容量是十分有限的。B人口容量的基础是农业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虽然远远高于农业生态系统,但其初级生产量的大部分被绿色植物的自身呼吸所消耗。C高人口容量需要依靠高投入来维持 农业生态系统的高产出是人类生态系统的高人口容量的基础,但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是在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高投入下维持的生态平衡。农业生态系统的高产出需要通过浇水、施肥、松土、除草、育种、使用农药等措施来实现。D人口容量受众多因素制约 食物资源, 能源, 分

34、配制度E人口容量是一定生活(消费)水平下的容量v F人口容量参数的不确定性 1)资源系统支持能力的不确定性 (2)人类消费水平的不确定性 3)科技发展水平的不确定性 v 1.人口容量的水桶理论v 水桶的“底面积”(S)v 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v 水桶的“壁高”(H)v 经济发展水平v 液体的“比重”(P)v 人口的消费水平的倒数v 其容量(W)就是: WSHP4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v 一、城市环境对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城市人口、工业、建筑的高度集中,显著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制约人们生活质量的、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城市问题,如城市拥挤、住房短缺、基础设施滞后、

35、生态环境条件恶化以及失业率、犯罪率增加等。v 二、城市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病因不明、神秘莫测的疾病与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条件有着很大关系。城市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明显的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引起中毒v 环境污染致癌. 环境污染引起突变和畸变. 三、城市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 第七章 1. 试述城市生态系统物质代谢的特征。 答:城市也是一个物质循环系统,它也有物质的输入、输出和内部的转移变化。城市的物质代谢可概括表示如图8一1。2比较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异同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可以概括为两大基本类型:栽培食物链,主要是通过人工栽培或饲养植物和动物,以供人们食用;野生食物链,主要是通

36、过各种捕获采集方式从自然界中获得的野生生物,它的前期是在自然界进行的。 都遵循物质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规律3试分析城市能源的种类与利弊。v 答:按来源:自然能源、矿物能源和生物能源。 自然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 生物能源:沼气、秸秆、木材等。按能源利用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切活动都要靠消耗各种形式的能量来维持,能量是作功的能力。4能源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如何?v 1.城市的能量指标v 城市的能量供应、消耗和分配是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标志,vv (1)人均占有能源量和耗能量。可作为城市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

37、指标,人均占有能源量高的城市有利于其发展,表明城市有较大的发展潜力。v (2)单位地表每年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及当地第一性生产者贮存的能量。v 城市的太阳辐射能除了用于水分蒸发和空气加热外,还有一部分为植物所利用,生产有机物。这部分贮存在植物中的能量对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许多城市自然能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v (3)附加能量的利用分配情况。数量及比例反映着城市的性质和经济结构特征。v (4)能量利用效率。实际利用能量与投入能量之比即能量利用效率。v (5)单位产值能耗。我国多用万元产值能耗作指标,这是一个纯经济的标准,有助于衡量能量的经济效益和能量的分配。v 一般情况下,能量的消

38、费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量是成正比的。能量不足就会影响城市发展,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5试述城市信息系统的特点及作用。答:信息具有三个作用:第一是传递知识。第二是传递情报。第三,“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信息出时间,信息出效率。v (1)城市信息系统是复杂的、多学科的社会性工作。v (2)城市信息系统是历史的动态的科学档案。v (3)城市信息系统的空间结构是多层次的。v (4)城市信息系统需要具有较强的适用性。v (5)城市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根据城市特点,针对有限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批分期进行。第八章1. 城市园林绿地分类?A 公共绿地: 属城市规划土地平衡表中生活居住用地的范畴, 是

39、由市政建设部门投资的绿地, 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完善的设施, 可供居民游览休息之用。主要包括各种公园、动物园、植物园、陵园以及花园、游园和供游览休息用的林荫道绿地、广场绿地; 不包括一般栽植的行道树及林荫道的面积B 园林生产和卫生防护绿地: 属于园林部门主管的绿地,如苗圃、花圃、果园、林场和防护林等,在城市规划总图中可以用绿色反映出来。其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卫生条件和提供树苗、花卉等。C 风景旅游绿地: 一般是市郊的大面积自然风景区或文物古迹名胜区绿地D 专用绿地: 是指具有专门用途和功能的绿地, 包括各企业、事业单位大院内部的公共建筑绿地, 居住区街坊内部的小游园、庭院宅边绿地等。E 街

40、道绿地: 主要指城市道路两旁的绿地, 包括行道树、安全岛绿地、桥头绿地等, 其土地平衡和投资均属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这类绿地具有遮荫防晒, 减弱交通噪声, 吸附尘埃等功能, 对改善城市环境卫生, 美化市容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衡量城市绿地水平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方面看其公共绿地绿化种植艺术水平; 另一方面从其它四类绿地保护环境的水平来衡量2. 城市绿化对策包括什么?强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走绿地的生态建设之路.A 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在绿地的生态建设中,应强调生态平衡原理的主导作用,使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相协调,并注意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

41、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B 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绿地系统景观价值的高低和生态与环保功能的发挥。 C 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D 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在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应尽量多造针阔混交林,少造或不造纯林;物种多样性高的、结构接近自然的群落抗干扰能力亦强,养护方面的要求也低。 3. 当前城市绿化的问题有哪些

42、?如何解决? 一是对原有绿化成果保护不力,砍树毁绿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城市至今没有编制完成或修编绿地系统规划、没有及时划定城市绿线、没有严格实施绿线管制制度,导致现有绿化成果得不到有效保护,规划绿地落不到实地。有关随意砍伐园林树木、变更绿地进行项目开发、占用绿地经商、改变绿地规划建设大广场、大喷泉等问题的群众举报时有发生。 二是部分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急功近利,追求“一日成林”。有些城市将园林绿化当作“政绩”和“形象”工程,违背植物的生长规律,盲目从荒山郊野或深山老林移植大树、古树进城,有的地方拿出当年“大跃进”的劲头,一平方米种上几十颗树,追求“一日成林”,甚至假树假花假草上街头 三是规划设计

43、水平低,养护管理不专业。有些城市忽略了城市绿化的园林特色,将园林绿化简单地等同于植树造林,对园林绿化缺乏专业化管理和指导服务,在公园里按造林模式打方格种树、截头式修剪行道树、河道治理时如水利工程般建硬质驳岸。有些城市则重建设、轻管护,对花草树木及亭台楼阁等缺乏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已建成绿地达不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第九章 基本概念: 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绿色GDP可持续发展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循环经济 思考题:1. 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它具有这样的意义:坚持以人

44、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 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A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协调发展B 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发展必须是低消耗、低排污,不能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 C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发展的本质包括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D 可持续发展承认资源的价值 承认并要求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45、中体现自然资源价值。 E 可持续发展强调综合决策 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 和“公众参与”。3. 列举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持久 稳定 * 综合 * 协调 可行4. 简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的构成及其制定原则。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能够客观反映系统发展的内涵和可持续 发展目标实现的程度。2)层次性原则:在不用的层次上采用不同的指标3)相关性原则:体现指标间的内在联系4)简明性原则:内容简单明了,可比性强并容易获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驱动力-状态-响应1)驱动力指标反映对可持续发展有影响的人类活动、进程和方式,即表明环境问题的原因。2)状态指标衡量由于人类行为而导致的环境质量或环境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