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山早行》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商山早行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2)理解诗句的意义,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旅途生活的独特见解,理解人生的酸甜苦辣。(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意义和作者的表达意图。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3. 培养学生的文
2、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2. 理解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3.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人生智慧。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和外延。4.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分析讲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商山日出、旅途景色等。(2)播放音乐:古典诗词朗诵音频。(3)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实甫及商山早行的背景。2.
3、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句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3. 合作探讨:(1)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意见。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诗歌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如诗句的意义、修辞手法等。(2)教师分析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5.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商山早行。8.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
4、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观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讲解中的发言,以及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度。2. 终结性评价:通过作业和课后反思,评估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以及他们对诗歌的鉴赏和分析能力。七、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商山早行原文及注释。2. 多媒体资源:图片、音乐、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3. 参考资料:相关诗歌鉴赏书籍、学术论文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用于诗歌的导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第二课时用于课堂讲解、实践环节和教学评价。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参与和表现
5、机会。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3. 适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十、课后拓展活动1.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2.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进一步扩大他们的文学视野,提高文学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教案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被放在了重要位置。这是因为在语文教学中,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如情境创设、互动讨论
6、等,让学生深刻体会诗歌中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二、教学重难点补充和说明:在教案中,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被确定为了难点。这是因为在理解和欣赏诗歌时,这些元素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从而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分析诗歌。四、教学方法补充和说明:教案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选取和应用,旨在通过不同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
7、果。六、教学评价补充和说明:教案中提到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法,这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过程,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问题;终结性评价则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表现,了解他们最终的掌握情况。教师需要根据这两种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七、教学资源补充和说明:教案中提到了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和参考资料等多种教学资源。这些资源的提供,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八、教学进度安排补充和说明:教案中提到了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九、教学注意事项补充和说明:教案中提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适时给予学生反馈等注意事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十、课后拓展活动补充和说明:教案中提到了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活动和推荐阅读等拓展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拓展活动,并有效地组织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