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doc

上传人:yy****2 文档编号:97485941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园林规划设计论文(1)颐和园总体空间布局的特点、全园游览路线的组织。(2)圆明园山水空间关系的处理手法,并比较圆明园与颐和园在理景手法上的异同(3)总结北海的布局特色及造园手法。颐和园是依照原有的瓮山和西湖修建的。有山有水这便是颐和园最初的山水地形。后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形成了万寿山和昆明湖。这样的山水骨架就为颐和园的大的整体布局限定了大的框架。颐和园总体布局的特点从空间的大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宫苑结合;园中园 ; 院落式。1、 宫苑结合宫与苑的结合是颐和园总体布局中最主要的体现。以昆明湖为主体,万寿山为中心,宫廷建筑紧凑布局或偏于一侧或散落山水之间的山水园林布局,整体上给人一种平

2、面布局的稳定和均衡感。2、 园中园颐和园的园中园的布局表现在前山区建筑围合形成园中园和大园包小园两种方式上。首先,在前山区,“建筑围合形成园中园呈对称布局,安置在佛香阁两侧,整体营造中烘托皇家气派的氛围。”其次,大园包小园主要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谐趣园不仅相对独立自成一体,而且强调谐趣园与颐和园整体关系。3、 院落式颐和园中各院落之间的组合强调轴线主导及等级制度森严院落式布局。在颐和园东面的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中心,左右按等级秩序各分布着大小院落建筑,形成集锦式的院落群。颐和园整体被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景区空间:万寿山前以宫殿建筑群为主的景区、以南湖岛为中心的昆明湖景区以及后山景区。这三大景区空

3、间别具一格、独立互通。总体上看,颐和园格局规整、空间分割有理有序,前山广阔,后山恬静,湖水秀美,构图自由,意境深邃,其美学意蕴主要表现在人伦美、“中和”美、意境美三方面。颐和园的布局也很好的表现出了空间的概念。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山水地形本身的尺度很大,让人能够感受到强类的空间感;另外颐和园还巧妙的利用“借景”的手法来实现了空间的延伸。以园外数十里西山群峰为北京,把玉泉山上的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之中,从园中西眺,人们会更感到山外有山,景外有景。全园建筑依据山湖形式巧妙安排,并且以西山群峰为借景,更加使景色变幻无穷,美不胜收。颐和园的游览路线从入口划分,有以下几种:东宫门入园: 1、 东宫门仁

4、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约3小时行程) 2、 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新建宫门。(约2.5小时行程) 3、 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约2小时行程) 4、 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东宫门。(约2.5小时行程) 北宫门入园 1、 北宫门苏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阁排云殿长廊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昆明湖东堤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德和园仁寿殿东宫门。(约3小时行程)2、 北宫门苏州

5、街澹宁堂谐趣园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约2.5小时行程) 3、 北宫门苏州街石舫长廊排云殿佛香阁乐寿堂德和园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约2小时行程) 新建宫门入园: 1、新建宫门昆明湖东堤文昌院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约2.5小时行程) 2、新建宫门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乘船至石舫耕织图景区苏州街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乐寿堂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约3小时行程)圆明园的掇山理水是写意山水园空间营造的典型代表。它包含各种丰富多变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山水空间,与园中园的造景特点和功能需求相结合,形成了丰

6、富的景观和空间感受。而从全局看,圆明园的山水空间又形成了一个气脉贯通的整体。圆明园是一座大型平地人工造园园林。山水形制独树一帜不以宏大壮丽取胜,以细致委婉见长。人工开凿水面与堆砌土山,以水成景,山体配合,山环水抱、连绵不绝。在园内,山体与水体共同分隔与联系空间,形成重山复水的自然空间。圆明园景区空间边界的虚实联系采取多种山水组合形式,因此带来了多样的空间效果。如天然图画与曲院风荷之间的三山夹两水的形式,景区边界明晰,空间效果最明显。后湖九岛之间大多为两山夹一水,景区边界明晰,空间分隔感强。圆明园内后湖与福海景区多为一山一水形式,景区边界弱化,空间分隔感也随之减弱而无山水分隔的平地,靠植物或建筑

7、等元素来分隔空间,界限模糊。圆明园的理景手法主要为借景,建设清漪园时,为了把西面的玉泉山与西山最大限度地借入园内,充分地考虑了湖岛的位置及堤的方向,高的建筑物一概没有建。这样,从万寿山清漪园可以“邻借”玉泉山,还可以“远借” 稍远处的西山; 为了把东侧的风景借入园内,在东南面没有修建外墙,这样从清漪园就可以看到圆明园、畅春园一带的稻田风光。相反,从“三山五园”中海拔高度最高的香山可以“俯借”玉泉山及万寿山。同样,从玉泉山的静明园可以“邻借”和“俯借”万寿山清漪园,还可“远借”和“俯借”圆明园和畅春园。另外,从圆明园的福海及畅春园的园内也可以“仰借”万寿山佛香阁及西山山脉的一部分。颐和园主要采取

8、开合对比的理景手法,颐和园前山与前湖以宽阔的水面与大体量的建筑,塑造出开敞的园林空间,而后山与后湖则急剧收缩岸线,缩减建筑体量,形成众多闭合空间,同时前山大量使用落叶树种,衬托建筑与山形,而后山则大量的常绿树种掩映院落空间,前山前湖的“开”与后山后湖的“合”形成 对比,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感受。北海位于北京中南海之北,什刹海之南,其标志性建筑白塔为清顺治年所建。北海建筑主要分布于琼华岛及东岸,北岸,全园面积,其中水面,琼华岛居于水中,其东南有桥与岸相联。北岸建筑多为寺庙建筑,各景区既独立又统一,融于山景水景之间。总体布局特点是南岛北水,以白塔为中心,以琼华岛为主体形成四面景观。各景点主要集中在琼华

9、岛之上以及北岸和东岸,北岸和东岸的景点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呈众星拱月之势。北海的主要景点都是沿湖布置的,因为湖在北海处于中心的位置,沿湖布置建筑是常用的布局手法,将景点布置在北侧是为了在体量和价值上与南侧的岛屿相协调。北海具有主、次 2 条轴线,主轴线位于公园正中,是由南北湖岸两侧建筑形成的,从团城、承光殿到须弥春、天王殿直到琉璃阁,将南北两侧紧密联系起来。次轴线是琼华岛的轴线,主要是南北向,由建筑形成,位于北海主轴线的东侧。设置北海的次轴线,既可打破构图的呆板,又能突出琼华岛的中心地位。 北海的主、次轴线具有很好的呼应关系。主、次轴线的连接点是横跨湖面的永安桥。永安桥分为三折:第一折连同堆云坊

10、正对永安寺,构成了北海的次轴线,即琼华岛的轴线;桥的第二折是中间的连接部分;桥的第三折连同积翠坊与承光殿和团城连成一线,构成了北海轴线的南半部。通过一个三段两折桥和堆云积翠坊,既强化了 2 条轴线,又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在琼华岛北坡正中的玉澜堂之西建有道宁斋,处于北海主轴线之上,使主、次轴线联系愈加紧密。 【造园理法】: 对比:对比是各种空间处理中最为常用的手法,颐和园造景的对比手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虚实对比颐和园山水骨架中,山为“实”,水为“虚”。两者映衬,形成虚实对比关系,万寿山居于昆明湖北侧,山水呼应,虚实相辅相成, 使整个园区开敞,给人以宏大之感,同时湖中堤岛纵横,与水

11、面同时形成多种层次的虚实对比,更能增加水体的层次,以丰富水体景观。另外,颐 和园中建筑大多具备皇家规制,体量硕大,但与整体绿色植物形成虚实对比,建筑为“实”,植物为“虚”,使建筑融于绿色,景致协调。 隐显对比颐和园前山、里湖、外湖一带的绝大部分地段具有开朗的景观,景点的布置以“显”为主;若为建筑群则全部或大部外敞,有的甚 至做成“屋包山”的形式;若为个体建筑则多成楼阁的形式,以便充分发挥其观景和点景的作用。而后山后湖景点大多以“隐”为主,景点多见于 水畔、山坳、谷地等郁闭环境中,空间以内聚为主,有的建筑甚至做成“山包屋”的形式,如澹宁堂、谐趣园,“显”则体现出皇家的恢宏气魄, 而“隐”则为园林

12、增添了几分平和与小巧。 颐和园造园理法中对比手段的运用远不止以上三个方面,而明暗对比、疏密对比、主次对比等手法与实例还很多。总之,造园过程中空间的营造与 变化是基本的目标,而对比的手法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借景:计成在园冶中十分强调景物因借的作用,称“借景”为“林园之最要者也”。并对因借作了明确的解释,“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资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 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就是说借景要善于用因,这里“因”是依据,顺应的意思,强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势而成景,不拘成见,以及 “按

13、照事物的内部规律办事和发挥失事物应当和可以发挥的作用”。传统园林中,造园家总是以创造性的手法来扩展视线的空间感,借助于无限之 中,以解脱有限空间对于人的禁锢与约束。颐和园的造景理法中洁借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借园外景物颐和园内西借玉泉山、西山之景与北借红山口双峰之景采用了最为典型的借景手法,为了突出借园外景物的效果,造园者刻意在 西堤以西未建置任何大体量建筑,以保证景观视线通道的通透与完整。同时又在东堤与外湖设置知春亭与藻鉴堂两处点景建筑,分别与玉泉山顶的 玉峰塔和红山口双峰形成对景,并建立相互垂直的东西与南北对景轴线;另外,昆明湖水将玉泉山南北走向山脉及玉峰塔完整地倒映其中,从视

14、觉 映象与视线连接两个方面将园外佳景借入园中,从而构成与万寿山近景相呼应的完整的风景画面。另外,前山山脊西部“湖山真意“之俯借玉泉山; 东部昙花阁之俯借圆明园、畅春诸园;后山构虚轩、花承阁之隔着林海俯借圆明园到红山口的广阔平畴等等都是很好的借景手法的应用实例。 借名胜景物因借摹拟各地山川名胜的手法在皇家园林营造中屡见不鲜,正所谓“莫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颐和园更不例外,通 过比较会发现,颐和园中的昆明湖与杭州的西湖之间;昆明湖西北水域与扬州瘦西湖之间;藻鉴堂的建筑布局与圆明园的“方壶胜境”之间;谐趣 园的山水格局与无锡寄畅园之间;后湖的苏州街与江南水乡街市之间都有着一种“似与不似”的

15、关系,而颐和园将这种借山川名胜来摹拟造园手法 发挥的淋漓尽致。 借景言志无论是承德避暑山庄还是颐和园这样的皇家园林,还是拙政园和留园这样的私家园林,都不是将园林简单的按休闲娱乐空间考处理, 而赋予园林以更多的社会政治、文化理念的内容,通过园林的营建起到借景抒怀、托物言志的作用。例如:颐和园的建筑中佛教建筑占有相当大的 比重,雄踞前山中央的大报恩延寿寺,后山的“须弥灵境”,这两座佛教建筑在全园景观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借寺庙建筑表达颐和园既是 理想中的佛国天堂,另一方面凸现对佛教的重视,以起到稳定社会政治的作用。另外,园中大多景物都有景题,通过对景物的抽象概括,借文字来 表达内心的情绪与感悟

16、。因此,“借景言志”成为古代园林营造中重要的理景手法。 主从调控颐和园作为大型的皇家宫苑,不仅需要突出局部景点的主从关系,同时在全园总体布局上,同样需要通过地形的变化、建筑空间尺 度的调控等方法,以起到对全园景观的控制作用。例如颐和园中万寿山前山,面南向阳,濒临前湖,视野开阔,是全园各景点最重要的观赏面。因 此,在前山形成一个庞大的景点集群。同时,万寿山的高度与昆明湖的广度将成为全园造景中利用最为核心的内容,也必然成为全园的构图中心, 万寿山上的主体建筑佛香阁置于全园主轴之上,阁为八角形三层四檐大阁,高达41m,建筑体量同万寿山与昆明湖规模相当,给人以厚重、稳定之感,与前山建筑群及全园的其他景物形成了强烈的主从关系,起到统领全园各景点的调控作用,以避免全园结构的松散与凌乱。因此,园林营造中对主体空间尺度的把握,对主景与次景之间关系的调控等环节对于景观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将起到主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