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儿科常见疾病超声表现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种儿科常见疾病超声表现 .ppt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种常见儿科疾病超声表现四种常见儿科疾病超声表现小儿先天性幽门狭窄超声检查手法:患儿于餐后安静状态下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先观察胃腔和贲门结构,然后转右侧卧位,使胃内容物充盈胃窦及幽门管,在腹中线偏右纵切,于右肾上极的前方,胆囊的下方显示幽门管的横断面;并转动探头90,显示幽门管长轴切面,观察幽门管结构及蠕动情况。幽门超声表现及测值:幽门短轴切面呈均匀性环状低回声,长轴切面呈梭形低回声。正常小儿幽门管壁厚约1-2mm,不超过3mm,管长约15mm。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时幽门肌厚4mm,幽门管直径14mm,管长16mm。幽门管呈实质性中等或低回声均匀的团块。局部管壁蠕动消失,幽门窦及胃体腔扩张,壁
2、蠕动增强,部分呈逆蠕动。幽门狭窄超声表现:(=3.1416)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时,幽门呈实质性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团块,横切面呈“靶环征”,外层低回声环是幽门肌,中央幽门管壁呈高回声,纵切面呈“宫颈征”,幽门管呈“双轨征”。动态观察,幽门无蠕动,幽门管无开放,胃腔扩张,胃壁蠕动增强,并可见逆向蠕动。超声常用诊断标准:1、幽门肌层肥厚呈低回声环,横断面似“面包圈”2、纵切面可见幽门管细长,幽门管长径16mm,幽门肌厚度3mm(4mm),幽门管直径14mm,胃内可见较多滞留液。蔡曦,男,28天,反复呕吐两周卓圣杰,男,2月3天,呕吐一月余小儿肠套叠肠套叠超声扫查手法3-5MHz腹部探头及10-12M
3、Hz浅表探头常规先用低频探头扫查腹部,依次多切面沿结肠滑移至回盲部,右上腹肝区,中上腹部,左上腹脾区及左下腹肠管,发现病灶后行纵切、横切及斜切检查,配合患儿体位改变实时观察病灶情况,病灶显示清晰后停顿,记录包块的位置,测量“同心圆征”的外圆及中心圆,“套筒征”的直径,同时观察病灶内血流情况,显示“套筒征”内肠系膜星点状血流信号机动静脉频谱,远端血流信号丰富,近端血流信号稀疏,肠管发生坏死无血流信号。行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并行超声复查及随访。,肠坏死是肠套叠的严重并发症,当有严重肠水肿及肠坏死时,在加压复位过程中,可导致肠破裂危及生命,是肠套叠诊治中必须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过去肠套叠复
4、位中,48h作为一个分界,这种标准不完善。国内学者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肠壁的血流情况来判断肠管是否坏死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患儿安静状态下,实用性高,但实际应用难,因大多数套叠患儿哭吵严重,病情急,在这种情况下血流动力学测定有较大误差,因此二维更具实用性。小儿肠套叠声像图表现:套叠部肠壁明显增厚,套叠部肠壁厚度12mm值得高度警惕的征象;套叠中心部伴有肿大的淋巴结和肿大的阑尾。当套叠内容物多时,一方面造成对肠壁血管的压迫,造成肠壁缺血坏死,另一方面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及缺血造成淋巴结及阑尾肿大坏死加重病情。肠套叠内积液、套叠远段肠管扩张伴肠壁增厚、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是肠壁大片坏死表现,是空气灌肠的绝对禁忌。
5、腹腔积液是所有肠套叠伴肠坏死的共同表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扫查手法:患者取仰卧位,5-12MHz的高频超声探头对受检者腹部进行蔓延式检查,检查部位应由受检者的脐部逐渐向下腹部移动,探测到达肠系膜及盲肠时,需进行重复及重点扫查,确认是否存在肿块。对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横切面及纵切面的多方位扫查,对淋巴结的数量、大小、血流情况等进行观察,同时确定腹腔情况。淋巴结多位于脐周及右下腹部。目前国内彩超诊断标准:在同一区域或肠系膜上探及2个以上淋巴结回声,并且最大淋巴结长轴直径10mm,或短轴直径5mm,或淋巴结成集簇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者即视为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
6、巴结短轴直径超过8mm,可疑提示肠系膜淋巴结炎。目前对彩超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存在争议,因小儿淋巴系统发育旺盛,正常彩超检查亦可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腹部淋巴结大在儿童中很常见,不应都视为异常。异常的是某些淋巴结增生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如肿瘤,炎症及感染等。淋巴结的数量、大小、分布等对提示疾病有重要意义。小儿阑尾炎阑尾炎超声扫查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先用低频探头探查腹部有无肿块,腹腔有无游离暗区、有无扩张肠管。然后改用高频探头探查阑尾区,第一步寻找盲肠盲端,找到髂三角结构(即髂肌、盲肠、腹壁围起来的三角)第二步寻找回盲瓣,第三部寻找阑尾开口。操作过程中手法要轻,发现可疑阑尾或包块,可稍微加压探头,局部放大病灶部位图像,仔细观察阑尾及包块内部回声,并作详细记录。经病例追踪手术或者临床给予抗炎治疗及对症支持等保守治疗证实得出诊断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