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农夫工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农夫工创业须要自己不断磨合与充溢,并非一件简 单之事,以下为大家供应农夫工创业典型事迹材料,供 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农夫工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范文(一) 董*,男,汉族,1954年3月诞生于黑龙江省富有县,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双融篷布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 青岛市诚信工艺品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 董*年轻时就在生产队任过队长,在村小学当过民 办老师、教育处主任。由于家庭人口多,家境贫寒,在 学校工资低,生活极为困难,他天性好强能吃苦耐劳, 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带着年 幼的孩子外出打拼。1994年,董*一家来到了山
2、东青岛 胶州李哥庄,最初是给单位或企业打零工,当过保安、 包过医院食堂、开过饭店,什么活都干。后来有许多家 外企在这里落户办企,他又到企业找活干。他勤奋好学、擅长思索,短短的时间内就摸索出了做副食生意的门道。经过几年的努力,个人手头上有了一些积蓄,通过自筹,在XX年5月他开办了一处首饰加工厂,自己单独起先经营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他逐步摸出了两条制胜之道: 一是注意商品质量,绝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保证所售 货物货真价实;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从不坑蒙欺瞒,坚持诚信第一的原则。由于他经营有方,管理到位,商 品货真价实,他的商品总是能赢得顾客的信任,生意十 分红火。随着生意的做大,他又于XX年在山
3、东青岛注册了诚信工艺品有限公司。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不断思索,不断探究。他认为,开公司、办企业,就不能像以前开 加工点那样,只要诚信经营,雇佣三、四个人就行了。 要把企业办好肯定要真正的会经营、会管理。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发展。在注意借鉴传统管理经 验的同时,他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在实践中他摒弃了一 些旧的用人做法,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 原则,全面推行多劳多得、工效挂钩的工薪制度,大大 增加了员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把企业的经 营管理工作内容纳入规范之中,全方位、高标准地规范 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和工作行为。他不惜重金,高薪 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
4、,严格 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操作。经过不断磨合与充溢,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量化考核,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管理链, 使全体员工由他律到自律,进而潜化为自觉的发展过程,主动参加管理之中,形成了一种值得借鉴的企业管理文化。 创业的征程无疑是艰辛的,董*一步一步、坚决不 移的迈向自己的奋斗目标。从XX年创办企业起先,他在山东青岛已拥有2处固定资产达500万元的工艺品加工企业,在山东菏泽一处。2022年,他在青岛胶州李哥庄又 注册了青岛双融篷布责任有限公司。董*擅长驾驭市场 信息,虚心向同行学习,看准了篷布生产市场,大胆地 干起了篷布加工企业。现如今,生意红火,销售市场畅通,年平均效益可达200万元。 短短几
5、年之内,董*从一个打工仔发展到拥有几家 公司的大企业家。取得这样的成就无不与他的务实肯干、敢干敢闯、平易近人、秉公遵守法律、诚恳守信密不行分。 无论是卖货还是做企业,他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从未借故不缴或少缴税款,更未弄虚作假,偷逃税款。作为一个依靠自己双手先富的致富者,他始终不忘 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始终惦记着那些须要帮助的人。 他爱惜员工,关切他们的生活。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 生活上,只要他们遇到因难,他都刚好去帮助解决。员 工和老乡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必定 到场。在工作中理解员工的疾苦,在待遇上向苦、脏、 累岗位倾斜,尽最大可能改善劳动条件,营造和平共处 工作环境,
6、满意员工劳动爱护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和全体员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员工中享有很高威望。 董*的经营之路向人们昭示着一种经营管理理念的 成熟和胜利,也向人们证明白一个创业者艰辛的奋斗历程。对于56岁的董*而言,前行的路依旧漫漫,荆棘与光明同在,机遇和挑战共存,但是有理由信任,他会一 步步走得更好、更平稳,从而在经营管理中取得更好的 发展,做的事业会像青松一样四季常青! 农夫工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范文(二) 郁郁葱葱的田野,明媚的阳光肆意流泄。在百丈乡 大满村沿线马路旁的一大片马蹄田边,我们见到了百丈 乡鼎鼎出名的种植能人韦启恒。 27岁的韦启恒毕业于广西农校,因为毕业后没有工 作安排,始终在杭
7、州打工。2022年夏天,受国际金融危 机影响,工厂不得不放假,揣着担心和困惑,他回到了 老家百丈乡大满屯鸾村。打工虽然也有一些积蓄,但坐 吃山空,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每天闲在家里,心里很 不是味道。韦启恒说。于是,他每天都琢磨着找点事做,心想不能让自己这几年农校白念了,他确定学以致用, 起先寻求从种植这一方面寻求突破,百丈乡尽管地处偏远,但是却交通便利,良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多方考察斟酌后,他确定联合周边群众一起种植甜 玉米。由于毕业于农校,驾驭着肯定的农作物种值的学问;而且韦启恒本人虚心好学,他不厌其烦地向农校的种 养专家请教,并向邻县的种植大户学习种植技术和阅历,多次邀请读农校时
8、的老师和专家到自家的基地去指导。 通过多方学习和自己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韦启恒很快 学到了一整套适合种植甜玉米的本事。韦启恒种植的甜 玉米由于个大粒饱满,养分丰富,口感好,颇受市场青睐,一收获便引来老板大批量收购,1.4元/公斤,很快 便销售一空,没有了销路的后顾之忧,韦启恒第一次创 业就赚了一个满堂红。 与打工比起来,自己创业比较辛苦,而且也有风险,但是现在政策那么好,政府帮我办理了返乡农夫工实惠证,创业有补贴,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信任,只要坚持,最终会获得胜利。韦启恒信念十足地告知笔者。现在, 在乡、村干部的支持下,他贷款又扩大了种植规模。在 他的细心培育下,他种植的120亩芋头前不久又获得
9、了 丰收,韦启恒主动走出去,联系外地老板到百丈收购,2.4元/公斤,纯收入达十多万元。 往日打工仔变成了家乡致富带头人,韦启恒通过种 植鼓了自己的腰包,同时也带动周边村民加入到种植行 列中。今年夏天,韦启恒确定租下大满小学旁的一片农 田种植马蹄,由于看到他通过种植富有起来了,周边的 群众也被带动起来了,群众也自发种了三十多亩,对于 乡亲们的求教,韦启恒总是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阅历, 进行技术指导。眼下,是马蹄进入分蘖生长的重要时期,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他在田间指导群众。预料今年所种的 马蹄将达到6000斤/亩,产值将达到5000元/亩。 农夫工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范文(三) 与其他创业者相同的是*的创
10、业之路充溢着艰辛与坎坷,与其他创业者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创业之路缘于高 考落榜对他心灵上的那道创伤。2000年7月对于*来说是个黑色的七月,十年寒窗,却仅以2分之差被拒之于 心仪的高校大门之外,那种失落与苦痛是旁人难以体会 得到的,他也曾想到复读,但一想到父母那乏累的身影,不由的放弃了,最终,他加入了外出打工的队伍,来到 了天津一个建筑工地上干活,从学校到工地,无论在身 体上还是在心理上对他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每天起早 贪黑的干着粗重的力气活,真把他累坏了,最让他难以 接受的是工资是那样的微薄。在多数个夜晚,他问自己 莫非这一辈子就这样度过吗,不行,我的努力去变更这 一切。慢慢地,他发觉同在一个工
11、地上干活,电焊工的 工资是他的好几倍,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技术的含金量,就在那一刻,他对自己说:我要学技术,我要用技术改 变自己的命运。就这样,他辞掉了工地上的活,来到了 一家农用机械厂做了一名学徒工。白天,他跟着师傅边 看边练,晚上,饿补焊工理论学问,这样的日子过了半 年多,他的焊接技术也学到了家,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 了识图、绘图、下料等技术,但此时的他已不再满意于 做一名高薪焊工了,他有了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回家创业,为自己,为家乡,他选择了这条路。 回到家后,他并没有急于起先干,而是仔细考察了 家乡的市场,慢慢地他发觉,随着农夫收入的提高,新 房也盖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快,那盖新居总离不了门窗
12、吧,所以新居多了也就意味着门窗的需求量大了,门窗 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干脆建一个门窗加工厂吧,既可以 发挥自己会焊接技术的优势,又用不了投资太多的钱, 可行。他拿出了打工挣的工资,又从挚友处借了一部分,临街租了两间门面,买了电焊机等一些必需的设备后便 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万事开头难,这话一点都不假。 虽说他的产品质量不错,但买家并不多,人们对他还不 太认可,总觉得这个毛头小子能干出好活吗。他意识到 了这一点,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让大家接受他和他 的产品。工作中,他始终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 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每一次下料,每一处 焊接,他都做到了细之又细,精之又精,生产出的门窗
13、个个是精品。另外,他在创新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不 断去迎合消费者日益改变的须要,为此,他跑遍了北京、天津、郑州、洛阳等周边地区,去向同行取精。回家后, 在借鉴同行阅历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他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新式门窗,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销售量自然有了很大的增长。经营的另一个环节售后服务,他也做好了,做精了。他始终认为,别人买了我的产品,我就应当确保人家用的好,用的舒心,这是再简洁不多的道理了。所以,平常只要谁家的门窗坏了,只要一个电话,再忙他也会立即赶过去解决,门锁坏了,免费换门锁,碰掉漆了,他免费给喷漆。有钱没钱,须要门窗那就先安上,这两年,他赊出去的门窗就价值4万多元,他把便利给了别人,把
14、难处留给了自己。有人问他这样做觉得亏不亏,他总是玩笑似的说,我给了他们门窗,他们给了我市场。 两年过去了,他也由当时的两间门面,发展成了一个固定资产达20多万元的一个乡镇企业,并安置了8名下岗职工进厂就业。事业发展了,自己富有了,但他并没有遗忘帮助和支持过自己的父老乡亲,他暗自把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当成了一份责任装在了心里。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