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教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教案 .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设计方案海口市第七中学 吴至尊【设计理念】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课程性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学内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31)【教学内容分析】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篮球运球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运球突破技术。它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易与其他运动衔接,对球的保护好等特点。变向运球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以及利用这一技术摆脱防守而获得自信与
2、成就感。培养超越对手的勇气与自信心,具有较强的可学性与可教性。本次课为本单元第一次课,主要是让学生巩固行进间运球以及初步尝试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要领是:(右手变左手为例)运球前进中,右手按拍球的右后上方,使球从自己的体前右侧反弹到左侧前方,同时右脚蹬地向左前方跨出,上体左转,用肩保护好球,换左手运球,向前推进。该技术需要学生有着较强的控球能力,还需要手脚的协调配合。对球性相对较好的同学来说,第一节课初步掌握应该没有问题,但对于控球能力差的同学来说,要掌握该技术不是一节课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技术分析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将该节课解决的重点为:
3、变向换手,侧肩护球;难点为手脚配合;易犯错误是:球的变向不明显、手脚不够协调、球变向后向前推进脚步跟上不连贯,这都是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教学对象分析】篮球运动是学生较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初二(1)班学生的纪律较好,也比较喜欢运动,但由于初一时学生没有掌握好运球的基本技术,篮球基础较差,加上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这项技术动作复杂,要求控制球的能力高,较难掌握,,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技术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学中如何让技能学习与乐趣学习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成本课教学目标,是重点突破的方向。【教学目标确定】根据上述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特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4、为:1. 学生能说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的动作要点,了解此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2. 约75%的学生能初步做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基本动作,60%学生能较连贯地完成跨步、侧肩、换手运球动作。3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在游戏中体验运用所学技术成功过标志物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根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技术特点和学生的篮球技术基础,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变向换手,侧肩护球;难点为:手脚配合。【教学策略】1导入部分:采用问题导入课题(问题:在篮球比赛中,当我们运球线路被对方阻截时,我们该怎么办?停止运球传球突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热身与熟悉球性部分:采用绕场慢跑,绕场运球,各种形式的熟悉球性练习。
5、不仅起到了热身的目的,熟悉了球性,还让学生体会了按拍球的左右上方能使球右左变向的道理,为本课学习内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奠定了基础。3实践与提高部分:结合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由静到动,由慢到快,由分解到完整,由自练到比赛,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因此,在内容的布局上采用了原地跨步侧身护球(分解动作)原地跨步侧身护球(自主练习)原地上一步体前变向换手练习(分解动作)原地上一步体前变向换手练习(自主练习)行进间运球3-4步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绕过障碍快乐传递游戏(巩固提高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拓展学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的应用与拓展)。这样的
6、设计与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4恢复部分:采用简单、松缓、愉快、学生喜爱的活动游戏:踩线,进行放松运动。既达到放松目的,又愉悦身心。【场地器材】篮球场二块,篮球50个,标志物24个【教学预计】估计本课的练习密度为45%,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案学校:春雷学校 班级:4-6 人数:46人 课次3执教教师:陈必凯教学内容1、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2、游戏:快乐传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的动作要点,了解此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技能目标:约75%的学生能初步做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基本动作,60%学生能较连贯地完成跨步
7、、侧肩、换手运球动作。情感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在游戏中体验运用所学技术成功过标志物的快乐。重、难点重点:变向换手,侧肩护球难点:手控制球,上下肢协调配合课序教学内容时间老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形式课堂常规与导入1体育委员集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导入课题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21检查装备2向学生问好3问题导入课题4安排见习生要求:精神饱满, 声音宏亮1成四列横队集合2向老师问好3听、答教师问题4按教师安排见习要求:注意力集中,集合快、静、齐。组织队形: 热身与熟悉球性1热身活动1)绕场慢跑2)绕场运球2球性练习1)原地高低运球2)原地体前换手运球61.讲解路线、方法2.用哨声指挥练习3带领
8、学生熟悉球性1绕场运球时,控制好球,听哨声左右手交换练习2. 随教师一起熟悉球性,听哨声变换练习方法要求:控制好球,体会使球改变方向的方法1、热身队形:2、球性练习队形: 实践与提高1.学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要领:以右手运球为例,向左变向时,先向对方左侧做突破假动作,当对手左移堵截时,突然按拍球的右后上方,使球反弹到左侧,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步,身体左转侧肩挡住对手,换左手运球前进。2.原地跨步、侧身护球动作3.原地运球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4.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251讲解示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要领,强调重点和难点;辅一挂图作提示,以便学生自学。2.讲解示范原地跨步、侧身护球动作,用
9、信号指挥学生练习3.讲解示范原地运球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方法,用信号指挥学生练习4.讲解示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方法,指导学生练习1.注意力要集中,倾听、观察、思考,理解动作要领2.练习跨步、侧身护球的动作。练习方法:动作分两拍,准备姿势两手持球于体前,两脚左右开立。第一拍向右侧做假突动作,第二拍右脚向左前方跨出,身体左转侧肩,左手按拍球三次后回位。练习方法:先集中练习再一对一练习。要求:降低重心,跨步及时,侧身压肩护球。3.练习原地拍球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方法:动作分3拍:第1拍运球右脚向右前跨步,第2拍向左变向换左手运球,第3拍右脚向左前跨步。4.进间练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方法:行
10、进间运球3-4步到障碍物前一步距离降低重心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1.讲解示范队形: 技术图解:2.组织队形同13. 组织队形同14. 组织队形: 实践与提高5. 游戏:快乐传递方法:运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绕过障碍后,双手持球,用单足跳回起点接力,全组完成后,用时少者为胜。规则:1)教师发令后才开始,前者单足跳过起点线后,后者才能开始。2)每人完成两回,每回用不同的脚跳回。3)最后一名队员先到达起点线者为胜。6.巩固、拓展学习255.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组织学生游戏,当裁判6.讲解学练方法,分配场地,巡回指导5.积极主动参加比赛,相互鼓励,发扬团队精神。6. 积极参与,自主学练,自我展示5. 组
11、织队形: 6. 组织方法:分成四组,分别在四个半场,自我展示变向运球接投篮技术恢复与小结1.放松游戏:踩线2小结71讲解游戏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游戏2小结本课学习情况3提出课后要求4安排学生归还器材5.向学生道别1积极参加游戏,为本组争光2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老师小结3.归还器材4.向老师道别组织队形: 小学体育课教案水平三 人数:52 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过贴膏药游戏发展快速反应、行动敏捷的能力。2、通过小练习,熟悉球性,改进传接球动作,发展综合身体素质,培养协同一致精神教学内容1、贴膏药(游戏)2、传运球场地器材场27个课的部分(时间)教学内容手段及组织法运动量练习次数练习时间练习强度开始部
12、分一、集合整队,二、师生问好三、宣布课的内容四、检查服装一、组织队形二、要求精神饱满、声音宏亮2准备部分一、准备活动沿场跑1圈二、准备操五节1、头部运动2、膝关节运动3、腕踝关节运动4、腰部运动5、侧压腿一、队形:成体操队形二、教法:1、教师讲解示范2、学生练习三、要求:运作协调、正确4x8拍6中中下基本部分一、贴膏药游戏(游戏)方法:分成人数相等的二组,一组手拉手围成一圈,另一组贴在前一组的后面,找两人,一人逃一人追,逃者可贴在任何一组合前,接着这个组合的后者再逃,依次进行。(分成男女两队进行游戏)一、组织:二、教法:1、教师讲解示范2、学生练习三、要求:不准拉人,要诚实12中上基本部分二、
13、传运球1、传球分组:二人一组一球互相传接要求:传球到位,接球稳。2、运球分组:二人一球(你逃我追)要求在半场以内,可以以其他人为掩护。要求:边运球边抬头观察敌人动作,注意保护球。一、组织队形:二、教法:1、教师讲解示范2、学生练习三、要求:注意力集中有序、到位为运球者为无球者36次18中结束部分一、放松操两人一组二、小结三、布置回收器材四、宣布下课,师生再见一、组织: 二、要求:动作协调4x8拍2中下对机能的影响190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练习密度授课班级五年级40课后小结平均心率120140次/分强度指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