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作业完整答案版本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作业完整答案版本 .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作业第一次作业一、 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改错说明理由)1、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错误。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若不涉及民族性的内容,那么只能说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只有当两个民族在交往的时候涉及了民族性的内容,那么才可以说属于民族关系的范畴。2、“散居少数民族”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错误。“散居少数民族” 还指居住在自治地方内,但未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
2、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二、 论述题1、阐述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与实践。依据:民族特征、民族源流、民族意愿、相近和就近认同 实践:1.第一阶段(19501954年)确定少数民族数量达到38个2.第二阶段(19541965年)确定少数民族数量增加16个3.第三阶段(19781987年)确定少数民族数量1个2、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形考作业一、 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改错说明理由)1、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
3、的民族的现象。错,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2、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3、 宗教信仰是思想领域里的问题。对二、 论述题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答: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2、怎样看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答:民族区域自治的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为:(1)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们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们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3)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
4、我们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次形考作业一、 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改错说明理由)1、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对2、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错,大力发张个体、私营、外资经济3、目前少数民族干部中最缺少的是管理干部,最多的是党政干部。错,目前少数民族干部中党政干部最多,管理干部少,科技干部更少的不合理结构。二、 论述题1、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民族融合是在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发生的无强制手段的过程,无论是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或者若干民族聚合为一个新的民族,都是无意识无目的
5、的。民族同化则是某些民族(主要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通过采取带有强制性的政策措施,改变被统治民族的属性来达到使其他民族的成员合于本民族的目的,这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和行为。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发展程度接近的形式,是民族过程的局部现象。民族分化、组合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某些部分从这一民族的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如历史上出现的“同源异流”的情况就属于这一类型。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某些民族的部分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如历史上“异源同流”的现象就属于这种情况。民族的融合与同化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即民族的融合和同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民族组合过程中,经济文化和人口
6、的优势是决定民族组合趋势的基本条件。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而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是民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历史过程的必然结果。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一、概念: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的基本自治制度。 二、主要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其自治权属于特殊的地方国家权力,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同,不享有脱离国家而独立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
7、单一制国家结构条件下的一种地方政权形式,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的和本民族的内部事务。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这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就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也必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实行。这种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即只有聚居在一定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才能实行民族自治,不是分散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实行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民族聚居无关的地方自治。3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承认民族差异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使之能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而建立
8、的。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人民中的一部分,享有的当家作主权利具有民族性。一方面,少数民族作为国家主人,他们在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上的特殊要求应得到特别保护;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享有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以,在少数民族传统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行使自治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关键。可以说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否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 三、实质: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质是要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使有着一定的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有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少数民族按照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9、特点,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和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第四次形考作业一、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改错说明理由)1、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错,不是主要的,是必要的必须的2、 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错误。民族语言具有相对稳定性3、 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错,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二、论述题1、 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哪些原则?答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原则:1. 坚持群众自愿。党和国家关于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明确指出,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与否和如何
10、改革是本民族自己的事,由本民族群众自己决定。因此,在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并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领导要带头,反对任何强迫命令和包办代替。2. 注意调查研究。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多样性特点和多重性功能,在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过程中,不能只看其表象和形式,浅尝辄止,而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全面考察,对其良与陋、益与害,作出正确的判断,使“精华”得以发掘并真正发挥其自身特有的活力和价值;也使落后、有害的“糟粕”得到正确的认识并被摈弃。3. 遵循循序渐进。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民族性和群众性,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每一步都牵动千家万户。因此,改革必须立足于全局
11、,进行整体规划。另外,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改革在加强宏观调控基础上,又不能搞“一刀切”。改革应当按照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现状,有区别地分步骤、分层次进行,使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层次的每一项具体措施都与当地的接受和传承能力相适应。4. 尊重客观规律。一定的风俗习惯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改革风俗习惯的目的是使其适应变革了的和正在变革的经济基础和在其之上的上层建筑。因此,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虽然必须在充分认识和能动把握它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于未来风俗习惯进行超前预测,以此使今日的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自身发展轨迹的必经阶段,而不致发生相
12、悖或偏离,但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施却不能超越这一必经阶段。当今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实践,不能是人为的、脱离时代的“超前”改革。2、 怎样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简单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这就是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它是全面的、完整的政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宗教国家,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等。我国对宗教的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团结广大宗教界爱国人士和信教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自觉尊重宗教习惯。一是深入了解党和国家所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二是作为信教的群众要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不应当在宗教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宗教活动和布道、宣教,宣传有神论或者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刊物。三是警惕境内外反动非法宗教组织对我国的宗教渗透。接到散发和邮寄的非法宗教宣传品或参加宗教活动的邀请信,切不可轻易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