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苏州园林1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不隔”指的是_;“界”指的是_,“未界”指的是_。2从第二自然段看,匠师们在阶砌旁边、_、_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树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受。3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_这一特征(用本段语句回答)。4发挥想象,把上面两段文字看做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_,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_。参考答案1、有墙壁隔着。墙上有镂空图案。有廊子界着。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2、墙上、墙根(墙角、墙前)。 3、举例子。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4、层次丰富(多)、景致幽深(深)等自然和谐、富有情趣等。(甲)设计
2、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皆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
3、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3、(甲)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词语应是()、()、()、()。(2分)14、说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特征,(
4、甲)中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句中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乙)中的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3分)15、(乙)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的是_。(2分)16、(乙)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_。(2分)17、“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_。(2分)18、选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2分)19、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的安排
5、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关系。(2分)20、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甲)中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作用的词语是_、_,这些词语表达得语气是_。(乙)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的词语有_、_等,因为这些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一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哪里?_15、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身在山间池沼河道高低屈曲任其自然16、假山池沼的艺术美17、“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
6、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18、作比较引用19、从整体到局部总分20、(1)一切决不肯定,强调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2)大多往往(3)略 (一)阅读下文,完成915题。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
7、着“如在画图中”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
8、“鱼戏莲叶间”,又是如画的一景。9 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第段文字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点的句子是 (1分)从第段的内容看,与这个特点相照应的句子是A 。B 。(2分)10. 第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2分)11第段内容,说说“讲究假山与池沼的配合”一句所包含的具体内容。(2分) 12第段中加点的词语“不仅是”能否换成“不是”?为什么?(2分) 13“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意思是 。作者说这句话的用意是 。(2分)14用“”作标志,把第段文字划分为三个层次。(1分
9、)9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A。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B。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如画的一景。10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11假山的堆叠注意了竹子花木相配合;池沼与桥梁、石岸石头或花草金鱼等景致配合;假山与池沼互相映衬,彼此配合。12不能,“不仅是”表示不单单是,并不否定“是”,与“不是”意思矛盾。13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艺术成就。14第一句话为第一层;从“假山的堆叠”到“只觉得身在山间”为第二层,其余为第三层。(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
10、,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1.苏州园林作者 叶圣陶,名 绍钧 ,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11、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举例子、打比方)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 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5.最后一句要是
12、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7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 图画 。8.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
13、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二)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
14、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为主。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
15、序介绍的。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5、池沼的相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16、。(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总分 )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 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
17、类,一类是:成河道模样,另一类是:宽敞 。两类的共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分类别)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览者无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三)(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18、,是不讲究对称的。(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回廊( lng ) 镂空( lu )9、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作比较 ,打比方。10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举例子。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
19、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12、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1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用词准确。使用这些表意肯定的词语时
20、,建立在对所说明的情况了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准确的基础上。(三)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选定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D) A着力 B着重 C下手 D考虑 (2)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
21、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A ) A单调 B冷清 C孤独 D清闲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C ) A曲折 B缠绕 C突兀 D蔓延 2这段话正确的层次划分应为( B )。 A B C D 3这段话说明中穿插的表达方式是( B )。 A记叙和描写 B描写和议论 C描写、抒情和议论 4这段话所说的事物的特征是:苏州园林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5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B、D、E )。 A下定义 B打比方 C分类别 D举例子 E作比较 F列数字 6把本段中起描写作用的词句写在横线上:俯仰生姿 盘曲嶙峋的枝干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作用是:说
22、明苏州园林的树木不讲究整齐划一,而讲究自然画意。 7 本段说明的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8“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9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从概括到具体)。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11.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讲究自然之美 ,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大自然的
23、语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主要的说明方
24、法是:举例子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各种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它们好像在提醒农民适时安排农事,起到了语言的作用,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6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7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
25、?为什么? 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8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次第,一个接一个。(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三)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
26、。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这段文字是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解说事理。(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答: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4)文中运用了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等说明方法。(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答: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
27、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答: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答:荣枯 去来(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传语 暗示 唱歌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B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答:杏花开了 桃花开了 布谷鸟开始唱
28、歌(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A)A.时间顺序 (五)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
29、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2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的气层叫逆温层。冷空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一般出现在秋冬之交,尤其是在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3第一段第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举例子 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4第一段句可分为两层,句为第二
30、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这种特殊情况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太清楚。5第二段第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7种禾木抽青和开花日期。6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空间_因素,后者是时间因素。(选择填空:空间、时间)奇妙的克隆一、阅读奇妙的克隆(节选),完成问题。(一),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二)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1.阅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给第(一)、(二)语段拟写小
31、标题。第(一)语段:什么是克隆或克隆是什么。第(二)语段: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或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2.第(一)语段中说:“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那么,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是指什么? 含义:无论是生物自然生成的还是人为加工合成的,凡是(只要是)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个体或群体的生物体就是克隆。3.根据第(一)语段说明的内容和顺序,用简洁的词语完成下列填空。文段从( 植物 )的“克隆”说起,又从词源上追溯“克隆”一词的原意,使人明白了“克隆”的含义,再从(动物 )的“克隆”进一步说明,最后以“克隆”的(设想或猴毛变猴。 )作结,把抽象的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4.阅读
32、第(一)语段,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2)作诠释;(3)引用。5.阅读第(二)语段,说说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哪三方面的好处? 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6.阅读第(二)语段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示例:克隆技术虽然能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关于“克隆人”的做法必须限制在一定的领域之内(如仅限于医学范围等),否则其危害不亚于核能技术在战争中应用的危害。或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影响
33、力也就越广泛越深入,同时,也就越发触及人类自身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新问题。甚至干扰人类自身的自然发展进程。所以我们必须“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只要能从正反两方面去说明,意思对即可)二、阅读奇妙的克隆一文的节选文字,完成问题。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1下面句子能够概括选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2下面对第一自然段中有关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C. 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克隆能让高附加值的牲畜有效地繁殖。 3、下面关于:克隆人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D )D克隆人的研究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好处,其发展前景极为乐观。4克隆技术在
34、哪些方面造福人类?试根据文章内容概括。(1)克隆特种乳羊乳牛,为人类健康服务;(2)克隆杂种优势特别的动物骡,为人类服务;(3)克隆熊猫等,挽救珍稀动物;(4)克隆动物还有利于癌生物学、免疫学、人的寿命等方面的研究。(5)克隆人体器官,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5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些造福人类的克隆对象外,你认为还可以对什么进行克隆,给人类带来好处?(至少两种)_6“伦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文中说,克隆人可能产生伦理上的问题,你认为可能产生一些怎样的伦理问题?比如,克隆人的身份难以确定,家庭角色难以确定,克隆人到底属不属于“人类”等等。7最后一段中加粗词“它”所指代的内容是 ( D )
35、D从事无性繁殖研究三、阅读克隆绵羊“多利”完成问题。3“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答:一是它标志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也就是说,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四、阅读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1第1段中“一切准备就绪后”中的“一
36、切准备”具体指什么? 指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2“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一句中的“难关”一词如何理解? 因为“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都夭亡了”,这是189比2比1的比率,成活率极低。“难关”本义指不容易度过的时期,在这里是指从换核卵细胞到成为一条幼鱼的生死关口。3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精选;精确;精密;精心;精致 A精确 B精心4第三段中的前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5文中画线句子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列数字;说明了实验的艰难,表现了科学工作者面对困难不退缩,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6试概括三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中国克隆鱼的出世。第二段:英国科学家实验成功克降两栖动物爪蟾。第三段:美国和瑞士科学家率先实验克隆哺乳类动物小灰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