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古人智慧 学习理性表达:《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群文阅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取法古人智慧 学习理性表达:《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群文阅读.ppt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八单元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1.了解并掌握疏、书文体的功用及特了解并掌握疏、书文体的功用及特征。征。2.2.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方式。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方式。3.3.感受并学习古代先贤心怀天下、感受并学习古代先贤心怀天下、持正守道、敢于担当的胸怀与精神,培持正守道、敢于担当的胸怀与精神,培养敢于担当的价值观。养敢于担当的价值观。4.4.辩证思考作者的观点,客观分析辩证思考作者的观点,客观分析论述过程及所用论据,学会在辩证分析论述过程及所用论据,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作理性判断,养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作理性判断,养成大
2、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文体知识:文体知识:“疏”,属于古代奏议类文体,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答书”,就是“给回信”的意思。“司马谏议”是指司马光,他当时任翰林学士。“答司马谏议书”就是写给司马光的信。了解作者:了解作者:魏征: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诤臣”“一代名相”。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
3、(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谏太宗十思疏:唐贞观年间,社会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边防日益巩固,唐太宗渐渐骄奢起来,大修庙宇宫殿,还四处巡游,百姓疲于服役。魏征就此四上奏疏,谏太宗十思疏是其中之一。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也激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
4、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了解背景:了解背景:学习活动一学习活动一 疏通谏太宗十思疏与答司马谏议书文意,完成表格。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写作背景文章体式作者身份写作对象针对问题文章观点唐太宗骄奢忘本司马光反对新法奏疏回信臣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君主翰林学士骄奢,奢侈新法推行受阻居安思危,积其德义驳斥责难,坚持变法 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魏征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劝谏的?梳理文章结构,了解行文思路。学习活动二学习活动二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居安思危、积其德义)第二部分(2):分析问题(总结历史、发出警告)第三部分(3):解决问题(提出“十思”)第三部分(3
5、):分析原因,进一步申明自己的立场。第一部分(1):提出写信的原因和目的。答司马谏议书是臣与臣之间的辩论交锋,王安石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呢?第二部分(2):驳斥指责,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第四部分(4):书信常规结束。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三三 比较两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思考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填写表格。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 相同点(1)面对问题(2)立足点(3)表达 不同点(1)论证思路(2)论证方法(3)整体表现都直面现实问题,作者勇于担当,躬身入局都立足于为国为民,不惧逆龙鳞或得罪同僚条理清晰,论辩犀利,力量十足正面立论,层层递进驳论为主,先破后立比喻、对比论证
6、理论、事例论证形象真切,骈散结合立论与驳论结合,当下与历史结合,严峻不失婉约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四四 体会臣下对君主劝谏的言说技巧 思考与讨论:谏太宗十思疏是作为大臣的魏征劝谏君主唐太宗的文章,却不失为一篇气势磅礴的文章,魏征运用了怎样的言说技巧?1、类比入手,亲切生动。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易于为人君接受。2、比喻排比,生动有力。以比喻推理,以排比铺陈,气势不凡。3、骈散结合,华美流畅。既整齐华美,又自然流畅,易于诵读。4、正反论述,务尽其旨。如“殷忧”“竭诚”与“得志”与“傲物”的反复论述。5、态度诚恳,委婉又切直。他始终站在君王的立场上,为君分忧,并贴心地替君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7、,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体会驳论文的言说技巧体会驳论文的言说技巧 思考与讨论: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驳斥同僚的回信,在这篇短文中王安石用了怎样的言说技巧,既能有力地驳斥同僚,又表达自己态度坚定的?语言柔中带刚,态度委婉而坚决。符合答复指责性书信的特点。而文中驳斥司马光指责的语句言简意赅,不容置辩,干净利落。文中“蒙教”“见教”等词语的运用委婉而不失风度,尽显政治家、改革家的格局。同时又不失立场针锋相对地驳斥了司马光的指责,也表明了自己坚持原则的政治态度,结尾处礼节性致辞又不失赠答之礼,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大事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学习活动五学习活动五(1)思考:对于魏征的谏言,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 悟;对 于 王 安 石 对 自 己 变 法 的 申 辩,你 有 怎 样的观点。(2)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古代士人的精神世界。(3)为你推荐的古代士人写一篇中肯的推荐词,1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