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739978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 【一】 不同于唐诗的豪放不羁,我更喜爱词的婉约。 寂寥无人的月下,坐在窗前,看月光与灯光交融,品人间词话,让灵魂在古词中得以冲涤,然后缓缓地,被牵引着,带入到另一个境界,远离白日的喧嚣与繁华,我所见的,是春之暮野。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所写的精神核心所在。“有境界自成高格,自出名句。”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若无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呢。若无欧阳修深厚之境,怎会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若无稼轩的豪放之境,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若无李后主幽婉之境,怎会有“问君能有几

2、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若无容若的落拓不羁,又怎会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之言? 在人间词话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此境虽过于平直,然登高远望,无遮无拦,妙在深远、旷达。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气象取胜,无大胸襟,大豪气难以为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也,读罢令人心旷神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境虽有些柔弱,然感受细腻,凄婉动人,妙在情真、意切。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性情取胜,无细致的感受,痴迷的情怀难以为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两情若是许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也,读罢令

3、人柔肠一百零一转,缠绵悱恻。 此二种境界易造,古诗词中出现也最多,若论造境之难,之高妙当在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一百零一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境之妙在于“顿彻”,要入乎物中,又要超然物外,无宇宙间的大才智而不行得。或许唯“灵性”二字可当之。凡含此境之作必为神品。“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也。 造境之种类有三,造境之法却只有一个“真”字。“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欲成大事者,必需下定决心在自己的路是始终走下去,乘风破浪,一百零一折不回。然而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一百零一度,

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却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胜利的灵感或许就在于你莫名奇异的一个回头,冥冥中有个方向指引着你,说:看,他就在那呢。 忘不了李后主之词那以血书成的文字。在他的笔下,词不再是风月笔墨,而是生命与亡国之恨的长吟。“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煜的词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为无论顺境逆境,他都保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国破家亡,从君主沦为阶下囚的命运不但没有吞噬他的赤子之心,反而使他的性情愈发纯粹,而他的苦痛也愈发深刻。“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份深切的亡国之痛,或许深深触痛作为前清遗老的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内心引起了激烈的共鸣。作为前清遗民,眼看国运日下,世道苍凉,王国维先生却只能是徒

5、有心焦,或许他也曾感慨过“宁为一百零一夫长,胜作一书生”。或许他也想褪下长袍马褂,换上盔甲,一如东坡笔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保家卫国。 在昆明湖畔,王国维先生纵身一跃,带着一腔的热血以及满怀的无奈与愤懑,在年轻有为之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或许那人心动荡的民国乱世,无从存放他的信仰,只有那方悠悠清泠的湖水,才是那颗赤子之心安眠的归宿。我轻抚书册,昔人已去,然而这由几十条短句组成的著作,仿佛珠玉之声,在每个爱词者耳畔轻奏。 一败涂地春去也,天上人间。 【二】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自由自在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楼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支配,领取而今现

6、在。 这是我喜爱的第一首词。很惊奇,我至今仍不知道这首词的词牌作者年头。但我清晰地记得,我是从初三一份语文阅读题上看到的。那还是考试吧?但我仿佛走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沉醉不知归路,忘了时间,忘了答题,只是一遍一遍地读着,不消计较与支配,领取而今现在。 这是词带给我第一次精神享受。 然后,我知道了李煜,知道了李清照,知道了纳兰容若。是的,我喜爱上了词。 但我不喜爱诗。总觉得诗太死板,自小就不怎么喜爱太工整的东西。 诗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了,尽管我非常佩服诗人们的宏大想象力,但对诗,是厌恶的。 虽然词也有词牌的限制,但那长短有致的句子总带给我无限的遐想。 慢慢地,沉醉在词的世界里了。 它们哀怨凄婉,

7、它们气壮山河,它们豁达明哲,它们太美了。 记得高一时,从图书馆借了几本词集,花了不知多少个晚自习,把那些喜爱的词抄下来,抄了整整一本子。 那时候像着了魔似的,上课,写作业,甚至考试,无端地就在书上,纸上,考卷上写下了那么一两句词。写完还会出那么一会神。 我想,我tmd疯了。 直到某一天,语文课本上出现了我喜爱的几首词。没有一丝兴奋,相反,我感到莫大的悲伤,因为我知道,日复一日的背诵和狗屁不通的鉴赏会很快把我对词的热忱磨灭掉的。 有谁知道,我在学习那些词和做那些鉴赏题时,心中是多么的苦痛,我感到了屈辱,就像心爱的女人被人轮奸一样。 很不幸,我只能妥协。我只能忍受着苦痛根据格式一遍遍写下那些违心加

8、呕心的赏析。 而且,我貌似做得很好。当夏玉娟表扬我的时候,当我微笑的时候,谁,能看到我眼中屈辱的泪光? 我的酷爱被轮奸了,不止一次,但我还要假装被干得很爽,真tmd! 好吧,现在噩梦结束了。 摸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知道,我的酷爱回来了。 人间词话,词话人生。 假如这就是人生。 那是什么人生?我想,我须要用一辈子去探究吧。 【三】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欧阳修采桑子 小时候我把诗词混为一谈,无非是变成长短句而已。看的书多了,读过李昱,读过柳永,读过欧阳修才知道不仅仅是句子变长了一点那么简洁。对我而言比较直

9、观一点说法,诗歌是细细斟酌后的所感,词是低声吟唱后的所发。词和诗比,是那么的哀怨缠绵。或许正是这种隐藏在那些华丽的语句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光线,更能够透射人的心灵,伴随着清舞飞扬的节奏,给观者带来的声声超越灵魂的震撼。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是第一首我所读过的词但我记得很牢,不仅仅因为它的词句美丽,更因为他的作者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最初的映象中,我认为达官名士是不会写这种悱恻的句子。后来读多了,才知道我的浅薄无知。因为有些情感,通过

10、词牌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比四四方方的诗歌或是长篇累牍的散文效果更好。 李斯特在练习钢琴的时候有自己的一套:他把手高高抬着,然后用完力气把它弹下去,让每一个滑动在指尖的乐符都极富有震撼力。车尔尼曾经说过:“不要让不听使唤的双手,阻碍了你对艺术的诠释”。虽然懂得不是许多,但是我个人觉得在全部的乐器中,钢琴是可以缔造一个人心灵的乐器。假如你对着乐谱一遍又一遍地弹着那些你恒久也体会不出来的境界,那么那些雪白的琴键就是在无情地吞噬你的灵感。再美丽的节奏也是毫无意义的!你听过贝多芬的月光曲吗?月亮升起,安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但似月

11、华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这是纳兰西德的蝶恋花。细致听听,细致看看,它们都早已超出了那些黑色的乐符和字符所代表的意义。 相比月光曲的后半部分的激烈,海上浪花阵阵,狂风咆哮。打破了从前的寂静,是因为贝多芬的不满流露所致。可以流传至今就是它和那些当年的宫廷乐师所创的树碑立传的曲子的一大区分。这是贝多芬的境界,并不是可以虚构出来的,想想词,“词以境界为最上”是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的诠释。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喜怒哀乐是人心中的一大境界,他认为写真境物,真感情者,是有境界的。苏东坡的词,感情多端改变,深浅不一,幽默开朗,“豪放”二字概括起来则为浮浅。李后主的词,字字带血

12、,声声落泪,看他词的人无一不被感染。岳飞的满江红,句句寒枪铁朔,闻者惊心。 不在音乐和文字之间激烈碰撞是不会产生闪亮的火花的。读过众多的词句和靠着我对音乐的朦胧知觉,给我的感受是,一首词,是出于心灵的激荡和音乐的灵感,而不仅仅只在笔墨之间而已。假如把诗歌比作奔腾入海的大江,那么我觉得词就是那细水长流,源于自然的天籁。 【四】 境界乃全书的核心,王国维以开篇第一则就点出它无可替代之性。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出名句。 随后他又提出: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

13、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我认为有我之境与情景通“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我之境,则境中有我,将我置身于境之中,将我的感情等主观因素付之于物、付之于境。因为思念,所以泪眼,因为愁苦,所以连花也不语,内心的哀怨连自己都嫌弃自己,所以目之乱红也离我而去。皆因心中凄凄,所以“孤”“寒”“暮”。无我之境,则是一种客观,将自身摒去,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景物。不掺杂私情,就像素描,一通都是黑色,无颜色之分别,也无情感之优越。只是一种拓本,将风景转化为文字的拓本。 随后他也说明道:无我之境,人唯于

14、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知。故一美丽,一宏壮也。无我之境,只是对客观无欲无求的复刻,此之谓静,是静美。有我之境,动之静的动就是指因为诗人情感加于景物的变更。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 当全部的景物加上作者感情色调的前缀时,景物也富有了与作者相同的情感,作者作诗,如同两人对语。情感或气象都超一人之孤独。 将王国维的境界说推向顶峰的就是他那万世流传而亘古不变的人生三境界了。古今之成大事业,高校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众里寻他千一百零一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

15、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一境界是指凡事起先,如同居高临下,面对世界万物,都感觉俯首称臣,那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果敢,那是一种面临将来风雨之路的一种豁达,那是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胸怀大志的开阔意境。二境界则是实现志向途中的辛酸苦楚。此句虽是写给爱情,但志向有时也像心爱之人一样,遥不行及但又不惜拼尽全力。人影消瘦,憔悴不堪,正是在志向之路的坎坷与徘徊,然而两字“不悔”便坚决自己,头破血流而勇往直前。三境界则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异曲同工。此境妙在“顿悟”。欲成大事者,必先乘风破浪,一百零一折不挠。第三境界如同不速之客,让胜利的灵感乍现。此感在迷惘之后,在不经意间,空然降至,让人豁然开朗

16、,绝处逢生。给人以开阖的意境。 对比自己,我怕是连第一个境界都没尝遍味道。在这里,我只是依据所看之书比对着自己沧海一粟的人生阅历来对我将来的见解抛砖引玉。我想,当我垂暮之年,饱尝人生一百零一态之后会有更多不同的感慨吧。 【五】 四言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又律、绝,律、绝敝而有词。此古往文学演化,先真朴而趋工巧,王国维先生对于古代诗词进化有着极深的了解,他干脆道出了进化的本质:后人写作会泥于原有的风格与形式,而不能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于是就开拓了新的领域以自解脱。依我拙见,诗与词虽诗在前,词在后,却难以评价两者优劣,因文体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总各有千秋,未尝有文体能达到万事所具的地

17、步,在我看来词之所以情感更为随性自然,与它的表现形式也是密不行分的,它不再拘泥字数的整齐划一,因而更为随性所欲。 文学体裁之所以一代代的衰落、更迭,是因为当一种文体在文学界流行起来,有太多的文学作者去尝试和运用,这样的后果一方面可以使这种文体发展的越来越繁盛,产生许很多多的堪称珍宝的优秀作品,但一段时间之后,几乎全部新颖的方式都被用完,后人再也无法写出更加超越的作品,有新意的作品,所以这种文体会陷入衰落。与此同时一些擅长创建的想要有更宽敞展示空间的文人,就创建了新的文体,以发挥更多的聪慧才智,创建新文体的辉煌时代。以此类推,代代更迭。这种再平常不过的的文学界的更迭现象,王国维却能看到它的本质缘

18、由,并且分析得极为到位,这让我本人很佩服。同王国维一样我不赞同文学后不如前,我认为无论四言,楚辞,古诗,律绝还是词,它们的地位都是同等的,它们代表了每个时代每种文体中的最高水平。至于为什么会被取代,肯定不是因为文体本身有什么缺陷,而是因为它发展到了极盛极高的难以超越的完备水平,所以文人只好另辟蹊径罢了。所以我认为文体之间是不行以被比较的,他们只是形式不同,时代不同,“不以是而分优劣”。 对于王国维阅世深浅论,大多数人持反对观点,认为诗人应当将事实与艺术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李后主不经过国破家亡之痛何来“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等佳句?哪能以血书词?但我个人认为,这其中的阅世并不肯定特指参加世俗事务,有

19、人生经验。阅世深者,即学问面广,所见人生更多元,接触各行各业的人物,其作品多反应世态众生,生动形象地刻画人间沧桑。而所谓阅世浅者,应是保持自己与生具来特性,用真性情写真感受,无所顾忌直抒胸臆的人。亦或阅世仅是一种创作取材的手段,阅世有时当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阅世后是否对其进行进一步思索以“镌诸不朽之文字”。归根结底,艺术上没有肯定的事物,凡事都是相对的。 王国维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此句话介绍的是由古而来的文体的转变。王氏在以后为我们说明文体“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为解脱而作他体。 不难想象,文学的发展必经过三种境界:一为新起,二

20、为旺盛,三为衰败。而此正是由于长期发展文体再无创新,文人再无乐趣于其中,所以后衰。这也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某一方面的深化发展缺乏创新性。 但话不能肯定。以宋代为例,宋词是这一时代文学的最高成就的体现,但你并不能就此推翻宋代在诗的方面仍旧有不行磨灭的成就。 幸好王国维在最终总结中提到“就一体论”,表明白单个文体在自生发展历程中始盛中衰的现象。 “客观之诗人,不行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改变”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王国维的这两句话颇具争议,且多集中于后一句话上。 李后主是南唐亡国之君,假如没有经验了国破家亡的惨痛,怎能使他写出忧愤深广的词来?主观之诗人,正是要

21、经验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难,才能有对人对事的深切之感,故能“真实如此”;而若阅世愈浅,那么性情之真就只是无痛呻吟而不能为世人千古传诵了。 客观之诗人,更多的是对材料的整合,故须要多阅世,这样才能丰富材料内容。但对他们而言,就不须要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么?所以客观之诗人亦不行缺少真性情。 【六】 “古今之成大事业、高校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是我对王先生最早最粗浅的相识。后来虽然知道了王先生的生平,却始终未曾拜读先生的大作,直到这个月在叙事者团队的带领下才拜读了人间词话。 我从未想过人间词话这样短小,六十四小段,最短者仅一句话,最长的也不过一一百零一零一五十余字。我却也没考虑到这样晦

22、涩难懂,须要时时常的网上查询检索。第一遍读完我竟对大多数段落依旧是毫无头绪。没方法,我只好找寻注释版来阅读。 还好,参考着注释附带着诗词原文,再将人间词话细细读来,我最至少知道了王先生因何事做点评,点评的是何人。渐渐地,我竟也读出一点心得。 文章首先应有境界。无论描写的是事物、场景、心情还是作者所闻、所见、所感都应当有作者自己的见解或是阐发。哪怕只是小情哪怕只是小感。“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出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境非独谓

23、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文章的关键不是华丽的辞藻积累,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文章的关键应在与意境,就是作者通过文字原委是想论述何事,阐述何种观点,实质就是作者构建出怎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行。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文章是有层级的: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

24、之词,神秀也。无他在于作者内心对于世界万物的感受。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与四周人谈起王先生,皆曰不知,但提及三境界又皆曰知矣。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一百零一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重境界不只在于文章,也不仅限于治学。其实我们对于整个人生的追求和认知不也是如此吗? 青少年时代的求学,参与工作之后的迷茫和坚持,最终当真正明白世事之后才发觉最真诚和最纯粹的就在身边的怅惘。 人间词话其实不仅仅是在说诗词,也是在说人生。 【七】 初读人间词话,是在暮春

25、季节的一个午后,窗外柳丝低垂,紫燕轻喃,独自倚靠在窗前的榆木榻上,沏一壶香茗,在茶香缭绕中,细细品读,任思绪在在字里行间渐渐流淌,而窗外,那投射进来的一米阳光,暖暖的,缓缓的,从榻首移到榻尾,恍然间,仿佛过了半个世纪。 我喜爱诗词,也喜爱读一些诗词鉴赏之类的书籍。但是人间词话是迄今为止我所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评。严格说来,人间词话算不上一本书,充其量是一篇读书笔记。但在这篇笔记中,王国维老先生洋洋洒洒,挥斥如意,对由唐至清的诗词曲赋逐一进行了评点,高屋建瓴,切肯中要,显示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全文由始至终沿着“词以境界为最上”这一主线,重点围绕“造境与写境”,从“人与境”、“情与境”两个方面着手,阐

26、述了词境的“虚与实”、“远与近”、“动与静”、“大与小”、“粗犷与细腻”、“豪放与婉约”,总结出诗词的“三重境界”亦即“古今之成大事业、高校问者,必经过的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及“众里寻他千一百零一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这本书中,王国维先生犹如一个博学的评委,为读者点评了词品的凹凸、词境的大小、词句的优劣以及词人的特长与不足;犹如一个娴熟的讲解员,给读者讲解并描述了由盛唐至早清中国诗词曲赋的发展史;犹如一个高超的导演,向读者呈现了“大漠孤烟直”、“寒波澹澹起”、“马鸣风萧萧”、“乱红飞过秋千去”、“

27、红杏指头春意闹”等一系列气象万千,风格迥异的宏伟画面;犹如一个精彩的主持人,让读者相识了疏狂的李白、沉稳的王维、豪放的苏轼、柔弱的李煜、温婉的李易安、凄楚的纳兰容若等一大批才情出众、气质各异的宏大词人。翻开书,我们眼中看到的是一行行流淌着的文字,掩上卷,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王国维先生是我国历史上特别闻名的国学大师,他一生中在考据、哲学以及文学评论等多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就,他博学多才,自视颇高,尤其对自己写词的功夫颇为自得。他曾说过这么一段雄视一百零一代的话:“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一百零一余阙,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我们姑且不论他的词是

28、否真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高超,但既然作为大师的他自己都敢这么讲,那么估计他写词的水平也绝不会太差到哪里去,他写的人间词话也就能抓住重点,切中要害,评价得当,因而成为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得到很高的评价。如朱光潜在诗的隐与显关于王静安人间词话的几点看法一文中说:“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王攸欣在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探讨一书中说:“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几一百零一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总之,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文学评论的代表作,它虽为论词而

29、作,但不限于词,所涉及的方面特别广泛,它以其见解之新奇,理论之独创,熔中西美学和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而为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探讨开创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学术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九二七年,五十岁的王国维先生在北京颐和园投湖而死,虽然他的死因至今尚众说纷纭,但人间词话确成了人间绝响。在这里我想引用杜甫的两句诗作为本文的收笔,权当作对人间词话这本书的简要评价。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八】 几年前在陪谭总在彼岸书店喝茶时,闲来无事在书店里随意找本书读,看到叶嘉莹先生对顾随先生讲课的笔记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原来只是想用几首熟识的诗词打发一下时间,没想到读来酣畅淋

30、漓,一下午看了大半,就爽性买了带走了,书中对诗词的揣摩对我这种除了在小学、初中、中学后再没接受过更高语文教化的人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一时间心潮澎湃。书中多处引用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印象深刻,但最近几年看专业类的书多,看文学类的书较少,今年适逢读专业书有些瓶颈,厌书心情上升,正好找来经典品尝品尝,果真药到病除。 王国维先生不愧为国学大家,书不厚,酣畅淋漓,多处让人不由得拍腿较好。 文中论文体兴衰更替:“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做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

31、于此。故谓文学者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聊聊数语,道尽中国文学文体更替之缘由曲折,宋词到元曲也是一以贯之,文体之间有继承性、连续性,也有革新,才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汹涌澎湃,一浪又一浪。 王国维先生对词推崇以“境界”分高下:“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由名句。”那什么是境界呢?“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无境界。”境界就是真情流露,有感而发,而不是无聊凑骚,“境界”二字着实精妙,读书笔记王国维先生的“境界”可运用到全部领域,合乎天理、地道、人性本真的就是有境界,否则就是无境界。以境界而分,王国维先生认为北

32、宋的词有境界,南宋无境界,南宋词人中,能和北宋并驾的只有辛稼轩一人。 境界分造境和写境,即志向与写实两派,“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志向故也。”又道:“自然中之物,相互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志向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志向家,亦写实家也。”论述实在精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是志向与写实的交融的代表作品。 境界又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王国维先生似更

33、推崇无我之境,这可能是因为无我之境须要忘我,须要的境界更高。 境界有大小之分,但不以大小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但宏大的诗词好像更简单得到读者的认可,苏东坡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读起来比“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确定带感许多。王国维先生贬李清照、温庭筠之词好像也有受境界大小的影响。 有无境界,除了词作者本身的水平凹凸之外,与词作者的品行关系更大。“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行。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王国维先生依据境界

34、,崇五代北宋之词而贬南宋之词,祖李煜、崇谢灵运、欧阳修、苏轼、秦观、辛弃疾而贬温庭筠、韦庄、柳永、姜夔。 国学大家能依据自己的标准褒贬分明,而不是模糊折中,正应了文中所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虽然有些观点在后世看来有些偏颇,许多作者的许多作品也是一流之作,但能直抒胸臆、嬉笑怒骂间指引江山,读来让人酣畅淋漓。 第25页 共25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