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备学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doc
《《长亭送别》教案备学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教案备学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长亭送别教案备学案(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引言1.1本文选自王实甫四种曲之一的西华山陈抟高卧,描写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的“长亭送别”一节。1.2本文是研究古代戏曲文学的重要篇目,具有深刻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历史人文内涵。1.3通过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加深对古代社会风俗和情感表达方式的理解。二、知识点讲解2.1戏曲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为例,介绍戏曲文学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2.2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分析长亭送别中运用的诗词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2.3文化背景知识:介绍长亭送别中所涉及的古代
2、社会风俗、礼仪和情感表达方式,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三、教学内容3.1文本阅读: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情感,体会文学意境。3.2诗词解析:分析文中的重要诗句,解读其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3.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进行分组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亭送别的故事情节,掌握戏曲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手法。4.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词解析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深厚的感情,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和情感表达方式,提高人文素养。五、教学难点与重点
3、5.1教学难点:理解长亭送别中的古代诗词表现手法和文化背景知识。5.2教学重点:分析长亭送别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课件。6.1.1课件内容包括文本内容、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6.1.2视频资料:准备一些与长亭送别相关的戏曲表演视频,用于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戏曲表演形式。6.1.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背景音乐,营造课堂氛围。6.2学具:学生教材、笔记本、文具、字典等。6.2.1学生教材:提供给学生用于阅读和学习的文本材料。6.2.2笔记本:供学生记录重点知识、课堂笔记
4、等。6.2.3文具:供学生做课堂练习、写作业等使用。6.2.4字典:方便学生查阅生僻字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七、教学过程7.1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长亭送别相关的戏曲表演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7.1.1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戏曲表演形式,简要介绍戏曲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7.1.2提问学生对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1.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7.2文本阅读与解析:组织学生阅读长亭送别文本,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要诗句和角色情感。7.2.1分组朗读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意识。7.2.2逐段解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诗
5、句的表现手法和作用。7.2.3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感情,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7.3角色扮演与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进行分组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7.3.1学生自选角色,准备台词和表演动作。7.3.2分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7.3.3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八、板书设计8.1板书设计内容:课文长亭送别、故事情节梗概、关键词语。8.1.1长亭送别:用大字书写,突出课堂主题。8.1.2故事情节梗概: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8.1.3关键词语:列出文中的重要诗句和角色名字,方便学生查找和回顾。九、作业设计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教案备学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长亭 送别 教案 备学案 网友 来稿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