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教案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浣溪沙》教案案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案苏轼浣溪沙教案案例一、引言1.1介绍苏轼1.1.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1.1.2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1.1.3他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词中之龙”。1.2介绍浣溪沙1.2.1浣溪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北宋时期。1.2.2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1.2.3浣溪沙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二、知识点讲解2.1词语解析2.1.1“一曲新词酒一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1.2“去年天气旧亭台”,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1.3“夕阳西下几时回”,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哲
2、思。2.2句式分析2.2.1倒装句:“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2.2.2设问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2.2.3对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3修辞手法2.3.1比喻:“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3.2拟人:“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三、教学内容3.1课文朗读与解析3.1.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3.1.2解析词句中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3.1.3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领略苏轼的才华。3.2诗词背景介绍3.2.1讲述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2.2阐述浣溪沙的创作背景及其意义。3.2.3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词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氛围。3.
3、3诗词创作实践3.3.1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词作品。3.3.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3.3.3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4.1.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浣溪沙。4.1.2学生能够理解词句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4.1.3学生能够掌握词作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4.2过程与方法4.2.1学生通过朗读、解析和创作实践,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4.2.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4.2.3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学生能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4.3.
4、2学生通过诗词学习,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4.3.3学生能够借鉴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5.1.2学生对古诗词修辞手法的鉴赏和运用。5.1.3学生对古诗词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5.2教学重点5.2.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浣溪沙。5.2.2学生能够理解词句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5.2.3学生能够掌握词作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学PPT6.1.1包含浣溪沙全文、词句解析、作者背景等内容的PPT。6.1.2PPT中插入与词作相关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6.1.3PPT设计简洁明了,
5、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6.2教材和参考资料6.2.1准备浣溪沙的原文教材,供学生朗读和背诵。6.2.2提供苏轼其他词作的参考资料,供学生拓展学习。6.2.3收集相关诗词鉴赏和创作的指导书籍,供学生参考。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播放苏轼的词作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7.1.2简要介绍苏轼的背景和浣溪沙的创作背景。7.1.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词作中的意境和情感。7.2课堂讲解7.2.1让学生朗读浣溪沙,感受诗词的韵律美。7.2.2逐句解析词作,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中的意境。7.2.3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领略苏轼的才华。7.3小组讨论7.3.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
6、词作的理解和感悟。7.3.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进行诗词创作实践。7.3.3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八、板书设计8.1板书词句解析8.1.1用简洁的文字,将词句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板书在黑板上。8.1.2板书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8.1.3板书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词作。8.2板书创作指导8.2.1给出诗词创作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8.2.2用板书展示优秀的创作作品,供学生参考和借鉴。8.2.3板书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创作的要求和目标。九、作业设计9.1背诵浣溪沙9.1.1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浣溪沙,加强
7、记忆和理解。9.1.2鼓励学生多次朗读,提高古诗词的朗读能力。9.1.3提醒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注意把握词作的韵律和节奏。9.2诗词创作练习9.2.1布置诗词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9.2.2要求学生创作与浣溪沙主题相关的词作品。9.2.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课后反思10.1.2反思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需求。10.1.3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10.2拓展延伸10.2.1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词作,加深对苏轼词风的理解。10.2.2组织学生参观诗词展览或参加诗词创作比赛,拓宽视野。
8、10.2.3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了解词作背后的文化内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关注的环节1.教学内容中的诗词背景介绍(3.2)2.教学过程的课堂讲解环节(7.2)3.板书设计中的板书创作指导(8.2)4.作业设计中的背诵和创作练习(9.1和9.2)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诗词背景介绍1.1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1.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1.1.2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被誉为“词中之龙”。1.1.3浣溪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北宋时期,描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1.2浣溪沙的创作背景及意义1.2.1这首词作于苏轼
9、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1.2.2词中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1.2.3通过对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提问,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2.课堂讲解环节2.1逐句解析词作2.1.1浣溪沙的开头“一曲新词酒一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1.2“去年天气旧亭台”,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1.3“夕阳西下几时回”,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哲思。2.2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2.2.1比喻:“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2.2拟人:“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3.板书创作指导3.1给出诗词创作的步
10、骤和方法3.1.1第一步:选择创作主题,思考要表达的情感。3.1.2第二步:构思词作的结构,确定词牌和韵脚。3.1.3第三步:运用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进行创作实践。3.2展示优秀的创作作品供学生参考3.2.1展示苏轼的其他词作,让学生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特点。3.2.2展示学生的优秀创作作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4.背诵和创作练习4.1背诵浣溪沙4.1.1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浣溪沙,加强记忆和理解。4.1.2提醒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注意把握词作的韵律和节奏。4.2诗词创作练习4.2.1布置诗词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4.2.2要求学生创作与浣溪沙主题相关的词作品。本教案通过对苏轼浣溪沙的教学设计,重点关注了诗词背景介绍、课堂讲解、板书创作指导和作业设计等环节。在诗词背景介绍环节,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浣溪沙的创作意义。在课堂讲解环节,逐句解析词作,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在板书创作指导环节,给出诗词创作的步骤和方法,展示优秀的创作作品供学生参考。在作业设计环节,要求学生背诵浣溪沙并创作与主题相关的词作品。通过这些环节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