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竹竿》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玩竹竿》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案玩竹竿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一、引言1.1设计背景:1.1.1竹竿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器械,既能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又能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1.1.2通过玩竹竿,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民间体育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1.1.3此教案旨在通过玩竹竿的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二、知识点讲解2.1教学方法:2.1.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动作,让幼儿学习正确的竹竿玩法。2.1.2互动法:教师与幼儿一起参与活动,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竹竿的玩法。2.1.3游戏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竹竿的玩法。三、教学内容3.1教学内容安排:3.1.1第一环节:认识竹竿,了解竹竿的玩法
2、。3.1.2第二环节:基本动作练习,如:跳竹竿、走竹竿等。3.1.3第三环节:游戏环节,如:“竹竿捉迷藏”、“竹竿接力”等。四、教学目标4.1认知目标:4.1.1让幼儿认识竹竿,了解竹竿的基本玩法。4.1.2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4.1.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幼儿在跳竹竿时,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5.1.2幼儿在游戏中,如何灵活运用竹竿。5.1.3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如何保持队形整齐。后续章节待补充。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6.1.1竹竿:长度适中,表面光滑,无破损,以确保幼儿的安全。6.1.2标记物:如彩带、贴纸等,用于标记竹
3、竿的不同部分,便于幼儿认识。6.1.3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七、教学过程7.1教学步骤:7.1.1热身活动: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以充分活动幼儿的身体。7.1.2认识竹竿:介绍竹竿的来历、特点和玩法,让幼儿对竹竿有基本的了解。7.1.3基本动作练习:示范并引导幼儿练习跳竹竿、走竹竿等基本动作,注意动作的规范和协调性。7.1.4游戏环节:组织幼儿进行各种竹竿游戏,如“竹竿捉迷藏”、“竹竿接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竹竿的玩法。7.1.5放松活动: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以缓解幼儿的疲劳。八、板书设计8.1板书内容:8.1
4、.1竹竿的玩法:跳竹竿、走竹竿等基本动作。8.1.2游戏环节:竹竿捉迷藏、竹竿接力等游戏。8.1.3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团队意识和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九、作业设计9.1作业内容:9.1.1家长协助幼儿复习竹竿的基本玩法,并拍摄视频,记录幼儿的进步。9.1.2家长引导幼儿讲述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9.1.3家长与幼儿一起探讨民间体育活动的意义,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课后反思:10.1.2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个体差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10.1.3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10.2
5、拓展延伸:10.2.1组织类似的民间体育活动,让幼儿体验不同体育项目的乐趣。10.2.2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10.2.3开展校园体育节,鼓励幼儿参加各类体育比赛,提高幼儿的竞技水平。重点和难点解析在玩竹竿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涵盖了认识竹竿,了解竹竿的玩法,基本动作练习以及游戏环节。其中,认识竹竿和了解竹竿的玩法是教学的基础,基本动作练习是技能的培养,游戏环节则是技能的运用和巩固。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
6、标。认知目标在于让幼儿认识竹竿,了解竹竿的基本玩法,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技能目标则是通过基本动作练习和游戏环节,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团队意识和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情感目标则是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在于幼儿在跳竹竿时,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以及幼儿在游戏中,如何灵活运用竹竿。教学重点则是让幼儿认识竹竿,了解竹竿的基本玩法,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意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竹竿、标记物和音乐播放设备。竹竿是活动的主要工具,标记物用于标记竹竿的不同部分,便于幼儿认识,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热身活动、认识竹竿、基本动作练习、游戏环节和放松活动。热身活动是为了充分活动幼儿的身体,认识竹竿是为了让幼儿对竹竿有基本的了解,基本动作练习是技能的培养,游戏环节是技能的运用和巩固,放松活动则是为了缓解幼儿的疲劳。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