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 2126.6-2012 水泥制品工艺技术规程 第6部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7365272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CT 2126.6-2012 水泥制品工艺技术规程 第6部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JCT 2126.6-2012 水泥制品工艺技术规程 第6部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CT 2126.6-2012 水泥制品工艺技术规程 第6部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CT 2126.6-2012 水泥制品工艺技术规程 第6部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91.100.30Q14备案号:38963-2013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材 行 业 标 准JC/T 2126.62012水泥制品工艺技术规程第6部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rocess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cement productsPart 6:Pretensioned spun concrete piles2012-12-28发布2013-06-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JC/T 2126.62012前 言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JC/T 2126水泥制品工艺技术规程分为七个部分:第1

2、部分: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第2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管;第3部分: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第4部分: 自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第5部分:环形混凝土电杆;第6部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第7部分:硅酸钙板/纤维水泥板。本部分为JC/T 2126的第6部分。本部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7)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嘉兴学院管桩应用技术研究所、广东建华管桩有限公司、广东三和管桩集团 有限公司、宁波浙东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宝丰混凝土桩杆有限公司、福建省大地管桩有限公司、佛 山

3、市顺德区鸿业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中山市宏基管桩有限公司、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吉林电力管道 工程总公司、广州市峻兴混凝土预制构件有限公司、上海柘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千山管桩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魏从九、匡红杰、严志隆、蒋元海、曾晓文、魏宜龄、章耀、沈冰、张庆欢。本标准为首次发布。IJC/T 2126.62012水泥制品工艺技术规程第6部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材料、生产工艺、检验、标志、运输和贮存以及产品合格证等。本部分适用于按GB 134762009制造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其他离心成型 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桩

4、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T 700 碳素结构钢GB/T 701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 750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T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GB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5223.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GB 134762009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T

5、146842011 GB/T 146852011 GB/T 180462008GB/T 187362002建设用砂建设用卵石、碎石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齐JC/T 540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JC/T 605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模JC/T 699水泥制品用钢筋混凝土管钢筋骨架滚焊机JC/T 720蒸压金JC/T 822水泥制品工业用离心成型机技术条件JC/T 9502005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JC/T 966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镦头机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10G409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3 原材料JC/T 2126.620123.1 水

6、泥3.1.1 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其质量要求应符合 GB 175的规定。其中a) 细度: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kg, 矿渣硅酸盐水泥按GB 1345进行检验,80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b) 凝结时间: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 终凝不大于390min;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 终凝不大于600minc) 压蒸安定性:按GB/T 750 进行试验,检验结果应符合 GB 175的规定; d) 强度:各龄期强度均不得低于表1中的数值e) 水泥

7、熟料中的 CA含量不宜大于8%;f) 使用前水泥温度应不大于60。表1 水泥的各龄期强度品种强度等级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3 d28 d3 d28 d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42.517.042.53.56.542.5R22.04.052.523.052.54.07.052.5R27.05.0矿渣硅酸盐水泥42.515.042.53.56.542.5R19.04.052.521.052.54.07.052.5R23.04.53.1.2 水泥进厂必须有供方提供的检验报告(包括熟料中的 CA含量)和质保书3.1.3 水泥使用前,应按GB175 的规定对细度、凝结时间、压蒸安定性、强度等进

8、行检验,确认符合 管桩用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应混合使用。 3.1.4 水泥存放必须标明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进厂日期、数量,水泥贮存期应不超过三个月,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应混合存放。3.2 细骨料3.2.1 细骨料宜采用洁净的天然硬质中粗砂或人工砂,其质量应符合GB/T 146842011的有关规定。其中:a) 天然砂细度模数宜为2.53.2,人工砂细度模数可为2.53.5;颗粒级配应符合GB/T146842011中表1的规定;b) 砂经筛选后,含泥量不大于1%;c) 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1%d) 硫化物及硫

9、酸盐含量不大于0.5%。2JC/T 2126.620123.2.2 细骨料进厂必须有供方提供的该批材料的检验报告和质保书。3.2.3 细骨料应检验合格后使用。3.3 粗骨料3.3.1 粗骨料应采用碎石或破碎的卵石,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且不超过钢筋净距的3/4。颗粒级配应符合GB/T 146852011中表1的规定。其中:a) 碎石母材强度不小于120 MPa;b) 碎石经筛选后含泥量不大于0.5%;c) 压碎指标不大于10%;针状、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5%。3.3.2 粗骨料进厂必须有供方提供的该批材料的检验报告和质保书。3.3.3 粗骨料应检验合格后使用,且使用前应进行筛洗。 3.4 水3

10、.4.1 混凝土拌和用水宜采用水厂自来水,当使用其他水源时,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硬 化及对混凝土后期性能有影响的有害杂质或油质。3.4.2 使用前应按JGJ63 的有关规定对拌和用水进行检验,符合JGJ63 的要求方可使用。3.5 外加剂3.5.1 外加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 GB 8076 的规定。3.5.2 外加剂进厂必须有供方提供的该批材料的检验报告和质保书。存放时应挂牌标明品种、生产厂 家、数量及进厂日期,外加剂不应混合存放。3.5.3 使用前应按GB 8076的有关规定对外加剂进行检验,并检验对水泥的适应性,符合 GB 8076 的 要求方可使用。3.6 掺合料3.6.1 掺合

11、料宜采用硅砂粉、矿渣微粉、粉煤灰或硅灰等,硅砂粉的质量应符合 JC/T9502005 中 表1的有关规定,矿渣微粉的质量不低于GB/T180462008 表 1 中S95 级的有关规定,粉煤灰的质量 不低于GB/T15962005 中级F 类的有关规定,硅灰的质量应符合GB/T 187362002中表1的有关 规定。3.6.2 掺合料进厂必须有供方提供的该批材料的检验报告和质保书。存放时应挂牌标明品种、生产厂 家、数量及进厂日期,掺合料不应混合存放。3.6.3 掺合料使用前应按JC/T9502005、GB/T180462008、GB/T15962005和 GB/T187362002 的有关规定

12、进行检验,确认符合管桩用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3.6.4 当采用其他掺合料时,应通过试验鉴定,确认符合管桩用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3.7 钢材3.7.1 预应力钢筋3.7.1.1 预应力钢筋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质量应符合GB/T 5223.3的规定,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基本尺寸应符合表3要求。3JC/T 2126.62012表2 钢棒的力学性能种类代号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MPa抗拉强度MPa断后伸长率%松弛率%PCB-1420-35-L-HG1280142072.0注:PCB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HG螺旋槽钢棒;L低松弛级代号。表3 钢棒的基本尺寸公称直径mm基本直径mm

13、基本直径允许偏差mm公称截面面积mm理论重量kg/m7.17.25+0.150400.3149.09.15+0.200640.50210.711.10900.70612.613.10125098114.014.601541.210注:带“*”的钢棒建议按GB/T 5223.3中的有关技术要求开发生产,以便供直径800mm以上的管桩选用,3.7.1.2 钢棒进厂必须有供方提供的该批材料的检验报告和质保书。3.7.1.3 钢棒使用前,应按GB/T5223.3 的有关规定对钢棒的外观、尺寸及其偏差、材质、力学性能、 镦头强度等进行抽样检查,确认符合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严禁使用未经检验的钢棒。3.7

14、.1.4 预应力钢棒应按规格、生产厂家分别堆放,并有明显标记。3.7.2 螺旋筋3.7.2.1 螺旋筋材质为Q235, 宜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或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其力学性能应 符合GB/T 701 、JC/T 540或表4规定,尺寸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4 螺旋筋的机械性能直径mm抗拉强度MIPa伸长率%反 复 弯 曲 1 8 0 次数46550Aio2478490:o23表5 螺旋筋的尺寸及其允许偏差管桩外径/mm3004005006007008001000120013001400管桩型号A、AB、B、CA、AB、BCA、AEB、C螺旋筋直径/mm4566878直径允许偏差

15、/mm正偏差不限0正偏差不限0正偏差不限0正偏差不限0正偏差不限04JC/T 2126.620123.7.2.2 螺旋筋进厂必须有供方提供的该批材料的检验报告和质保书。3.7.2.3 螺旋筋使用前,应按GB/T701 、JC/T540 或表4的有关规定对螺旋筋的外观、材质、力学性 能、可焊性等进行抽样检查,按表5规定对螺旋筋的尺寸及其偏差进行抽样检查,确认符合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严禁使用未经检验的螺旋筋。3.7.2.4 螺旋筋的堆放应挂牌标明规格、生产厂家,严禁与不合格的螺旋筋混放。3.7.3 端板3.7.3.1 端板材质应采用Q235B, 其材质性能应符合GB/T700 的有关规定,端板尺寸

16、及其允许偏差应 符合10G409、表6和表7的规定。表6 端板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项 目允许偏差端面平面度0.5外 径0-1内 径0-2厚 度正偏差不限0注:其余详细尺寸以设计图纸为准。5表7 端板最小厚度单位为毫米钢棒直径7.19.010.712.6端板最小厚度16182024注:直径大于800mm管桩用端板的厚度,应通过计算确定3.7.3.2 每批端板进厂必须有供方提供的该批端板材质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检验报告和质保书。3.7.3.3 使用前应按GB/T700 的有关规定检验端板的材质和机械性能,按表6、表7或设计图纸对端 板的外观、尺寸及其偏差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4 生产工

17、艺4.1 生产工艺流程管桩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JC/T 2126.62012预应力钢筋(钢棒) 螺旋筋 桩套箍、桩端板 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钢筋冷拔混凝土搅拌混凝土喂料合 模清模,涂隔离剂施加预应力成品堆场离心成型免蒸压 PHC 桩、PC 桩预应力放张(脱模)PHC 桩钢筋骨架、桩接头组装入模钢筋骨架成型检验标志桩接头焊接蒸汽养护定长切断蒸压养护配 料镦 头图1 管桩生产工艺流程图4.2 钢筋加工及钢筋骨架制作4.2.1 定长切断4.2.1.1 钢棒盘料吊入放线盘时,应平稳可靠,安放并装好放线盘的安全挡杆后,方可拆除钢棒绑带。4.2.1.2 放线盘中的钢棒需吊出时,应将钢棒捆绑后,方

18、可吊出。4.2.1.3 切断机启动前应检查切断刀片(或砂轮片)、压缩空气气压、切断长度的限位设置等。4.2.1.4 切断前应清除钢棒上的油污和锈蚀。4.2.1.5 切断机启动后,应先试切断数根并测量下料尺寸,符合下料尺寸后方可批量切断生产。 注:钢棒下料长度计算参见附录A.1 或根据经验确定。4.2.1.6 下料后的钢棒应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曲,端面应平整,不应有飞边。同根管桩中钢棒长度的 相对差值:长度小于等于15m 时应不大于1.5mm, 长度大于15m 时应不大于2mm。4.2.1.7 对下料长度的抽样检查,每工班不应少于1次,抽查数量不少于3件。4.2.1.8 钢棒下料后,应按规格、长度

19、分别堆放,不同厂家的钢棒不应混合使用4.2.2 镦头4.2.2.1 镦头机应符合JC/T966 的规定。4.2.2.2 镦头机启动前,应检查电源、压缩空气气压等。4.2.2.3 每工作班开工前,应按钢棒规格各镦头3根,检验镦头的外形尺寸,并做镦头拉力试验,外 形尺寸和强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6JC/T 2126.620124.2.2.4 应根据钢棒直径确定镦头电流,钢棒镦头后,镦头外形尺寸应符合表8的要求,并不应有裂纹或歪斜,镦头部位的强度损失应不大于该材料抗拉强度的10%。7表8 镦头外形尺寸单位为毫米钢棒直径镦头直径镦头厚度7.113.514.05.56.59.016.017.56.5

20、7.510.718.519.58.59.512.621.522.59.510.514.024026.(10.812.04.2.2.5 正常生产时,每工作班应对镦头的外形尺寸进行抽样检验,抽样次数应不小于2次,以同规 格为一批,抽查数量应不小于3件。4.2.2.6 钢棒镦头后,应按规格、长度分别堆放,不同厂家的钢棒不应混合使用。4.2.3 钢筋冷拨4.2.3.1 螺旋筋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冷拔加工,冷拔前,应按GB/T701的有关规定对低碳钢热轧圆 盘条进行检验。每次拉拔后钢筋直径压缩率不应大于15%。4.2.3.2 螺旋筋成型后,其外观、尺寸及其允许偏差和机械性能等应符合表4和表5的规定。4.

21、2.3.3 冷拔钢丝表面应无氧化皮及锈层、伤痕、皂渍和沾油,确保螺旋筋的焊接性能良好。4.2.3.4 正常生产或更换品种时,应对冷拔后的螺旋筋的机械性能和尺寸及其允许偏差进行抽检,抽 样次数每工班不应小于2次,以同品种同规格为一批,抽查数量不应小于3件。4.2.3.5 冷拔丝成品要分盘打捆,堆放整齐,分批挂牌。4.2.3.6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进厂必须有供方提供的该批材料的检验报告和质保书。4.2.4 钢筋骨架成型4.2.4.1 钢筋骨架滚焊机应符合 JC/T 699 的规定。4.2.4.2 镦头后的钢棒,应按管桩的规格及每根桩所用根数放入滚焊机的料架上。4.2.4.3 滚焊机启动前,应检查电源

22、、压缩空气气压、铜盘尺寸、花盘等。4.2.4.4 每工作班开工前,应先滚焊数圈螺旋筋,检查焊接电流等工艺参数。4.2.4.5 穿筋前,应对镦头后的钢棒进行等长编组,以保证同根管桩所用钢棒长度符合其误差要求。4.2.4.6 钢筋骨架主筋分布圆直径及主筋的直径、面积或数量应符合GB134762009 的规定,间距允许偏差为5mm:4.2.4.7 螺旋筋的直径应不小于表5的规定。钢筋骨架距两端2000mm 范围内螺旋筋的螺距为45mm其余部分螺旋筋的螺距为80mm; 螺距允许偏差为5mm。注:对需要增加螺旋筋加密区长度的管桩,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螺距和加密范围成型钢筋骨架。4.2.4.8 钢棒和螺旋

23、筋的焊接点的强度损失应不大于该材料抗拉强度的5%。4.2.4.9 钢筋骨架成型后,应进行外观质量等检查,每批抽查应不小于5%,且不少于3件;钢棒与 螺旋筋的点焊牢度,检查数量每米不少于5点,发现有脱焊现象应进行人工绑扎,并及时查找原因整改。检查验收内容:主筋分布圆直径、主筋的直径、数量、间距及其偏差、螺旋筋螺距及其偏差、假焊数量、镦头端面是否对齐等。JC/T 2126.620124.2.4.10 钢筋骨架在钢模内安装完毕后,其两端部100mm200mm 处因骨架安装而脱焊的部位应进行 绑扎。4.2.4.11 端部需要设置锚固筋时,锚固筋的材质宜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或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 筋,

24、质量应分别符合 GB/T 701、GB 1499.2 的规定,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4.2.4.12 吊运钢筋骨架时要求平顺,吊点间距不大于5m, 骨架较长时应多设吊点,确保骨架完好。 吊点钢丝扣严禁只钩在一根钢棒上进行起吊。吊运和安装过程中发生散笼,不应进入下一道工序。4.2.4.13 钢筋骨架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a) 钢筋骨架堆放时,严禁从高处抛下,并不应将骨架在地面拖拉,发现脱焊应及时绑扎。 b) 应按不同规格分别整齐堆放,堆放层数不宜超过表9的规定。c) 骨架在使用时,钢筋表面不应有锈蚀、脱皮和附杂物等。表9 骨架堆放层数管 桩 外 径 / mm300400500600700100

25、012001400堆 放 层 数 / 层54324.3 桩套箍与桩接头制作4.3.1 桩套箍4.3.1.1 桩套箍材质应采用 Q235, 其性能应符合 GB/T 700 的有关规定。桩套箍的厚度和高度不应小 于表10的规定。表10 桩套箍的厚度和高度 单位为毫米管桩外径3004005006007008001000120013001400厚 度1.51.51.51.51.61.61.61.61.61.6高 度1201201501502502502503003003004.3.1.2 桩套箍由钢板卷压成圆柱状,接缝焊接应均匀、饱满。4.3.1.3 桩套箍的凹(凸)尺寸及位置、板厚、高度等应符合设计

26、图纸或有关图集的要求。4.3.1.4 使用前应按图纸尺寸要求对桩套箍进行外观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4.3.1.5 桩套箍外购时,每批桩套箍进厂必须有供方提供的检测报告和质保书。4.3.2 桩接头4.3.2.1 桩接头应严格按有关图集或设计图纸制作。4.3.2.2 桩套箍与端板如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宜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缝在桩套箍内侧,所有 焊缝应饱满牢固,不应有夹渣、气孔等焊接缺陷。4.3.2.3 若设计需要设置锚固筋,锚固筋应按设计图纸要求选用,与端板焊接时应均匀垂直分布,端 头焊缝应饱满牢固。4.4 清模、装模4.4.1 钢模应符合JC/T 605的规定。8JC/T 2126.62

27、0124.4.2 装模前应检查:钢模不应有扭曲或弯曲变形、模内拼接焊缝开裂、筋板或钢模吊点焊缝开裂、合口螺栓及定位销变形或缺失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严禁使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钢模。并经常做好钢模的维修工作。4.4.3 应根据管桩的规格、配筋选择端板、张拉板和锚固板。4.4.4 张拉螺栓的长度应根据张拉板、锚固板、接桩器的厚度进行选择,紧固后螺栓应露出2mm3mm, 严禁使用螺纹损坏的螺栓,螺栓要经常涂油润滑。4.4.5 装模前应保持张拉板、锚固板、接桩器、上、下模及其合缝等清洁,无混凝土残留物;脱模剂 应涂刷均匀,严禁脱模剂在模底堆积和流淌。4.4.6 钢筋骨架入模应轻吊轻放,不应将套箍碰凹。

28、钢筋骨架安装后,主筋与钢模合口线应平行,两 端套箍应放置平顺、并与钢模紧贴。4.4.7 张拉板、锚固板、接桩器、端板应与钢模轴线垂直。端板与张拉板、锚固板和接桩器连接的张 拉螺栓应对称均匀紧固。4.4.8 装模完毕,应逐项严格检查,装模不符合规范,严禁进入下一工序。4.5 混凝土配合比及搅拌4.5.1 混凝土配合比4.5.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理论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原材料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和 试拌。4.5.1.2 管桩用单位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采用二次压蒸工艺不宜小于480kg/m, 采用免压蒸工艺不 宜小于500 kg/m。胶凝材料中掺合料不宜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30%。4.

29、5.1.3 每工作班工作前应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检测,并及时调整加水量,确定施工配料单。4.5.1.4 混凝土坍落度宜3cm7 cm, 每工作班测试坍落度不少于三次。4.5.1.5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应制作不少于三组试件。4.5.1.6 混凝土拌合料的工作性和坍落度损失应满足正常的运输、喂料、离心等生产环节的要求。4.5.1.7 对有腐蚀介质的基础工程用管桩,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除应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 外,还应充分考虑其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满足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4.5.2 混凝土搅拌4.5.2.1 混凝土搅拌机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4.5.2.2 每工班工作前20min, 应

30、提前对电子秤进行预热及状态(如电子秤的运转状态、传感器的位置、 磅秤的灵敏度等)检查。在确认计量设备运转正常后,分别对砂、石、水、水泥、外加剂进行称量精度 检查,检查标准见表11。9表11称量精度%石子砂子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221110.54.5.2.3 搅拌站应严格按照确定的配料单拌制混凝土,不应随意变更。4.5.2.4 搅拌机清洗后,第一次搅拌时宜增加适量的胶凝材料和砂。4.5.2.5 搅拌时,混凝土净搅拌时间不小于90s, 掺加掺合料、采用大容量搅拌机时宜适当延长搅拌 时间。4.5.2.6 夏季搅拌时,砂、石料温度不宜高于30,并可添加适量缓凝剂或适当加大混凝土的坍落度。JC/T 212

31、6.620124.5.2.7 冬季搅拌时,宜采用水温不高于60的热水,砂、石料中不应含有冰块,且砂、石料应采取 预热措施,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4.5.2.8 混凝土搅拌完毕,因停电或其它原因不能出料,时间超过30min, 不应用于管桩生产4.5.2.9 每盘混凝土需要一次出料,不应残存余料。4.5.2.10 生产中应注意观察混凝土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4.5.2.11 . 搅拌机操作员应做好生产记录。4.5.2.12 严禁搅拌机在不正常的状态下工作。4.6 混凝土喂料4.6.1 根据管桩的规格确定喂料量,按照顺序喂料。注:喂料量可按公式Q.=kVpe 计算或根据经验确定:式中:Qe混凝土喂

32、料量,单位为千克(kg);k 系数,k1.0 3, 可根据管桩规格经试验确定;V 管桩成品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pe 混凝土表观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胶凝材料全部为水泥时取2600kg/m, 掺加其他掺合料时取2500 kg/m。4.6.2 喂料前应排净钢模内的积水。4.6.3 喂料时,桩模温度不宜超过45。4.6.4 喂料应连续均匀,时间应不大于30min。 当发生机械等故障时,应采取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喂料。4.6.5 夏季生产时,混凝土温度不宜高于35;冬季生产时,混凝土温度不宜低于10。4.6.6 喂料时应控制速度均匀喂料,保证管壁厚度一致,且两端有足够的混凝土

33、,并做好喂料记录。4.6.7 每根桩喂料完毕后应清除散落的混凝土,散落地上的混凝土不宜再次使用。4.7 合模4.7.1 合模时应保证上、下钢模合缝干净无杂物,并加上防漏浆垫条,上模要对准轻放,不应碰撞桩 套箍;桩套箍如有凹陷的必须及时修复。注:新钢模不应垫放漏浆垫条。4.7.2 每次合模完毕应检查轮缘和模端,确认无错口。4.7.3 紧固合口螺栓时,宜由中部向两端或由一端向另一端两侧同步紧固。4.7.4 张拉前应复检钢模合口螺栓的紧固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4.7.5 钢模吊运时吊点应按规定执行,吊运应平稳移动,防止钢模变形。4.8 施加预应力(张拉)4.8.1 张拉机具及仪表应由专人妥善保管

34、使用,并应定期维护和校验。4.8.2 液压油应定期更换,保证清洁无杂质,千斤顶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校正,4.8.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的张拉应力控制值为钢棒抗拉强度的70%。各种规格管桩的张拉力应计算 后确定,并根据千斤顶鉴定报告的回归线性方程和总张拉力确定油压表读数。注:总张拉力的计算和油表读数的确定参见附录A.2和A.3。4.8.4 合模后,合模螺栓全部紧固完毕方可进行钢棒预应力张拉。4.8.5 张拉前,应检查确认千斤顶张拉杆与组装在钢模上的张拉丝杆在同一轴线上、两者之间的连接 螺母或连接环安装到位,否则不得张拉。10JC/T 2126.620124.8.6 采取双控技术措施,通过油压表读数和

35、钢棒仲长量检查核对两者数值的匹配程度。4.8.7 张拉时加油压速率应平稳均匀,张拉到位后,应稳压,紧固锁紧螺母。在螺母紧固到位后,方 可撤除压力。4.8.8 同时具有油压表和数字式张拉力的张拉机,应定期校核两者的数值。4.8.9 当生产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千斤顶和油压表重新进行校验: a) 张拉时,预应力筋连续断裂b) 千斤顶漏油;c) 油压表指针不能退回零点;d) 更换油压表;e) 千斤顶大修后。4.8.10 张拉过程中出现预应力筋断裂时,应立即停止张拉,并及时处理。严禁预应力筋断裂的半成品 管桩流入下一道工序。4.8.11 按要求记录每根管桩的编号、油压表读数(或张拉吨位)、断筋

36、情况等。4.8.12 张拉过程中钢模两端严禁站人。4.9 离心成型4.9.1 离心机应符合JC/T 822 的规定。4.9.2 生产前,应检查离心机各部的螺栓和运转情况等,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4.9.3 离心成型工艺制度宜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 离心工艺制度管桩外径mm钢模转速r/min总 离 心 时 间min低速低中速中高速高速30055751301752453003804501320400456511515021026033540050040601051351902303003606004060951251702102753307003555901151502002553

37、1080030508011014018523530020281000254570100130165210280120020456090120150200260130020456090115145185240140020456090100140180220注1:表中转速可根据混凝土混合料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注2:总离心时间:管桩外径小的取下限,外径大的取上限,中间规格的取中间值或上限。注3:钢模转速计算参见附录A.4。注4:电机转速计算参见附录A.4。4.9.4 慢速阶段的转速和时间应视混凝土的坍落度、胶凝材料性能、外加剂性能及骨料级配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11温度/JC/T 2126.62012

38、4.9.5 管桩离心成型后,应倒净余浆,冲洗橡胶塞,并检查管桩内壁的质量。4.9.6 操作人员应认真做好每根桩的离心记录。4.9.7 未经技术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设定的离心转速和时间4.10 蒸汽养护4.10.1 蒸汽养护的介质应采用饱和蒸汽,进养护坑的蒸汽压力宜控制在0.4MPa 左右4.10.2 蒸汽养护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升温条件,设定蒸养制度 并应严格执行不应擅自改变。4.10.3 蒸汽养护的静停时间宜控制在1h2 h,静停时间以最后一根桩入坑的时间起计算4.10.4 蒸汽养护工艺制度如图2所示。升温速度宜为20/h30/h, 升温过程中宜每

39、15min记录 一次温度。图2 蒸汽养护工艺制度4.10.5 胶凝材料全部为水泥时,恒温温度不宜大于70,每30min 记录一次注:胶凝材料中掺入掺合料时,不宜大于85,具体可根据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恒温温度。4.10.6 降温应缓慢进行,降温速度宜小于30/h。4.10.7 总蒸养时间:夏季不宜少于6h, 冬季不宜少于8h, 北方地区可适当延长。4.10.8 蒸养过程应采用蒸养自动控制仪控制并记录。4.10.9 养护坑盖与坑壁应采用密封措施,宜采用“热介质定向循环”养护工艺。4.10.10 值班人员应及时记录升温情况,不应擅离岗位。4.10.11 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养护坑

40、盖合上前养护坑内无人员4.10.12 坑盖吊运时,吊具必须安置在中心线内,坑盖应保持平衡,坑盖上面严禁站人。4.11 预应力放张(脱模)4.11.1 预应力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45MPa。4.11.2 脱模场地要求松软平整,保证管桩脱模时不受损伤。4.11.3 预应力放张顺序,应采取对称、交错的放张方法,以免在放张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偏心力,使桩 发生翘曲、裂纹和预应力主筋断筋等现象。4.11.4 拆除锚固板上的螺栓及张拉杆螺母后,方可拆除上下钢模之间的连接螺栓。4.11.5 拆模后起吊上模前,应检查钢模合口螺栓是否全部拆除。4.11.6 下模翻转应在橡胶垫或碎石或砂地上进行,如因特殊需要在地面翻转,须慢起慢放4.11.7 管桩翻出时要有保护,防止相互碰撞。4.11.8 脱模后由质检人员对管桩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并在桩表面距端头1000m1500m 处印上标 志,填写有关记录表。12JC/T 2126.620124.11.9 管桩吊运时,吊点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两点起吊时吊点位置允许偏差20cm。 吊索与管桩轴线宜相互垂直。4.12 蒸压养护4.12.1 蒸压养护的介质应采用饱和水蒸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