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解析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解析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案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解析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引言1.1设计理念1.1.1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1.1.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1.1.3提高学生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二、知识点讲解2.1课文内容分析2.1.1孔子与四位弟子的对话2.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特点2.1.3孔子的教育思想2.2重点词语解释2.2.1“侍坐”、“谦让”、“述而不作”等词语的含义2.2.2“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以礼为表现”的解释2.2.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解释2.3文言文断句与朗读2.3.1分析
2、句子结构,正确断句2.3.2注意语气词和停顿,朗读出文言文的韵味2.3.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三、教学内容3.1课文阅读与理解3.1.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1.2讨论孔子与四位弟子的对话,分析各自主张和性格特点3.1.3深入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对弟子的期望3.2词语解释与运用3.2.1学生自主学习词语解释,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2.2结合课文内容,运用重点词语进行造句3.2.3小组交流,分享词语运用的成果3.3文言文断句与朗读3.3.1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断句的方法3.3.2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3.3.3开展文言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目标4.1知识
3、与能力4.1.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4.1.2能够正确断句,朗读文言文4.1.3分析孔子与弟子的对话,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4.2过程与方法4.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2.2运用词语进行造句,提高运用文言文的能力4.2.3学会文言文断句和朗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感受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儒家文化的影响力4.3.2尊重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4.3.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词语含义5.1.2准确断句和朗读,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5.1.3深入
4、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儒家文化内涵5.2教学重点5.2.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5.2.2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5.2.3文言文断句和朗读的技巧培养六、教具与学具准备1.1教具准备1.1.1教案课件1.1.2音频设备,用于播放文言文朗读1.1.3白板和记号笔,用于板书设计1.1.4计时器,用于控制课堂节奏1.2学具准备1.2.1课文文本1.2.2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笔记1.2.3词语卡片,用于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1.2.4个人学习计划表,用于自我管理和评估七、教学过程2.1导入新课2.1.1播放文言文朗读音频,引起学生兴趣2.1.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2.1.3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和认识
5、,激发学习动力2.2自主学习2.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2.2学生合作完成词语卡片游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2.2.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和性格特点2.3课堂讲解2.3.1解析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3.2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儒家文化内涵2.3.3讲解文言文断句和朗读的技巧2.4小组活动2.4.1小组合作完成文言文断句练习2.4.2小组展示朗读成果,互相评价2.4.3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2.5.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2.5.3教师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期望八、板书设计3.1板书设计3.1.1将课文和作者写在白板上3.1.2用记号笔标出重点词语和句子3.1.3在
6、白板上展示文言文断句的示例3.1.4用框架图的形式展示孔子与弟子的对话结构九、作业设计4.1作业布置4.1.1要求学生书写课文译文4.1.2要求学生整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笔记4.2作业评价4.2.1教师批改作业,提供反馈和指导4.2.2学生互相评价作业,分享学习经验4.2.3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1课后反思5.1.1教师反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5.1.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5.1.3共同讨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5.2拓展延伸5.2.1推荐相关的儒家文化阅读材料5.2.2组织儒家文化讲座或者小组讨论5.2.3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建
7、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知识点讲解环节补充和说明:2.2.1对于“侍坐”、“谦让”、“述而不作”等词语的含义,需要通过具体的语境分析和例句展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含义。2.2.2对于“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以礼为表现”的解释,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儒家经典或者孔子的名言,进一步阐释其内涵和意义。2.2.3在讲解“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其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二、教学内容环节补充和说明:3.2.1在学生自主学习词语解释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3.2.2在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进行互动游戏时
8、,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3.2.3在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三、教学过程环节四、板书设计环节补充和说明:3.1.1在将课文和作者写在白板上时,可以使用不同的字体或者颜色,以突出和作者的重要性。3.1.2在用记号笔标出重点词语和句子时,可以使用下划线或者不同颜色的笔,以便学生能够快速找到和理解重点内容。3.1.3在白板上展示文言文断句的示例时,可以使用箭头或者不同的符号,以表示句子的结构和断句的位置。3.1.4在用框架图的形式展示孔子与弟子的对话结构时,可以使用不同的形状或者颜色,以表示不同人物的观点和态度。五、作业设计环节补充和说明:4.2.1在教师批改作业时,需要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指导,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题思路。4.2.2在学生互相评价作业时,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关注作业的质量和思考过程。4.2.3在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