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的题材定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歧路灯》的题材定位.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歧路灯的题材定位一歧路灯:“教育小说”是内容而非内容的概念李绿园(1707.1790)是一部很长的通俗小说,与儒家思想的外部历史和红楼梦之间。当 时,它以中国为中心,没有很好地关注教育传统,作家李绿园的思想300多年来一直没有 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近30年来关于歧路灯的题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研究者或以家 庭小说命名之,或冠以讽刺小说,或称之为世情小说,或认为它是教育小说等等。究竟以 题材论歧路灯当属何者?本文从教育小说释名、教育小说与其他小说的区别以及教育 小说题材流变的三个方面来探讨歧路灯的题材定位问题,力求给歧路灯在文学史 上以准确的定位。“教育小说”这个概念最早来自德语Bildungsro
2、man一词,又可称为“成长小说”或“性 格发展小说”,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以及 凯勒的绿衣亨利均被认为是教育小说的典范之作。从这三部作品的内容不难发现,所 谓的教育小说均与一个人的成长(或性格形成时期的生活)历程相关,“追溯一个年轻人 的成熟历程:自反叛到认同社会规范”第一,教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题材分类”,但“教育小说”不仅仅是一种题材的分类。 “教育小说”,顾名思义,“教育”界定的是题材,是内容;“小说”框定的是体裁,是 形式;离开了 “教育”题材(内容)的小说不是“教育小说”,同样,离开了 “小说”体 裁(形式)的教育题材也不是“教育小说”,作为“教育小说”要
3、同时兼有教育和小说的 基本要素和一般特征。第二,对教育小说要有明确的时段范畴界定。对“教育小说”时段范畴的界定不能只局限 于“中国古代”,因为现、当代也有教育小说。何况“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小说 并不多见。一般说来,对于一个概念定义的外延的界定要有普适性,这一点也适用于“教 育小说”。第三,概念外延界限要明确。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不是可以并列的概念,它们 之间在科学意义上的范畴关系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属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 庭教育是社会教育这个大概念之内的两个类属概念。广义的教育就是社会教育,它包括学 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将社会教育看作学校教育和家庭
4、教育之外的 教育是不确切的。日常约定俗成的社会教育仅仅是从空间的范畴来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之外的教育统称为社会教育。综上所述,所谓的教育小说是以散文的笔法、通过一定的虚构的故事情节、用自足性的文 学话语系统来叙述一个人(或一群人)在教育(含师生关系)环境影响下的发展及成长过 程的文学样式,它具有某种教寓和惩戒性质。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小说的定义。歧路灯由于具备教育和小说的诸要素,且是教育题材与小说体裁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因此 可以确定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教育小说。如果说歧路灯就是这样一部教育小说的话, 那么我们对时代、作家、文本及以往读者的解读实际上是一种时空距离意义上的新的对话 形式,这种解
5、读已经具有新的诠释的意义。由于每个人对它们的诠释都存在个体差异性, 而展示自己解读的心路历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更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小说。二、歧路灯的文本题材定位从教育小说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确认歧路灯为教育小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研究 者都认同这一结论,事实上,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对于歧路灯的题 材有不同的定位。要确认歧路灯为教育小说,还要廓清它与其他小说之间的区别。关 于小说分类最早见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他把明清小说分为神魔小说、人情小说、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清之拟晋唐小说、讽刺小说、狭邪小说、公案小说及谴责小说等等,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没有教育小说这一题材分类。因此,歧路
6、灯的题材定位至今 仍是众说纷纭。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歧路灯是世情小说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的分类说明中提到“清以来有专主劝诫之作,与传奇用 意似而又不尽同。用借小说以醒世诱俗,明善恶有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则凡中国旧日小说,亦莫不自托天此, 乃自成一体,为古昔所无。 歧路灯归为劝诫之作。 主题集中于教育浪子回头,然皆以此自饰,从无自始至终本此意为书者,则清之劝诫小说 ”吴淳邦(韩国)在其清代长篇讽刺小说研究一书中将 有的研究者把歧路灯当作“家庭-世情小说”,“只因其 提出封建社会教育子弟的重要命题,故将其另列为一类 教育小说。教育小说的出现,表明社会小说的多向拓展在清朝中期已蔚成风气” 上述的
7、每一种题材定位都有其合理的一面,譬如歧路灯用很大的篇幅绘世,且绘得惟 妙惟肖;它由一人沉浮而波及整个家庭的兴衰并由此可透析整个世风;它在绘世过程中亦 讽刺某些假道学、贪官污吏和纨绮子弟等;甚至歧路灯通篇都充满了道德说教。但值 得注意的是上述的每一种定位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歧路灯描摹世态, 写一家兴衰,讽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些都是作为作品主人公生活和转变的背景因素, 都是为塑造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服务的,绝非歧路灯的主旨所在。歧路灯主旨重在“教化”:它通过谭绍闻这样一个中下层富家子弟“浪子回头”的经历,表现出一个人成 长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诸如家庭的影响、教师的更换、交友
8、的失误、父执 的劝诫、族兄的提携、家境的困窘等在某种程度上作为教育的基本环境而存在,它们是谭 绍闻堕落与回头的外因,而真正的内因是其内心良知的觉醒和对各种不良诱因的自觉拒绝 及对未来生活理想的主动追求。它通过教育环境、教师、教育内容及教育影响等多因素的 互动描写来呼吁康乾盛世的统治者应富教并重,每个有责任心的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 强调教育的缺失对家庭、对社会、乃至于对国家的影响。从歧路灯的主旨论,它是教 育小说当之无愧。三、浪子回头的教育影响上面我们是从教育小说的定义及教育小说与其他小说之间的区别来判断歧路灯是一部 教育小说,现在我们从教育小说题材的流变来分析歧路灯的成因,以便更好地了解它
9、产生的历史渊源,以及歧路灯这样一部长篇教育小说为什么会在清中叶应运而生。“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 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歧路灯作为教育小说其题材显然脱胎于“浪子回头”的故事模式。唐白行简约作于贞 观十一年的李娃传可以算作“浪子回头”题材的发初期作品。李娃传与歧路灯 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反映的都是“浪子回头”,都是大团圆结局。但二者的不同之处也 相当明显,抛开时间先后的差异这一因素,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为:第一,二者的堕落诱 因不同,荥阳生是因为和李娃的爱情而堕落,谭绍闻是因为教育影响恶劣而堕落;第二,
10、二者堕落的程度和影响范围存在差异,荥阳生的堕落只不过是失去资财仆马,影响范围也 仅限于其个体一人,谭绍闻的堕落则落得倾家荡产,影响范围也不仅限于其个体一人,而 是整个家庭。李娃传中的“浪子回头”因素隐含在爱情题材之中,因此李娃传应 该归类于爱情小说,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小说。元代的秦简夫东堂老劝破家子弟中的扬州富商赵国器因对儿子扬州奴从小娇生惯养, 致使扬州奴长大后不务正业,好逸恶劳,在东堂老的教训和帮助之下,扬州奴幡然悔悟, 迷途知返。东堂老和歧路灯的相同之处在于:第一,均重视施加教育影响的时机 的把握和浪子本人的主观努力;第二,重视对堕落诱因的揭示和对堕落结果的展示;第三, 均重视对“浪
11、子回头”曲折复杂过程的描写和展示。二者的差异是:第一,二者的主人公 不同,东堂老中的主人公是李实,作品通过扬州奴“浪子回头”的故事塑造了东堂老 这样一个见财不昧,有情义、重承诺、诚恳可信的商人形象,扬州奴不过是个陪衬,而歧路灯中的浪子谭绍闻身后不断变化的层次深浅程度不同的各种教育影响则是衬托; 第二,对结尾的处理同中见异,二者的结局同是回到家庭,歧路灯中的谭绍闻经此磨 难之后发愤读书,为国立功后功成身退,反映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 德理想,较比之下,后者主题挖掘比前者深得多。而元末明初徐姬的杀狗记和歧路灯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堕落的诱因相同;二者 的影响范围相同,即都影响到家庭;
12、二者最终的结局相同,即都是大团圆结局。二者的不 同之处在于:第一,对浪子回头的过程的展示及其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的描写存在差异。杀狗记中的主人公孙华只此一个回合就回心转意,不存在反复,而歧路灯中的谭 绍闻“浪子回头”的过程则一波三折,前者因为表演而更多地考虑情节的起伏跌宕和关目 生动,后者则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划、揭示更为丰富多彩、翔实可信;第二,杀狗记 更多地反映的是重孝悌的社会伦理关系,歧路灯反映的是包含孝悌观念在其中的更广 泛的社会生活,杀狗记中的“浪子回头”因素隐含在以孝悌为核心的社会伦理之中, 虽含教寓和惩戒之意,但无师生关系,因此杀狗记不同于歧路灯,它只能是社会 伦理剧,而非教育小说。明
13、末清初的型世言中灵台老仆守义,合溪县败子回头讲世家子弟沈刚自幼父母溺 爱,家教失当,后择师不慎,交结损友,导致堕落。后来其父临终悔悟,托孤于仆人沈实。灵台老仆守义,合溪县败子回头和歧路灯的相同之处在于年少失怙,托孤义仆, 择师不慎,交结损友以及母亲的溺爱加速堕落,义仆不辱使命,扶持幼主重振家业等,实 际上这已经初具教育小说的雏形。所不同的是灵台老仆守义,合溪县败子回头对浪子 堕落和回头的过程的描写和叙述较之歧路灯过于简单、直接和粗糙,在真实性上大打 折扣。富含教寓和惩戒意义的“浪子回头”题材的小说还有很多,如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 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拍案惊奇中的赵六老舐犊丧残生,张知县诛
14、 枭成铁案,醒世恒言中的杜子春三入长安以及豆棚闲话中的藩伯子散宅 兴家和西湖二集中的巧妓佐夫成名等等。自唐至清,本文只撮其要者加以分析, 不及其余。而且在分析中可以发现,每一朝代的“浪子回头”题材都和这一历史时期的社 会经济发展、主流文学思潮密切关联,唐不离“进士-妓女”母题,明难脱“商人-金钱” 意识,只是限于篇幅,本文在这里不展开论述。综上所述,由前面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浪子回头”题材清晰的螺旋式升进的演进脉络, 从中发现教育小说题材的前身“浪子回头”题材的所有小说都含有各种各样的教化功能,但其中绝大部分并没有独立的教育思考,像李绿园与其歧路灯那样的更是绝无 仅有。因此,我们可以断言:歧
15、路灯是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小说。“浪子回头”题材的 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经济与教育某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正是“浪子回头”题材提 供的营养和启示,清中叶,当时机和条件已成熟,李绿园的歧路灯应运而生,它是对 古代传统的“浪子回头”题材的完善、继承和发展。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明清两朝文学的 标志是小说和戏曲,可以说歧路灯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小说,它是“浪子回头”题 材和其它广义的教育小说题材的集大成者,它对文学史的突出贡献即在于此。既然是教育小说就很难离开道德说教,从最早的“兴观群怨”到后来的“文以载道”,都 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主要传统。李绿园以淑世之心写至情之作,诠释的就是这一传统。也许 正因如此,有违古典小说蚌病成珠的发愤传统,而难像“盲左、屈骚、漆庄、腐迁”(李 绿园语心目中的“四大奇书”)名扬后世。其实,在文道问题上,“只要笔性空灵,写得 透脱,固不必一定是道,更何必一定不是道!固不必一定要合于道,更何必一定要离于道! 定欲合者泥,定欲离者妄,不过文学上的描写叙述,泥于道则易生道障,所以比较的更难 一些,而歧路灯则论道而不落于道障,此其所以难能而可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