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地震了怎么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地震了怎么办》.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班安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地震了怎么办1.1 教案设计的背景和意义1.1.1 背景: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1.2 意义:通过开展地震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伤害。二、知识点讲解2.1 地震的基本知识2.1.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壳发生断裂,释放出能量,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2.1.2 地震的成因:地球上的板块运动、地壳活动等引起的地层应力积累和释放。2.1.3 地震的分类:根据震级大小,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2.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2.2.1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保持冷静,迅速躲避到安全地带,如
2、桌子下、墙角等。2.2.2 地震发生时的安全地带:室内躲避,远离窗户、墙壁、家具等可能的危险物品。2.2.3 地震发生后的行动:迅速撤离建筑物,到空旷地带,防止余震发生。三、教学内容3.1 地震基本知识介绍3.1.1 地震的成因和分类: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幼儿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分类。3.1.2 地震发生时的现象:如地面的震动、房屋的摇晃等。3.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3.2.1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学会在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3.2.2 地震发生时的安全地带:让幼儿了解哪些地方是地震发生时的安全地带。3.2.3 地震发生后的行动:教育幼儿在地震发生后如何迅速撤离建筑
3、物,到空旷地带。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如成因、分类等。4.1.2 让幼儿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4.2 能力目标4.2.1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的冷静应对能力。4.2.2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后的自救互救能力。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让幼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5.1.2 地震发生后的行动:让幼儿了解地震发生后如何迅速撤离建筑物,到空旷地带。5.2 教学重点5.2.1 地震的基本知识介绍:让幼儿了解地震的成因、分类等基本知识。5.2.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让幼儿掌握在地震发生时的自
4、我保护方法。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课件:制作地震知识介绍的课件,包括地震的成因、分类等基本知识。6.1.2 视频:准备一些关于地震发生的视频资料,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地震的现象。6.1.3 图片:准备一些地震发生时的安全地带和危险地带的图片,让幼儿能够直观地识别。6.2 学具准备6.2.1 安全地带和危险地带的标识卡片:制作一些安全地带和危险地带的标识卡片,让幼儿能够直观地了解。6.2.2 自救互救小道具:准备一些小道具,如安全帽、手电筒等,让幼儿在情景模拟中能够更好地体验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七、教学过程7.1 导入环节7.1.1 地震知识问答:通过问答形式,引出地震的
5、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7.1.2 情景模拟: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现象,让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震的震动。7.2 基本知识学习环节7.2.1 地震的成因和分类:通过课件和视频,让幼儿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分类。7.2.2 地震发生时的现象:让幼儿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地面震动、房屋摇晃等现象。7.3 自我保护方法学习环节7.3.1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学会在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如躲避到安全地带。7.3.2 地震发生时的安全地带:让幼儿了解哪些地方是地震发生时的安全地带,如桌子下、墙角等。7.3.3 地震发生后的行动:教育幼儿在地震发生后如何迅速撤离建筑物,到空旷地带。八、板书设计8.1
6、地震基本知识板书8.1.1 地震的成因:地壳断裂,能量释放8.1.2 地震的分类:浅源、中源、深源8.1.3 地震发生时的现象:地面震动、房屋摇晃8.2 自我保护方法板书8.2.1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迅速躲避到安全地带8.2.2 地震发生时的安全地带:桌子下、墙角等8.2.3 地震发生后的行动:迅速撤离建筑物,到空旷地带九、作业设计9.1 家庭作业9.1.1 家长协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如成因、分类等。9.1.2 家长引导幼儿学习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躲避到安全地带。9.2 课堂作业9.2.1 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示地震发生时的安全地带和危险地带。9.2.2 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
7、方式,模拟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行动。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课后反思10.1.1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对地震知识的掌握程度。10.1.2 教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进行反思,寻找改进的方法。10.2 拓展延伸10.2.1 让幼儿家长参与地震安全教育,提高家庭对地震安全的重视。10.2.2 组织地震应急演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10.2.3 开展地震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幼儿学习地震知识的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环节和难点环节需要我们特别关注。这些环节分别是:1. 地震知识问答环节2.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和自我保护方法的学习环节3. 地
8、震应急演练环节我们将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地震知识问答环节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引出地震的主题,并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1 问题的设计:问题应该简单易懂,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例如,“地震是什么?”、“地震发生时会发生什么现象?”等。1.2 问答方式:可以通过集体问答、小组问答或个人问答的方式进行,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1.3 反馈和奖励:对于回答正确的幼儿,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二、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和自我保护方法的学习环节这个环节是教案的的核心部分,目的是让幼儿掌握在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和自我保护方法。在实施过程中,
9、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2.1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教师应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在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例如,躲避到安全地带,如桌子下、墙角等。2.2 地震发生时的安全地带和危险地带的识别:教师应通过图片和标识卡片的方式,让幼儿能够直观地识别地震发生时的安全地带和危险地带。2.3 地震发生后的行动:教师应教育幼儿在地震发生后如何迅速撤离建筑物,到空旷地带。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地震应急演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三、地震应急演练环节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演练的准备:教师应事先准备好演练的场景和道
10、具,如安全地带和危险地带的标识卡片、自救互救小道具等。3.2 演练的实施:教师应指导幼儿进行地震应急演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和自我保护方法。3.3 演练的反馈和总结:教师应及时对演练进行反馈和总结,指出幼儿在演练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本教案以地震安全教育为主题,通过问答、讲解、情景模拟和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和自我保护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地震知识问答环节、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和自我保护方法的学习环节以及地震应急演练环节。通过这些环节的实施,幼儿能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