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靖江县治城的历史考察.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345424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靖江县治城的历史考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明代靖江县治城的历史考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代靖江县治城的历史考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靖江县治城的历史考察.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明代靖江县治城的历史考察据说,嘉靖古城的发展几乎是嘉靖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靖城”顾名思义即为靖江的县城。从明成化七年(1471年)靖江建县至今,靖城一直是 靖江县(市)政府的驻地。靖城镇地区历代为靖江县治,在中华民国以前的400多年里, 靖城镇未有定名,统称“靖江城”。明成化七年(1471年),靖江建县后,作为首任知县的张汝华,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择 地建城。他选择的地方是当时比较荒芜的滨江之地,从地理环境看,靖江古城附近是泥沙 冲击形成的平原,土地肥沃、取水便利,南去就是滨江,县城以北与孤山之间有一套水。 靖江建县后的16年即明弘治元年(1488年),孤山登陆,此

2、时靖江县城以北是一望无际 的原野,既宜农作又便渔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距城数公里即有孤山为屏。从长远看靖 江县治城址的选择确实是很有见地的。靖江古城址相当于现在的靖城镇镇中心即原先的靖江县县辖区,其前身是元末农民起义领 袖张士诚的部将朱定、徐泰(注:靖江县志为徐太二,读史方舆纪要为徐泰,今 采用后者)据驻马驮沙所建的水寨,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朱定、徐泰常据此筑土 城,周七里”。明成化七年靖江单独建县后,首任知县张汝华便将县城设在朱定、徐泰所 筑水寨旧址,建三里许的土城(即周围约三里)四面环以壕沟,计占地510亩。但是刚建 成的土城没有四个城门,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长度都只有一华里,从明代至解

3、放前的四 百多年间靖江的县城城址范围大致如此。同时张汝华认为:这里虽然比较荒芜,但地处江 滨,又与江阴隔江相望,出于交通和军事考虑意义重大。当时张汝华“垒土为垣”用泥土 堆砌城墙,以防御敌寇。明成化八年(1472年)张汝华在土城内“竖县堂,建学宫”,县堂就是县衙,是知县处理 日常政务的地方。明成化九年(1473年)在张知县的亲自主持下又修建了察院、总铺、公 馆、仓感等。成化十年(1474年)又建存恤院(后改为养济院),还修建了城隍庙和迎恩 亭等设施,总计房屋281间24厦。同年为完善城镇功能,在张汝华的主持下又疏浚了河 道,修筑了城墙,并开凿了内外城河,掘井造桥,共修建池一口,井三口,板桥入座

4、,内 外墙垣工970丈。正是这些措施才使靖江县城即靖城镇有一定的规模,各类基础设施具备 了初步的雏形,为靖城镇今后成为靖江地区的行政中心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正德元年(1506年),到知县周奇健时,复以砖石增筑城垣,建西水关,引水入城。还修 建了城楼,分设四门,其东门日观海,西门曰障江,南门日济川,北门曰回澜,且各门均 建有门楼。靖江的城墙建设由土墙变为石墙,为靖江城墙发挥军事保卫职能奠定了基础。 靖江的古城墙依循以往历朝历代城池建设取方型或矩形的古制,靖江城墙便是依据方形修 建,在修砌城墙的时候,根据靖江地基条件和靖江泥土的特点,周知县在原有城墙的基础 上,用杉木打桩加井字形交叉木排的方法,从而

5、保证了墙基的坚固。在县城建设上,靖江历任县令都付出了许多心血。靖城城墙和城内的各大建筑,尤其学宫 等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同时还建造了崇圣寺、钟楼、四眼井等,又在东门和南门外 建造了魁星阁和书院,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靖江土城全部被改砌成砖石,自此靖江城 址及面积被牢牢固定下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靖江文庙、马洲书院等学堂建设在靖江城区的“落户”,使得靖江 的文化设施逐渐完善,治学风气浓厚,靖江这片当时不足300平方公里的小县,明清之际 中举中进士的多达500余人,这得益于靖城丰厚的文化内涵。这也使得靖江城逐渐成为靖 江地区的文化中心。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靖江县衙大堂因台风倒塌,

6、县署移驻刘闻 沙正东坪(今东兴镇)。但学宫、察院、总铺、公馆、仓戚等设施仍保存在靖江县城内。 但是靖江的政治、文化地位并未因此有任何改变。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时任靖江知 县的叶滋森又于靖江城内重修大堂并修内署还治。靖城也是在历史时期逐步成为靖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随着县城的建设,人口的聚 居,使靖城的商业和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街道路巷逐渐形成,至清朝末年,靖江城内有 街巷13条,城外有7条,但由于县城狭小,街道也很窄。明清时,靖江城内一般的居民 住宅多以砖木结构为主,富贵人家有厅堂、堂屋,也有部分楼房。明清时期靖江城内街坊 狭窄,沿街建筑相对矮小。商店、牙行、作坊基本集中在西门。但

7、随着靖江城内各种住宅 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靖江县城内,各类店铺也因此逐渐出现,靖江城逐渐又成为 靖江地区重要的靖江中心。到民国年间,靖江城内城镇面积有所扩大,街巷也随之增多, 街面上已有楼房,城内也有许多老字号商铺,如新泰丰南货店和永日昌棉布店等。到民国年间实行区乡制时,靖城被编为第一区,简称城区,当时城内分为五镇,即靖东镇、 靖西镇、靖南镇、靖北镇、靖中镇。1951年6月起靖江县政府逐步拆除了城墙,后来又逐 步对城内街道进行了拓宽建设,先后建成解放北路、迎宾东路和迎宾西路。1956年,靖东 镇、靖西镇、靖南镇、靖北镇、靖中镇五镇合并为一,并取靖江城之原意,定名为靖城镇。从城市面貌来看,

8、靖城镇解放前曲折狭小的旧街道基本已经改造完成,原来的解放北路、 迎宾东路和迎宾西路等路加以拓宽改造,使其贯通已经成为今天横纵靖江市区内两大主干 道路:骥江路(东西方向)和人民路(南北方向)。如今扩建后的靖江城区面积12. 04公里,经过新时期的规划和发展, 在地,镇内干道布局日趋合理, 姜八公路以及市一级河道横港、 一步保持环境清洁,清理河道, 小城市,非常适宜工作、劳动、靖城镇面容一新。靖城镇镇中心所在地亦即靖江市中心所 行人道路宽阔,广靖建公路、新长铁路和省道江平公路、 十土于港、罗家桥港、安宁港、八土于港穿境而过。如果能进 并清除大气污染的威胁,靖江城应该一个环境相当优雅的 休闲和生活。2000年,靖江市进行了大幅度区划调整,靖城镇合并了周围的柏木、越江两乡,2007年 又合并八坪镇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可谓名副其实的靖江第一大镇:总面积4757公顷,总人 口 189838人,辖23个社区居委,17个村民居委。全镇国内生产总值513301万元,财政 收入29099万元,均居全市十二镇之首。经过乡镇调整后的靖城镇不再是仅局限于靖江城 区的一个“小”镇了,如今的靖城镇不仅陆地面积广阔,而且拥有10多公里长的黄金沿 江岸线。如果靖城镇能加快南部开发和发展步伐,合理有效利用黄金沿江岸线,靖城明天 会更好。2008年,靖城镇更名为靖城街道办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