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芙蓉楼送辛渐》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案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介绍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芙蓉楼送辛渐的创作背景。1.1.1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宫怨诗,被誉为“诗鬼”。1.1.2芙蓉楼送辛渐:创作于唐代,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1.1.3创作背景:芙蓉楼:古代著名的楼阁,位于今天的重庆市涪陵区,是作者送别友人的地点。二、知识点讲解2.1诗歌结构:讲解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作者、等。2.1.1解释“芙蓉楼送辛渐”的含义,指出揭示了诗歌的主题和背景。2.1.2作者:介绍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强调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1.3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首联、颔联
2、、颈联和尾联,以及各联的意义和作用。三、教学内容3.1诗句解析:详细解析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句,讲解其意义和表达的情感。3.1.1首联:“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孤寂和离别的伤感。3.1.2颔联:“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通过洛阳亲友的问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深情。3.1.3颈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通过地理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祝福。3.1.4尾联:“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表达了人生离别常态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4.1.1能够正确识别
3、诗歌的结构和各联的意义。4.1.2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1.3能够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4.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2.1能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2.2能够与同学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4.2.3能够通过写作或其他形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评价。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芙蓉楼送辛渐,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和离别的感悟。4.3.1能够理解并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深情厚意。4.3.2能够反思人生中的离别和友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5.1.1难点
4、点拨:通过具体例证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5.1.2难点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5.2教学重点:能够理解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5.2.1重点指导: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指导他们进行背诵。5.2.2重点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学PPT:制作包含诗歌文本、插图、知识点讲解的PPT。6.1.1诗歌文本:将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呈现在PPT上,方便学生查看和跟读。6.1.2插图:插入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如芙蓉楼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5、6.1.3知识点讲解:将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在PPT上。六、教学过程7.1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芙蓉楼送辛渐的兴趣。7.1.1提问:请学生回顾王昌龄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王昌龄的诗歌风格。7.1.2回答:请学生回答问题,分享他们对王昌龄诗歌风格的理解。7.1.3导入:通过提问和回答,引出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内容。八、板书设计8.1诗歌结构:在黑板上用框架图展示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歌结构,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8.1.1首联:在框架图的首联部分写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8.1.2颔联:在框架图的颔联部分写下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8.1.3颈联:在框架图的颈联部分写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8.1.4尾联:在框架图的尾联部分写下“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九、作业设计9.1背诵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并在下一次课堂上进行默写检验。9.1.1背诵指导:提供背诵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诗歌。9.1.2默写检验:在下次课堂上,让学生默写芙蓉楼送辛渐,检验他们的背诵效果。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10.1.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思考如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互动性。10.1.2学生理解程
7、度: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10.1.3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思考如何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10.2拓展延伸:提供与芙蓉楼送辛渐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10.2.1阅读材料:推荐其他王昌龄的诗作,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10.2.2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朗读比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1.1难点点拨:在讲解诗歌时,重点关注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析,通过具体例证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1.1.1难点点拨:通过展示P
8、PT上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如“寒雨连江夜入吴”中的“寒雨”和“江”。1.1.2难点点拨:通过讲解和示范,解释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1.1.3难点点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解答他们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疑问,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二、教学重点:能够理解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2.1重点指导:在讲解诗歌时,重点关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指导他们进行背诵。2.1.1重点指导:通过讲解诗歌的结构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主题和情感。2.1.2重点指导:通过示范背诵,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诗歌,帮
9、助他们记忆和熟悉诗歌的语言和韵律。2.1.3重点指导:提供背诵的技巧和方法,如分组背诵、逐句背诵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诗歌。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3.1导入:在导入环节,重点关注学生对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的回顾,激发他们对芙蓉楼送辛渐的兴趣。3.1.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兴趣。3.1.2导入: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王昌龄诗歌风格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3.1.3导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动力。四、板书设计:诗歌结构。4.1诗歌结构:在板书设计环节,重点关注诗歌结构的展示,
10、用框架图的形式呈现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诗歌的结构和组成。4.1.1诗歌结构:在黑板上用框架图展示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歌结构,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诗歌的结构。4.1.2诗歌结构:在框架图的每个部分写下相应的诗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诗歌的构成和内容。4.1.3诗歌结构:通过展示框架图,引导学生理解每个部分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诗歌的整体结构和韵律。五、作业设计:背诵作业。5.1背诵作业:在作业设计环节,重点关注学生对诗歌的背诵,要求学生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并在下一次课堂上进行默写检验。5.1.1背诵指导:在课后提供背诵的指导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背诵诗歌。5.1.2
11、默写检验:在下次课堂上,让学生默写芙蓉楼送辛渐,检验他们的背诵效果,巩固他们的记忆。5.1.3背诵作业: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他们的背诵能力。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解析主要关注了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能够理解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板书设计的诗歌结构和作业设计的背诵作业。在讲解诗歌时,通过具体例证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指导他们进行背诵。在板书设计环节,用框架图的形式展示诗歌结构,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诗歌的结构和组成。在作业设计环节,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在下一次课堂上进行默写检验,巩固他们的记忆。通过关注这些重点和难点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背诵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