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6课《六国论》预习指导(挖空训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6课《六国论》预习指导(挖空训练+知识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预习指导一、挖空训练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兵器)不利(锋利),战不善(好),弊在赂口在秦(以财物赠与秦国。 这里指向秦国割地求和。赂,赠送财物)。赂秦而力亏(实力亏损),破灭之道也(句式:判断 句)。或旦(有人说):六国互丧sdng(相继灭亡),率(全都,一概)赂秦耶?日:不赂者 以(因为)赂者丧。盖(表原因)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故日:弊(弊病)在赂 秦也。秦以(用)攻(攻战的方法)取(取得)之外,小(形作名,小的方面)则获邑,大(形 作名,大的方面)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古:它实际上;今:实际上)百 倍;诸侯之所亡(丧失),与战败而亡
2、者,其实亦百倍。则(那么)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忧患),固(本来,的确)不在战矣。思(想到)厥(相当于“其”,他们)先(对去世的尊 长的敬称)祖2 (古:泛指祖辈、父辈;今:爷爷),暴的神I(通曝”)霜露,斩荆棘,以有 尺寸之地。子孙视(对待)之不甚惜,举(拿着)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然后(古:这样以后;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得一夕安寝(安睡)。起视(看)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然(既然如此)则(那么)诸侯之地有限,暴(暴虐强大)秦之欲无厌(通庵 满足),奉之弥(越,更加)繁,侵(侵犯)之愈(更加)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失败)已判 (决定,确定)矣。至于(古:以致
3、、终于;今:提起另外一事)颠覆(古:灭亡;今:颠倒), 理(名作状,按照道理讲)固宜然。古人云:“以(用)地事(名作动,侍奉)秦,犹(好像) 抱薪(柴)救火,薪不尽(形作动,烧尽),火不灭。”此言得(适宜,得当)之。齐人未尝(曾)赂秦,终(最后)继五国迁灭(灭亡),何哉?与(亲附、亲近)嬴(秦 王的姓)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已经)丧,齐亦不免(幸免)矣。燕赵之君,始(起初)有远 略(远大的谋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是故(因此,所以)燕虽小国 而后亡,斯(这)用兵之效(功效)也。至丹以(用)荆卿为(作为)t (策略),始(才)速 (形作动,招致)祸焉。赵尝五战于秦(句式:状
4、语后置),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要(两次), 李牧连却(使退却)之。洎牧仙(等到)牧以(因为)谗(受谗谤)诛(句式:被动句),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面(却)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且(况且)燕赵处秦革灭(消灭) 殖(几乎)尽之际,可谓智力(古:智慧和力量;今: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 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孤危,战败而亡,诚(实在)不得已。向使(假使,如果)三国各爱(爱惜) 其地,齐人勿附(亲附)于秦,刺客不行(古:不去;今:不可以),良将优(还)在,则胜负 之数(理,天数、命运),存亡之理,当(应当)与秦相较(较量),或(或许)未易(轻易) 量(估量)。呜呼!以(用)赂秦之地封天下
5、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名作动,礼遇)天下之奇才,并 力西(名作状,向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工(名作动,咽西dn下)咽ydn(咽喉)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形势),而为(被)秦人积威(积久而形成的威势)之所劫(胁迫,挟持)者(治(句式:被动句),旦(名作状,每天)削旦(名作状,每月)害必以趋于亡。为wdi 理国家的人)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句式:被动句)!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势力)弱于秦(句式:状语后置),面(却)犹有可以不赂而 胜之之势。苞(如果)以(凭借)天下之大(句式:定语后置),T (名作动,降低身份)而丛 (追随)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今: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
6、态性现象), (这)又在六国工(在六国之后)矣。二、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L暴霜露(“暴”通曝。暴露)2.暴秦之欲无医(“厌”通“庵。满足) 二、古今异义1 .其实百倍古它实际上;今实际上。2 .思厥先祖父古泛指祖辈、父辈;今爷爷。3然后得一夕安寝古这样以后;今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4 .至于颠覆古以致、终于;今提起另外一事。5 .至于颠覆古灭亡;今颠倒。6 .可谓智力孤危古智慧和力量;今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7 .刺客不行古不去;今不可以。8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工也古咽下咽喉;今咽下。9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今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
7、常态性现象。三、词类活用L名作状理固宜然(名作状,按照道理讲)并力西向(名作状,向西)旦削月害I(名作状,每天)日削耳割(名作状,每月)10 .名作动以地事秦(名作动,侍奉)义不赂秦(名作动,坚持正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礼遇)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上咽也(名作动,咽下)工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作动,降低身份)11 形作名小则获邑(形作名,小的方面)大则得城(形作名,大的方面)12 形作动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薪不尽(形作动,烧尽)始速祸焉(形作动,招致)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作动,坚持到底)5.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使退却)四、一词多义1兵非兵不利(兵器)而秦兵又至矣(军队)斯用兵之效
8、也(武力).2 .或或日(有人)或未易量(或许).3 .得大则得城(得到)此言得之(适宜,得当).4 .与与战胜而得者(和,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5 .亡诸侯之所亡(丧失)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6 .视子孙视之不甚惜(对待)起视四境(看)7 .暴暴霜露(通“曝”)暴秦之欲无厌(暴虐强大).8 .事以地事秦(名作动,侍奉)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件)9 .犹犹抱薪救火(好像)良将犹在(还)10 .终终继五国迁灭(最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作动,坚持到底)11 .始始有远略(起初)始速祸焉(才)12 .为至丹以荆卿为计(作为)邯郸为郡(成为)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13 .向囱
9、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如果)并力西向(朝向).14 .势有如此之势(形势)其势弱于秦(势力)五、特殊句式L判断句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2.被动句洎牧以谗诛。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 .定语后置句苟以天下之大。4 .状语后置句赵尝五战于秦。其势弱于秦。三、知识补充一、题解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J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日史论, 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日。二日政论,则学士大夫 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J六国论意为“论六国灭亡之道”,是一篇史论文。二、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
10、亦被称老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与苏轼、苏辙合称“三 苏”。中国北宋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时称:“苏文 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J5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苏洵在谱学领域贡献巨大,他创造了现代修谱方法之一的苏氏谱例,影响巨大,时至今日 仍然是许多地方和姓氏的修谱范例。其体平列,世序直陈,用表格的形式记述先祖世系。在表中 人名下注出其仕宦、行迹、配偶、死葬、享年并依次书写子孙后代,各代标明辈分。其谱例以五 世为表,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尊近而贬远,主张睦族、恤族、化俗。其特点是篇幅大,记 载内容
11、多。苏氏谱例与欧阳修创立的另一谱例一道,被世人称为“欧苏谱例二三、创作背景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 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 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 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 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辽、西夏军队 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
12、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 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 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辽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 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辽、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 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 六国论的。m立孙常田1.4: 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2 .祖父:泛指祖辈、父辈。3 .薪:柴。4 .嬴:秦王的姓。5 .积威:积久而形成的威势。6 .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五、成语1 .如弃草芥:就像扔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2 .抱薪救火:指抱着柴火救火,比喻以错误的方法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3 .日削月割:指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4 .食不下咽: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