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qq****8 文档编号:9730796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昌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儒家的六经,原来是周史官所藏各种历史记录,经孔子删订解释以后,师徒相传,别成一种所谓经学,但历史学并不因经学的盛行而停止本身的发展。如果说,在前一阶段里,孔子、左丘明是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家,那么,在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上,太史公司马迁是更大的历史著作家。自从司马迁著史记,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司马谈非常博学,精通天文学、易学、黄老学。他以黄老学为主,批判儒、墨、名、法、阴阳各家学说。司马迁十岁以前

2、曾学过耕地和牧畜,十岁读古文书籍,二十岁以后,游历全国名都大邑,采访遗闻佚事。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父职做太史,遍读旧史和群书,因此,他是西汉一代稀有的大博学家。司马迁继承司马谈家学,又博通古文经学,特别是董仲舒公羊学,但不受西汉经学的拘束,更不受阴阳五行学的影响,他是西汉一代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司马迁具备着上述诸条件,再加上他的创造力,以二十余年的时间,写成了史记一百三十篇,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凡当时存在着的史料,全部综合在史记里面。这一伟大著作的出现,标志着孔子以来历史学又大进了一步。本纪仿春秋经十二公,按年月标举大事,为全书总纲。表仿周史官旧谱的体制,记事最为省便。书仿尚书禹贡篇及礼经乐经

3、的体制,总述古来文化的成就,特别是天官书历书河渠书和平准书,总结了天文、历数学、地理学、经济学的知识,意义更为重大。自此以后,史家相继述作,二千年来有关制度、经济、文化发展的史料得以大量保存,司马迁创始的功绩是极其巨大的。世家中有西周至战国十七个重要的侯国史,大大丰富了这一段历史的内容。列传中有重要人物传,有特殊事业传,有国境内诸少数族传,有藩属国传,有外国传,叙述的方面甚为广泛。司马迁不受西汉经学的拘束,所以还能看到社会上各种活动的人物,他为酷吏立传,说豪强兼并,什么道理都不能感化,只有不顾一切,用严刑削平他们。酷吏、刺客、游侠、货殖等列传,特别显著地表现出司马迁对被剥削者、被压迫者的同情心

4、以及对“士为知己者死”的大义的歌颂。春秋是鲁国史,史记扩大为全中国史,春秋以鲁君为主,史记以历代天子为主。春秋局限于二百四十二年,史记十二本纪上通到黄帝尧舜二千余年。史记改变了分国割据的历史概念,建立起历史的统一观和正统观。史记十二本纪上起五帝,历三代以至秦汉,一脉相传,这是有极大意义的,它表示国家的统一和人心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有百国春秋,周春秋与鲁春秋没有尊卑的区别,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在史记中,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汉族建立的朝代,即使因暴政被广大人民推翻了,但继起的如果是非汉族的朝代,那个被推翻了的汉族朝代,就会被用来

5、作号召广大人民起义的旗帜,一直到推翻非汉族的朝代才停止。这个自西晋至清朝毫无例外的历史事实,与广大人民承认正统朝代、反对僭伪朝代的传统思想有密切联系。这个传统思想发源于孔子春秋,形成于司马迁史记,十二本纪正是这个传统思想的正确反映。由于这个正确反映,传统的历史正统观更加巩固,成为封建时代进行民族斗争的一个重大力量。史记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的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司马迁史记创纪传体通史,东汉初班固汉书创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叙事详密,可是缺少司马迁那样比较自由的思想。受传统正统思想影响的班固,仍保留着一定夷夏之辨的思想残余。班固在汉书的编排体例上,将少

6、数民族列传全部放在了汉书的末端,似乎也流露出了一丝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汉书中所包含的夷夏之辨思想也是班固多为后人诟病的地方。但很明显,夷夏之辨思想并不是班固思想的主流。班固的民族政策思想受传统的服事制影响较深,对于“不贡”“不王”还屡次侵扰中原的蛮夷,班固主张武力征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汉匈关系上。但对于汉王朝纯粹开疆扩土而发动的不义战争,班固是反对的。因此,对于两越、西南夷、朝鲜,班固更多的是主张怀柔政策。班固虽然主张对少数民族用兵,但绝不是没有余地的穷兵黩武。此后各朝纪传体史称为正史,虽然都不及史记和汉书,但在各体史书中,仍居最重要的地位。(摘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有删改)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

7、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先秦时期,经学蓬勃发展,经学由历史著作而产生,反过来又制约了历史著作的发展。B. 家族影响、自身的知行合一以及个人创造力,使司马迁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C. 史记巩固了以汉族王朝为正统的传统思想,同时又突破性地为少数民族发声立传。D. 史记思想自由,汉书叙事详密,各有千秋,是后代纪传体史书难以企及高峰。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史记出现之前,中国没有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B. 在经学研究上,司马迁既博览又不受时代局限,是西汉重要的思想家。C. 司马迁将荆轲写入刺客列传,明显体现出他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之

8、心。D. 史记在时间跨度、地域分布以及历史观的先进性上均胜于春秋。3. 下列不属于史记成书原因的一项是()(3分)A. 今汉兴,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司马谈B. 太史公平生喜游,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北宋马存C. 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罪莫大焉。司马迁D. 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鲁迅4. 请结合文本内容,概述史记的重要历史意义。(4分)5. 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是故圣王禽兽畜之,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试用文中观点对此加以分析,并指出史记民族观与之有何不同。(6分)(二

9、)文学类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春蚕(节选)茅盾“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上山”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

10、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接着是家家都“浪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老通宝随口回答道:“自然卖茧子。”张老头子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他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通宝,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

11、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

12、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四大娘首先反对了。她这话是不错的。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小儿子阿

13、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于是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过了以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去卖。阿四也同意了。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阿多。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

14、到家。打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就是这么着,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还不算!1932年11月1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表现出她急切、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B亲家张财发来“望山头”,给老通宝带来了“今

15、年茧厂不开秤”的消息,另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代东家来向老通宝催债。C小儿子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应该“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这样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D春蚕成熟得好,一村的人却都受到了损失,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这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为下文老通宝不得不去无锡卖茧子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B文中有意使用“宝宝”“山棚”“上山”“缀头”“浪山头”等方言及蚕事用语,突出了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C“他们

16、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运用双关手法,用语幽默,既表现了老通宝卖茧子的决心,也暗示了他们此行的艰难。D在无锡茧厂卖茧子的过程,作者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并未详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8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9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细节真实、形象典型、方式客观等特点,请据此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

17、,欲霸王者托于贤。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邑中,非恭俭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此三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一匡天下,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桓公问

18、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节选自说苑尊贤)材料二: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文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文王曰:“何如?”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文王曰:“举贤奈何?

19、”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矣。”(节选自文韬举贤)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字母标号,每答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君A务举贤B而不获C其功D世乱E愈甚F以致G危亡者H何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临,在文中指“统治、指挥”。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的“临”字义不同。B治,在文中指“管理”,与班固苏武传中“单于使卫律治其事”中的“治”用法相同。C而,在文中指“却、然而、可是”,与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而”字义

20、相同。D令,在文中指“使、让”,与屈原列传中“王使屈平为令”的“令”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以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阐述建立功业与任用贤才的关系;材料二借文王之惑探讨举贤的标准。B材料一认为朝堂没有贤才就好比鸿鹄没有翅膀一样,君王即使有高远的理想抱负,也不能够实现。C齐桓公既享有春秋五霸之首的荣耀,又落得死后不得安葬的下场,原因就在于他任用了不同的人。D太公认为举贤的关键在于识别人才,打破世俗标准按名督实,将宰相职能分散,按官职推选人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4分)(2)若

21、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4分)14材料一中孔子所说的“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中的“三权”指的是尊贤的具体措施,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戴复古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叶落花开关气数,山长水远是功名。摩挲老眼看新贵,九鼎鸿毛孰重轻。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是一首酬和赠答诗,诗人用友人张敏则赠诗之韵写成,然后回赠给他。B. 叶落花开自有其客观规律,人生的功名之路正如山水

22、迢远,漫长而曲折。C. “摩挲老眼”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新贵的不屑,以及对自身年老的感伤。D. 九鼎本为重,鸿毛本为轻,但诗人却对此发出了疑问,表达出批判之意。16. 诗歌前两联对我们读书做学问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17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高适的燕歌行以“_,_”写出了边地动荡、旷远迷茫,千里距离难以逾越,征人思妇会期无望的情形。(2)书愤中,陆游把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_”,而到了晚年却“_”,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3)滕王阁序写云消雨停,天空晴朗的句子是:_ ,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5题,18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小题。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比国民党改组早了3年),可以说_。第一次创造了20世纪中国的现代政党制度,并以一种严密的组织、纪律,有计划的军事行动和独立的实践,去实现那个“民主新社会”的最初愿望,也经历了_的风雨和波折。今天_103年前的“建党历史”,绝非仅仅为了“回忆”。21世纪意味着一个新的政治时期。特别是在一个黑天鹅事件频发、世界_的新时期,政党需要结合什么样的文化运动,如何更新“新政治”的能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新政治”,是我们今天需要迫切讨论和思考的问题;“建党前”103年前的探索和尝试,不仅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而且是这些问题的起点。18依次填入

24、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石破天惊 许许多多 回溯 风云变幻B天翻地覆 五花八门 回溯 风谲云诡C石破天惊 五花八门 回眸 风云变幻D天翻地覆 许许多多 回眸 风谲云诡19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建党前”103年前的尝试和探索,是这些问题的起点,也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B103年前“建党前”的探索和尝试,不仅是这些问题的起点,而且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C103年前“建党前”的尝试和探索,是这些问题的起点,也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D“建党前”103年前的探索和尝试,既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也是这些问题的起点。20下列各句

25、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他(林将军)嚼着馒头,倚着沙滩,向大坝看去。B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C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您好!”D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人。火星冲日是一种常见的天文现象。每当天空中火星和太阳分处地球的两侧,太阳、地球、火星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出现所谓火星冲日现象。在出现火星冲日天象的前后数天,黄昏时,太阳刚一下山,_;黎明前,火星刚从西方的天空落下,太阳就升起来了。这就好似农夫肩上的扁担,一头翘起,另一头就会落下。_,太阳照亮了我们脚下的另一个半球,火星则恰好在我们头顶的正上方,相当于整

26、夜都可以看到火星。只要天气晴好,夜幕降临后,面向东方,你就会看到地平线上升起来一颗亮星,就像一颗红宝石,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中,荧荧如火,熠熠生辉,美丽无比。生活中,你可能听说过“水逆”,也就是水星逆行,其实火星也会出现逆行。实际上,行星逆行是很常见的天文现象,从地球上看,_,只是有些行星看起来比较明显,有些看起来不太明显。但这只是我们从地球上看事物的直觉,并不符合客观事实。如果站在太阳系上方俯视,你会发现,火星不会逆行,水星也不会逆行,所有行星都不会出现逆行。其他行星和地球一样,都绕着太阳逆时针公转,它们到地球的距离有时远,有时近。2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27、 )(3分)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D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德国著名谈判专家马蒂亚斯施汉纳指出,在所有的谈判技巧之上,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谈判的目标不是要“赢了对方”,而是要“赢得对方”。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南昌一中2

28、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答案】1. A 2. C 3. D 4. 标志着历史学一大进步:自史记,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开纪传体史书先例:自史记以后,史家相继述作,二千年来有关制度、经济、文化发展的史料得以大量保存;后朝以纪传体史为正史。 建立起历史的统一观和正统观:史记改变了分国割据的历史概念,主张国家和人心的统一。展示了先进的民族思想: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其首领的优秀品质。 5. 汉书匈奴传中这些语句体现了班固有一定局限的民族观。带有夷夏之辨的思想,存在一些对少数民族的歧视,认为少数民族“贪

29、而好利”,因此“圣王禽兽畜之”。班固虽然主张对少数民族用兵,但绝不是没有余地的穷兵黩武。“来则惩而御之”是说如果少数民族来侵犯,就要积极防御,回击他们,“去则备而守之”是说他们离开后积极防备就可以了。 不同:史记中,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司马迁强调国家的统一和人心的统一,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或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反过来又制约了历史著作的发展”错误 ,原文第一段说“历史学并不因经学的盛行而停止本身的发展”。故

30、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之心”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司马迁写荆轲属于对“士为知己者死”的大义的歌颂。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A.是司马谈死前的遗言,希望司马迁能够把自己未完成的工作延续下去,是成书原因。B.称赞司马迁为了写成史记,亲身实践,广游天下,搜罗史料,是成书原因。C.表现了司马迁作为太史令极大的社会责任感,一心要把修史进行到底,是成书原因。D.是鲁迅评价司马迁修史的风格,而非成书原因。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作答前,先理顺文章结构,确定答题区间。文章第一段引

31、出史记,第二段介绍了司马迁撰写史记的背景。两段对史记进行总体的一个高度评价“自从司马迁著史记,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这一伟大著作的出现,标志着孔子以来历史学又大进了一步”,筛选为第一个答题要点。第三段开始介绍史记内容,并对应评价史记意义。第三段介绍体例,并指出“意义更为重大。自此以后,史家相继述作,二千年来有关制度、经济、文化发展的史料得以大量保存,司马迁创始的功绩是极其巨大的”。第四段评价司马迁的史学观“史记改变了分国割据的历史概念,建立起历史的统一观和正统观。史记十二本纪上起五帝,历三代以至秦汉,一脉相传,这是有极大意义的,它表示国家的统一和人心的统一”,评

32、价了司马迁的民族思想“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史记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的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后两段对比史记和汉书,评价二者历史地位,不涉及史记历史意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筛选信息的能力。引用的汉书匈奴传的文字,对应的是汉书作者班固的观点,在材料倒数第二段,可以找到相关信息:“夷夏之辨思想并不是班固思想的主流。班固的民族政策思想受传统的服事制影响较深,对于不贡不王还屡次侵扰中原的蛮夷,班固主张武力征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汉匈关系上。但对于汉王朝纯粹开

33、疆扩土而发动的不义战争,班固是反对的。因此,对于两越、西南夷、朝鲜,班固更多的是主张怀柔政策。班固虽然主张对少数民族用兵,但绝不是没有余地的穷兵黩武”。具体体现在汉书匈奴传的文字中,“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是故圣王禽兽畜之”就明显带有歧视的意味,贬低少数民族的性格,还要在态度上像禽兽一样对待。在关系处理上,主要是“御”和“备”,不是一直作战,而是以防备为主。与史记民族观不同之处,原文第四段提到“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史记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的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由此可知,司

34、马迁认为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是血脉相依的,都属于炎黄子孙,这一民族观显然比班固的要先进。6C 7C 8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一方面紧张而焦灼,另一方面又因淋到蚕尿而快活。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老通宝立刻充满了欢笑。今年却没见半个收茧人,使老通宝他们忧愁失望起来。不得已将茧子贱卖到无锡茧厂后,老通宝又气得生了病。 9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却负债的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蔽在冷静的描写和叙述之中,没有主观的评价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农

35、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这样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错。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说当时应该“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其实只是“事后诸葛亮”,社会动荡,这样的损失是谁都难以预测的。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C“运用双关手法”错。“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这句话没有使用双关手法。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浏览全文,聚焦老通宝的情绪变化,筛选与老通宝情绪相关的内容。考生可以根据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概括提炼出某个阶段的

36、心理状况,然后分析出心理变化过程。根据第一段中“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分析可知: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老通宝的内心是紧张而焦灼的。“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等描写分析可知:因淋到蚕尿而快活。总之,在“山棚”下爇了火后,老通宝在“蚕宝宝”生长情况不明朗时的心理状况:紧张而焦灼,患得患失,时而忧愁,

37、时而快乐。根据第二段,“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当四大娘看到“一片雪白”后,“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分析可知:老通宝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他的内心由原来的患得患失转而快乐起来。根据“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

38、没有办法”分析可知:当老通宝他们看到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不由得忧愁、失望起来。根据“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分析可知:老通宝不得已将茧子贱卖到无锡茧厂后,他又气得生了病。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的能力。根据题干,这道题是要求学生结合这篇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它的现实主义的文学特征。从题干来看,就是要从细节真实、形象典型、方式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考生可考虑小说所讲故事是怎样反映现实的、小说塑造的人物是怎样代表现实中的人物的、小说作者是如何用客观的方式从内容和情节

39、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倾向的。细节真实、形象典型、(1)通过真实细节表现现实生活。“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由此概括:这篇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2)通过典型形象表现生活本质。“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

40、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还不算”这篇小说叙述了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一村的人都有了春蚕丰收却丰收成灾的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村

41、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3)通过冷静描写和叙述方式隐蔽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感情。这篇小说作者采用叙述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的情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生活艰难,揭示了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但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没有采用主观的评价的方式,而是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蔽在冷静的描写和叙述之中。10(3分)DFH(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11(3分)B(A项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的“临”字是“面对”的意思;B项班固苏武传中“单于使卫律治其事”中的“治”是

42、“审理”的意思;D项孔雀东南飞中“便言多令才”的“令”是“美好的”的意思。)12(3分)D(D中“将宰相职能分散”对应原文“将相分职”,应解释为“将领和宰相职能要分散”。)13(8分)(1)君王要想使天下太平安定,使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关键词:平治:使太平安定;垂:流传;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以上3个关键词1点1分,句子通顺1分。)(2)像这样下去,奸邪小人就会结党营私埋没真正贤能的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加官进爵。(关键词:比周:结党营私;蔽:埋没;以:凭借。以上3个关键词1点1分,句子通顺1分。)14(3分)给予尊崇的地位;给予

43、丰厚的财物;建立亲密的君臣关系。(每点1分,以上3点可从材料一第3段提炼出来。)【参考译文】材料一: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使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到达自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有人说:“难道能认为齐桓公仁义吗?杀死兄长而继位,不是仁义。难道能认为齐桓公恭谨行为有节制吗?与妇人同乘一辆车在都城中奔驰,不是恭谨行为有节制。难道能认为齐桓公操守清白吗?在他的后宫家门内就没有可出嫁的女人,这不是操守清白。这三件事,是败亡国家的荒

44、淫君主的行为,然而齐桓公兼而有之,但因为得到了管仲、隰朋,一举匡正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为他能得到贤臣的辅佐。他失去管仲、隰朋,任用竖刁、易牙,自己死后不能下葬,尸虫流出门外。在一个人的身上,为什么荣耀与耻辱都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齐桓公命令管仲管理国政,管仲回答说:“地位低的人不能统治地位高的人。”桓公任命管仲作上卿,可是齐国还不太平。桓公说:“国家因为什么缘故还不太平呢?”管仲回答说:“贫穷的人不能差遣富有的人。”桓公赐给他齐国一年的货物税,可是齐国还不太平。桓公说:“国家因为什么缘故还不太平呢?”管仲回答说:“跟君主关系疏远的人不能控制跟君主关系亲近的人。”桓公立即尊称他

45、为仲父,齐国就变得国家太平,人民安乐,于是称霸天下。孔子说:“凭管仲那么有才干,若是他得不到这三种权柄啊,那么也就不能使他的君主面对南方成为诸侯的。”齐桓公向管仲问道:“我想使酒在酒器中变坏,肉在锅中腐烂,这样应该不会对治国有妨害吧?”管仲说:“这实在不是一个高贵的人应该做的事,但对治国也无妨害。不能识别人才有损于霸业;知道是人才而不能恰当地任用有损于霸业:任用了又不肯信任有损于霸业;信任而又让小人从中掺和有损于霸业。”材料二: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却收不到推举贤能的实效,社会反而越来越动荡,以致让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原因呢?”太公答道:“这是因为选拔出贤能而不加以任用,徒有举

46、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实质。”文王问道:“那导致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太公答说:“导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欢任用那些被世俗称赞的所谓的贤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贤人。”文王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太公说:“君主把世俗所称赞的人当作贤能,把世俗所诋毁的人当作不正派的人,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推举任用,党羽少的人就会被贬斥。像这样下去,奸邪小人就会结党营私埋没真正贤能的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加官进爵,所以社会越来越动荡,国家也就无法避免危亡了。”文王问道:“应该怎样推举贤能呢?”太公答道:“将领和宰相分别举荐,并根据所需要的官职推荐入选,按照官吏的职责标准审核其实际工作成绩。选拔上来的人才,考查他能力强弱,让他的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同德才相称。这样就掌握了举贤的原则和方法了。”【答案】15. C 16. “胸次诗书一派清”告诉我们胸有诗书,才会保持内心清明。做学问犹如耕种,启示我们要勤奋、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强调做学问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对自身年老的感伤”错,“摩挲老眼”指用手揉揉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校园应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