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docx

上传人:暗伤 文档编号:9730618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5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doc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B/T 362932018目 次前言Ill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35硬件和系统软件要求 45.1 系统结构45.2 -般要求45.3 通信网络55.4 电源75.5 控制处理器(CP) 85.6 输入输出模件(I/O) 95.7 人-机接口 105.8 外雨设备125.9 现场总线通信设备 135.10 机相和接地145.11 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156应用功能和软件156.1 一般要求156.2 数据采集和人一机界面166.3 模拟量控制186.4 开关量控制和顺序控制226.5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256.6 公用设备控制系统276.7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287技

2、术文件297.1 基本要求297.2 硬件资料297.3 系统软件资料 297.4 应用软件文件307 5/() 7青.p. uJ,总、,戈II殳 1 11,* 307.6 其他资料308 包装和贮存308.1 包装要求308.2 贮存309 试验319.1 .L厂验收(FAT) 319.2 现场验收339.3 考核与质保339.4 内用率测试33GB/T 36293201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的硬件、系统软件、应用功能、资料、包装贮存和脸收 测试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或改扩建火电厂单机容量3D0 MW及以上机组的分散控制系统(

3、DCS),其他容 量机组的DCS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21.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GB/T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R/T 8117.2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 第2部分:方法B各种类型和容量的汽轮机宽准确度试验GB/T 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T 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7214.1 _L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 工作条件 第I部分:气候条件GB/T 17626.2

4、GB/T 17626.3GB/T 17626.4GB/T 17626.5GB/T 17626.8GB/T 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也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电海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 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 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18271.3过程测展和控制装置 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 第3部分:影响髭影响的试验GB/T 26863-2011火电站监

5、控系统术语GB/T 30372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验收导则GB/T 33009.1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网络安全 集散控制系统(DCS)第1部分:防护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 26863-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 26863-2011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分散控制系统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IX?S采用计算机、通信和屏幕显示技术.实现对4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控制和保护功能.利用通信技术实 现数据共享的多计算机监控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功能分散、操作显示集中、数据共享。根据具体情况也GB/T 3629320

6、18可以是硬件布.置上的分散。GB/T 268632011 定义 8.133.2控制处理器 control processer;CP以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完成控制逻辑和控制算法的专用模块化单元。3.3过程控制站 distributed process unit;I)PU;process control unit;PCU能够实现生产过程中相对独立子系统的数据采集、控制和保护功能的装置。3.4人-机接口 man-machine interface:MMI;human-machine interface:HMI人(即用户)与系统(即特定的机器、装置、计算机程序或其他更杂工具等)相互作用的手段

7、的集合 体。用户接口提供了以下手段:输入:允许用户操作系统。输出:允许系统指示用户操作的响应。GB/T 268632011 .定义 5.63.5输入输出模件 input and output module:I/O将生产过程参数转换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能够接收的数字信号,或将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输出 的数字信号转换生产设备能够接收的物理信号的部件或组件。3.6主控通信网络 m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MC、连接分散控制系统中各过程控制站、人-机接口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或人-机接口数据服务器的 实时数据通信网络。3.7数据采集系统 data acquisition s

8、ystem;DAS采用数字计算机系统对工艺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记录、显 示和报警.对机组的运行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提出运行指导的监视系统。GB/T 268632011 .定义 5.93.8模拟量控制系统 modulating control system : MCS闭环控制系统 closed loop control system实现锅炉(包括常压循环流化床、余热锅炉)、汽轮发电机组或燃气轮发电机组及相应辅助系统参数 自动控制的总称。在这些系统中.常包含参数自动控制及偏差报警功能,对于前者.其输出量为输入量 的连续函数。GB/T 268632011 .定义

9、 6.293.9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furnace safetyguard supervisory system:IrSSS对锅炉(包括常压循环流化床)点火、燃烧器、油枪或气枪或床枪进行程序自动控制.防止锅炉(包括 常压循环硫化床)炉膛由于燃烧由于燃烧熄火、过压等原因引起炉膛外爆或内爆而采取的监视和控制措 施的控制系统。它包括燃料安全系统和燃烧器控制系统。对煤粉(或燃油、燃气)锅炉,有时也称为燃烧 器管理系统 burner management system(BMS)GB/T 268632011 定义 7.123.10顺序控制系统 sequence control system ; S(JS对机

10、组的主机或某一工艺系统或主要辅机按一定规律(输入信号条件顺序、动作顺序或时间顺序) 进彳J控制的控制系统C 乂称两位式控制系统或开关量控制系统。GB/T 268632011,定义 6.303.11数字电液控制系统 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I)EH由电气原理设计的敏感元件和数字电路(计算机).山电气/液压原理组成的放大元件和液压原理组 成的伺服机构所组成的汽轮机控制系统。筒称数字电调。GB/T 268632011 定义 6.29.4.33.12现场总线 field bus一个数字化的、串行、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系统.是用于工厂

11、/车间仪表和控制设备的 局域网。IEC61158 分别规定了基金会总线 Hl III HSE.ControlNet.DeviceNet.PROFIBUS,P-net. WorldFlP JnterbusxEtherCATEthernet Powerlink、Sercos、VNET/IP、CC-Link、Hart 等通信协议。GB/T 268632011 定义 4.4.13.13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ield-bus control system: FCS一种利用现场总线技术.构成集成式的全身分散控制系统。把现场测量、控制设备连接成网络系 统.按公开、规范的通信协议,在位于现场的具有多种测控计算功

12、能的设备之间,以及现场仪表与监控计 算机之间,实现双向数据传愉与信息交换,并对现场设备进行实时诊断、管理、维护的系统。EGB/T 268632011 .定义 8.143.14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supervisory in format ion system for plant IeveLSIS建立发电厂内生产过程实时/历史数据库平台、为全厂实时生产过程综合优化服务的实时生产过程 监控、管理的信息系统。EGB/T 268632011 .定义 9.513.15总燃料跳闸 master fuel trip:MFT由人工操作或保护信号自动动作.快速切除进入锅炉(包括常压循环流化床)的所有燃料(包括到炉

13、 膛、点火器J河道燃烧器等的燃料)而采取的控制措施。GB/T 268632011,定义 7.12.33.16燃油跳闸 oil fuel trip:OFl快速关闭燃油阀.切断进入锅炉的所有油量。GB/T 268632011 .定义 7.12.54基本规定4.1 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关键工Z参数配置冗余变送器输入通道应配置在两个不同的输入模件中。4.2 服务器、操作员站应容余配置。4.3 T)CS的供电及各DPU供电电源应冗余配置.各人-机接口站(MMl)及DPU的控制处理器及其通 信网络和通信模件(接口)、远程I/O的通信接口和通信线缆、现场总线通信主站(若采用)应冗余配置。4.4 模件单通道电源

14、故障的影响范围不应超过其所在的模件;模件的电源故障不应引起系统电源故 障:MMl单个计算机或终端电源故障不应影响其他计算机或终端不引起系统也源故障。4.5 冗余配置的模件或部件在主控侧故障时.备用侧及时接替控制.不应对系统产生扰动;单一通道、 部件硬件故障小应引起其所在于系统的故障;主控通信网络或I/O通信网络上任何节点故障.小应用 起其他节点及该节点所在网络的故障。4.6 DCS上位级硬件或系统故障时.下位级硬件或系统应具有保护系统安全的能力:主控通信网络故 障.DPU能够在安全模式运行.保证所控制的工艺系统安全;控制处理器或1/()通信网络故障,1/0模 件应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安全模式.控

15、制外部设备。4.7 现场总线单一从站故障不应影响所在网段的通信.现场总线一个网段故障不影响相邻网段的通 信.现场总线主站通信故障不造成从站Tf对机组安全运行危害性的动作。4.8 冗余配置的控制器或模件,主控侧软件发生故障或死机时.备用侧应能够检测并及时接替控制功 能.不对系统产生扰动。4.9 DCS运行过程中.在线修改、下载软件,不应对原有软件的运行产生扰动或引起软件故障、死机等。4.10 DCS系统设计应保证任何单一设备、部件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故障。配置满足故障安全要求 的设备、部件。4.11 DPU的配置方案应既满足负荷率的要求,又满足控制功能分散的要求。宜对机组DCS控制系 统的DPU

16、故障是否会导致机组跳闸进行安全性评估,有安全隐患时.应重新分配DPU的功能。4.12 T)CS故障时系统保护功能、后备手动操作不应失效。4.13 受电子设备使用年限的限制J)CS系统使用寿命宜不超过10年。5硬件和系统软件要求5.1 系统结构DCS系统由工作站、通信网络、控制器和IO模件构成.工作站按照网络结构可分为分布式结构和 服务器/客户机结构。5.2 一般要求5.2.1 环境条件要求在海拔2 000 m以下火也厂的DCS硬件应满足GB/T 2421.1的要求.在以下环境条件下能正常 运行:a)环境温度:安装在控制室内(有空调)温度范围:+5 C+ 40 *C (GB/T 17214.1中

17、B2级.适 用于户内或掩蔽场所);安装在现场(无空遍)温度范围:一25 C+ 55 (GBT 17214.1中 C2级.适用于户外场所);I)允许的环境相对湿度:95%,不结露.严酷等级应达到40 (士2 (;c)振动:振动等级为控制室或低振动级场所.振动频率10 Hz150 Hz.位移峰幅值0.075 nmo5.2.2 抗干扰要求5.2.2.1 电跋兼容性(EMc)要求:DCS安装于控制室电子间的硬件和安装于工业现场环境的硬件的 EMC性能等级.应分别满足下列要求:a)铮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控制室内遵循GB/T 17626.2,试验等级2级:接触放电试验电压4 kV. 空气放电试验电压4 kV

18、现场要求遵循GB/T 17626.2,试验等级3级:接触放电试验电压 6 kV.空气放电试验电压8 kV0b)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控制室内遵循GB/T 17626.1,试验等级2级:供电电源端口: 1 kV峰值;I/O信号端口 :5OOV峰值。现场遵循GB/T 17626.4.试验等级3级:供电电源端 口 :2 kV峰值;I/O信号端口 :1 kV峰值。c)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控制室内遵循GB/T 17626.5试验等级2级:升路试验也压1.0 kVo 现场遵循GB/T 17626.5,试验等级3级:开路试验电压2.0 kVcl)电压暂降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控制室内和现场遵循GB/

19、T 17626.1 I .电压哲降按2类要 求:暂降后剩余电压为参考电压的0%持续0.5 J周期及70%持续25周期(50 Hz)30周期 (60 Hz)。电压变化:电压试验等级70%.降低所需时间为突变.降低后电压持续时间为1周 期,电压增加所需时间为25周期(50 Hz)/30周期(60 Hz)e)射频电磁场辎射抗扰度试验.控制室内遵循GB/T 17626.3,一般试验等级2级:频率 80 MHZ 1 000 MHZ,安装在DCS标准机柜内试验场强为3 V/m。数字无线电话试验等级 2级:领率1.7 GHZ2.0 GHz,安装在DCS标准机柜内.试验场强为3 Vm0现场遵循 GB/T 17

20、626.3 一般试验等级3级:频率80 MHZ1 000 MHZ.安装在DcS标准机拒内.试 验场强为10 Vm数字无线电话试验等级3级:频率1.7 GHZ2.0 GHz.安装在DCS标准 机柜内.试验场强为10 Vm0f)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控制室内遵循GB/T 17626.8.稳定持续磁场,试验等级3级.磁场强度 为10Am现场遵循GB/T 17626.8.稳定持续磁场.试验等级5级.磁场强度为100 Am 5.2.2.2抗也干扰性能满足下列要求:a)共模抑制比:按照GB/T 18271.3要求的试验方法.在接地端与每个输人和输出端子之间依次 叠加一个主电源频率的250 V有效值交流信号进

21、行测试,共模抑制比不小于90 dB;b)申模抑制比:按照GB/T 18271.3要求的试验方法,在50X (1 5%) HZ或60(1 士5%) Hz 条件下.串模抑制比不小于50 dB。5.2.3 可靠性要求5.2.3.1 机柜内的模件应能带电在线捕拔和更换而不损坏.且不影响其他模件以及系统的正常工作。5.2.3.2 任何单个模件故障或损坏.不影响其他模件以及系统的正常工作。5.2.3.3 模件故障应产生报警信息.DCS能够诊断模件级的故障.宜诊断到通道级故障。5.2.4 硬件质量认证的要求DCS的控制器、1/()模件应通过下述测试和实捡.并具有国家检验资质授权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 验证书和检

22、验报告:a)也磁兼容性(EMC)测试:满足5.2.2.1的要求;b)环境影响测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抗振动性能.满足5.2.1的要求;c)供电电源影响测试:电源电压瞬变影响和电源电压降低影响.满足GB/T 18271.3的要求;cl)电干扰测试:共模干扰和串模干扰,满足5.2.2的要求;e)长期工作漂移试验:满足GB/T 18271.3的要求.测试长期工作漂移性能不应少于30 d。5.3 通信网络5.3.1 安全性数据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应满足GB/T 33009.1的要求。并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确定DcS 的安全保护等级.采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等措施.确保DcS的信息

23、安全Il5.3.2 可靠性5.3.2.1 主控通信网络应保证DCS的各过程控制站(DPU)、各人-机接口站(MMI)之间数据通信的可 品性。1/3通信网络保证各1/()模件、外设仪表和设备与DPU、HMI数据通信的可靠性。现场总线通 信网络保证各类站间数据通信的可能性。5.3.2.2 连接到数据通信网络上的任一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不应导致数据通信系统摊痪或影响其他 联网系统和设备的工作。通信网络的故障不引起机组跳闸或影响DPU的独立正常运行。5.3.2.3 冗余的主控数据通信系统宜采用同时工作的方式.当发生单一数据通信网络故障或错误时.不 应引起系统数据通信网络的故障或错误。5.3.3 实时性

24、5.3.3.1 在机组稳定运行或事故处理的工况下.数据通信网络的通信效率应保证运行人员发出的任何 指令均在不大于IS的时间里被执行。5.3.3.2 数据通信网络应保证操作员站画面数据刷新周期不大于1 s5.3.3.3 I/O数据通信网络应保证控制处理器(CP)在其运算处理周期内.与可能连接的最大数员I/O 模件完成数据通信。5.3.4 通信负荷主控通信网络的数据通信负荷在最繁忙的情况下.令牌网平均通信负荷率不超过40% .以太网平 均通信负荷率不超过20%。5.3.5 通信协议5.3.5.1 主控通信网络宜采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或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际标准通信协议。5.3.5.2 DCS链接现场

25、总线仪表和设备.或采用现场总线通信接口设备.宜采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 标准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5.3.6 网络结构5.3.6.1 通信网络应采用分级的层次型结构。DCS通信网络宜分为主控通信网络级和I/O级.采用现 场总线技术的系统可增加现场设备级。非实时性数据通信可采用单独的网络。5.3.6.2 单元机组主控通信网络应相对独立。对于采用不同品牌硬件的也厂辅助车间控制系统、脱硫 控制系统、脱硝控制系统等可根据工艺运行要求.设置各自的主控通信网络,各主控通信网络宜相对 独立。5.3.6.3 各DPU的I/O通信网络应互相独立(I5.3.6.4 通信协i义应采用开放、符合国际标准的协议。5.3.6

26、.5 多机组公用的设备和系统宜设计公用控制系统主控通信网络,该网络应有相对独立性.与相关 机组主控通信网络应配置在不同网段有可奇的访问限制机制。5.3.6.6 现场总线设备级通信网络应采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现场总统国际标准的网络结构和协议. 连接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设备。互为冗余的仪表和设备配置在不同网段(或分支5.3.7 通信硬件5.3.7.1 通信介质:主控通信网络节点间距离小于100 m可采用通信电缆(双绞线),大于100 m距离 宜采用光纤。现场总线通信介质可按照相关类型现场总线标准的技术要求配置。5.3.7.2 通信通道:连接在主控通信网络的节点(DPU、MMI站、服务器等)应有冗余通

27、信通道和接口。冗余通信通道具有可靠的冗余性能.任通道故障不发生系统通信故障。各通信通道有自诊断和故障 报警功能。5.3.7.3 安装在现场的通信设备应采用适合工业环境的产品。5.3.8 通信速率5.3.8.1 通信速率应满足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和通信负荷率的要求。5.3.8.2 主控通信网络采用工业以太网时,节点的通信速率应达到100 Ml)it/s5.3.8.3 I/O通信网络采用串行通信方式时.速率宜不低于1 Mbit/s;采用并行通信方式时.速率宜不 低于 256 kBs5.3.8.4 现场总线设备的通信速率应满足工艺系统对控制实时性的要求。5.3.9 现场总线通信现场总线仪表和设备在各

28、网段或支路上的分布,应按照仪表和设备的地理位置合理布局,并尽可能 减少通信线路的氏度。网络拓扑符合相关现场总线国际或国家标准的要求。5.4 电源5.4.1 基本要求5.4.1.1 接受外部电源:机组、脱硫、脱硝、全厂辅助系统等垂要系统配置的DCS应能够接受电厂提供 的二路电源。5.4.1.2 接受二路外部交流电源的DCS具有可靠的电源冗余功能.任何一路外部电源失去或故障不引 起控制系统任何部分的故障、数据丢失或异常动作。任何一路外部电源失去应在控制系统中报警。5.4.2 过程控制站(DpU)电源5.4.2.1 保证DPU中所有控制单元、模件、驱动器件的工作电源为冗余供电.由DPU提供给现场的查

29、 询J、驱动电源应为冗余供也。任何一路电源失去或故障情况下能够保证DPU在最大负荷下运行。5.4.2.2 DPU应具有电源诊断和报警功能.无论是外部供电或内部电源故障.均能够向HMl发送诊断 信息或报警。5.4.2.3 当与DPU连接的外部设备短路或局部通道i吴接高电压时,电源系统应具有自保护功能.同时 不因局部故障造成DPU整个电源系统故障。54.2.4冗余电源的宜流隔离或切换组件(如二极管或其他部件)应冗余配置防止因其故障造成DPU 电源系统的故障。5.4.3 人-机接口( MMI)电源5.4.3.1 MMI设备应能M接受电压在2203(Itr )V范国的外部电源。5.4.3.2 采用二路

30、外部冗余也源供也的DCS,宜对MMl计算机配备电源切换装置,保证切换过程中不 造成计算机重启或数据丢失。5.4.3.3 对无电源切换装置的MMI计算机,应为其配备适当容量的不停也电源(UPS),保证外部电源 失去后提供至少15 min的供电。5.4.4 现场总线设备电源5.4.4.1 现场总线通信主站应与其所安装机柜的控制处理器(CP)采用同一的冗余电源。5.4.4.2 通过总线给就地总线设备供电的白流电源应独立配置。5.4.4.3 现场总线线路上的通信组件(光电转换器、中继器、转换器、链接器等)应配置冗余供电电源。5.5 控制处理器(CP)5.5.1 处理能力5.5.1.1 CP处理模拟量控

31、制的扫描周期宜不大于250 ms,对于要求快速处理的控制回路不大于 125 ms,对于温度等慢过程控制对象.扫描周期不大于500 ms应用于汽轮机、电气等控制系统的打 描周期满足相关的标准、规程或设备制造厂的要求。5.5.1.2 CP处理开关量控制的扫描周期不大于IOomS(J当汽机保护功能纳入DCS时,汽机保护 (ETS)不大于50 ms0执行汽轮机旭速限制(OPC)和超速保护()PT)部分的逻辑.扫描周期不大于 20 ms5.5.1.3 过程控制站(DPU)所配置的CP应有足够的运算和I/O处理能力,在满足5.5.1.1和5.5.1.2 要求的控制打描速率的基础上.在最大负荷运行时.负荷率

32、不超过60%。平均负荷率不超过40%,对于 特殊系统的负荷率要求.可根据相关标准或规程确定。5.5.1.4 对于变化缓慢的过程信号.如温度、大容积容器液位等,应设计有检查信号变化率的功能.对异 常的变化率产生报警信息。5.5.2 存储器控制处理器可采用非易失存储器(NVRAM)、闪存(FlaSh)或后备电池存储器存储应用软件组态。 无论采用哪种类型存储器均应保证在无电源的状态下.至少3个月组态数据不会丢失。使用后备电池 存储器时,在更换电池时不丢失数据。5.5.3 面板及诊断信息5.5.3.1 CP应具备完善的诊断功能.除具有本身的自诊断外.还应对通信通道、1/()模件及通道、电源 等进行诊断

33、.提供诊断信息。5.5.3.2 Cp面板应设置适当的诊断信息显示,可直接显示电源、主/备用、运行/停止/故障等.也可显示 故障码供维护人员宣询。5.5.4 冗余切换及故障影响5.5.4.1 CP在冗余工作方式时.应具有可靠的冗余切换性能。冗余CP的数据同步和切换时间满足工 上过程的实时性要求。冗余切换是无扰的.保证系统的控制和保护功能不会因冗余切换而丢失或延迟。 发生切换自动产生报警信息。5.5.4.2 某一个CP模件故障.不应影响其他CP模件的运行。数据通信总线故障时.CP模件能继续运 行,完成本身的控制运算和I/O处理功能。5.5.4.3 电源重新受电,CP模件应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而无需维

34、护人员的任何干预。5.5.5 在线修改组态和下载5.5.5.1 应能够在线修改CP应用软件中的可调整参数.允许i周整的量程和状态等。555.2 应用于机组、辅助系统控制、脱硫控制及脱硝控制等DCS宜具符在线修改应用软件组态的功 能。在线修改应保证CP数据同步和无扰切换.在线下载修改后的组态不造成CP本身的运算波动或 故障。555.3 .3具有在线强置数据或状态能力的CP.应标记强置状态.能够查询并部分和全部夏位强置状态。5.5.6控制处理器分散配置要求5.5.6.1 控制处理器的配置应满足控制运算负荷率和功能分散的要求。5.5.6.2 机组主控系统中,重要辆机设备配置并列或主/备运彳Jr方式时

35、,应将并列或主/备辆机系统的控 制、保护功能配置在不同的控制处理器中,电气设备按照不同段分配到不同控制处理器中。注:垂要辅机设令可包括:送风机、引凤机、一次凤机、空预器、磨煤机、给水泵、凝结水泵、循环水泵、真空系、重要冷 却水泵、重要油泵等。5.6 输入输出模件(I/O)5.6.1 基本要求5.6.1.1 信号处理要求:应能完成扫描、数据整定、A/D输入、D/A输出、线性化、热电偶冷端补偿、过程 点质量判断等功能。5.6.1.2 自诊断要求:应具有电源状态、模件出错信息、模拟量信号开路和短路以及输入信号超出工艺 可能范阳的诊断信息。通过模件面板LED指示或通信报文传达诊断、状态信息。5.6.1

36、.3 I/O模件的采集速度:一般模拟量信号采集速度4次/s:-般开关量信号采集速度10次/s:用 于保护和快速处理过程的采集速度:模拟量信号8次/s;开关量信号20次/s;SoE分辨力1 ms。5.6.1.4 长期运行零漂和增益稳定性要求:新投入使用模件应在1年内保证达到产品规范要求的性能 指标.已使用1年以上模件经过校准后在6个月内保证其性能达到产品规范要求。5.6.1.5 抗冲击电压能力:在误加250 V百流电压或交流峰-峰电压时,应不损坏电源和整个系统。5.6.1.6 过负荷要求:符合GB/T 18271.3的要求,输入过范国50%信号1 min,不应造成通道精确度的 降低。5.6.1.

37、7 通道隔离要求:输人通道、输出通道及其工作电源.均应互相隔离。信号与内部电路均采取隔 离措施.如光电隔离或其他隔离。5.6.1.8 精确度要求:模拟量输入信号(高电平)0.1 %;模拟量输入信号(低电平)士 0.2%:模拟量输 出信号士 0.25%。5.6.1.9 分散度要求:用于机组控制和保护功能的/()模件.每个模件所使用的通道不宜超过16点。5.6.1.10 共模、串模抑制能力要求:对于模拟量输人模件(包括AI、TC、RTD)白:流和交流共模、串模抑 制比的测试应在GB/T 18271.3要求的试验方法下,达到5.2.2.2的要求。5.6.1.11 通道保护要求:1/()模件的供电回路

38、应配置适当的熔断器.在该模件故障或与之相连的外部 设备故障时不引起系统电源故障。可采用快速自恢复熔断器。5.6.1.12 在线更换能力要求J/()模件应能暮在线更换.能够带电插拔.同类模件在线更换后能舫自动 识别、自动下载组态和自动恢复工作。5.6.2 对各种I/O模件的要求5.6.2.1 模拟量输入(AI):模件应能装提供4 mA20 mA二线制变送器的百流24 V电源。对 1 VDC5 VDC输入,输入阻抗不小于500 k05.6.2.2 模拟量输出(Ao) :4 mA20 mA或1 VT)C5 VDC可选。4 mA20 mA输出方式应至少 能够驱动回路阻抗不大于60On的负载。系统提供2

39、4VDe的回路电源。每个输出通道宜配置单独的 D/A转换器。模件经过正确组态后.在运行过程中与控制处理邪通信中断时.宜具有按照预定安全模 式输出的能力。5.6.2.3 开关量输入(DD:系统应提供对现场输入接点的“查询”电压。查询.电压宜为48 V。所有输 入通道都有防抖动源波处理.如果输入接点信号在4 ms之后仍抖动.模件不再接受该接点信号.5.6.2.4 开关量输出(DO):开关量输出模件应采用电隔离输出.隔离电压不小于250 V.能克接驱动控9GB/T 362932018制用电动机或任何中间继电器。宜配置多种容量和电压等级的愉出接口 .以满足电厂不同设备的需要。5.6.2.5 脉冲计数输

40、入(PD:应能够接收频率为1 kHzIO kHz的脉冲信号.模件能够累计脉冲数量. 并有脉冲累计计数器溢出输出。5.6.2.6 事件顺序0录(SOE):输人信号分辨力应不低于1 mso所有输人通道都有4 ms防抖动源波 处理.但不影响1 ms的分辨力。安装在不同DPU中的模件有可能的时间同步措施,保证系统SOE的 分辨力不低于1 m5。5.6.2.7 热电偶输入(TC):能直接接受分度号为E型、J型、K型、T型和R型热电偶信号(不需变送 器1热电偶在整个工作段的线性化.宜在模件内完成。5.6.2.8 热电阻输入(RTD):每一路热电阻输入宜有单独的桥路。应能够克接接受三线制(不需变送 器)01

41、500、PtIOOQ等类型的热电阻信号,并且模件先供热电阻测量桥路所需的电源。5.6.2.9 汽轮机转速测坦:应能够宜接接受转速传感器(被动式或主动式)的交变电压(或脉冲)信号.根 据测速齿轮的齿数.计算汽轮机的瞬时转速。模件输入领率满足汽轮机(包括给水泵汽轮机)最大量程 的需5.6.2.10 电液伺服阀驱动模件:能将控制处理器设定的阀门开度信号(0%100%)与汽轮机阀门位置 反馈信号相比较.输出电液转换装置驱动电流信号。驱动电流应满足电液转换装置产品的要求C5.7 人-机接口5.7.1 操作员站5.7.1.1 硬件及系统软件5.7.1.1.1 应采用当前成熟的主流机型优质的计算机工作站或个

42、人计算机。采用服务器/客户机形式 的MMI系统.服务器采用优质的服务器专用计算机。硬盘容量满足至少存储30d数据.宜扩展到存储 3个月数据。5.7.1.1.2 宜采用开放、标准的操作系统.如Unix、WindOWS等。应布防止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措施和 管理。5.7.1.1.3 宜采用实时数据库管理电厂运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数据库应能管理足震的标签最.满足 控制系统所需的最大数据量.同时数据存取速度应满足5.7.1.3.3的实时性要求。5.7.1.2 配置数量及冗余5.7.1.2.1 应根据DCS的控制范围、,艺过程的要求以及运行人员配备的状况.确定操作员站的数量。5.7.1.2.2 采用服务器

43、/客户机形式的HMI应冗余配置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均能担负全部客户操作员 站的数据存取负荷).单台服务器运行时.平均负荷不超过40%。各服务器是主控通信网络上的独立 节点。5.7.1.2.3 采用独立节点操作员站(分布式操作员站).各操作员站应是主控通信网络上的独立节点,功 能上能够互相冗余。5.7.1.3 功能和性能5.7.1.3.1 操作员站的基本功能应包括6.2.1.4中的显示、记录、制表、检索历史数据的功能.还包括控 制和操作设备、调整过程设定值和偏置等功能。操作员站的操作及调整均能记录并查询。5.7.1.3.2 任何显示和控制功能均应能在任一操作员站上完成。5.7.1.3.3 任何显示

44、器画面刷新时间应不超过2 s.所有显示的数据每1 S更新一次。5.7.1.3.4 调用任一画面的击键次数.不多于3次。5.7.1.3.5 运行人员通过键盘、鼠标等手段发出的任何操作指令应在不大于IS的时间内被执行。从运10GB/T 362932018行人员发出操作指令到被执行完毕的确认信息在显示器上反映出来的时间不超过2 s(不包括执行机构 的动作时间)。5.7.1.3.6 具有防误操作功能.即在任何运行工况按下非法操作键时.系统应拒绝响应。5.7.1.3.7 在正常或故障工况下运行人员对顺控或单个设备控制进行手动干预时.所有通过软件方式 获取或硬接线方式提供的许可和超弛信号.应有操作提示显示

45、在操作员画面上。5.7.1.3.8 当公用系统网络不设昌操作员站.公用系统的监控应在各单元系统集控操作员站(如单元机 组操作员站)完成两套单元系统操作员站对公用系统的操作有必要的安全闭锁。5.7.1.4 大屏幕的配置5.7.1.4.1 大屏幕显示器可作为一个操作员站的显示扩展外设,也可作为网络上独立节点。5.7.1.4.2 大屏幕显示器驱动、管理程序(包括拼图软件)应安装在与其相连的DCS操作员站上,并能 通过操作员站对其进行设置、组态和控制,且不因大屏幕显示器的使用影响操作员站的性能。5.7.1.4 3大屏幕示器应具有防止长期显示静止四面损害屏幕的功能。5.7.1.5 4显示部件的使用寿命应

46、达IXlOS h以上。5.7.1.4.5分辨力:不低于1 280X1 024(兼容分辨力);亮度均匀无暗角.全屏亮度均匀性(CeR)应达到 90%以上;连续24 h Jl作。5.7.2 值长监视站5.7.2.1 根据DCS监控的对象和范制.可配置一台值K监视站。5.7.2.2 采用工控计算机.主流配置.可配专用健盘液晶显示器可采用一般视角。宜采用WindQWS系 列操作系统应有防止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技术和管理措施。5.7.2.3 应能监视操作员站所有画面和参数.但无权操作和修改、设定参数。5.7.3 厂级管理信息接口站5.7.3.1 DCS与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或管理信息系统(MlS)通信,应采用()PC UA或其他安全的 通信方式。OPC UA通信功能可包含在操作员站中.对于通信数据量大的机组DCS.宜单独配置厂级 管理信息接口站。5.7.3.2 单独配置的厂级管理信息接口站应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主流配置.内存和硬盘容量满足 ()PCLA通信要求.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满足编程、维护的要求。5.7.3.3 与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接口的通信站.数据缓冲存储器应至少能存储7 d的生产过程信 息。支持网络唤醒功能,在网络通信恢复正常时,自动将缓冲存储器中的数据送至SIS系统。5.7.3.4 信息安全应满足GB 17859的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