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适应性检测考试(青岛三模)语文试题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适应性检测考试(青岛三模)语文试题卷含答案.pdf(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4 年高三年级第三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2024 年高三年级第三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2024.05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心理学有一个由来已久且不曾间断的争论
2、,就是关于人类意识的建构。一种观点是通用智能说,即人类意识是“万能解题器”,意识中有一套通用的解题技巧,意识把它们运用于无限多的认知任务上。不管人们是在计数,还是要决定去哪家饭馆吃饭,亦或是在努力学一门外语,所使用的都是同一套认知能力。另一种观点是模块性假说,即人类意识中包含大量专门的子系统或模块,每一种都被设计用来执行非常有限的一类任务,而不能执行其他任务。例如,人们普遍相信有一个特殊的语言习得模块,这一观点源自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他认为,儿童并不是通过听取成人的谈话后用他们的通用智能来找出所说语言的规则;而是他们的意识中有一种独特的、自行运转的“语言习得机制”,它唯一的功能是,在适当刺激
3、的情形下,让儿童学会语言。模块性假说提出的一些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这种研究也被称为“缺陷研究”。如果人类意识是万能解题器,我们就能预知,脑损伤会大致同等地影响所有认知能力。现实却并非如此。相反,脑损伤通常削弱某些认知能力而不伤及其他认知能力。例如,被称为“韦尼克区”的脑部伤害会使得病人不能理解言语,尽管他们仍然能够说出流畅的、符合语法的句子。这就表明,句子的生成和理解有独立的模块。另外一些脑损伤的病人失去了长期记忆,但是短期记忆以及说话和理解能力丝毫没有受损。这似乎再次支持了模块性观点而否定了把意识看成万能解题器的观点。这种研究尽管很有说服力,却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模块性的问
4、题。一方面,这种研究的证据比较稀少显然不能只是为了了解认知能力受影响的状况而随意损坏人脑。另一方面,关于数据应该如何解释存在着严重分歧。一些人认为,所观察到的脑损伤病人的认知障碍模式并不意味着意识是模块性的。他们声称,即使意识是万能解题器,即不是模块性的,脑损伤不同程度地影响不同的认知能力仍然是可能的。所以他们主张不能仅从缺陷研究来“轻率判断”意识的结构,这种研究最多只能提供有瑕疵的证据。美国心理学家杰里福多尔在研究模块性假说时,认为大脑模块有三个重要特征:它们是领域化的,运行是强制性的,信息是分隔的。首先,认知系统是领域化的,即它是专门化的:它负责一组有限的、精确划定的任务。乔姆斯基所提出的
5、“语言习得机制”就是领域化系统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机制的唯一功能就是使儿童学会语言它并不帮儿童学会下棋、数数或者做其他任何事。其次,认知系统是强制性的,即我们不能选择是否让该系统运作。语言的感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你听到一个用你所通晓的语言说出的句子,你就不得不把它听成是一个句子。如果有人要你把该句听成“纯粹的噪音”,不论如何努力,你都无法做到。第三,大脑模块信息分隔强调某些特定的信息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适应性检测考试(青岛三模)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已被存储在认知意识的一块区域中,这块区域是我们的感知机制所不能达到的。拿恐蛇症来说,人类普遍对蛇有一种恐
6、惧,即使明知有些蛇不危险,也很难克服这种恐惧症。因为蛇对于灵长类动物来说非常危险,所以通过自然选择,就很容易进化出对蛇的本能恐惧,存储在认知意识的一块区域中。即使你知道特定的一种蛇没有危险性,你仍然很可能害怕这条蛇,而且不愿意触摸它。该蛇不危险的信息不能进入你意识的这一部分,该部分在你看到蛇时会引起害怕的反应。这说明,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有与生俱来的、信息分隔式的“恐蛇”模块。最热衷地赞成模块性假说的人相信意识完全由模块构成,但是这种观点并不被广泛接受。福多尔认为,人类意识虽非全部但部分是模块化的,感知和语言是模块化的,但思考和推理不是。为什么不是?假设你正参加陪审团,在裁决被告有罪还是无罪。你将
7、怎样处理这一任务?你会考虑的重要问题是,被告的陈述在逻辑上是否一致,是否没有矛盾,你可能问自己,现有的证据是否刚好与被告的罪行相符,或者是否很强地支持了罪行的成立。显然你在此所用的推理技巧检查逻辑一致性和评估证据是通用的技巧,它们不是专门设计出来用于陪审团的,你在许多领域都使用这些技巧。所以你在仔细裁决被告的罪行时所运用的认知能力不是领域化的。同样它们的运用也不是强制性的你必须有意识地思考被告是否有罪,并且能够在任何你想要停止的时刻停止这种思考。最重要的是,这里同样也没有信息分隔。你的任务是全面考虑,决定被告是否有罪,所以你也许必须运用所拥有的任何背景信息,只要你认为相关。例如,如果被告在审问
8、下紧张痉挛,并且你相信紧张的痉挛总是有罪的一种标志,你就可能会利用这一推论来作出裁决。简言之,这里不存在决定一名被告是否有罪的模块,你是用“通用智能”解决这一认知问题的。意识的模块性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它在根本上是一个哲学问题。赞成模块性的人认为意识包含执行不同认知任务的特定模块,反对模块性的人否定这一点。但是我们如何判定两个认知任务是同一类还是不同类呢?脸部识别是单一的认知任务还是由两个不同的认知任务(识别男性的脸和识别女性的脸)构成的?做除法和乘法是不同的认知任务,还是都是一般的算术运算任务的一部分?这类问题是概念上的,或者说是哲学上的,而不是直接经验上的,它们对于模块性争论可能非常重要。福
9、多尔的观点,即意识尽管不是全部但部分是模块化的,这样看来便十分合理。但是确切说来有多少模块、这些模块具体负责什么,在当前的研究状况下还是无法回答。(摘编自萨米尔奥卡沙科学哲学意识是模块化的吗?,韩广忠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人们普遍相信,儿童主要靠意识中的语言习得模块找出所说语言的规则,从而学会语言。B.“缺陷研究”最多只能为研究者提供有瑕疵的证据,它不能完全证明模块性假说的观点。C.被告在审问下紧张痉挛,这是有罪的一种标志,我们可利用罪犯这一反应特征作出裁决。D.赞成模块性假说的人认为脸部识别是一个认知任务,而反对者认为是两个不同认知任务。2.根据原
10、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根据人类意识是万能解题器的观点,如果人脑受损,就有可能影响到他的所有认知能力。B.模块性假说研究者根据脑损伤病人的表现推断,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属于不同的模块。C.“语言习得机制”具备大脑模块的三个重要特征,这使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更加专注。D.裁决被告是否有罪,基本上要靠“通用智能”解决,这一论断反驳了模块性假说的观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了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模块性假说,剖析了其模块性假说的内涵和重要特征。B.第三段运用“尽管”“却?”“即使”等关联词以及“一些”“最多”
11、等限定词,体现了论述的严谨性、用词的准确性。C.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列举大量人类意识如何建构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意识是模块化的观点。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文末指出了模块性假说未来的研究方向。4.下面是米勒-利耶尔错觉图,人们普遍感觉上面的横线更长,即使被告知两条横线一样长,这种错觉也不会消失。请结合文中所论大脑模块信息分隔的特征加以简析。(4 分)5.文章发表时,一般都有摘要,便于读者迅速了解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请为此文写一段摘要,不超过 100 个字。(6 分)(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69 题。在峨庄在峨庄 阿占每年秋天,画家都要带学生到峨庄写生。峨庄地处鲁中山区,在这片泰沂山脉北麓的中低区里,峨庄人盖房子不用砖,用片石。瓦是黑的,剪出天际,又被黑夜覆盖。围绕着石头房子,家家种植了杏树、枣树、槐树、柿树,空气里弥散着甜味。树们在疯长,叶子鲜亮。终于有一年,画家画疲沓了。他想画点新的。结束了白天的风景写生,晚上,学生们在小旅馆里不能上网聊天玩游戏,囧着青春的脸。怎么办?画家决定来一堂人物速写课。山里老汉都有着风卷残云一般的五官和双手,结构深刻,褶皱纵横。画家自己先感动起来。他跟旅馆老板说,帮忙找个模特,一晚上五块钱。找个有画头的!旅馆老板常年接待这些背画夹的人,对于他们的“
13、口味”,早已了如指掌。于是,第二天傍晚,老肖头出现在了画家面前。老肖头九十岁,像伏枥的老马,荣枯不惊。鼻子立体,眼窝深陷,下颚方正,各种走势竟然隐现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感。太棒了,画家在心里惊叹。学生们也很来劲,风景写生了大半个月,画画人物,换一换笔法,也是蛮好玩的。一下子就画到了晚上九点。旅馆老板说,老肖头腿不好,来的时候天还亮着,走了一个小时。现在天黑了,回程不好走,问画家能不能开车送一送。画家欣然应许。借着月光,开进了山路。老肖头坐在后排,默然无语。开到不能开的地方,画家把车停在山脚下,跟老肖头说:“我送你到家吧。”老肖头往高处指了指,原来他家在山顶。崎岖山路,在月光下像条银蛇,拧曲着,
14、倾斜着,整整一里,画家走得气喘吁吁。忽然有了凉风,一抬头,到了山顶,老肖头那简陋的石头房子孤零零的,好像很久没住过似的。“你一个人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一个人。”“孩子们呢?”“都在省城打工。”“老伴呢?”“死得早。”一进,三间,虽四壁空空,却也意境满满。灰白的墙壁与地面印着一尺白月光;几件老家县,表面已完全风化,虫眼满布,木筋突出,看上去比老肖头还沧桑。果不其然,有感觉!画家画得得心应手。画完不同角度的头像,开始画半身像。他让老肖头光了膀子。接下来,画家一眼看见了那个刺目的伤疤,纠结在左肩头,怎么说呢,就像手艺不好的人包的包子,中间凸起一个结实的面疙瘩,也像一个向外翻滚的旋涡。“
15、膀子怎么了?”“拼刺刀,让小鬼子划的。”“你打过仗?”“嗯。没少打。”“你打过什么仗?”“松山会战。”“嘉奖啦?”“多着哩。”“在哪里,我看看。”老肖头走到床前,那里立着一个快要散架的五斗橱,拉开了第二层。画家一看,半抽屉勋章,有的还有编号,震人啊。第三天,画家又去了,拎了一瓶兰陵特曲。画家有收藏癖,昨天差点儿被老肖头那半抽屉勋章闪瞎了眼,想全买下来。两三百块钱不算少了,画家琢磨着。当然,还是先画起来,画完了再谈交易。老肖头让画家歇歇再画。他给画家盛了碗自酿的柿子酒。画家端起碗,酒入口澄澈,几碗下肚,五脏六腑像被洗了一遍似的。老肖头酒量也很大,就着当地一种刚硬的饼,说话的工夫,喝下去半斤兰陵特
16、曲。画家脸红了。老肖头也脸红了。借酒劲,老肖头忽然站起来,敬了个军礼。画家看见他竭力把右手心向外翻,同时两腿并拢呈立正姿势,以显示军人的气魄但他的关节肌肉早已被岁月侵蚀,偏离了大脑的指令,不听使唤,这让他的军礼很蹩脚。秋阳漫过画家和老肖头的肩膀。画家一看气氛相当好,就想抓紧时间谈交易。“爷们,多少钱卖?”“什么?”“你那半抽屉勋章啊。”“不卖。”老肖头忽然翻了脸,“别画了。你走吧。”画家几乎是被老肖头赶出了家门。画家郁闷地回了城。来年秋天该来峨庄的时候,因为赶一个展览任务,没能成行。画家想念那些石头房子,想念秋果的无声坠落,也有点想念倔强的老肖头和他酿的柿子酒。开春,画家忽然接到了旅馆老板的电
17、话:“王老师,你秋天怎么没来啊?老肖头除夕走了。”画家愣在了那里。他缓过神儿来,便是一万个懊悔。晚上回到家,画家打开电脑,在百度里搜索“松山会战”松山会战是抗日战争的大型战役之一,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盟军的协同下,于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发动的一次进攻性战役。中国军队以伤亡 6.7 万的代价打死打伤日军 2.5 万,打通了中印公路。画家开始画老肖头,画仅存的为数不多的抗战老兵。与画家合作了很多年的画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老板却着急起来,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发来条微信:王老师,您最近创作的老兵系列,不太好卖。有几个客户高价预定了您的大画幅风景写生,请抓紧创作。画家看
18、后,立刻把画廊老板拉黑了创作间隙,画家会点上一根烟,望着墙上老肖头的油画半身像,自言自语:“爷们,你在天堂,不会再生我的气了吧?”(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开头对峨庄的描写,凸显了峨庄风物的特点,交代画家每年都来的原因,为下文塑造老肖头这一形象做了铺垫。B.作者写旅馆老板非常熟悉来峨庄画画的人的“口味”,找来老肖头做模特,目的是表现老板艺术修养颇高。C.小说与荷花淀一样,都借助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小说结构更加紧凑,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D.老肖头的去世让画家幡然悔悟,画家从创作高价大幅风景画转到画抗战老兵,并拉黑了画廊老板,
19、完成了精神救赎。7.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画家心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句子画家“惊叹”的是老肖头的长相富有雕塑感,是难得一见的人物速写模特。B.句子画家对半抽屉勋章感到震惊,对老肖头充满敬佩,欲收藏勋章以示纪念。C.句子画家因老肖头强烈拒绝,无法完成“交易”,颇感无奈,只能郁闷回城。D.句子画家深受老肖头这样的抗战老兵的触动,决定转向新的创作领域。8.赏析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9.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可以删掉。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
20、文言文,完成 1014 题。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江南闾里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途说,强事饰辞:上荆州必称陕西,下扬都言去海郡,言食则糊口,道钱则孔方,问移则楚丘,论婚则宴尔,及王则无不仲宣,语刘则无不公幹。凡有一二百件,传相祖述,寻问莫知原由,施安时复失所。尝游赵州,见柏人城北有一小水,土人亦不知名。后读城西门徐整碑云:“酒流东指。”众皆不识。吾案说文,“酒”,古“魄”字也,浅水貌。此水汉来本无名矣,直以浅貌且之,或当即以酒为名乎?世中书翰,多称勿勿,相承如此,不知所由,或有妄言此忽忽之残缺耳。案说文:“勿者,州里所建之旗也,象其柄及三之形,所以趣民事。故息遽者
21、称为勿勿。”愍楚友婿窦如同从河州来得一青鸟驯养爱玩举俗呼之鸮。吾曰:“鹃出上党,数曾见之,色并黄黑,无驳杂也。故陈思王鸮赋云:扬玄黄之劲羽。”试检说文:“偶雀似鸮而青,出羌中。”韵集音“介”,此疑顿释。梁世有蔡朗者讳纯,既不涉学,遂呼莼为露葵。面墙之徒,递相仿效。承圣中,遣一士大夫聘齐,齐主客郎李恕问梁使曰:“江南有露葵否?”答曰:“露葵是莼,水乡所出。卿今食者绿葵菜耳。”李亦学问,但不测彼之深浅,乍闻无以核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思鲁等姨夫彭城刘灵,尝与吾坐,诸子侍焉。吾问儒行、敏行曰:“凡字与谘议名同音者,其数多少,能尽识乎?”答曰:“未之究也,请导示之。”吾曰:“凡如此例,不预研检
22、,忽见不识,误以问人,反为无赖所欺,不容易也。”因为说之,得五十许字。诸刘叹曰:“不意乃尔!”若遂不知,亦为异事。(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施安:施行,使用。:同“旒”,古代旗子上的飘带。谘议:即谘议参军,文中指刘灵。儒行、敏行均为刘灵之子。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3 分)愍愍友婿 A 窦如同 B 从河州来 C 得 D 一青鸟 E 驯养 F 爱玩 G 举俗 H 呼之鸮。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宴,指快乐,与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宴”词义相同。B.祖,指以为祖,与屈原列传“然皆祖屈原
23、之从容辞令”中的“祖”用法相同。C.所以,表原因,与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中的“所以”用法相同。D.面墙,指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与成语“面墙而立”中的“面墙”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颜之推认为,江南的一些士大夫不肯努力学习,经常把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拿来装饰门面。B.颜之推游历赵州时,见到柏人城北无名小河,在读到城西徐整碑文后,通过查阅说文来推测河名。C.书信中多有“勿勿”这个词语,有人说这是“忽忽”的残缺,颜之推查阅说文,发现“勿勿”跟民事有关。D.梁使把莼当作露葵、彭城刘灵诸子不识同音字,都说明了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停留在浅层次。13.把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此水汉来本无名矣,直以浅貌目之,或当即以酒为名乎?(2)因为说之,得五十许字。诸刘叹曰:“不意乃尔!”14.作者认为做学问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 1516 题。荷花荷花其一其一陆游风露青冥水面凉,旋移野艇受清香。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六郎!荷花其二荷花其二陆游南浦清秋露冷时,凋红片片已堪悲。若教具眼高人看,风折霜枯似更奇。注两首诗歌均为陆游晚年归居山阴镜湖期间所作。六郎:指粉面六郎,形容面容姣好的男子。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25、的一项是(3 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在湖面上移动小船,只是为了感受荷花的清香,“旋移”写出了诗人赏荷的迫切。B.世人常用“翠盖红妆”“六郎”突出荷的艳丽,而诗人认为这样的描绘过于俗媚。C.秋荷片片凋落,香消玉殒,“已堪悲”直抒胸臆,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D.两首诗歌都符合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严谨,第三句“转”出了新的诗意。16.两首诗歌都是陆游的咏荷之作,请从内容和主旨两方面比较两首诗的异同。(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齐桓晋文之事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句,与礼记
26、礼运中“_,_”表达了相同的意思,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2)“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的艺术创作的心理动力。他列举一系列传世作品进行论证,其中以诗经为例来论证的句子是“_,_”。(3)杜鹃鸟又称子规,古诗词中常常借助杜鹃鸟的哀鸣表达伤感之情,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有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模式桑基鱼塘,堪称世界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的典范,不仅收益比种粮食高很多,且能保护生态环境。它的缘起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
27、时,古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频频发生,当地民众因地制宜,将地势低洼处深挖为鱼塘,塘泥堆在鱼塘四周形成塘基,塘基既可防洪,亦可供种植。五代时期,当地劝课农桑。人们发现淤泥上生长的桑树格外茂盛,便开始在塘基上种植桑树。由此,“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模式初步形成。明清时期,桑基鱼塘得到快速发展,在湖州地区广为推行,一时间,“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创造了“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经济效益的桑基鱼塘,造就了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灿烂历史,“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也得以成就。然而,20 世纪 90 年代,长三角地区进入城市化阶段,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营桑基鱼塘的人越来越少,
28、桑基鱼塘规模不断萎缩。当地居民重鱼轻桑,不断毁桑扩塘,桑基和鱼塘比例逐渐失衡,水塘生态系统失衡;加之河道淤积,水体污染,鱼的成活率和品质大大降低。18.请根据材料第一段内容,为“桑基鱼塘”创建百度百科词条,完成词条“概念阐释”部分。不超过 70 个字。(4 分)19.请以“古太湖流域的民众”为主语重组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20.如今,在当地政府的治理下,一方方鱼塘、一片片桑林造福当下,构成了天地之间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请拟写一副对联,表达对桑基鱼塘这一农业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喜悦。(4 分)附加题 1.请以“桑基鱼塘”作为开头,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整句。可
29、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附加题 2.为了让桑基鱼塘这颗“明珠”重放光彩,请结合材料给当地政府提三条建议。(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8 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我 1952 年入学清华,有幸成为梁思成教授的学生。梁先生是一位建筑大家,同时也是一位精通各类艺术的大师。我看过他画的建筑画,用笔流畅,挥洒自如。谈起古典音乐和音乐家,他都能如数家珍。后来,我又到母校进修,受学校安排,担任先生的助理。先生有时会带我参加一些活动,许多人误以为我是梁先生的哲嗣(儿子)从诚。有一次民盟“七君子”之一的史良先生又一次
30、追问,引得他哈哈大笑,回答说:“_。”梁先生对我的指导,主要在研究方法和工具书的利用方面。他要我多读资治通鉴,说研究中国建筑必须静下心来读史料,别人的研究成果只能作为参考,拾人牙慧成不了“大家”。他发现我的古汉语基础不够扎实,读典籍有一定困难,于是指示我补课,要我“十年磨一剑”,说这是“打基础的活儿”。21.请根据要求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句子,要求语言得体,符合场景与人物身份。(4 分)(1)否定错误说法并纠正,先生会如何回答?(2)照顾“我”的感受,避免“我”尴尬,先生会如何回答?22.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拾人牙慧”“十年磨一剑”?请结合语境分别解释。(4 分)四、写作(60 分)(四、写作(6
31、0 分)(任选其一,进行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董必武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习近平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语文试题第 1页共10页最热衷地赞成模块性假说的人相信意识完全由模块构成
32、,但是这种观点并不被广泛接受。福多尔认为,人类意识虽非全部但部分是模块化的,感知和语言是模块化的,但思考和推理不是。为什么不是?假设你正参加陪审团,在裁决被告有罪还是无罪。你将怎样处理这一任务?你会考虑的重要问题是,被告的陈述在迈辑上是否一致,是否没有矛盾,你可能问自己,现有的证据是否刚好与被告的罪行相符,或者是否很强地支持了罪行的成立。显然你在此所用的推-检查逻辑一致性和评估证据它负责一组有限的、精确划定的任务。乔姆斯基所提出的“语言习得机制”就是领域化系统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机制的唯一功能就是使儿童学会语言它并不帮儿童学会下棋、数数或者做其他任何事。其次,认知系统是强制性的,即我们不能选
33、择是否让该系统运作。语言的感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你听到一个用你所通晓的语言说出的句子,你就不得不把它听成是一个句子。如果有人要你把该句听成“纯粹的噪音”,不论如何努力,你都无法做到。第三,大脑模块信息分隔强调某些特定的信息已被存储在认知意识的一块区域中,这块区域是我们的感知机制所不能达到的。拿恐蛇症来说,人类普遍对蛇有一种恐惧,即使明知有些蛇不危险,也很难克服这种恐惧症。因为蛇对于灵长类动物来说非常危险,所以通过自然选择,就很容易进化出对蛇的本能恐惧,存储在认知意识的一块区域中。即使你知道特定的一种蛇没有危险性,你仍然很可能害怕这条蛇,而且不愿意触摸它。该蛇不危险的信息不能进入你意识的这一
34、部分,该部分在你看到蛇时会引起害怕的反应。这说明,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有与生俱来的、信息分隔式的“恐蛇”模块。-是通用的技巧,它们不是专门设计出来用于陪审团理技巧-的,你在许多领域都使用这些技巧。所以你在仔细裁决被告的罪行时所运用的认知能力不是领域化的。同样它们的运用也不是强制性的你必须有意识地思考被告是否有罪,并且能够在任何你想要停止的时刻停止这种思考。最重要的是,这里同样也没有信息分隔。你的任务是全面考虑,决定被告是否有罪,所以你也许必须运用所拥有的任何背景信息,只要你认为相关。例如,如果被告在审问下紧张痉挛,并且你相信紧张的痉挛总是有罪的一种标志,你就可能会利用这一推论来作出裁决。简言之,这
35、里不存在决定一名被告是否有罪的模块,你是用“通用智能”解决这一认知问题的。意识的模块性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它在根本上是一个哲学问题。赞成模块性的人认为意识包含执行不同认知任务的特定模块,反对模块性的人否定这一点。但是我们如何判定两个认知任务是同一类还是不同类呢?脸部识别是单一的认知任务还是由两个不同的认知任务(识别男性的脸和识别女性的脸)构成的?做除法和乘法是不同的认知任务,还是都是一般的算术运算任务的一部分?这类问题是概念上的,或者说是哲学上的,而不是直接经验上的,它们对于模块性争论可能非常重要。福多尔的观点,即意识尽管不是全部但部分是模块化的,这样看来便十分合理。但是确切说来有多少模块、这些模块具体负责什么,在当前的研究状况下还是无法回答。(摘编自萨米尔奥卡沙科学哲学意识是模块化的吗?,韩广忠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们普遍相信,儿童主要靠意识中的语言习得模块找出所说语言的规则,从而学会语言。B.“缺陷研究”最多只能为研究者提供有瑕疵的证据,它不能完全证明模块性假说的观点。C.被告在审问下紧张痉挛,这是有罪的一种标志,我们可利用罪犯这一反应特征作出裁决。D.赞成模块性假说的人认为脸部识别是一个认知任务,而反对者认为是两个不同认知任务。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