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三模)试题含答案(十科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三模)试题含答案(十科试卷).pdf(1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024 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期5 5月阶段性考试月阶段性考试(三模三模)试题含答案试题含答案(十科试十科试卷)卷)目目录录1.2024 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 5 月阶段性考试(三模)地理试题含答案2.2024 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 5 月阶段性考试(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3.2024 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 5 月阶段性考试(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4.2024 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 5 月阶段性考试(三模)生物试题含答案5.2024 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 5 月阶段性考试(三模)数学试题含
2、答案6.2024 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 5 月阶段性考试(三模)物理试题含答案7.2024 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 5 月阶段性考试(三模)英语试题含答案8.2024 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 5 月阶段性考试(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9.2024 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 5 月阶段性考试(三模)政治试题含答案10.2024 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 5 月阶段性考试(三模)技术试题含答案镇海中学高三地理以测代练试卷镇海中学高三地理以测代练试卷(2024051820240518)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3、 8 页,满分页,满分 100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9090 分钟分钟考生注意:考生注意:1.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2.答题时,请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答题时,请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
4、个备选项中只有一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地形对人口分布具有深刻影响。下表是 20002020 年中国人口在不同地形因子下的分布比重变化。据此完成 1、2 题。年份海拔 500m 以下起伏度 140m 以下坡度 7以下2000 年78.71%71.19%70.34%2020 年79.83%73.87%74.12%1.从人口分布比重变化推测,地形因子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A.低海拔)低起伏度)低坡度B.低海拔低坡度低起伏度C.低坡度)低海拔)低起伏度D.低坡度)低起伏度)低海拔2.地形因子对我国人口
5、迁移的影响不包括()A.人口逐渐向地势第三级阶梯集聚B.海拔越低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越快C.人口水平迁移规模远超垂直迁移规模D.山上的乡村人口就近转移到山下城镇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空间分异图。完成 3、4 题。3.受轨道交通吸引力最小的功能用地是A.商业用地B.公共用地C.居住用地D.工业用地4.图中表示居住用地的是A.B.C.D.生物结皮是指藻类、地衣、苔藓等植物和微生物与土壤胶结形成的复合体,其发育演替过程依次为无结皮、藻结皮、藻藓混生结皮和藓结皮四个阶段,纳尘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生物结皮所滞纳的降尘量。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在 8m
6、/s 风速下纳尘量与结皮相对含水率的关系。据此完成 5、6 题。5.与生物结皮的纳尘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有()相对含水率发育阶段风速大小气温高低A.B.C.D.6.生物结皮的纳尘作用对土壤发育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增加()A.土壤分层B.土壤水分C.土壤养分D.生物总量我国承诺 2030 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的最高点),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 CO2“零排放”),下图示意 1960-2021 年全球空气 CO2浓度变化。完成 7、8 题。7.图示期间,CO2浓度变化的直接后果是A.大量吸收太阳辐射B.大量吸收地面辐射C.适量反射太阳辐射D.适量反射地面辐射8.我国依次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有
7、效措施有用火电替代煤炭发展城市绿道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采用集中供暖A.B.C.D.在广阔森林中,许多天然植物的芽、茎、叶、花都可以作为蔬菜食用,被称为森林蔬菜。过去多为当地居民自采自吃,近年来广受消费者追捧,人们开始对森林蔬菜进行采集加工和人工驯化种植,形成一定的森林蔬菜产业规模。据此完成 9、10 题。9.与过去相比,近年来森林蔬菜走俏市场,主要是因为()产品价格低廉产品绿色营养蔬菜供给不足消费需求升级A.B.C.D.10.下列省份中最具森林蔬菜生产优势的是()A.河南、甘肃B.福建、山东C.云南、四川D.黑龙江、江苏白垩纪时,陕北地区气候干旱,该地区形成中细粒径红色砂岩层。晚白垩纪-新近纪
8、,该地区地壳抬升,峡谷发育,流水侵蚀形成壶穴,后在内外作用下壶穴演变为波浪峡谷,形成古丹霞地貌。第四纪时,风成黄土大量堆积于古丹霞地貌之上,最终发育成一片美丽的黄土覆盖型丹霞地貌。下图示意陕北丹霞地貌不同地质时期的发育特征。据此回答 11、12 题。11.构成陕北黄土覆盖型丹霞的主要岩石是由()A.地壳运动岩浆凝固而成B.黄土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波浪峡谷风化堆积而成D.风力搬运砂粒固结而成12.由晚白垩纪-新近纪到第四纪的陕北丹霞地貌发育过程,可反映该区域经历了()A.流水多次向下侵蚀B.气候湿润程度不断增强C.风蚀地貌不断出现D.地层发生断裂持续下陷我国某品牌手机的研发和制造合作关系呈现全球
9、化网络特征,近些年全球化进程放缓,全球经济地理格局发生了强烈变化。读下图完成 13、14 题。13.该品牌手机的研发与制造全球化网络中()A.中国研发与制造产业链最完整B.中国与北美技术合作联系最紧密C.欧盟仅研发高等价值的零部件D.中国与法国物质材料联系最紧密14.在该品牌手机研发与制造中,东南亚国家具有的显著优势是()A.技术水平先进B.市场需求量大C.自然资源丰富D.廉价劳动力充足下图为某市物流企业网点分布图。完成 15、16 题。15.该市物流企业网点()主要集聚在中心城区区域向流动人口量大的地点集中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沿城乡主要道路呈轴向分布A.B.C.D.16.货物配送期间,对
10、其物流过程实现全程查询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技术C.遥感技术D.雷达扫描技术读我国山东、新疆、西藏、黑龙江四省的面积及耕地情况统计表。完成 17、18 题。省区面积(万 km2)耕地(百万公顷)占比占比全国排名166412462.48%29122.826160.21%3145.4811830126.01%1215.387515348.86%117.表中、代表的省区分别是()A.新疆、西藏、黑龙江、山东B.西藏、新疆、山东、黑龙江C.西藏、新疆、黑龙江、山东D.新疆、西藏、山东、黑龙江18.影响省比省的耕地占比要低的原因是()A.热量低B.水源少C.耕地面积少D.
11、有机物质少高黎贡山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下图为高黎贡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 19 题。19.高黎贡山灌丛草甸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A.干湿度地带分异B.纬度地带分异C.垂直地带分异D.地方性分异2024 年 2 月 1 日至 4 日,湖南出现一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雨雪相态复杂、冻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读材料回答 20、21 题。20.下列图示最可能反映今冬发生在湖南的持续性冻雨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A.B.C.D.21.2 月 1 日开始,这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呈现以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A.受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B.湿润冷空气受地形的阻挡形成降雪C.河湖众多,蒸
12、发强烈水汽充足D.受东南季风影响,形成暖锋降水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图 1 为飞檐景观,图 2 示意飞檐光照原理。完成 22、23 题。22.从光照角度分析,杭州(30N)与北京(40N),同样高度房屋“飞檐”设计的差异是()为了夏季遮阳,北京的飞檐宽度较大为了冬季采光,北京的飞檐角度较大为了夏季遮阳,杭州的飞檐宽度较大为了冬季采光,杭州的飞檐角度较大A.B.C.D.23.若杭州某日正午图 2 中角为 70,则该日地球上晨线的走向及与赤道上经线的夹角约为()A.西北一东南走向 20B.西北一东南走向 10C.东
13、北一西南走向 20D.东北一西南走向 10昌昌故城(806S,7905W)位于秘鲁北部太平洋沿岸,为奇穆王国的首都,于公元 8501470年间逐渐建成,后被印加帝国及西班牙入侵者摧毁,成为世界上遗存最大的土坯城,1986 年被列为世界濒危遗产(核心区面积约 6 平方千米)。近几十年来,频繁的厄尔尼诺现象对昌昌故城的保护带来重大威胁。下图是昌昌故城景观。据此完成 24、25 题。24.厄尔尼诺现象对昌昌故城保护带来的重大威胁是()风力侵蚀增强雨水冲刷加剧吸湿塌陷崩解低温收缩开裂A.B.C.D.25.为应对厄尔尼诺现象对昌昌故城的破坏,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加全覆盖遮雨棚B.建设高立式沙障C.
14、合理开挖排水沟D.限制游客数量非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5050 分)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 分)巴伦支海位于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的重要通道,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巴伦支海已经成为全球海区升温速度最快的区域。海冰覆盖区的海洋热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由于其对穿越海域的北大西洋暖流具有显著的冷却效果,巴伦支海被誉为北冰洋的“冷却器”。在这一过程中,海洋主要通过潜热(包括水体蒸发、凝结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将大量热能传输至大气。下图示意巴伦支海的位置及其不同海冰覆盖区
15、域。(1)简析影响巴伦支海海洋热量上升速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原因。(4 分)(2)从海一气热量交换的角度,说明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冷却机”的理由。(5 分)(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分析巴伦支海长期冰区海洋热量释放增强的原因。(6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一: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长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九江市湖口为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材料二:图 1 为鄱阳湖及其周边区域略图,图 2 为鄱阳湖星子站 2022 年水位过程线对比图。图 1图 2(1)归纳 2022 年 7 月以来鄱阳湖水位的主要特点。(5 分)(2)与多年平均水位相比,鄱阳湖今年 7 月以来水位
16、异常,试分析其原因。(6 分)(3)简析鄱阳湖区此次干旱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 分)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材料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图 1),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0 年,甘孜州城镇化率 31%,县市多为小型城镇,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依次为 70.8%、3.0%、26.2%。该地常规工业发展困难,近年九龙、白玉等县凭借其水力、矿产资源优势工业发展较快。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影响,该州没有实现人口大规模流动,坚持走高原型生态产业主导的有限城镇化道路。图 2 示意 2014年甘孜州下属县市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材料二青稞是一种很重要
17、的高原谷类作物,耐寒性强,生长期短,高产早熟,适应性广。甘孜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 3500m 以上,年平均降雨量 320-920 毫米,这里是四川最大的青稞生产区,建有国家青稞良种繁育基地。(1)简述甘孜州发展青稞种植的气候条件。(5 分)(2)分析甘孜州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6 分)(3)九龙、白玉两县工业化未能明显带动城镇化,请推测原因。(6 分)(4)说出甘孜州走有限城镇化道路的益处。(3 分)高三地理以测代练试卷参考答案高三地理以测代练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DAACBDB
18、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ADCAABCC题号2122232425答案ADBC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5050 分)分)26.(15 分)(1)纬度更高/太阳辐射更弱;海冰覆盖度更大;受盛行西风影响减弱/受极地东风影响更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减弱/受北冰洋南下冷海水影响变强。(每小点 1 分,共 4 分)(2)巴伦支海纬度高受极地东风影响,大气温度低;北大西洋暖流携带大量海洋热量进入巴伦支海,海水温度较高,海气温差大;海洋潜热释放多(海水蒸发吸热、遇冷凝结放热多);海洋长波辐射较强对流较强,将热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海水冷
19、却降温。(本小题共 5 分,4 个采分点,“海气温差大”为必答点,2 分;其它 3 个采分点每点 1 分。)(3)全球变暖,海水水温升高,海冰融化,海面反射率下降,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水温升高;海冰融化,海冰对海-气热量交换的阻隔作用减弱;海水水温升高,海水蒸发加剧,海水通过潜热释放的热量增多。(本小题共 6 分,3 个采分点,每点 2 分,分别从“吸收热量增多”、“阻隔热量减弱”、“释放热量增强”三个角度论述,踩点给分27.(15 分)(1)(4 分)水位急剧下降;降至枯水位时间偏早;进入枯水期时间破记录;水位异常偏低;最低水位破记录。(答对 4 点给满分)(2)(6 分)气候异常,受副热
20、带高压影响时间更长,降水异常偏少;高温晴热天气持续时间更长,蒸发更旺盛;入湖径流量明显少于往年同期;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更大;(3)(5 分)异常干旱、灌溉水源不足,粮食及林果业减产、品质下降;土壤缺水,不利于秋种作物播种;水域面积减少,渔业发展空间受限;易引发森林火灾。(答对 5 点得满分)28.(18 分)(1)海拔高,气温低,气候温凉;地处高原,光照强度大;降水少且集中,日照丰富;冬季漫长,无霜期短;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多夜雨,晚上保温作用强,减少冻害。(答对 5 点得 5 分)(2)地处西部山地高原区,对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且作为生态屏障,工业开发受限;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素质较
21、低;工业基础薄弱等。(6 分)(3)受生活方式及文化观念影响,农业人口向工业(城镇)转移意愿较低;城镇规模小,(设施、公共服务匮乏)对人口吸引力不足;两县资源型工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较低(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少)。(6 分)(4)利于该地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利于藏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减少快速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及压力;利于藏区经济(特色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3 分)2024 镇海中学高三模拟考镇海中学高三模拟考语文语文考生须知: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答题前,在答
22、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写到元妃省亲,宝玉应命作诗,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一眼瞥见,便劝他改去。且不说宝玉胶柱鼓瑟地有些学究气,也不说宝钗自呈才博地把钱翊的诗张冠李戴地算到了韩翊名下,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典诗论里尽管有那么多对用典的
23、讽刺贬斥,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却依然那么喜欢用典。一般说来,中国诗,尤其是山水诗乃是一幅幅“以文字构成的图像”的有意味的缀合。读诗的人在接触这些文字的时候,脑荧屏出现的不是文字而是直接出现了一组组连续不断的流动图像,在这组图像的依次流动中,它所伴生的情感内核也随之凸现,而诗的韵律及内部节奏又调节与控制着这些意象的流动频率。这种象、意、节奏乃是融于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视境流动与心理快感。如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头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在读者的视境中立刻凸现出的就是乌云、乌云翻滚、(未)遮住山头这样一幅连续呈现的动态画面。这种节奏流畅的视境依次呈现尤其是全诗引起的连续流动的视觉呈现在引起读者心理
24、快感上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看电影正看到赏心悦目时突然灯光大亮,屏幕上打出“片子未来,请稍候”,或者吃饭吃得正香时忽然来个石头硌牙,必然令人大为扫兴。事实上读诗也是如此,视境有节奏地连续,就令人感到自然、轻松,就容易“神入”诗境,而视觉突然中断或节奏被突然打乱,则令人感到别扭、难受,也就无法很舒适地进入境界。由于作者与读者之间文化对应关系的差异,典故便常常造成了读者读诗时的“视境中断”,比如李贺感讽五首之二中有四句: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杨天,愤景长肃杀。在“合格的读者”的脑海里,依次呈现的是郊外贾谊墓无人凭吊(荒草衰飒)清明时节白杨却在风中摇曳一种悲愤的情绪、一种肃杀的情景,人们可以
25、由此而联想到贾谊墓前过去曾有过络绎不绝的凭吊者与连绵不断的香烟,而如今却冷落荒疏,就是踏青扫墓的时候,也那么冷冷清清,因而引发一种久远的惆怅。然而,在并不具备这种“认知能力系统”的读者那里,“青蝇”这个典故便使得中间断开了,缺少了这个中介环节,不仅大大降低了诗歌的整体可感性,造成了节奏失调,甚至连诗意都会误解。像那个清代最博学的注释家王琦,就把“青蝇”按照诗小雅青蝇的意思理解为“谗谮之人”,“青蝇久断绝”就变成了“昔时谮言之人亦归乌有”这种大快人心的好事,但既然是好事又何必“愤”“肃杀”,于是王琦只好硬着头皮把它扭成“盖妒能嫉贤虽只在一时,而千载之下犹令人恨恨而不能释”,因此李贺对今世的感慨变
26、成了替古人生气。但是,在熟悉典故的那些读者的眼里,这种“视境中断”便不存在了。在他们读诗时,这些深奥而有来头的典故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困惑而只是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遐想。这种遐想所引起的暂时停顿,并不是录音机突然断电式的中止而是交响乐曲谱中有意识的暂时休止符号。这短暂的休止实际上成了一种更深刻、微妙的连续,正如_。前者是节奏的打乱而后者是节奏的延绵,具有“认知能力”的读者读到这种用典的诗句时,他在瞬间里就理解了典故的涵义。再进一步,他又能从中更多地体会到典故在诗中的象征意义与感情色彩,并由典故为联想的契机,在脑荧屏上浮现出用过这一典故的诗句,这样,诗句的内涵顿时便丰富了许多,层次也增加了不少。这种诗
27、歌语言现象,西方新批评派文论家阿伦泰特称之为“张力”,它借助读者的知识使一个意象的外延与内涵迅速膨胀,在宋人杨亿看来,就叫“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换句话说就是典故像个橄榄,入口之初不觉如何,但越嚼就越有味儿。或者说诗中用典如造院“借景”,园内只有曲栏池水,但借着游人的目光,却使远山、蓝天、飞鸟都齐汇小院,使小园平添了许多景致。在“合格的读者”面前,典故已不再包裹着生涩坚硬的外壳而呈露了它的内核,而它的原型及其使用史又引起了一连串的联想,使它具有了极大的“张力”。(摘编自葛兆光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材料二: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
28、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摘编自王国维人间词话)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宝玉应命作诗,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一眼瞥见,便劝他改去。材料一引用这一内容的目的是批驳宝玉的学究气和宝钗的张冠李戴。B读诗的人在接触中国诗的时候,脑荧屏不仅出现了文字,而且直接出现了流动图像,如读者读“黑云翻墨未遮山”时,视境中会出现乌云
29、、乌云翻滚、(未)遮住山头的画面。C由于作者与读者之间文化对应关系的差异,典故常常造成读者读诗时的“视境中断”,因而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虽喜欢用典,但中国古典诗论对于用典却多有讽刺贬斥。D宋人杨亿认为“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这一说法与西方新批评派文论家阿伦泰特提及的“张力”有共通之处,他们都肯定了读者有丰富诗歌内涵的作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清代注释家王琦把李贺感讽五首之二中的“青蝇”理解为“谗谮之人”,把李贺对今世的感慨变成了替古人生气。由此可见,读者即便极为博学,也会误读典故,对于多意的典故,还需结合上下文理解。B“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
30、是指这两句词中运用了谢灵运、江淹等人的典故,在不熟悉典故的读者那里,阅读节奏就被迫暂时中止了。材料二中的“隔”与材料一中的“视境中断”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C王安石诗云:“萧萧搏黍声中日,漠漠舂鉏影外天。”这两句本不失为一组声色俱佳、动静相生的好诗句,但“搏黍”(黄鹂)和“舂鉏”(鹭鸶)横亘其中,必然会造成“视境中断”,降低诗歌的整体可感性。D材料一中出现了“合格的读者”、具有“认知能力”的读者、熟悉典故的读者,这几个词在语境中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些读者能读懂典故在诗歌中的意思,典故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困惑,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遐想。3下列选项,最适合出现在材料一第四段划线处的一项是()(3 分)A
31、阿恩海姆说:“由声音突然的中止所产生的那种死寂的静止与充满着生机的安静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B朱光潜说:“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就不愉快”。C美国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如果我们把一个静止的镜头插入到影片的连续系列中,它就会呈现出一种呆板僵化的姿态。”D刘勰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韵气一定,则馀声易遣;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4材料一的作者曾表示,他写书奉行“让人爱看的原则”,“总想把文字写得轻松些”。文中多处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深入浅出地论证观点,请结合文本,完成填空。(3
32、 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论证观点看电影正看到赏心悦目时被迫中断吃饭吃得正香时石头硌牙录音机突然断电式的中止交响乐曲谱中的暂时休止符号造院“借景”,园内只有曲栏池水借游人目光,使小园平添了许多景致5面对善用典故的中国古典诗词,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读者”?请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孙权”的典故为例,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 分)_(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庙宿陆鑫“冷庙茶亭,街头路尾,只有要饭叫化的人,只有异乡流落的人,才在那里过夜。有个草窝的人任凭是三更半夜,十里廿里,总得回自己的窝里去睡,何况有高床板铺的人家!”一个夏天的清早,我还阖着眼睛
33、睡在床上,就听见父亲这样大声地申饬着。这话是对我的表弟而发的。“舅父,我和邻哥儿到沙滩上捉蟋蟀,直到夜深,便和他们在茶亭里睡了一觉,天一亮我便跑来这里了。”说着颇带得意的神色,却不料遭了一顿斥骂。听了这隔面的教训之后,我益发不敢自由放肆了。虽则我渐渐地不满意起我所处天地的狭小。我幻想,假如我能睡在溪边的草地上过夜,可以任意眺望,草地上到处长满了花,红的,白的,紫的,十字形的,钟形的,蝴蝶形的我在父母的卵翼底下度过了平安的童年,我第一次觉得人生的旅途并不如幻想那般美丽,是我十八岁的一个夏天。我从 K 地回家去。到了一个叫作长毛岭的地方,走到岭脚的时候,突然一种晕眩攫住了我。“休息一回罢。”我想。
34、附近没有人家,离大路五十步远一株大枫树底下有一座庙。案前烛台上亮着几双蜡烛,炉里香烟绕缭着,这倒不是冷庙呢。一阵沁人的香气在风中送来。抬头一看,庙前的照壁上攀满一墙的忍冬花。我便倚在香案的脚上假寐着,养着神。太阳西坠,人归,鸟还林。暮色好像悬浮在浊流中的泥沙,在静止的时候便渐渐沉淀下来,也如沙土的沉淀一样,有着明显的界层。那时我所坐的庙位在山麓当然是暮色最浓最厚密的地方,岭腰是半明半暗,而岭的上面和远山的顶则依旧光亮,透明。一只孤独的鹰在高空盘旋着。那儿应该是暮色最稀的地方,也许它的背上还曝着从白云反照下来的阳光呢。看看这庙里并不肮脏,看看这一墙的忍冬花清香可喜,一种好奇的心突然牵引着我:“既
35、然走不动,便在这香案底下睡他一宵,且看他怎样?”庙宿虽是初次,我也不胆怯。明天,病好了,天未明前便起身走,一口气跑到家忽然我记起从前父亲责骂表弟的话。当时他这样大声地呵叱是故意叫我听见的么?是预知我有一天会在外边逢到山高水低,为免却这“迟行早宿”的嘱咐,便借着发怒的口吻,寓着警戒之意么?世间的父母,辛勤劳苦地为他们的子女都预备了一个家,犬的小的,贫的富的,希望子女们不致抛荒露宿,而世上栖迟于荒郊冷庙中者,又不知有多少人!“咦,你是镇来的么,天黑了,坐在这里做什么?”一位中年妇人拿了一个香篮踏进庙来,熟视我的脸,惊讶地问。“是哥儿吗?”这种不意地直呼我的奶名怔住了我。我想否认,但说不出口。“你认
36、不得我,难怪,十多年头了。我是你的堂姊。小时候我时常抱你的。”她急促地把自己介绍出来,毫无疑义地她的眼睛不会看错。我知道这位姊姊的名字,我也知道这位姊姊的命运。小时候我确是晨夕不离地跟着她的。她抱我,挽我到外边去采野生的果实,拔来长在水边的“千斤草”编成胡子,挂在我的耳朵上。端午时做香袋系在我的胸前。抱我睡的时候也有。有一次还带了一只大手套,在黑夜里把我吓得哭起来,那时我已有牢固的记忆了。在她出嫁的一天,好像并不以离开我为苦,在我哭着不给她走的时候分明地嫣然笑了看我一声不响,大概知道我有不得已的情形,便不再追问,只是热情地说,“天黑了,到我家去过夜,脏一点。”接着连推带挽地把我拉进她的家。这不
37、是家,这是庙左旁的一间偏屋。刚才我从右边进来,所以不曾留心到。屋里面只有一张床,一个灶,没有鸡,没有猫,没有狗,没有孩子,也没有老人,这不像家。我在床沿上坐了下去并且回答她我是她的堂弟,她好像异常高兴似地问我:“你为什么不雇把轿子呢?你在外面读书的,像你这样真有福气。你们是选了又选、挑了又挑的人。”接着答我的问句,话便川流似的滔滔地流出来。她诉出了她一生的悲苦,在弟弟的面前诉说悲苦是可耻的呀,以前不是我每逢受委曲的时候跑去诉给她听的么?但是她还得这样地诉说着,世上她已无可与诉的人了。她说到她如何受丈夫的摈弃,受自己同胞兄弟的摈弃,受邻里叔伯的摈弃,如何失去她的爱儿,如何成了一个孤独伶仃的人。她
38、年纪仅三十左右,但望去好像四十的老人了。她又告诉我怎样来这庙,每天于早晨傍晚在神前插几炷香,收一点未燃完的蜡烛,庙里每年有两石租谷,她每年便靠这租谷和香火钱过活,勉强也过得去。“靠来靠去还是靠菩萨。”慑于人之不可靠而仅能乞灵于神,她吐出这样可悲的定命论来了。听说我病了,她便收拾起她未说完的话,赶紧到灶下点起一把火,随即在屋的一只角落里拿来一束草这类似薄荷的药用植物在家乡是普遍地应用着的放在锅里煎起来,一面把她自己的床铺理了一理,硬要我睡下,又在什么地方找出一包红糖,泡在汤里,热腾腾地端来给我。一边抱歉似的说,“糖太少,苦一点。”在她端汤给我喝的时候,这步行和端碗的姿态仍然是十多年前我熟识的她。
39、我熟识她的每一个小动作。我感到安慰,我感到欣喜,在眼前,这化身为姊姊形态的家的温柔,令我忘了身在荒凉的岭下。她催我睡,不肯和我多说话,自己在床前地上展开一个旧毡陪我,我在这抚爱的幸福中不知不觉地睡去。次晨动身的时候,她为我整整衣领,扯扯衣襟,照着从前的习惯,直到我走到岭的半腰,回头望这古庙时,她还兀自茫然地站在那里。“有家的不论三更半夜,十里廿里,总得回去”父亲的话始终响在我的耳际。(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父亲对表弟的大声训斥或许也是说给我听的,寓有警戒之意,但我多年以后才意识到。B我走到岭脚时,一阵眩晕,就决定在大枫树底下的冷庙里过夜,想着次日天亮再
40、回家。C堂姊在出嫁时嫣然笑了,因为她为可以摆脱原生家庭而开心,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憧憬。D对在封建礼教束缚下过着苦难人生的堂姊,作为读书人的我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处童年奇妙的幻想与下文十八岁返家途中因病庙宿的现实形成对照,展现“我”的成长。B处的环境描写富有象征性,表现了山村封建思想的浓厚,为下文堂姊的遭遇埋下伏笔。C处连用多个短句,简洁明了,通过我的观察强调堂姊屋里面一贫如洗,根本不像个家。D处父亲的话与文首呼应,既使文章结构完整,又含蓄地表达了我逐渐理解父亲的苦心。8文中的堂姊与祝福中的祥林嫂在人物形象上有相似之处,试结合文本
41、简要分析。(5 分)_9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评价陆蠡:“在 30 年代所涌现的一批散文新秀中,他是独树一帜的。他像李广田那样洋溢着乡野和泥土的气息,又如芦焚那样善于倾吐忧郁和动人的故事,像吴伯箫那样驾驭着凝练质朴而清丽的文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_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原道章学诚学于圣人,斯为贤人。学于贤人,斯为君子。学于众人,斯为圣人。非众可学也,求道必於一阴一阳之迹也。自有天地,而至唐、虞、夏、商,迹既多而穷变通久之理亦大备。周公以天纵生知之圣,而适当积古留传
42、,道法大备之时,是以经纶制作,集千古之大成,则亦时会使然,非周公之圣智能使之然也。盖自古圣人,皆学于众人之不知其然而然,而周公又遍阅于自古圣人之不得不然而知其然也。周公固天纵生知之圣矣,此非周公智力所能也,时会使然也。譬如春夏秋冬,各主一时,而冬令告一岁之成,亦其时会使然,而非冬令胜于三时也。故创制显庸之圣,千古所同也。集大成者周公所独也时会适当时而然周公亦不自知其然也。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今人皆嗤党人不知孔子矣,抑知孔子果成何名乎?以谓天纵生知之圣,不可言思拟议,而为一定之名也,于是援天与神,以为圣不可知而已矣。斯其所见,何以异于党人乎?天地之大,可一言尽。孔子虽大,不
43、过天地,独不可以一言尽乎?或问何以一言尽之,则曰:学周公而已矣。周公之外,别无所学乎?曰:非有学而孔子有所不至;周公既集群圣之成,则周公之外,更无所谓学也。周公集群圣之大成,孔子学而尽周公之道,斯一言也,足以蔽孔子之全体矣。“祖述尧、舜”,周公之志也。“宪章文、武”,周公之业也。一则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再则曰:“甚矣吾衰,不复梦见周公。”又曰:“吾学周礼,今用之。”又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哀公问政,则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或问“仲尼焉学?”子贡以谓“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述而不作”,周公之旧典也。“好古敏求”,周公之遗籍也。党人生同时而不知,乃谓无所成名,亦非全无所见
44、矣。后人观载籍,而不知夫子之所学,是不如党人所见矣。而犹嗤党人为不知,奚翅【注】百步之笑五十步乎?故自古圣人,其圣虽同,而其所以为圣,不必尽同,时会使然也。惟孔子与周公,俱生法积道备无可复加之后,周公集其成以行其道,孔子尽其道以明其教,符节吻合,如出于一人,不复更有毫末异同之致也。然则欲尊孔子者,安在援天与神,而为恍惚难凭之说哉?(选自文史通义)【注】奚翅:何止,岂但。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 分)集大成者 A 周公 B 所独也 C 时会适当时而然 D 周公 E 亦不自知 G 其 H 然也1
45、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含义及相关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道法大备之时”的“备”,意为“完备”;与成语“求全责备”的“备”字词义相同。B“时会使然也”的“时”,意为“时机”,与齐桓晋文之事“无失其时”中“时”词义相同。C“宪章文、武”中“宪章”与答司马谏议书“以膏泽斯民”中“膏泽”用法不同。D“郁郁乎文哉”的“文”,意为“文采”,与论语十二章中“文质彬彬”的“文”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认为春夏秋冬,各自掌管一个季节,而冬季之所以胜过其它三个季节,是因为冬季宣告了一年的完成。B周公是集群圣之大成的圣人,在他之外再也没有其他
46、学问了,孔子向周公学习,所以没有孔子没有学的东西了。C作者认为达巷党人说孔子“无所成名”的行为尚有见地,但后人阅读书籍,却不了解孔子所学,这是不应该的。D自古成圣的方法,不一定完全相同,而周公集大成以行其道,孔子向周公学道,并阐明周公所教,其道如出一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今人皆嗤党人不知孔子矣,抑知孔子果成何名乎?(4 分)(2)然则欲尊孔子者,安在援天与神,而为恍惚难凭之说哉?(4 分)14结合材料第二段,概括作者认为孔子“学周公而已矣”的依据。(3 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小题。题胡逸老致
47、虚庵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黄庭坚前年离开谪居的川蜀,次年又被贬往广西宣州。本诗就写于两次贬谪之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致虚庵”是胡逸老的书斋,首句“藏书万卷”既写出了藏书之多,也照应了诗题。B“必有明月生蚌胎”一句与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句都营造了凄冷的意境。C诗人赞叹胡逸老观山观水都能得其妙处,借山水的妙境使人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D本诗借为书斋题诗,既写出胡逸老心性豁达闲适,也流露出黄庭坚自己广阔的胸襟。16全诗是如何塑造胡逸老的
48、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_(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借盘庚的故事表明“_,_”的行事准则,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概括。(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会激起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其四)中“_,_”写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3)“云”具有随风飘荡、游止不定的特点,古典诗词中常用“云”这个意象来表现游子漂泊流离、无所依附,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任何一种语言
49、,从教、学、使用的角度来看,相对地讲,语汇是比较难的。这是因为:第一,。比如汉语普通话,说“吃面包”“吃苹果”“吃菜”“吃牛肉”,但是不说“吃酒”,因为酒是液体,要说“喝”,不说“吃”,然而,凡是药,即使是药水或者汤药,统统说“吃”,不说“喝”。这又有什么道理可讲,有什么规律可循呢?第二,词太多。学任何语言,要想稍微管点儿用,总得会几千个词。许多词有多义多用现象,充分理解已经不易,掌握使用做到准确得体更难。人们容易感到语音、语法困难,尤其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其实,无论就数量说或就内容说,。第三,语汇的身上负载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传统,社会风土人情,以至人们的心理特征和思维习惯。倘若这些方面的
50、知识不够,。在中国,比如举行一次文艺晚会,大家请某人弹一曲钢琴,或者唱一首歌,或者朗诵一首他本人写的诗,表演完了,大家鼓掌,他答谢,同时可能说(尤其在很小型的,十个八个人的聚会时):“胡弹乱唱,献丑,献丑”“见笑,见笑”“请指教”。在西方,不大会这样说;西方人初次听见中国人这样说会感到不理解,甚至诧异。(摘自张志公语汇重要,语汇难,有删改)18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引号,并且它们的用法相同。B加点的“稍微”指数量不多,这里表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严谨。C加点的“就”作为介词,在文中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D加点的“以至”表示上述原因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