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导学训练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9729380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司马谏议书》导学训练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答司马谏议书》导学训练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答司马谏议书》导学训练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司马谏议书》导学训练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答司马谏议书 导学训练一、文言小题1一词多义:“知”。(1)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则非某之所敢知: (3)孰为汝多知乎: 2文言句式。(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2)受命于人主: (3)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4)至于怨诽之多: 3词类活用。(1)以膏泽斯民: (2)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3)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4)以兴利除弊: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故略上报B于反复不宜卤莽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5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胥怨者,民也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受命于人主

2、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至于怨诽之多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私下,私自。这里用作谦辞B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强聒:硬在耳边啰唆,强作解说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汹汹:喧扰,争吵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某启:昨日蒙教 某:代指自己B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强:强行C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视遇:看待D而议事每不合每:经常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项是()A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B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C辟邪说,难壬人,

3、不为拒谏。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某启:昨日蒙教某:代指自己B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强:强行C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膏泽:施恩惠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度义而后动度:估计,考虑。B而议事每不合每:每次。C辟邪说,难壬人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D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操:持。1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和勇气的较量。在宴席座位上,项羽以主人自诩,自居南向上位,侧面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B答司马谏议书和谏逐客书一样,都是臣子写给君

4、主的奏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两篇文章都能立足现实进行说理,体现出古代文人的担当精神。C古代文言文中的称谓众多,有敬称,如公、子、足下、壬人、先祖父等;有谦称,如愚、鄙、寡人等;也有蔑称,如竖子、鲰生、不德等。D古代皇帝除姓名外,往往有尊号、年号、庙号和谥号。其中庙号和谥号皆是对帝王死后的称谓,前者如高祖、太宗,后者如文帝、武帝。12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错误的两项有()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译文:私下认为与您同游相处也有很长时间,但是在处理问题上意见总不一致,是因为所持的方法不同的缘故。B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5、。译文:现在您责备我的,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事,招致下面的埋怨和诽谤。C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译文:盘庚迁都殷地,遭受人们的埋怨,并不特别是朝廷的士大夫埋怨他。D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译文:如果说现在一律不做事,遵守祖宗的陈规旧法,不加更改,那我就不敢领教了。二、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

6、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曰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曰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

7、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更变。”介退谓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孙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知经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

8、:“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选自张居正通鉴直解)13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B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C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D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句子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与“度义而后动”两句中的“度”含义不相同

9、。B“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与“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中的“是”含义不同。C“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与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中的“所以”用法相同。D“介甫偶未之察耳“”与鸿门宴中“大王来何操”的文言句式特点相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司马光的指责,王安石辩解说,他可以承认自己对国家不够尽心,未能让百姓享受更多福利,但决不承认对方对自己的指责无所事事,因循守旧。B司马光认为,法度的好坏取决于人。坏的法度交由良吏执行,弊端也会去除;而好的法度交于庸官执行,也显现不出其优势。C唐介预言,王安石虽然学识渊博,但拘泥古法,见解虚浮,不合实际,如果让他执政,一定

10、会变换现行法度,使国家陷入困扰之中。D孙固认为,王安石文章、品行都很高,但心胸狭隘,难以容人,担任谏官可以,若出任宰相,就不如司马光等人了。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2)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17“盘庚迁都”作为论据,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解读有何不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天下之人恶介甫【注】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

11、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以饫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材料二: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

12、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故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注王安石、字介甫。18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光独A知其不B然C介甫固大贤D其失在于用心E太过F自信G太厚而已。1

13、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国,治理国家,“治”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中“治”含义不同。B往往暴得美官,暴,损害意,与“暴殄天物”中“暴”含义相同。C使,连词,假使,与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中“使”含义相同。D见教,指教我,此处“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见保”中“见”用法不同。2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认为王安石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推行新法百害而无一利,只是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B司马光虽然对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但他仍认为王安石是一位了不起的贤士。C材料二首先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

14、他的几个方面,为下文有的放矢、逐一反驳树立了靶子。D材料二运用盘庚迁都的历史故事表明了自己不会因流言蜚语而改变变法的决心,很有说服力。2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也。(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2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改变古代圣贤治国养民之道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简要阐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15、。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乙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士夫司马光惶恐再拜,介甫参政谏议阁下: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士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成被其泽矣。天子用此,起介甫于不可起之中,引参士政,岂非欲望众人之所望于介甫邪。今介甫从政

16、始期年,而士士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光窃意门下之士,方日誉盛德而赞功业,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非门下之士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B

17、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C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D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以为相好之日久”中的“以为”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中“以为”含义相同。B“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中的“固”与“臣固知王不忍也”中的“固”含义相同。C“今介甫从政始期年”中“期年”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期年”含义相同。D“敢以此

18、闻达于左右者也”中的“闻达”与“不求闻达于诸侯”中的“闻达”含义不同。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针对司马光的种种指责,引出“名实”。这一根本问题,高屋建瓴,意在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质,为变法正名。B王安石与司马光政见不同,但是在书信往来中始终抱着互相尊重的态度委婉地表达个人观点,并坚持自己的政见。C司马光充分认可王安石的个人能力和学识,并且支持皇帝对王安石的重用,但对他坚持变法可能产生的后果深感忧虑。D司马光既不对王安石歌功颂德,也不坐观成败,而是客观地指出社会各阶层对变法的态度,并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2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辟邪说,难壬人,

19、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2)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27清代刘熙载评论王安石的文章“只下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请结合甲文第一段进行分析。试卷第5页,共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 知道。 接受,领教。 知识。【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掌握文言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知”,动词,知道,预料;句意: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知”,动词,领教;句意: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知”,通“智”,聪明,智慧,知识丰

20、富;句意:谁说你知识丰富呢?2 “于朝廷”作状语后置。 “于人主”作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句,“何为”应为“为何”。 定语后置句,“多”作定语后置。【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状语后置句,即“于朝廷议法度而修之”;句意:在朝廷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修改。“受命于人主”,状语后置句,即“于人主受命”;句意: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何为”,即“为何”,宾语前置句;句意:(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怨诽之多”,定语后置句,即“多怨诽”;句意: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3 名词作动词,给予好处。 形容词用作动词,谄媚,巴结。 名词用作动词,做,从事

21、,办理。 形容词作名词,有利的事业;形容词作名词,有害的事情。【详解】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能力。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就是活用现象。文言文中常见的活用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膏泽”,名词活用为动词,施加恩惠;句意:施加恩惠给这些老百姓。“媚”,形容词用作动词,谄媚,献媚讨好;句意: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句意: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 “利”,形容词作名词,好事;“弊”,形容词作名词,弊端;句意: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

22、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4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之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上报,古义: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报告。B.反复,古义:书信往来;今义:重复。C.非常,古义:不同寻常;今义:很。D.生事,古今义相同,都是:制造事端。故选D。5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23、”,判断句,第二个“为”表判断,可译为“是”。“胥怨者,民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朝廷”修饰“修”,后置了,现代汉语语序为“议法度而于朝廷修之”。“受命于人主”,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人主”修饰“受命”,后置了,现代汉语语序为“于人主受命”。“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为”的宾语,“何”前置了,现代汉语语序为“则众为何而不汹汹然”。“至于怨诽之多”,定语后置句,形容词“多”作定语修饰”怨诽”,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至于多(之)怨诽”。综上分析,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6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

24、言文词语含义能力。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的意思是 “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汹汹”的意思是“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故选C。7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B. 强:勉强。句意: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 故选B。8D【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A.“而已”,古今意思相同,罢了。句意:盘庚迁都的时候,老百姓都怨恨,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而已。B.“苟且”,古今意思相同,指只顾眼前,得过且过。句意: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大多数以不忧虑国家大事、随波逐流、讨好众人为上。C.“邪说”,古今意思相同,

25、有严重危害性的不正当的议论。句意: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D.“行路”,古义为陌生人;今义为走路。古今意思不同。句意: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故选D。9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 强:勉强。句意: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故选B。10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B.“每”:常常,经常。句意: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故选B。1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自居南向上位”错误,应为自居东向上位,宴席以东向为

26、尊,次南向;B.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给司马光(同僚)的回信,不是奏疏。C. “不德”是谦称;“壬人”是蔑称,指巧言谄媚、不行正道的人。故选D。12AC【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A项,“所操之术”翻译错误,“术”不是方法,这里指政治观点、主张;“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的意思是: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

27、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C项,“非特朝廷士大夫”翻译错误,“特”,不是“特别”之意,这里是“只”之义。“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的意思是: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故选AC。13C 14C 15A 16(1)况且先王的善政很多,反而要只把这些作为要务吗?(2)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 17王安石认为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而司马光认为,盘庚不忍心使用刑罚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复

28、劝说,最终还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顺从,并不是说废弃所有人的意见,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帝想启用王安石,曾公亮极力推荐。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大任。”皇帝问他原因,唐介回答说:“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所以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帝欲用安石”为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可独立成句;“曾公亮”是“力荐之”的主语,故“曾公亮”前应断开,可排除A;“安石难大任”是“言”引出的内容,故“言”后应断开,可排除B;“帝问之”为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可独立成句;“介”是“曰”的主语,故“介”前应断开,可排除D。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

29、识以及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能力。A.正确。“计划/考虑”;句意: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B.正确。“认为对/这,此”;句意: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果真能如此那是国家和百姓的福分。C.“用法相同”错误。“用来的/的原因”;句意:经学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事务的。/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D.正确。均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介甫偶未察之耳”“大王来操何”;句意:介甫您许是偶然没有察觉到吧。/大王来的时候拿着什么。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决不承认对方对自己的指责无所事事,因循守

30、旧”错误,依据“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意思是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可知原文说的是“现在不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而不是“不承认对方对自己的指责无所事事,因循守旧”。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且”,况且;“以此独为”,唯独把这些作为;“顾乎”,反问句式,“反而(或难道)吗?”(2)“恤”,顾念;“同俗”,附和世俗;“善”,好事。1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

31、可悔故也”可知,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由此可知,王安石认为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依据“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可知,司马光认为,盘庚遇到水灾而要迁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盘庚不忍心使用刑罚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最终还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顺从,并不是说废弃所有人的意见,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参考译文: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

32、(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陛下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陛下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陛下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

33、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制订法令并交给执行部门去施行,这当然是您的权限范围的事。但是应当抓大放小,保留好的,去除不好的,不应不分巨细,只图新奇而将所有旧的法令全部改变。况且法令需要人来执行,倘若介甫您能选择良才在执行部门任职,有弊端的法令自然去除,倘若执行部门任非其才,即便每天给他们好的法令,终究无所补益。介甫您所说的先王之政是指的周朝的泉府所做的赊贷吗?我琢磨那时的赊贷,似乎与今日借贷青苗钱还是有差异的,况且先王的善政很多,反而要独独以此为要务吗?至于说到排除邪说,责难奸佞之人,果真能如此那是国家和百姓的福分。但是恐怕介甫您与变法

34、和逐利的人走得越来越近,身边少不了那些好歪理邪说的奸佞小人。他们都是一些歌功颂德曲意逄迎之徒。介甫您许是偶然没有察觉到吧。这都是说盘庚遇到水灾而要迁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盘庚不忍心使用刑罚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最终还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顺从,并不是说废弃所有人的意见,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哪里是劝您不以国事为重,以媚俗从众为荣?只是说天下有不同的意见,也希望您能多少留意体察而已。(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曾公亮极力推荐。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大任。”皇帝问他原因,唐介回答说:“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所以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

35、(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唐介退朝后对曾公亮说:“安石果真被重用,天下一定会陷入困顿之中,你们应该知道。”宋神宗问孙固,孙固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德行都很好,能够胜任侍从或献纳之职。宰相要有(宰相的)气度,王安石性情偏激,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您如果)一定要物色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都是合适的人选。”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只知道经学,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事务。”皇帝说:“这样那么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

36、做的事。”皇帝就采纳了(他的意见)。(选自张居正通鉴直解)18CDF 19B 20A 21(1)他们用来养民的办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2)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是认为正确而看不到值得反悔的地方的缘故。 22原因是王安石认为古代圣贤的治国养民之道都是老生常谈,不值得去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您本来是大贤人,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太强罢了。“光独知其不然”,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C处断开;“介甫固大贤”,判断句,D处断开;“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句式对称,句意相关,F处断开。 故在CDF处

37、断开。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治理国家;安定太平。句意:古来圣贤用来治国的方法。/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到今天秦国仍太平、强大。B.“往往暴得美官,暴,损害意”错误。一下子、突然;损害。含义不同。句意:有的人往往一下子得到好的官职。/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C.正确。句意:假使他们真的是君子。/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护自己的百姓,那么就足以抵抗秦国。D.正确。教我;表示被动。句意:如今您来指教我的。/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百害而无一利”错。原文有“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可见不是没有一点利处。

38、故选A。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用来的办法;“轻”,减轻;“薄”,减少。(2)“度”,考虑;“动”,采取行动;“是”,认为正确。2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分析可知,王安石认为古代圣贤的治国养民之道都是老生常谈,不值得去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参考译文:材料一:当今天下十分厌恶您的人,他们对您毁谤、污蔑,所有的坏话都用上了。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您本来是大贤人,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太强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古来圣贤用来治国的方法,不过是使众官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

39、务,委派任务而责令其取得成功;他们用来养民的办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您认为这些都是迂腐儒生经常谈论的,不值得去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于是,财利方面的事不再委派三司经管而改由自己管理,又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集擅长文章之士及通晓财利之人,让他们去大讲功利。假使他们真的是君子,就本来不应该讲利;假使他们真的是小人,则本来要刮尽人民的财富来满足皇上需要,又怎么能从愿呢?这样就知道三司条例司这一官署,是不当设置而设置了,又在官署中不按正常做法用人,有的人往往一下子得到好的官职,于是讲利的人都捋袖出臂,张目环顾。自夸自卖,争着进用,各自斗智斗巧,以改变祖宗旧有的法度,大概这样做获得

40、的利不能弥补造成的害,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只不过是另出一番新意,用来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但它的危害已经够严重了。材料二: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

41、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陛下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陛下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陛下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

42、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23C 24A 25B 26(1)批驳错误言论,排斥奸佞小人,这不是拒绝接受他人的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我本来预先知道它会这样的。(2)从前,跟您议论起朝廷的政事,意见屡有不合,对此,不知道您已经察觉到了或是没有察觉到,然而对于我来说,对您的向往、敬慕之心始终没有改变。 27第一句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是政见不同,非常简洁。第二句王安石简炼地表明自己知司马光见解坚定,不会轻易改变政治观点,因此只作简单答复,不再一一自辩。第三句笔锋一转,表示还是会详细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希望予以谅解,表意清晰简洁。【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

43、:像这样的人,不仅是对您不忠,也是对朝廷不忠。如果您真的坚信变法主张,推广实行,等到二三年之后,则朝廷所受的祸害已经很深重了,怎么能够挽救呢?“不唯不忠于介甫”和“亦不忠于朝廷”结构一致,都是状语后置句,“于介甫”“于朝廷”都是后置状语,与前面的谓语“不忠”不可断开,排除AD。“此志”是“信”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2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认为。/把作为。句意: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喜爱狩猎,就想到用三面不杀,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不要赶尽杀绝),把它作为度。B.正确。都是“本来”。句意: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我本来就知

44、道君王您是不忍心。C.正确。都是“一周年”。句意:到现在您执政才一周年。/一周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言,也没有可说的话了。D.正确。通报、使知道。闻名显达。句意:没有一个人敢把这些情况通报给您。/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故选A。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委婉地表达个人的观点”错误,两人表达观点都不委婉,都在文中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主张。如文(一)“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不为侵官;不为生事;不为征利;不为拒谏”和文(二)“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两人都是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

45、故选B。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辟”,批驳;“难”,排斥;“怨诽之多”,定语后置句,“多怨诽”;“固”,本来。(2)“曩”,从前;“违戾”,违背、抵触、意见不合;“变移”,改变。2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语言,分析说理特色的能力。由题干可知,首先要理解刘熙载评价之语的内容,然后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分析这一评价。刘熙载认为王安石可用“一二语”“扫却”他人“数大段”,极为“简贵”,这是说王安石的文章言简意赅,反驳的时候针锋相对,虽行文简洁,但结构严谨,没有枝蔓。从第一段来看,这一段共三句话,第一句“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意思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