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十二月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目录前言 1一、总则 2(一)指导思想2(二)规划原则2(三)规划依据3(四)规划期限4(五)规划范围4二、土地利用现状及面临的形势5(一)区域概况5(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5(三)土地利用特点6(四)现行规划实施情况7(五)现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9三、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10(一)区域发展战略10(二)土地利用战略10(三)土地利用目标12(四)规划调控指标12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14(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4(二)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15五、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18(一)基本农田保护区18(二)一般农地区18(三)林业用地区19(四)城镇建设用地区19I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五)村镇建设用地区20(六)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20(七)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21(八)风景旅游用地区(复区) 21六、建设用地空间管制23(一)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边界23(二)划定建设用地管制分区23七、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26(一)严格保护耕地资源26(二)加强基本农田建设27(三)强化土地综合整治27八、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29(一)加强生态用地保护29(二)优化生态产业布局30(三)建立土地利用的环境建设
3、机制30九、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31(一)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31(二)科学配置城镇用地32(三)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32(四)大力推进采矿用地综合整治34(五)统筹安排基础设施用地34十、乡镇土地利用调控35(一)乡镇土地利用调控范畴35(二)乡镇土地利用调控目标35(三)乡镇土地利用区域差别化调控35(四)乡镇规划指标分解36十一、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39(一)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范畴39(二)中心城区功能定位39II(三)近期中心城区发展重点39(四)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0十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41(一)产业用地项目41(二)交通用地项目41(三)环保用地项目41(四)水利用地
4、项目41(五)旅游用地项目41十三、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2(一)健全规划实施行政管理机制42(二)建立规划实施经济保障机制43(三)强化土地利用动态监管机制43十四、附则 45(一)规划适用45(二)规划调整45(三)规划实施与解释45附表 46附表 1 房山区规划主要控制指标46附表 2 房山区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表47附表 3 房山区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48附表 4 房山区各乡(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表49附表 5 房山区各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50附表 6 房山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清单52III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前言房山区位于北京
5、市西南部,是承接主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 重点地区,是京津冀区域京保石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是北京市西南 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首都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 都的战略构想、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 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 号)、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 管理委员会关于抓紧推进区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有关 事项的通知(市规划国土发201716 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 调整下达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有关指标的通知 (京政字201717 号)、关于抓紧推进区乡土地
6、利用总体规划调 整完善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市规划国土发201716 号) 和关 于加快推进按时完成区乡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函(市规划国土 函20172899 号) 等文件要求,房山区认真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2006-2020 年) 调整完善工作。经过资料收集、项目对接、方 案编制、数据库建设等阶段,完成了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调整方案立足于房山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和土地资 源供需状况,明确了规划期间房山区土地利用的战略、方针和目标, 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 坚持“两减一增”的土地利用发展战略目 标,继续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
7、保护力度,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 保障十三五期间交通、水利、民生等重点建设项目落地,并提出了规 划实施的保障措施。1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一、总则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 牢牢把握首都城市定位, 大力实施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 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 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完善城市 治理体系,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加强土 地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8、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 品质、城市竞争力,保障房山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 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 都的总体要求, 结合房山区实际, 促进发展战略实施。统筹城镇与农 村、山区与平原协调发展,充分考虑房山区土地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 全面推进各类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鼓励盘 活存量建设用地,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和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 设“一城一区”(中关村南部科技创新城和生态宜居示范区) 新房山, 打造京保石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规划
9、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的相关要 求, 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两减 一增”的土地利用发展战略目标(即“主动削减建设用地、务实核减 耕地和基本农田,不断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2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要控制指标, 继续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 优化建设用地结构 和布局, 保障十三五期间交通、水利、民生等重点建设项目落地,实 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目标。(三)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 京津冀协同
10、发展规划纲要5.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41237 号)6.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7.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8.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9. 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10. 房山新城规划(2005-2020 年) 11. 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2.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市规划国土发201659 号)13.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下达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有关指标的通知(京政字201717 号)1
11、4.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下达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有关指标的通知(市政字201717 号)3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15.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按时完 成区乡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函(市规划国土函2017 2899 号)16.北京市、房山区有关土地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 (四)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与现行规划保持一致, 仍为 20062020 年, 以 2014 年 为更新时点年。(五)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房山区行政管辖区内的全部土地, 辖区边界以 2014 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边界为准, 包括 24 个乡镇、街道和
12、地区, 土 地总面积 199483.31 公顷。4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二、土地利用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 区域概况房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 东北与丰台区相接,东隔永定河与大 兴区相望,南与河北省涿州市为邻,西与河北省涞水县接壤, 西北与 门头沟区相连, 土地总面积 199483.31 公顷。全区辖 24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地区,共有 132 个社区居委会、 459 个行政村。2014 年全区常住人口 103.6 万人。常住外来人口 26.7 万人, 占常住人口的 25.8%,户籍人口 79.4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 实现 519.3 亿元, 全社会
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505.8 亿元,财政收入达 到 135.2 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5911.8 元,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达到 18808.8 元。(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014 年,房山区土地总面积 199483.31 公顷,农用地面积为 106672.46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53.47%;建设用地面积为 35345.15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17.72%;其他土地面积为 57465.69 公顷, 占 土地总面积的 28.81%。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 25565.4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82%;园地面积为 15857.0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9
14、5%;林地 面积为 60774.1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0.47%;人工牧草地 6.02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较低;其他农用地面积为 4469.76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2.24%。在建设用地中,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 30424.45 公顷,占土地总5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面积的 15.25%;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 4249.98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 的 2.13%;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670.72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34%。在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为 4469.7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24%; 自然保留地面积为 52995.9
15、8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26.57%。(三)土地利用特点1 地貌类型多样, 地质灾害易发房山区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 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 低, 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 东部和南部为沃野平原,山区、浅山 区、平原面积各占三分之一。西部以山区为主, 岭谷相间, 坡度较大, 林业、旅游业较发达, 全区 80%以上林地分布于此; 中部以丘陵、浅 山为主, 坡度缓,谷地开阔,适于发展果树, 是全区果粮生产基地, 园地主要分布在这里; 东南部是平原地区, 是全区粮食、蔬菜的主要 生产基地,目前东南部平原耕地占全区耕地面积比重超过 70%。房山地形复杂多变,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分布有中山、低山、
16、丘陵、 岗台地、冲洪积平原、冲积平原。海拔高度从最高点的白草畔(霞云 岭)到最低点的立教(琉璃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高 坡陡, 地质构造复杂,加之近年来汛期雨量充沛, 易引发地质灾害。2农用地比重较大,建设用地区域分布不平衡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中, 农用地比重超过 50%,以林地、耕地为主, 分别占农用地的 57%、23%。为区域发展提供了绿色生态屏障和开放 空间, 同时也体现出丘陵地区发展以林、农经济为主的特点。各类建 设用地在平原、浅山区和山区的分布不平衡,城镇用地占建设用地的 38%,其中 80%分布在平原乡镇,坐落于铁路、公路两侧; 农村居民6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17、2020 年)调整方案点占建设用地的 40%,散落于全区,平原地区分布相对稠密, 山区分 布零散;独立工矿用地大多分布于交通便利、水电资源较丰富的中东 部地区; 交通用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及东南部, 西部地区受到山地地形 的影响, 交通用地比例较小。3未利用地零散分布于山区未利用地主要为荒草地、裸岩地,90%分布于山区、浅山区乡镇, 主要表现为干枯的河滩、砂砾地或废弃的沙坑,分布相对零散。(四)现行规划实施情况1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规划实施以来,坚持“规模有度、开发有序、还款及时、良性循 环”的土地储备开发模式,重点保障交通、 民生、产业、文教等多项 用地需求,全力助推区域内经济平稳向
18、前发展。一是满足了北京高端 制造业基地、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良乡高新技术产业区等 重点功能区以及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二是保证了公 共绿地、湿地公园、教育、养老、交通运输等公共服务用地需求,提 升城市服务与环境建设水平;三是继续坚持土地供应向以改善民生为 核心的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满足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需求,仅 2010-2013 年,房山区供应土地面积就达 18 平方公里,包括地质灾 害易发区迁移人口的安置用房。2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现行规划实施期间,房山区通过强化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建立了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严格落实北京市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21533.33 公
19、顷(32.30 万亩), 既保证了经济建设用地的需求,又实7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现了区内责任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加大投入高标准基 本农田建设, 截至 2014 年, 已建成 2666.67 (4 万亩)、在建 5813.33 (8.72 万亩)。3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现行规划实施期间,房山区始终秉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 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用地 向园区集聚的模式,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以实现房山区“两轴三带五 园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建设用地地均产出不断提高。自 2009 年(89 万元/公顷) 至
20、 2013 年(138 万元/公顷),建设用地地均产出年增长率约 10%。城乡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不断增强。自 2009 年(3176 人/平方 公里) 至 2013 年(3362 人/平方公里),全区城乡建设用地人口承载 力提升率接近 6%,建设用地集约度不断提高。4全区生态环境建设初见成效围绕建设“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城市绿景”三大体系,构建北 京西南绿色生态屏障的核心功能,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争取国家 资金 1120 万元, 2010 年房山区完成了史家营乡、大安山乡两个矿山 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同时又完成 2 个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实施绿化造林工程,扩大城市绿色空间, 改善人
21、居环境质量。截 至 2013 年,城区实有绿地面积由 31 平方公里上升到 43 平方公里, 改善了城市绿色景观,缩小区域生态环境差别,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全面提升了房山区乃至北京城市总体绿化水平,加速推动了城乡一体 化建设进程。8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五)现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耕地保护压力大2013 年全区耕地 25180.00 公顷(37.77 万亩),比 2020 年耕地保有量 25866.67 公顷(38.80 万亩) 低 686.67 公顷(1.03 万亩) , 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一是因为耕地占用较多、后备资源较少;二 是由于“二调”调
22、查口径、地类认定标准不同,造成全区 2009 年耕 地锐减 2373.33 公顷(3.56 万亩),仅为 25906.67 公顷(38.86 万亩), 比 2020 年耕地保有量仅多 40.00 公顷(0.06 万亩)。此外,因平原 造林、“7.21”灾毁、水源保护区治理等多种原因造成全区一定数量 的耕地实际用途已发生变化,不再适宜耕种, 现状耕地保护压力大。2城乡建设用地高于规划目标,未来腾退压力大截至 2013 年, 全区城乡建设用地 30038 公顷, 比 2020 年规划目 标 28200 公顷超出 1838 公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基期年已经突 破规划目标, 2009 年全区城乡建
23、设用地 28713 公顷。二是规划安排 全区应腾退城乡建设用地 82 平方公里,但截至 2013 年城镇工矿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减反增,分别增加 816 公顷、 509 公顷。3建设用地效率效益较低,集体缺乏有效管控随着京津一体化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全区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和建设用地地均GDP 都有所提高,但远低于北京 市平均水平。全区集体建设用地零星分布, 且沿原有村庄或道路无序 蔓延, 尤其是在山区, 集体建设用地不合规比例较高, 总体呈现“小、 散、低、 乱、差”态势,集聚效应不高。9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三、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
24、标(一)区域发展战略1战略目标按照房山区“三区一节点”的功能定位, 把房山区打造为京保石 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是房山区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 求, 是全面提升“内承外联”功能, 对内成为承接主城区高端要素的主 要承载地之一,对外成为面向北京新机场、辐射拉动周边河北省地区 发展的重要枢纽节点,实现疏解非首都功能、承接主城区高端要素、 发展高精尖产业、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实现房山区全面 转型, 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旅游生态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 把京 保石发展轴打造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三轴”中的示范轴的有效 途径。2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
25、间,经济结构显 著优化, 低端产业有序清退疏解, 金融、文化等新兴业态不断壮大, 地区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城市核心功能不断强化,“城市病” 、“郊 区病” 、“山区病”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和山 区发展迈上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生态宜居水平显著提升。 城市宜居性进一步提高, 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 居民宜居宜憩和生态休闲需求得到满足。(二)土地利用战略1推进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为契机,按照“东部优先, 西部10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优化”总体部署, 统筹安排与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重点保
26、障新城 建设和重要交通廊道的用地需求, 大力提升科技创新高端服务功能, 以棚户区与旧城区改造为主,推动城乡结合部改造, 改善居民居住条 件,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2全面实现耕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控制建设 用地规模。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推进农用地功能多元化, 实现农 地资源保护从单纯的耕地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保护和生态管护全面 发展, 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耕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3加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十三五”时期,房山建设首都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 理协作区, 打造高品质的生态空间, 实现“生态宜居城
27、市”的发展目标。 以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旅游资源为依托,加强西部山区生态涵养和保 育,控制水土流失, 打造京西南生态屏障; 加速农田林网、荒滩治理、 平原绿地系统、水域、公园等建设,加快平原防护林体系和公园绿地 建设, 打造中部森林湿地绿化美化带;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 新城河道景观效应,扩大生态空间,建设成片森林和恢复连片湿地, 构建东部生态宜居的城市公园生态景观休闲圈。4强化土地高效集约利用通过工业向集中发展区或园区集中,形成产业聚集的优势, 节约 土地资源,提高工业发展水平,有利于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水平, 为土地集约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通过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提高农业 的规模经营
28、水平,加快农业产品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11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变,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的效益,改善农地的集约利用水平;通 过农村居民向中心村或城镇的集中,让农民享受到中心村或城镇较为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三)土地利用目标以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为前提,以显著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为 目标, 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结合房山区“三区一 节点”功能定位,保障房山区发展的用地需求,以疏解非首都功能、 承接主城区高端要素、发展高精尖产业为导向,以打造科技
29、研发和高 端制造为引领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发展目标, 高标准推进山、水、林、 田、 湖建设, 重点发挥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发展生态型产业, 实现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规划调控指标1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以保障全区社会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 严格保护耕 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在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的基础上, 严格控 制建设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护日益稀缺的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期内,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 12200 公顷(18.3 万亩),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13280 公顷(19.92 万亩)。2 主动实施减量规划、 从严控制建设用
30、地规模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发展趋势, 从 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落实减量规划。规划期内,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34085.76 公顷, 其中城乡建设12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用地总规模为 28200 公顷,交通、水利设施及其他建设用地为 5885.75 公顷。规划期内,城乡建设用地阶段性减量考核目标为 29100 公顷, 阶 段性净减量任务为 1600 公顷。13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农业用地规 划 调 整 完 善 后 , 全 区 规 划 用 途 区
31、为 农 业 用 地 规 模 共 计 109916.17 公顷, 比调整完善前增加 10102.76 公顷, 其中基本农田保 护区规模 12500.20 公顷,比调整完善前减少 10098.71 公顷;一般农 地区规模 22406.29 公顷,比调整完善前增加 6447.5 公顷;林业用地 区规模 75009.68 公顷,比调整完善前增加 13753.99 公顷。2建设用地规划调整完善后,全区规划用途区为建设用地规模共计 34085.75 公顷, 比调整完善前减少 1196.01 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28200 公顷, 比调整完善前增加 1083.57 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规
32、模 5885.75 公顷, 比调整完善前减少 2295.35 公顷。3其他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后,全区规划用途区为其他土地规模共计 55481.38 公顷, 比调整完善前减少 8906.72 公顷, 其中河流水系规模为 4105.18 公顷, 比调整前减少 2021.21 公顷; 自然保留地规模为 29538.87 公顷, 比调整完善前减少 71.70 公顷;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规模为 841.15 公顷,比调整完善前增加 2.00 公顷;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规模为 18695.27 公顷, 比调整完善前增加 2200.35 公顷; 其他用地区规模为 2300.91 公顷,比调整完善前减少 901
33、6.17 公顷。14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二)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区域总体格局根据北京市城市空间优化调整要求及房山区“三区一节点”功能 定位,统筹考虑全区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城市布局、产业布局和生 态布局, 坚持区域经济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原则,在“十二五” 时期“两轴三带五园区”的基础上,构建“三团、三轴、两区”的空间格 局,即“三大城市组团、三条城市发展轴、两大功能发展区”。三大城市组团, 即长良、燕房、窦店三大城市组团;三条城市发展轴,即城市服务发展轴、科技创新发展轴、新兴服 务发展轴;两大功能发展区,即平原核心功能区和山区生态涵养区。2优先布局生态
34、用地重点构建“一屏两带三圈”生态空间格局,打造西部屏障水源涵养 区、中部森林湿地绿化美化带、东部城市景观生态休闲区三个区域, 创建生态协同发展生态体系,优化区域生态格局。西部屏障水源涵养区。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试点建设为 契机, 以恢复和提高植被覆盖为基本目标, 以涵养水源为重点, 加强 西部山区生态涵养和保育。中部森林湿地绿化美化带。以快速路网和河流水系为生态廊道, 湿地资源为载体,发展绿道体系, 建设郊野森林湿地环带, 加快平原 防护林体系和公园绿地建设。依托长沟国家泉水湿地公园、琉璃河湿 地公园等重大项目带动促进湿地的保护。东部城市景观生态休闲区。以提升城市生态功能为目标,结合农
35、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成片森林和恢复连片湿地, 提升新城河道景观15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效应,扩大生态空间,整体构建生态宜居的城市公园生态圈。3合理布局农业用地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围绕“菜篮子工程”、现代种业和休闲 农业等主要业态,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着力推进中 国北京农业生态谷等重点项目。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以北京农业新定位为导向,通过清退疏解低 端产业, 承接高端高效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着力发展以高科技 为主导的现代种业和集生产、休闲、观光一体的农业园区与农业基地, 开展丰富多彩的农业嘉年华活动。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
36、 加快推进房山产区建 设,重点加强青龙湖葡萄酒核心区和张坊葡萄酒文化旅游区等基础设 施建设。提高食用菌生产质量和产量,大力发展果树和中草药种植等 特色产业。4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在统筹存量土地利用的基础上,依托城镇已有的基础设 施, 少占耕地和林地,避让基本农田、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要的生态 环境敏感地区, 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布局、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提 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房山新城和特色小镇发展。新城是房山城镇体系的核心, 包 括 3 个新城组团,即长良组团、窦店组团、燕房组团。特色小镇是房 山城镇体系的补充,以长沟镇、良乡镇、 青龙湖镇、张坊镇、琉璃河 镇、周口店镇作为新型城镇化试
37、点先行区, 将特色小镇建设与非首 都功能疏解有机结合, 提升小镇的功能和服务能力, 打造特色主导 产业,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引领房山区小城镇发展。16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5大力发展优质产业用地围绕全区“十三五”重点发展产业, 以规划建设的产业功能区为载 体,大力承接城六区疏解和外溢的高端制造、石化科技、文化创意、 金融、健康医疗等优质产业资源, 打造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高地。重点依托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良乡高教园区等, 积 极承接各类高端创新资源和人才, 进一步集聚优质科研、创新和高教 资源, 带动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产业园区迈
38、向高精尖,全面提升北京基金小镇、良乡高教园区、北京高端制造业 基地、中央休闲购物区(CSD)、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等重点功能 区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17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五、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为指导全区土地合理利用, 科学控制和合理引导土地用途转变, 将全区土地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 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 控制区七个土地用途分区以及一个风景旅游用地区复区。(一)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永久保护需要划定的 土地用途区。区内以永久基本农田为保护主体,并对其他土地实
39、施特 殊管制, 是辖区内粮食、蔬菜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本区 面积 12500.20 公顷(18.75 万亩),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平原乡镇。基 本农田保护区的管制规则为:1区内鼓励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可进行直接为永久基本农 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的建设;2 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不得在区内建窑、建坟、 挖沙、采石、取土、采矿、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 田的活动;3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对于高压线塔基、通讯基 站、地下管线、道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确实无法避让基本农田 的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审批。(二)一般农地区一般农地区
40、是指除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 定的土地用途区。本区面积 22406.29 公顷。主要分布在琉璃河镇、 霞云岭乡、青龙湖镇等乡镇。一般农地区的管制规则为:18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 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未利用地应当优 先整理、复垦、开发或调整为耕地、园地及其他农用地;3 不得破坏、污染区内土地;4 原则上禁止城镇新增建设用地。(三)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是指为林业发展 (含平原造林) 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 区。本区面积为
41、 75009.68 公顷, 主要分布在霞云岭、佛子庄、 蒲洼 乡、 史家营等西部乡镇。林业用地区的管制规则为: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生态涵养和林业生产, 以及直接为林业生 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设施;2区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 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 他类型的设施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按现状用途保留;3区内零星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 鼓励 将区内的废弃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为林地,宜耕后备资源可用于土地整 治项目;4未经批准, 不得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不得占用区 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四)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城镇(城市和建制镇,
42、 含各类开发区) 建 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本区面积 20263.48 公顷,主要分布在良 乡、燕房组团和各乡镇的集中建设区。城镇建设用地区的管制规则为: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市、建制镇建设,包括附属于城镇的各19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类开发区用地;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房山新城规划、镇域规 划及开发区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3 区内各项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4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 应当按原用途使用;5区内城镇建设用地应不突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五)村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农村居民点(村庄和集镇) 建设需要
43、划定 的土地用途区。本区面积为 10237.43 公顷,主要分布在青龙湖镇、 阎村镇、琉璃河镇等乡镇。 村镇建设用地区的管制规则为:1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村庄、集镇建设;2区内土地使用可参照村庄规划的相关要求;3 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4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 应当按原用途使用;5 区内村镇建设用地应不突破规划村镇建设用地总规模。(六)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是指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目的需要进行土地 利用特殊控制的区域。本区面积为 18695.27 公顷, 主要分布在霞云 岭乡、十渡镇、 史家营等乡镇,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的管制规则为:1区内土地以生态环境保
44、护为主导用途;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相关规划;3区内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的土地, 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 用途;4区内土地严禁进行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原20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有的各种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七)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是指依法认定的各种自然保护区的核心 区、 森林公园, 以及其他具有重要自然与文化价值, 需要严格限制各 类建设开发的土地用途区。本区面积为 841.15 公顷,主要分布在周 口店镇、大石窝镇、琉璃河镇等乡镇。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管制 规则为:1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保护具
45、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保护区规划;3区内影响景观保护的土地, 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4不得占用保护区核心区的土地进行新的生产建设活动,原有 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5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各类开发建设 活动。(八)风景旅游用地区 (复区)风景旅游用地区是指具有一定游览条件和旅游设施,为人们进行 风景观赏、休憩、娱乐、文化等活动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复区。本区 面积 28343.96 公顷, 主要分布在十渡镇、大石窝镇、张坊镇等乡镇。 风景旅游用地区的管制规则为: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风景游赏、相关文化活动及必要的游览设 施建设;2区内土地的具体用途应当符合经批准的风景旅游区规划;3区内影响景观保护和游览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 的用途;21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4 区内严格限定土地开发强度,在不破坏景观资源的前提下, 允许在区内安排用于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会议接待的宾馆、饭店等 项目;5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生产建设活动。22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六、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一)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边界为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 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 有利 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 结合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