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5课 成语历史故事竞赛 北师大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5课 成语历史故事竞赛 北师大版.ppt(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成语故事表演成语故事表演板块一:板块一:走进知识园寻觅成语故事1.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位诸侯王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个成语典故是问鼎中原2.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能够反映这次农民起义壮举的成语是揭竿为旗,斩木为兵3.下列典故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 B4.说出与齐桓公争霸有关系的一个成语典故尊王攘夷5.战国时期,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这个成语典故是朝秦暮楚6.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
2、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针对性地对他们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克服不足。能够反映孔子这种教学方法的成语是因材施教7.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A.破釜沉舟 B.草木皆兵 C.斩木为兵 D.揭竿而起 B8.说出与刘备有关系的一个历史成语典故三顾茅庐9.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派之间不仅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例如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各家相互 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想一想,这段描述可以用哪个成语典故概括?百家争鸣10.西周时
3、期,人们使用木制、石制工具进行农业生产,个人很难单独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人们通常在贵族的土地中集体耕作,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演变的成语是千偶其耘11.孔子30岁左右时,开始创办私学,主张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能够反映孔子这种教学思想的成语是有教无类12.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A.围魏救赵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合纵”“连横D13.说出与秦始皇有关系的一个历史成语典故焚书坑儒14.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都以后,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必须把洛阳看做是自己的家乡,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想一想,这段描述可以用哪个成语典故概括?入乡随俗板块二:欣赏与体验感受成语历史典故表演故事板块三:比划动作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