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从以圈地、祭祀为起源,到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基于对自然的获得和再现,人们赋予园林实用且宏伟的意义。而后,它又成为文人生活的布景、观照的对象,逐渐成为一种与诗画同构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园林成熟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融入了诗意的内涵。以诗意的表达和诗化的结构传达园林理想。东汉以来,一直到北宋,把诗歌当作隐喻的做法颇为盛行。文人们试图在绘画中输入严肃的内容时,就借用诗歌意境来表达。对绘画与诗歌结合所产生的情感需求,是诗意在绘画空间中表达的最初渊源。诗和画
2、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在欧阳修之后、在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圈子里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到了南宋,诗画间共通共感的特性延伸至园林,园林不论从其场景布营,还是观赏流线设置都以表现诗歌意象为本。南宋中晚期,新儒学的发展开始影响艺术领域,新儒家、道家倡导以“道”来统摄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器”,在思维上注重综合观照和往复推衍。各种艺术方式在此时全面融合,突破界域,触类旁通,进一步铸就了中国古典园林得以参悟于诗画艺术、形成“诗情画意”的独特品质。园居生活在此时成为文人格物致知、观照自然的最佳方式。南宋文人曾丰在东岩堂记写到,士大夫们喜爱天台、雁荡山水,常游览其间,当游览难以满足能“日涉之”时,则作画来记录山林并且加以
3、想象;当绘画仍难以满足时,则开始选石叠石,以象二山之态,日夜对坐其间;但当如此都无法满足时,则“相所居前后左右山,天所予形,峥嵘耶,崔嵬耶,陂陀耶,壇曼耶,百尔屈奇,与二者仿佛,选择与二山相似的山地依山造园以居其间。从这样递进式的描述看来,选择相似的山水环境进行改造成园并栖居其间,才是观照自然的最佳方式。人们对诗意的生活有过多种想象,但要说出它究竟是什么却不容易。园林结构的不拘于法,园林空间的迷离零散,园林与自然关系的暧昧不清,园林中人物活动的性质难辨,都成为可提供诗意生活的可能。人们给予园林多种属性,园林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形成多样语汇,契合着现代诗意生活对于身体、空间、感知、自然等方面的关注以
4、及再现。园林与诗歌、绘画同构,首先在于三者之间共有的“山水”内涵。山水究竟为何?仅“山”“水”二字,即道出了这是“有山有水”的环境特征,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关于人居环境的理想,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虽然绘画、诗歌、园林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对山水的表现上大多采用相同的观照方式、审美标准以及内在结构。宋代山水画论对此所述最详,画论虽是论作画,但对绘画中意味的表达远重视于对于技巧好差的评论,而又以“山水”观念为其最重。郭熙林泉高致认为“可游可居”是为山水最高品,也是山水画最高品。可游可居本身已经指明了此山水并非纯自然山水,而是经历了人类活动,经由人手改造的环境。“山之楼观,以标胜概”,虽在写山水,实际
5、是写已由人梳理过的山水,也即山水园林。“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其中的“亭榭”与“渔钓”都是以人为主体而建构的场景及活动,确是“真山水”的标准。林泉高致又说道,山上架栈道,水上通舟楫,是山水“入画”的标准。由此可见,“山水”是园林和绘画共同标准的渊源。山水文化,其实就是人类最谦逊且朴实的自然观。以山水为本,人介入山水,改造山水,而成真山水。真山水强调人的存在,而园林又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中,不论是强调人作,还是强调天开,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状态始终是贯穿其间最重要的线索,也一步步凝固成我们所强调的山水文化的典型特征。 除了造园本身,有关园林的文字记载也发挥着建构山水文
6、化的作用,如园记。很多早期优秀的园林早已消融于自然山水之中,园记即时地将园林意象书写呈现,通过文字结构展示了园林结构。园记的价值不止它所描述的园林物象本身,其关于园林考察方法的思考、园林兴衰的感悟以及“自然”山水观念的表达,以更清晰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山水文化建构的脉络。中国上千年的造园史,仅有一部晚明时期计成的园冶专门讨论造园技法。这首先是因为中国古人从来不愿将园林作为仅通过技术手段即可获得的对象,园林超越了物质性和技术性可描述的范畴。园记书写者们将一切可提供美好想象的语汇给予了园林,这也成了“山水”文化得以在文本中建构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摘编自何晓静诗情画意山水精神-园林的古典与现代)1.下
7、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园林经历了从圈地、祭祀到成为文人生活布景、观照对象的发展过程,兼有实用意义和审美意义。B.新儒家、道家倡导以“道”来统摄“器”,用之于我国古典园林,“器”即“诗情画意”,“道即“园林”。C.“山水”指的是“有山有水”的环境特征,可体现出一种对人居环境的理想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D.园记作为园林的文字记载,发挥着建构山水文化的作用,它能用文字呈现园林意象,展示园林结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评价王维的诗与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语,这是诗和画可以相互转换观念的生动例证。B.中国园林艺术“诗情画意,山水精神
8、”的审美追求源于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诗画观念,到南宋逐渐成熟。C.宋代山水画论非常重视绘画中意味的表达,特别是“山水”观念,而技巧好差的评论就显得无足轻重了。D.中国的园记,记载造园技法的不多,通过文字传达山水园林观念的居多,是因为具体营造技法很难描述。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A.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是秋天赏荷听雨的绝佳处,其意境源自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B.兰亭是东晋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有“崇山峻岭”“清流急湍”之景,王羲之曾邀友人在此集会,行“流觞曲水”之雅事。C.计成的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流入日本,抄本题名夺天工,受其影响,日本许多园林
9、建筑的题名仍沿用古汉语词汇。D.王维的辋川别业,因地而建,依山临水,可以说是一个古代版“集住宿、餐饮、采摘、垂钓、游览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庄园”。4.根据东岩堂记中观照自然的方式,下列选项最符合其层次推进顺序的一项是(3分)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赐与水曹郎。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峭壁之下,木石撑距,不藉尺土,飞阁虚堂,延骈如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A.B.C.D.5.下面一段材料是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宝玉对稻香村的评价。请结合文本中提到的古人的园林理念,谈谈你对宝玉这段话的理解。(6分)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
10、,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潇湘馆)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小桥冥思漆宇勤在一座小桥上坐着就好,喧闹已经与我们有了距离。古老的石板稍带凉意,但阳光很好,温暖得让人欲睡欲梦,让人想在这太阳下回到四百年前,或更远,五百年前。一个小家小姓,在横亘于道路前方的河流上架一座桥梁,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动起这个念头。此时这个小姓氏刚刚由外地落户到赣西萍乡不久,人丁尚不兴旺
11、。操持着小买卖的人家对道路交通的便利有着天生的敏感,看着由县城经驿道去往州府的旅途一出城就被泉江河阻隔,下定决心为世间添一座桥梁。此时是明代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此前的过河之处其实也有,但仅是简易的木桥,春水一涨,山洪一发,桥便没了。这一次,修桥的人想一劳永逸,修成石桥。但事实上似乎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石桥现在依旧叫四百年前的那个名字:流江桥。但万历年间的桥面早已在岁月的长河里湮没。桥毁于水,桥毁于战时间远比石头更残酷、更坚韧、更绵长。幸好,人类的坚韧绵延也并不缺少。于是,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毁掉了的流江桥又两次由漆姓族人出资重修。风吹过来,我
12、攥紧了一百年前的老族谱,生怕一不小心就落入河水,就像落入河水的那些石头桥面一样。我怀想着先人的光辉,其实也在思考,发宏大誓愿公益修桥的人似乎并非没有私心。族谱上说,修桥用掉了白银八斤,桥成后第二年,长年焦虑于没有子嗣的倡修者漆东江,新添了一个儿子,正好八斤重,一两都不差。走过流江桥,我放下族谱,往更开阔的地方行去。然后我不得不承认,并不是只有我的祖先留下了一座让后人怀想的桥梁。流江桥之外,更多的桥梁也是由民间一家一户、一村一姓,以虔诚的心态修成。你可以想象,那时的一个村子当然不是现在的行政村,而是某姓人家在山坡下、水流边聚居而成的一个小小自然村落;那时的桥梁当然不是现在下水入地无所不能的机械施
13、工,而是先得采石头,或最少先得伐木头。资金不足,牵头的乡绅便到附近募化;水文资料不足,动工之前总得先将良辰吉日选了又选。在纯人力的时代,要在湍急的河水里施工,想象一下都觉得神秘而困难重重。于是,那些关于桥梁的民间传说,几乎在南方的每个城市地方文史资料中都屡见不鲜。沿着流江桥横跨的泉江河往上,溯河之源是萍水。在萍水河上,我依次数过那些有名有姓的老石桥:萍实桥、亨泰桥、通济桥、香溪桥、善州桥、赤山桥、栗江桥等等。这些老桥,至今当地的人们依旧耳熟能详。这些老桥,在我逐一抚摸过后,几乎都能发现某些人名在石头之上留下的温度。史料说,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的通济桥最早是由当时的知县倡修,
14、此后先后三次被毁,第一次由李姓出资重修,第二次由姚、黄两族募资重建,第三次则是由姚惠中、姚汝发、施瑞九、叶青波等人牵头募捐重建想想真是奇怪,为什么这些老桥,这些艰难留存下来的历史见证者,大多数都是由民间捐建的呢?即使在现在,一座桥梁的修筑,也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与时间。在几百上千年前修筑一座中小型的桥梁,也算是一项重大工程了。要启动这么一项重大工程,恐怕并不仅仅是“修桥补路功德无量”的意识能够驱动的。 我继续沿着河走,沿着一座一座古老的桥梁走。我发现有的老桥干脆就留着某个倡修者的名姓作为桥名。我认真默读着这些陌生而平凡的名字。我发现,这么多的人愿意通过修桥这种公益事业来体现自己在这人世间的社会价
15、值和存在意义,这么多的人愿意通过倡导发起某种公共事务来证明自己在这乡村里的责任感和付出感。乡间的秩序,乡间的浩大工程,就这样在有意无意间被维系和推动。我似乎忘记说了,还有一种桥,浮桥。如果你看旧照片、旧文字、旧影片,就会发现浮桥真是一个承载着很多人乡愁记忆的东西。假如再遇见一段沧桑的经历,浮桥给人带来的人生颠沛流离之感就更强了。在我所居住的这座小城,曾经就有一座浮桥,名字似乎就叫浏市浮桥。我一直没有踏上过这座“桥”,但在本土文人的文字里一次次抚摩了这座桥所附着的记忆。通过那些文字,我仿佛看见了浮桥上挑着担子的村民,看见了浮桥上背着孩子的小夫妻,听见了桥畔水流的哗哗声,听见了桥头商贩的叫卖声。然
16、后,这些身影和声音都渐渐淡去在最近一轮“渡改桥”的工程中,浮桥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被一座崭新的钢筋混凝土跨河大桥取代。就此,我又看到了一些文字。有人伤怀,有人赞赏,莫衷一是。我发现,同样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对旧物的伤逝与对新物的赞美,总难得到统一。或许,所有的评论都是得一忘二吧。但是,得一忘二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你所看到的和你所评论的,都是遵从着自己的想法,那么无论正向或反向的文字,就都是现实与内心的一座桥梁,抵达你隐蔽在暗处的一个居所。(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桥毁于水,桥毁于战人类的坚韧绵延也并不缺少”,这几句话旨在强调桥给人带来的历史沧桑感
17、。B.“族谱”承载着先人的荣耀,代表了一种精神传承;引述族谱中修桥添子的故事,表明公益修桥和私心并不冲突。C.“我似乎忘记说了,还有一种桥,浮桥”一句,表明作者重点想写的是石桥,而浮桥是偶然想到的,补写一笔。D.作者认为,“对旧物的伤逝与对新物的赞美,总难得到统一”,是因为还没能搭建好现实与内心的那座桥梁。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族中先人修建的流江桥写起,又列举其他众多桥梁的修建情况,选材上点面结合,有详有略。B.文中引述的文史资料,详实而具体,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而且还给人以丰富厚重的历史感。C.本文语言风格呈现出平实自然、简洁明快的特点,与文章
18、中描写的江南水乡、自然村落的氛围协调一致。D.文章中有两处改用第二人称,增加了内容的客观性,又有助于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情感共鸣。8.本文在行文思路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5分)9.本文的题目“小桥冥思”中的“冥”是“深刻、深沉”之意,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作者由小桥产生了哪些深沉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
19、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节选自国语晋语)材料二:(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或曰:“心难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答曰:可效
20、放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舜耕历山,若终不免;及受尧禅,若卒自得。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节选自论衡自纪篇)材料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注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谥号宣,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心难而行易:心怀高远而行为随便。於邑:愤懑之意。10.材料一中
21、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起也A将亡B赖子存之C非起也D敢专承之E其自桓叔F以下G嘉吾子H之赐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离,通“罹”,遭受,与屈原列传中“离骚者,犹离忧也”的“离”意思相同。B.子,古代为男子的美称,称别人为“吾子”,有相亲或敬爱之意,可直译为“您”。C.耻,以为耻,与石钟山记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的“鸣”用法不同。D.归,归附之意,与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栾武
22、子没有很多田产,也没有完整的祭祀礼器,但是他能够行德遵法,声名远播,故而荫及儿子桓子。B.由于叔向对自己的态度真诚,直言不讳,韩宣子深解其义,对叔向的祝贺由不解到欣然接受,并且由衷感激。C.王充性格淡泊、不贪图富贵。他主张学习孔子,因为孔子出仕,做小官不避权贵,做高官无骄傲自满之色。D.“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明孔子强调实现“仁”更需要自我修养和实践,不能指望别人帮助。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2)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14.三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来阐述如何“修身”?请简要概括。(3分) (
2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赣上食莲有感黄庭坚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共房头澉澉,更深兄弟思。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甘餐恐腊毒,素食则怀惭。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注:此诗作于元丰四年(1081),作者于此前一年任吉州太和县(在今江西省)知县。这一年因事到虔州(今江西赣县),即诗题所标的“赣上”,因食莲有感而作此诗。腊毒:腊,干肉。干肉放久了,会腐败,含有毒素;这里作动词用,句意是香甜的东西吃久了会受毒害。素食:吃白食。意为尸位素餐,为
24、官心怀惭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众雏”“迎门”的场景与陶渊明“稚子候门”的情景相似,画面温馨,充满亲情。B.“莲生淤泥中”二句与“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相近,赞颂了洁身自好的美好人格。C.“同袍子”化用了诗经中的“与子同袍”,“安得”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D.“归制芙蓉裳”与屈原的“集芙蓉以为裳”一样,都表现了诗人品质高尚,渴望归隐。16.本诗思路清晰,三个层次意思分明,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落木”作为中国诗歌中的经典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诗圣
25、”杜甫的登高中”_”一句写秋景的萧瑟,黄庭坚登快阁中“_”一句写秋景的辽阔。(2)曹操短歌行用礼贤下士的诚心吸引人才,而过秦论中“_,_”两句写各国诸侯用珍宝土地招揽人才。(3)小明打算从高中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文中挑选两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针对他骄傲自满的性格,你建议他选的语句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巴金在谈到写作激流三部曲的意图时说:“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命运可以很集中地反映出社会来。在高家这个大家庭里,可以看到专制主义的一切典型特征。家通过描写吃年夜饭的盛况,把封建制度的等级观
26、念地表现出来。在两代人的冲突中,旗帜最鲜明、斗争最坚决的是觉慧,他看出了高家内部的腐朽和统治的不合理性,对现存秩序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和否定。作为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觉慧这个形象告诉人们:()激流三部曲在结构上也是很有特点的:小说中人物众多,头绪纷繁,作者却安排得。往往以事件为线索,把一个又一个的场面组织起来。每一部分的首尾都落在各部分的同一件事上,因而形成三部独立完整的著作,而整部激流又被这样一些相似的情节、场景前后呼应,就又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这就是激流的结构艺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惟一的出路是革命,追求个性
27、解放,逃离家庭,仅仅是第一步。B.惟一的出路是革命,逃离家庭,追求个性解放,仅仅是第一步。C.革命才是惟一的出路,逃离家庭,追求个性解放,仅仅是第一步。D.革命才是惟一的出路,追求个性解放,逃离家庭,仅仅是第一步。20.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下课后就到图书馆去了。B.他三天才来一次,你一天就来三次。C.就字面上看,这个成语很容易让人误解。D.我就知道他会来的,他果然来了!(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最近,在互联网上,活跃着一些账号,他们假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身份,来分享生活,更新日常。_,却
28、博得了众多追更者的真情实感,被不少人盖戳认证为“电子亲人”。这些“电子亲人”账号,有的打造“爷爷、奶奶的平行世界”,有的以妈妈的口吻,向网友科普生活小技巧,赢得许多人关注点赞:或许除了那接地气的帖文、朴实的视频,还因为,满足了大家对亲情最基本的期待:互相支持,无条件接纳。面对互联网上的真真假假,有人指出,所谓的“电子亲人”,只不过是精心打造的“人设”,是商业运营的结果。不可否认,这些“电子亲人”,而并非现实世界的真实个体。相较于复杂的现实生活,它们更像精致的盆景,有理想化、失真倾向。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公众托举出来的情感内容,它们引发的情感是真实的,不少网友直呼在虚拟世界里找到了爱。此外,
29、有的“电子亲人”还成了一些人的网络“树洞”,通过向“电子亲人”吐露心声,人们的情绪得以释放;心灵得以治愈。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根据材料内容,为“电子亲人”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漆宇勤在小桥冥思中感叹:“这么多的人愿意通过修桥这种公益事业来体现自己在这人世间的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这么多的人愿意通过倡导发起某种公共事务来证明自己在这乡村里的责任感和付出感。”,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说:“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
30、值在于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担当,就是要把个人的才智、热情、意志与时代结合起来,推动历史的进步。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用于高三毕业典礼的发言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 B【解析】“道”“器”的表述说反了。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项原文“到了南宋,诗画间共通共感的特性延伸至园林”,也就是说欧阳修、苏轼在诗画同构上功不可没,但不涉及园林。C项曲解文意,“而技巧好差的评论就显得无足轻重了”错,原文是“远重视于”,并非“无足轻重”
31、。D 项原文“中国古人从来不愿将园林作为仅通过技术手段即可获得的对象,园林超越了物质性和技术性可描述的范畴。”表明古人是将园林艺术升级了,而非“具体营造技法很难描述”。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留听阁“因诗造景”,支持“园林不论从其场景布营,还是观赏流线设置都以表现诗歌意象为本”这一观点。B项,兰亭依山临水,又有人类活动,支持“以山水为本,人介入山水,改造山水,而成真山水”这一观点。C项,强调的是中国古典园林对日本园林的影响,文章并未提及材料论点。D项,辋川别业“集住宿、餐饮、采摘、垂钓、游览于一体”,支持“可游、可居本身已经指明了此山水并非纯自然山水,而
32、是经历了人类活动,经由人手改造的环境”这一观点。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句是利用作画记录山林,句是选石叠石,句是依山造园以局其间,句是游览山水。根据文意其递增顺序应为。5.古人认为园林即便是人造的,也要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宝玉认为稻香村身处大观园中,“此处置一田庄”,给人一眼假的感觉。勉强为之,虽精不宜。古人认为园林要“有山有水”,宝玉认为稻香村里都是人造山水,山无脉,水无源,缺少“山水”内涵。古人认为园林要以人介入山水,改造山水,而成真山水,最高境界是可游可居,人与自然共存。宝玉认为稻香村“峭然孤出”,周围无村镇市集,无桥梁寺庙等人居环境,无人介入的园林
33、,不是上品。(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旨在强调桥给人带来的历史的沧桑感”错误,应为旨在强调石桥抵不过岁月漫长。C.题目中的小桥包括石桥和浮桥,作者说“似乎”,表明不是真的忘记,而是有意这样安排的,浮桥引发了作者另一个层面的思考,所以单独列出。D.前后句不存在因果关系。7.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第二人称不能增强文章内容的客观性。8.借助时间回溯,由眼前桥追忆历史上桥的倡建、重修;借助空间转换,由流江桥溯流而上,写到更多老桥;借助桥梁材质的变化,由石桥写到浮桥。由桥及人,由小桥联想到修桥人。由实
34、入虚,由作为实物的桥梁,写到桥梁负载的文化意义。(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9.思考:自己的先辈为何要修桥?认识:这是一种公德心,也是为自己积德;思考:老桥为何大多由民间捐建?认识:这是平凡民众对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对社会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追寻;思考:拆旧桥建新桥为何众说纷纭?认识:桥梁既见证了历史沦桑,承载着乡愁记忆,也代表着交通便利,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但都是一种情感的真实流露。(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0. BCE11. D 【解析】材料中“归”是称赞、称许之意。 12.C 【解析】“不避权贵”错。“避”,躲开之意。此句意思是不挑选官职。13.(1)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担忧
35、财物不足,我恐怕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患”“吊”“何贺之有”宾语前置的句式,各1分,句意1分。)(2)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分低贱和身分尊贵时品德相同,这样就可以了。(“处卑”“比”“斯”各1分, 句意1分。)14.材料一从“安贫修德”的角度阐述;材料二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的角度阐述材料三从努力“克己复礼”的角度阐述;(答出一点1分,三点3分)15.D(都表现了“渴望归隐”的说法错。)16.前八句为第一层次,由莲的形象联想到食莲之事,表达了亲人之间的爱意。中间八句为第二层,由食莲之甘苦引发对为官的思索,由莲出淤泥而不染,表达要成为正直、有良知的官吏的追求。最后四
36、句为第三层,写自己居住的环境,双井塘畔荷花盛开,表达了决不会同流合污,绝不改变高洁的情操。(每点2分。)17.(1)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千山天远大(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3)示例一: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示例二: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示例三: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示例四:满招损 谦得益。18.淋漓尽致 势不两立(水火不容)有条不紊(井井有条)19.D【解析】根据语境,句子要强调“革命”这种斗争方式的意义,故应以“革命”为主语;且从句式上来看,“是出路”与下文“是第一步”相照应;“逃离家庭”是具体的行为,与后文“仅仅是第一步”紧密相承,需要紧
37、接“仅仅是第一步”。故选D项。20. D【解析】文中的“就”是副词,表示加强肯定。A项“就”是副词, 表示事情紧接着。B项“就”是副词,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C项“就”是介词,引进所要说明的对象或范围。D项“就”表示的也是加强肯定。21.虽然身份是虚假的 它们触动了人心 只是网络世界里的虚拟账号(人物)(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22.电子亲人是在互联网上借用亲人的身份分享日常生活以亲情触动人心的虚拟账号(人物)。评分标准:电子亲人是在互联网上(1分)借用亲人的身份(1分)分享日常生活(1分)以亲情触动人心(1分)的虚拟账号(1分)。(每点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
38、酌情扣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漆宇勤在小桥冥思中感叹:“这么多的人愿意通过修桥这种公益事业来体现自己在这人世间的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这么多的人愿意通过倡导发起某种公共事务来证明自己在这乡村里的责任感和付出感。”,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说:“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担当,就是要把个人的才智、热情、意志与时代结合起来,推动历史的进步。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用于高三毕业典礼的发言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9、。题立意分析:本题目围绕“担当”这一核心概念展开,提供了两个具体的材料作为思考的出发点。首先,漆宇勤在小桥冥思中的感叹,强调了人们通过参与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来体现社会价值和责任感,这反映了一种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态度。其次,林鸣总工程师的话则直接点出了“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进一步强调了担当的重要性。从题目要求来看,考生需要写一篇用于高三毕业典礼的发言稿,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深入理解“担当”的内涵,还要结合高中生活的经历和未来的展望,阐述自己对担当的理解和认识。因此,立意上,考生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责任、时代使命等角度入手,探讨如何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积极担当,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
40、进步贡献力量。在文体上,发言稿应具有鼓动性和感染力,能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表达的清晰。在撰写过程中,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使发言稿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写作提示】围绕“担当”(使命)行文,均属符合题意。以担当之桥,筑时代之梦尊敬的校长、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个充满离别与期待的重要时刻。在此,我谨代表全体高三毕业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向默默支持我们的家长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同时,我也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以“以担当之桥,筑时代之梦”为题,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思考和感悟。漆宇勤在小桥冥思中感慨,众
41、多的人通过修桥这样的公益事业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这种对社会的担当和付出,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也曾经说过:“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他的话,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他的才智和热情上,更在于他是否愿意将个人的力量与时代的需求相结合,担当起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使命和挑战。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责任。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这个时代,去担当起这个时代的重任呢?我认为,担当就是要我们勇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无论是在学习
42、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会面对困难,挑战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在失败中积累经验,最终成为能够担当起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同时,担当也意味着我们要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我们要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相结合,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相结合。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用我们的知识和才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同学们,我们即将告别高中生活,走向人生的新征程。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以担当之桥,连接起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纽带;我们要以担当之桥,筑起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梦想和辉煌。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发言:“担当是时代的呼唤,是青春的誓言。让我们以担当之桥,筑起时代之梦,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