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稳派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5月统一调语文含答案 - 副本.doc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7273960 上传时间:2024-05-1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稳派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5月统一调语文含答案 - 副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西稳派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5月统一调语文含答案 - 副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稳派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5月统一调语文含答案 - 副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稳派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5月统一调语文含答案 - 副本.doc(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西稳派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5月统一调语文含答案试卷共8页,23 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五言诗的产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大事件,一个大进步。诗经中的诗歌,大体是四言的。楚辞及楚歌,则为不规则的辞句。楚歌往往陷于粗率。而四言为句,又过于短促,也未能尽韵律的抑扬。又其末流乃成了韦孟讽谏诗、傅毅迪志诗等等的道德训言。五言诗乘了这个时机,脱颖而出,立刻便征服了一切,代替了四言诗,代替了楚歌,而成为诗坛上的正宗歌体。自屈原、宋玉之后,大诗人久不产生。五言诗体一出现,便造成建安、正

2、始、太康诸大时代。曹操、曹植、陶潜诸大诗人便也陆续地产生了。诗思消歇的“汉赋时代”遂告终止。五言诗产生在什么时候呢?钟嵘诗品托始于李陵。萧统的昭明文选也以“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几篇为李陵之作。徐陵选玉台新咏则以“西北有高楼”“青青河畔草”诸作为枚乘之诗。如果枚乘、李陵之时,五言诗的体格已经是那么完美了,则它们的起源自当更远在其前了。至少五言诗是当与汉初的楚辞及楚歌同时并存的。然而,在汉初,我们却只见有“大风起兮云飞扬”“诸吕用事兮刘氏微”“力拔山兮气盖世”,却绝不见有五言诗的踪影。即在武帝之时,也只有“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东方朔歌),“凤兮凤兮归故乡”(司马相如歌),“秋风起兮白云飞”

3、(武帝秋风辞),却绝不见有五言诗的踪影。那么,枚乘、李陵的“良时不再至”“西北有高楼”等等的至完至美的五言诗,难道竟是如摩西的十诫、穆罕默德的可兰经似的从天上落下,由上帝给予的么?像这样的奇迹,是文学史上所不许有的。 我们且看,主持着李陵、枚乘为五言之祖的人,到底有提出什么重要证据来没有。钟嵘、萧统皆以李陵为五言之祖。然钟嵘他自己已是游移其辞:“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昭明文选,先录古诗十九首,题曰古诗,并不著作者姓氏,其次乃及李陵之作。然钟嵘尝说:“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去者日以疏”正在古诗十九首中。钟氏既疑

4、其为“建安中曹、王所制”,而萧统却反列于李陵之上。可见这两位文艺批评家对于这些古作的时代与作者,也是彼此矛盾,且满肚子抱了疑问的。刘勰说:“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此语最可注意。汉书艺文志选录歌诗,最为详尽,自高祖歌诗二篇,以至李夫人及幸贵人歌诗三篇,南郡歌诗五篇等,凡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无不毕录。假如李陵有如许的佳作,艺文志的编者是决不会不记录下来的。又汉书传记中,所录诗赋散文,至为繁富。苏武传中,李陵有歌:“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隫。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这是苏武还汉时,李陵置

5、酒贺武,与武诀别之诗。所谓李陵别苏武诗,盖即此诗而已。别无所谓“良时不再至”诸作也。这诗乃是当时流行的楚歌的格式,也恰合李陵当时的情绪与气概。“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恨恨不能辞”“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这三首“别诗”,诚极缠绵悱恻之至,然岂是李陵别苏武之诗!又岂是“置酒贺武曰:异域之人,一别长绝。因起舞而歌,泣下数行,遂与武决”的李陵所得措手的!古文苑及艺文类聚中,又有李陵的录别诗八首,“有鸟西南飞”“烁烁三星列”等,则更为不足信了。苏武亦传有“结发为夫妻”“黄鹄一远别”诸诗,其不足信,更在李陵诗之上。

6、像“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诚是一篇悲婉至极的名作,却奈不能和苏武这一个人名联合在一处何!又有武答李陵诗一首,见古文苑及艺文类聚;别李陵诗一首,见初学记。则更为显然的伪托。 为什么钟、萧诸人定要将这些绝妙好辞抬高了三个多世纪而与李陵、苏武发生了关系呢?可能的解释是:自“五胡乱华”之后,中原沦没,衣冠之家不东迁则必做了胡族的臣民,苏、李的境况,常是他们所亲历的,所以他们对于苏、李便格外寄予同情。基于这样的同情,六朝人士便于有意无意之中,为苏、李制造附加了许多著作。有名的李陵答苏武书便是在这样的动机下伪作出来的。将许多无主名

7、的古诗黏上了苏、李的名字,其动机当也是这样的。至于五言诗始于枚乘之说,则连钟嵘、萧统他们也还不知道。这一说,较之始于苏、李的一说为更无根据,更无理由。第一次披露的,是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他以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东城高且长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明月何皎皎涉江采芙蓉八首,定为枚乘作,更加了兰若生春阳一首。大约硬派这九首“古诗”于枚乘名下的,当是相沿的流说,未必始于徐陵。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已说起:“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徐陵好奇过甚,以此“或称”,径见之著录了。总之,五言诗发生于景、武之世(公元前156年前87年)的一说,是绝无根据的。在六朝以前没有人以五言诗为始自景、武之世

8、,也没有一首五言诗是可以确证其为景、武之世之所作。(摘自郑振铎古代文学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钟嵘和萧统这两位文艺批评家都认为五言诗始于李陵,徐陵的玉台新咏则认为一些五言佳作是枚乘之诗。B.作者认为在汉初或者推迟到武帝时都不见一点五言诗的踪影,因此那些至完至美的五言诗不可能是枚、李的作品。C.钟嵘、萧统对“去者日以疏”等作品的创作时代与作者均有自己的看法且对其确信无疑,但二人的看法是相互矛盾的。D.作者认为五言诗发生于景、武之世没有根据,这与人们无法证实任何一首五言诗的确切创作时间是景、武之世有关。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9、楚歌与四言诗的不足给五言诗征服一切提供了时机,由此可知后来的七言诗可能也是基于五言诗的某些不足而诞生的。B.由原文第二段所引用的诗歌中多含“兮”字、题目中多含“辞”或“歌”字来看,汉初及武帝时楚辞、楚歌等文体是最流行的。C.汉书艺文志和汉书传记中收录的文章非常丰富,然而都没有“良时不再至”这首诗,可见利用此类书籍证伪是一种有效途径。D.作者认为三首“别诗”缠绵悱恻之至,与李陵当时的情绪气概不符,说明做研究推理不能脱离人物的经历和特点。3.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提出五言诗诞生的背景以及产生的影响,反复使用“便”字体现其影响的迅速与巨大。B.第二段先提出五言诗产于何

10、时的问题,然后介绍钟嵘、萧统、徐陵的错误观点,树立批驳的靶子。C.第三段作者首先批驳对方的论据;再提出自己的论据,这些论据资料详实丰富,且思考角度多样。D.第五段探究钟、萧、徐要将五言诗诞生时间提前并认定作者是苏、李的原因,应该是他们的境遇与苏、李相似。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摩西的十诫、穆罕默德的可兰经从天上落下,由上帝给予,这种奇迹出现在宗教作品中是正常的。B.作者认为,五言诗从诞生时便有枚、李“良时不再至”“西北有高楼”等至完至美的作品,是不可接受的。C.作者将五言诗的作品与十诫可兰经放在一起形成类比,使错误观点的荒谬之处显而易见。D.运用

11、“难道”加强反问语气,以“竟”突出不可置信,以“不许有”表达断然否定之意,加强了议论语言的情感性。 5.徐陵在编辑玉台新咏的过程中犯了哪些错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山那面人家周立波踏着山边月映出来的树影,我们去参加山那面一家人家的婚礼。我们为什么要去参加婚礼呢?如果有人这样问,下边是我们的回答:有的时候,人是高兴参加婚礼的,为的是看着别人的幸福,增加自己的欢喜。有一群姑娘在我们的前头走着。姑娘成了堆,总是爱笑。她们为什么笑呢?我不晓得。有人告诉我:“姑娘们笑,虽说不明白具体的原因,总之,青春,康健,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

12、的生活,她们劳动过的肥美的、翡青的田野,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以及这迷离的月色,清淡的花香,朦胧的或是确实的爱情的感觉,无一不是她们快活的源泉。”我想这话也似乎有理。翻过山顶,望见新郎的家了。那是一个大瓦屋的两间小横屋。按照传统,我们这带的红花姑娘们,在同伴新婚的初夜,总要偷偷跑到新房的窗子外面、板壁下边去听壁脚,要是听到类似这样的私房话:“喂,困着了吗?”她们就会跑开去,哈哈大笑;第二天,还要笑几回。但也有可能,她们什么也听不到手。走在我们前头的那一群姑娘,急急忙忙跑进门去了,她们也是来听壁脚的吗?我在山里摘了几枝茶子花,准备送给新贵人和新娘子。我们走进门,一个青皮后生子满脸堆笑,赶出

13、来欢迎。他是新郎邹麦秋,农业社的保管员。攀开门帘子,进了新娘房。姑娘们早在,还是在轻声地笑,在讲悄悄话。我们才落座,她们一哄出去了,门外是一路的笑声。等清静一点,我们才过细地端详房间。四围坐着好多人,新娘和送亲娘子坐在床边上。送亲娘子就是新娘的嫂嫂。我偷眼看了看新娘卜翠莲。房间里的人都在看新娘。她很大方,一点也没有害羞的样子。 窗前一张旧的红漆书桌上,摆了一对插蜡烛的锡烛台,还有两面长方小镜子,此外是贴了红纸剪的“囍”字的瓷壶和瓷碗。在这一切摆设里头,最出色的是一对细瓷半裸的罗汉。他们挺着胖大的肚子,在哈哈大笑。他们为什么笑呢?既是和尚,应该早已看破红尘,相信“色即是空”了,为什么要来参加人家

14、的婚礼,并且这样欢喜呢?新房里,坐在板凳上谈笑的人们中有乡长、社长、社里的兽医和他的堂客。乡长是个一本正经的男子,听见人家讲笑话,他不笑;自己的话引得人笑了,他也不笑。他非常忙,对于婚礼,本不想参加,但是邹麦秋是社里的干部,又是邻居,他不好不来。一跨进门,邹家翁妈迎上来说道:“乡长来得好,我们正缺一个为首主事的。”意思是要他主婚。当了主婚人,他只得不走,坐在新娘房里抽烟,谈讲,等待仪式的开始。社长也是个忙人,每天至少要开两个会,谈三次话,又要劳动;到夜里,回去迟了,还要挨堂客的骂。任劳任怨,他是够辛苦的了。窗外爆发一阵姑娘们的笑声,好久不见的她们,原来已经在练习听壁脚了。新房里的人,连新娘在内

15、,都笑了,乡长照例没有笑。外边有人说:“都布置好了,请到堂屋去。”大家拥到了堂屋,跟在新人的背后。姑娘们也都进来了。她们倚在板壁上,肩挨着肩,手拉着手,看着新娘子,咬一会耳朵,又低低地笑一阵。仪式开始了,主婚人就位,带领大家,向国旗和毛主席像行了一个礼,又念了县长的证书,略讲了几句,退到一边,和社长坐在一条高凳上。司仪姑娘宣布下面一项是来宾演说。不知道是哪个排定的程序,把大家最感兴味的一宗新娘子讲话放在末尾,人们只好怀着焦急的心情来听来宾的演说。被邀上去演讲的本来是社长,但是他说:“还是叫新娘子讲吧。我们结婚快二十年了,新婚是什么味儿,都忘记了,有什么说的?”“今天我们结婚了,我高兴极了。”她

16、从新蓝制服口袋里掏出一本红封面的小册子,摊给大家看一看,“我把劳动手册带来了。今年我有两千工分了。” “真不儿戏。”一个青皮后生子叫好。“真是乖孩子。”一个十几岁的后生子这样说。他忘了自己真是个孩子。“这才是真正的嫁妆。”老社长也不禁叹服。“我不是来吃闲饭、依靠人的,我是过来劳动的。我在社里一定要好好生产,和他比赛。”“好呀,把邹家里比下去吧。”一个青皮后生子笑着拍手。“我的话完了。”新娘子满脸通红,跑了下来。“新郎公呢?”“没有影子了。”有人发现。“跑了。”有人断定。“跑了?为什么?”“跑到哪里去了?”好几十个人点着火把,拧亮手电,分几路往山里,塅里,小溪边,水塘边,到处去寻找。社长领头,寻

17、到山里的一路,看见储藏红薯的地窖露出了灯光。“你在这里呀,你这个家伙,你”一个后生子差点要骂他。“你为什么开溜?怕比赛吗?”老社长问他。邹麦秋提着一盏小方灯,从地窖里爬了出来,拍拍身上的泥土,抬抬眉毛,平静地,用低沉的声音说道:“我与其坐冷板凳,听那些牛郎中空口说白话,不如趁空来看看我们社里的红薯种,看烂了没有。”“你呀,算是一个好的保管员,可不是一位好的新郎公。不怕爱人多心吗?”社长的话,一半是夸奖,一半是责备。把新郎送回去以后,我们先后告辞了。踏着山边斜月映出的树影,我们各自回家去。同路来的姑娘们还没有动身。飘满茶子花香的一阵阵初冬月夜的微风,送来姑娘们一阵阵欢快的、放纵的笑闹声。她们一定

18、开始在听壁脚了,或者已经有了收获吧? 1957 年11 月(有删减)【注】工分制,是一种用劳动日作为社员投入劳动的计量单位,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建立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村人民公社中普遍采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参加婚礼的路上,“我”对“为什么参加婚礼”和“姑娘们为什么笑”这两个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我”从姑娘们的“笑声”中感受到她们的快乐。B.“他是新郎邹麦秋,农业社的保管员”介绍了新郎官身份,为后文他检查红薯种这一情节作了合理铺垫,塑造了他爱岗敬业的形象。C.房间里人员众多,有新娘和当送亲娘子的新娘嫂嫂,还有乡长、社长、社里的兽医以

19、及他的堂客等人,表现出了婚礼的热闹喜庆。D.新娘子在婚礼上掏出了自己的“劳动手册”,还说自己嫁过来不是“依靠人的”,而是“过来劳动的”,话语中洋溢着激情与骄傲。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譬如写听壁脚,写送亲娘子,写锡烛台,写瓷壶、瓷碗上贴红纸“薯”字,展示了农村的风俗和习惯,反映了中国本土的农村生活。B.小说只在前半部分和结尾离开时使用第一人称“我们”叙述,而中间部分则故意隐去“我们”这一叙事视角,这种叙事方式同祝福一致。C.小说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例如“农业社”“工分”“劳动手册”等词语,将婚礼这一生活场景与特定时代下的人民精神面貌

20、联系在一起,使得小说立意深刻。D.小说作者十分关注细节,开头“山边月映出来的树影”与结尾处“山边斜月映出的树影”仅有细微差别,却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也表现出人物的愉悦轻松。8.文章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欢声笑语,“笑”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分析其作用。(5分)9.本文写作于“大跃进”历史时期,当时的历史语境提倡“奔放雄伟、刚健热烈”的写作风格,而本文同百合花一样,走向了另一种风格。请概括本文的写作风格,并结合全文,比较本文与百合花在艺术表现上的相似性。(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材料一: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

21、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

22、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节选自孔子家语颜回)材料二:明帝盛修宫室,百姓劳瘁。基上疏曰:“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故在民上者,不可以不戒惧。夫民逸则虑易,苦则思难。是以先王居之以约俭,俾不至于生患。昔颜渊云东野子之御,马力尽矣而求进不已,是以知其将败。今事役劳苦,男女离旷,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昔汉有天下,至孝文时唯有同姓诸侯,而贾谊忧之曰: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也。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

23、不竞,社稷之忧也。使贾谊复起,必深切于曩时矣。”(节选自三国志魏志王基传)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后A三日B牧来C诉之曰D东野E毕之F马佚G两骏曳H两服I入于厩。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固有诬人也”与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中的“固”意思不同。B.“然而犹乃求马不已”与劝学“学不可以已”中的“已”意思相同。C.“水所以载舟”与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D.“留意舟水之喻”与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中的“喻

24、”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颜回认为东野毕确实善于驾车,但是东野毕在马筋疲力尽的时候还让马不停地奔跑,由此推测他的马必定会逃跑。结果也正如颜回所言。B.鲁定公听了颜回的话后很高兴,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孔子。孔子认为,颜回有这样的思想是他区别于其他弟子的原因,不需要过多谈论。C.王基认为百姓如果安逸,那么内心就和悦;百姓如果困苦,就会想着作乱。所以应该在百姓力气尚未穷尽之时减省徭役。D.到孝文帝时期汉朝只有同姓诸侯,贾谊深感忧虑,认为不能像“在已点着火的柴堆上睡觉”那样缺乏忧患意识,成语“厝火积薪”正源于贾谊这句话。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5、(8分)(1)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其义大矣,愿少进乎。(4分)(2)是以先王居之以约俭,俾不至于生患。(4分)14.材料一中,东野毕驾马时是如何对待马的?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江城子春兴刘辰翁一年春事几何空。杏花红。海棠红。看取枝头,无语怨天公。幸自一晴晴太暖,三日雨,五更风。山中长自忆城中。到城中。望水东。说尽闲情,无日不匆匆。昨日也同花下饮,终有恨,不曾浓。 【注】此词作于南宋灭亡前夕。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开篇“几何”二字发人深省,本是春来万物生机盎然之时,然而作者却忧愁缠身

26、,担忧春天的艳丽与美好太匆匆。B.“三日”“五更”为虚指,“三日雨,五更风”不仅形容天气阴晴不定,也暗指南宋动荡不安、阴云密布的政治局面。C.作者人在山林却胸怀大志,报效国家的期盼始终不变。可是“到城中”后,只能徒然望着水流向东,不由怅然若失。D.全词语言清新质朴,直白晓畅,不作震天动地之悲鸣慨叹,娓娓道来,体现出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手法。16.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下阕的“说尽闲情”与“无日不匆匆”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冰雪”常被当代人打造成梦幻般的乐园,而它在古诗词中也用来比喻明洁的内心,如宋代张孝祥念奴

27、娇过洞庭中的“,”。(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用“,”两句,高度概括了屈原被猜疑、被诽谤的不幸遭遇。(3)林飞创作了一幅白鹭图,想在上面题两句带“鹭”的古诗(词),朋友推荐了古人的名句,比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也许在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家可以唤起全村人集体回忆的早餐店,油条豆浆的官配,榨菜丝儿搭一清粥,“腾腾”的热气儿熨煨心肠肺腑。我们的村子也有一家叫人的早餐店阿康馒头店。店门口虽没有悬挂招牌,但无形的牌匾却直接刻在全村人的心里:吃馒头,去阿康家。一座复式砖木结构的二层老宅院,青瓦覆顶,绿植倚窗,楼上

28、住人,楼下营生。还没转到这条巷道,在街角处就已经闻到香味,让人,再走近点就能看到从窗棂中徐徐散逸而出的白水烟。敞口的花瓷碗里,糯米饭粒粒分明,晶莹剔透,再淋上一勺黄澄澄、汤料十足的香菇香干肉末汤,撒上切碎的脆口油条和葱花,只一勺入口,便化作通体的满足。紧挨着的是一桶豆腐脑,揭开木盖来,面滑如绸,色白如雪,如一件艺术品,不忍破坏。盛豆腐脑还大有讲究,要用平勺盛在碗内,碗中间的豆腐脑要像小山似的凸出,然后浇卤汁,从高处流向碗的四周,再加入紫菜、虾皮、肉末和一点儿葱花,鲜美嫩滑,爽口无比。还有浓郁的皮蛋瘦肉粥、金黄酥脆的大油条、让人眼馋的甜油卵、现磨飘香的豆浆等,美滋味皆属上乘,恨不得坐下。 18.

2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让”与文中加点的“让”,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A.要是让事态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B.我们的行李让大雨淋湿了。C.让我看,这件事算是成了。D.女排运动员们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20.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面滑如绸,色白如雪”如改为“又滑又白”,表达效果有怎样的不同?(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蛋白质必须经历“生死轮回”,其实背后有多种原因。首先,蛋白质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例如,在细胞中,蛋白质可能会经历氧化或其他化学反应,导致其氨基酸侧链受损。其次,蛋白质虽然经过折叠形成特定的三维结

30、构(即构象),但其构象A。构象发生改变的蛋白质可能不具备正常功能,甚至会发生聚集,导致细胞损伤。总之,随着时间的流逝,蛋白质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细胞必须B,以便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要降解蛋白质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蛋白质的功能是暂时的。比如,细胞目前的生长阶段需要合成某种化学物质,所以需要一种酶(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来负责这一化学物质的合成;C,细胞就不再需要这种酶,它就会被降解掉。此外,有些蛋白质被降解还与细胞增殖调控密切相关机体会通过降解蛋白质以防止细胞过度增殖。 因此,通过细胞不断降解蛋白质,同时合成新的蛋白质,一方面能保证蛋白质都处在“保质期”内,另一方面可以时刻维持当前所需的蛋白质数量的

31、稳定。这种做法尽管看起来似乎很浪费,但实际上是维持蛋白质动态平衡。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推着走”与“追着走”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推着走,指被人推着前行。有人认为这是懈怠,是被动;也有人认为这是借力、是智慧。追着走,指自己追随某种事物或人物前行。有人认为这代表积极、主动;也有人认为这代表盲目、缺乏主见。“推着走”与“追着走”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32、和思考?你喜欢怎样的生活状态?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且对其确信无疑”错误,由原文第三段中“钟嵘他自己已是游移其辞”“难详”“推”“钟氏既疑其为“建安中曹、王所制”等词句可知,二人对自己的看法并非确信无疑。 2.【答案】B【解析】“楚辞、楚歌等文体是最流行的”错误,可以看出楚辞、楚歌等文体是流行的,但不一定是最流行的。3.【答案】D【解析】“并认定作者是苏、李”“应该是他们的境遇与苏、李相似”错误,“他们”中不包括徐陵。4.【答案】C【解析】“放在一起形成类比”分

33、析错误,作者认为二者无法形成类比。5.【答案】轻信流说、沿用流说,但流说未必经得起考证。在将占诗十九首其中八首的作者定为枚乘的基础上,又强行将另一首诗的作者定为枚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某些好的五言诗,有人说其作者是枚乘,但徐陵忽略了“或称”、直接将枚乘认定为作者。(每点3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6.【答案】A【解析】“我对为什么参加婚礼和姑娘们为什么笑这两个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错误,根据原文“她们为什么笑呢?我不晓得。有人告诉我”可知,“我”没有对第二个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7.【答案】B【解析】“中间部分则故意隐去我们这一叙事视角,这种叙事方式同祝福一致”错

34、误,祝福的中间部分变换叙述视角,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并没有故意隐去第一人称视角。8.【答案】“笑”奠定了全文欢快轻松的感情基调,也契合“婚礼”这一喜事题材。(2分)“笑”有助于刻画村民们淳朴热情的形象。(1分)“欢声笑语”展现了当时热情积极的时代面貌,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满怀希望的精神状态,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9.【答案】写作风格:淳朴厚实、清新隽永。(任答一个即给2分,意思对即可)相似性:结构上,两篇小说的情节都不复杂、没有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重视细节的运用,将主题与情感巧妙地融入在其中;手法上,两篇小说都采用了以小见

35、大的手法,均通过细腻平和的真实生活场景来反映宏大的时代主题,使得小说呈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表达上,两篇小说都采用了“抒情化”的散文表达,字里行间洋溢着人物的内在情感,语言富有感染力。(相似性每点2分,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若学生能找到其他角度进行比较说明,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10.【答案】BDG(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解析】原文标点为: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骏曳两服入于厩。”11.【答案】C【解析】C项,两个“所以”均译为“用来”。A项,“君子固有诬人也”的“固”译为“本来,原来”,“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固”译为“险固地势”;B项,两个“已”都是“停止”之意;

36、D项,“留意舟水之喻”的“喻”译为“比喻”,“君子喻于义”的“喻”译为“知晓、明白”。12.【答案】B【解析】“不需要过多谈论”错误,孔子的意思是,这就是颜回之所以是颜回的原因、这样的事情很多,不足以过分地赞美。“多”为“赞美”的意思,不是“过多”。13.【答案】(1)说得好,的确如你说的那样。你的这些话,意义很大啊,希望能进一步地讲一讲。(“善”1分,译为“说得好”;“诚”1分,译为“的确、确实”;“其”1分,指代颜回的话;“少进”1分,译为“进一步地讲一讲”“稍作进 一步说明”)(2)因此先王的居处都很简朴,使(国家)不会达到发生灾祸的程度。(“是以”1分,译为“因此”:“俾”1分,译为“

37、使、让”:“不至于”1分,译为“不会达到某种程度,不会达到某种地步”;“患”1分,译为“灾祸”)14.【答案】让马架上车,拉紧缰绳;(1分)让马时而快跑时而慢跑,调整马的步法;(1分)让马经历险峻之地和长途奔跑,马的力气耗尽,仍然让马不停奔跑。(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鲁定公问赢回:“你也听说过东野毕善于驾车的事吗?”额回回答:“他确实善于驾车。尽管如此,他的马必定会散失。”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对身边的人说:“君子中原来也有骗人的人。”颜回退下。过了三天,养马的人来告诉鲁定公说:“东野毕的马散失了,两匹驂马拖希焉匹服马进了马棚。”鲁定公听了,越过席站起来,立刻让人驾车去按颜凹。

38、颜回来了,鲁定公说:“前天我问你东野毕驾车的事,而你说:他确实善于驾车,但他的马一定会走失。我不明白您是怎样知道的?”颜回回答:“我是根据政治情况知道的。从前,公命善于役使百姓,遭父善于驾御马。舜帝不用尽民力,适父不用尽马力,因此舜帝时代没有流民,适父没有走失的马。现在东野毕驾车,让马驾上车,拉紧缘绳,上好马嚼子,时而慢跑时而快跑,马的步法已经调理完成,经历险峻之地和长途奔跑,马的力气已经耗尽,然而还让马不停地奔跑。我因此知道马会走失。”鲁定公说:“说得好,的确如你说的那样。你的这些话,意义很大啊,希望能进一步地讲一讲。”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会啄人,兽急了会抓人,人走投无路则会诈骗,马筋疲

39、力尽则会逃走。从古至今,没有使手下人陷入困穷而他自己没有危险的。”鲁定公听了很高兴,于是把此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对他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因为常有这一类的表现,不足以过分地称赞啊!” 材料二:魏明帝大兴土木修建宫室,百姓劳苦。王基上疏说:“我听说古人把百姓比作水,说: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因此,位居百姓之上的天子,不可以不随时警惕戒备。百姓安乐,一切事情都好办;如果他们生活困苦,就会想到作难。因此先王的居处都很简朴,使(国家)不会达到发生灾祸的程度。从前颜渊说东野子驾御马匹,马精疲力竭,但他仍驱赶不止,因此知道他将失败。而今劳役繁重,男女分离,人们怨声载道,希望陛下能深思东野子的弊病,仔细

40、揣摩身和水的比喻,让那些奔跑的马匹在力气未尽之时休息一下,让百姓在力气没有穷尽之时减省劳役。从前汉代打天下,到汉孝文帝时只有同姓的诸侯,因此贾谊深感忧虑地说:下边是堆积着的柴禾,点着火,而在上面睡觉,还自以为很安全。而今敌人并未消灭,猛将拥兵,筙聚起来难以应敌,长久下去帝位难以传给后代。在此盛明之世,不专心致志地消除祸患,如果子孙再不争气,国家就危险了。如果让贾谊再生,(他)一定会比原来更加忧虑。”15.【答案】D 【解析】“全词语言清新质朴,直白晓扬”错误,全词语言应为“清新质朴,含蓄隽永”。16.【答案】不矛盾。“闲情”指闲散心情。词人志在胸中,欲以壮志报国,却无奈赋闲、隐居山林。(2分)

41、“匆匆”指时光流逝。春日美好,却终将逝去。抗金救国的机会正如春日般短暂又匆匆。(2分)“闲情”和“匆匆”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岁月虚度、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1分)同时,面对如日薄西山的国家局势,也暗含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1分)(意思对即可)17.【答案】(1)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2)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3)示例: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只余鸥鹭无拘管 北去南来自在飞(每空1分,如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即可)18.【答案】念念不忘;垂涎三尺;

42、大快朵颐(每处1分,符合语境即可。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不是成语不给分)【解析】第空,根据后文“无形的牌匾却直接刻在全村人的心里”可知,此处需要填写形容记忆深刻的成语,如“念念不忘”等。第空,根据前文“就已经闻到香味、让人”可知,此处需要填写形容嘴馋想吃的成语,如“垂涎三尺”等。第空,语境是说看到这些美食就想坐下来痛快地享用,可填写“大快朵颐”等成语。19.【答案】A【解析】A项和文中加点的“让”都是“使”的意思。B项的“让”是“被”的意思。C项的“让”跟“看”搭配,表示主观看法,相当于“依”或“照”。D项的“让”是“亚于,不如”的意思。20.【答案】原句使用两次比喻,突出了豆腐脑的质地之光滑

43、与颜色之美;改后缺少比喻,不够生动形象。(2分)原句是对偶句,属于整句,与其他句子配合使用,整散结合,句式灵活多变;改后缺少了整句,画线句子全是散句,表达缺乏变化。(原句是对偶句,属于整句,读起来比较有节奏感;改后则缺乏韵律感、节奏感。)(3分)(意思对即可)21.【答案】A 并非一成不变/并不稳定/可能发生改变 B 适时降解它们/对其进行降解C一旦该生长阶段结束/过了这个生长阶段(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处改为“细胞不断降解蛋白质”或“细胞通过不断降解蛋白质”;处改为“这种做法尽管看起来很浪费”或“这种做法尽管似乎很浪费”;处改为“但实际上是维持蛋白质动态平衡的方法(途径、手段

44、、方式)”或“但实际上是在维持蛋白质的动态平衡”。(每处1分。如有其他改法,只要修改正确且未改变原意,也可酌情给分)【解析】处,“通过细胞不断降解蛋白质”滥用介词使句子缺失主语。处,“看起来”与“似乎”语义重复。处,成分残缺。23.【写作指导】作文材料分为三段:第一段总括,提出“推着走”“追着走”两种概念;第二段阐释“推着走”的概念内涵,并介绍了人们对“推着走”积极、消极的两种认识;第三段阐释“追着走”的概念内涵,并介绍了人们对“追着走”积极、消极的两种认识。第二、三段的作用意在引导学生要全面、辩证地解读概念、打开思路而不囿于世俗对于这些概念的固有解释。“推着走追着走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45、,说明学生对这两个概念也可以有自己的解读,比如“追着走”是追着目标走,追着理想走,追着伟人、先烈走,也可以是追着已有的结论走,追着世俗的观念走,等等。写作任务中有“推着走与追着走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因此写作时,两个概念都应有所提及,如能较为深入地对两个概念进行比较、权衡,使“喜欢”显得有理有据,则视为最佳立意。【参考立意】有余力则“追着走”,善借力则“推着走”;推着走,生命无进步;追着走,人生不迷茫;人生需百态,“推”“追”无优劣;等等。 作文评分细则一、基本评分细则评分时应以48分、42分、36分、25 分作为切入点,把结构、语言、论据的说服力、说理的严密性等要素作为重要的评分标准,

46、上下浮动;54分以上的作文在语言、思维、结构、论证等方面要尤为突出。(一)一类卷:4860分切合题意,能够准确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从材料出发,围绕“推着走与追着走”或重点围绕“推着走”“追着走”中的一个短语,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等两三个角度展开思考。如围绕两个短语写作,应论述二者的辩证关系;如重点围绕一个短语写作,在行文中也应提及另 一个短语,有一定的比较权衡思维。观点鲜明,思维广泛或深入;论证过程中能够准确深入分析、广泛联想;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语言表达有表现力。 (二)二类卷:42 47 分符合题意,能够准确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从材料出发,围绕“推着走与追着走”或重点围绕“推着走”“追着走”中的一个短语,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等其中一两个角度展开思考。虽然围绕两个短语写作,但没有论证二者的辩证关系,或论证极浅;重点围绕一个短语写作、在行文中未提及另一个短语或提及了但只是蜻疑点水。观点鲜明,思维比较深入;论证过程中能够准确分析,有一定的联想;材料较丰富,论据较充实,语言表达通顺,结构完整。(三)三类卷:3641分基本符合题意、能够结合材料内容,只围绕一个短语写作,只从一个角度展开思考,观点鲜明但过于空泛,或者观点模糊,思维很浅;论证过程中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