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理州2024届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a-23 O-16 S-32 Cl-35.5 Cr-52 Fe-56 Cu-64第I卷(共126分)
2、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关于酶、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和酶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B. 神经递质和激素都需要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C. 能合成抗体的细胞一般也能合成酶,抗体和酶都是生物大分子D. 以上物质既不参与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都只起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不起催化作用,也不提供能量,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3、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在神经调节中发
3、挥重要作用。4、抗体作为信息分子,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详解】A、酶起作用后一般不被灭活,可重复使用,A错误;B、神经递质和激素都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但激素的受体不一定都在细胞膜上,也可能在细胞内,如性激素的受体,B错误;C、活细胞一般都能合成酶,所以能合成抗体的细胞一般也能合成酶,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和RNA都是生物大分子,C正确; D、以上物质并非都起调节作用,如酶起催化作用,D错误。故选C。2. 下列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 为使冬小麦、冬大麦、蕙兰等植物开花,可在生长期进行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B
4、. 种子入库贮藏时,应控制干燥、无氧和低温的条件,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C. 若连续阴雨影响了向日葵的传粉,可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以防止减产D. 大田种植时,增施农家肥有利于作物对有机物的吸收,提高能量利用率【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生长素类似物、乙烯利、赤霉素等,与植物激素发挥相似的功能,例如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详解】A、有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后才能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如冬小麦、冬大麦、蕙兰等就是这样,A正确;B、种子入库贮藏时
5、,应控制干燥、低氧、低温的条件,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B错误;C、连续阴雨影响了向日葵传粉,影响了其受精作用,不能形成种子,若喷施一定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而向日葵要收获的是种子,所以不可行,C错误;D、农作物不能吸收农家肥中的有机物,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CO2和无机盐可被作物吸收,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D错误。故选A。3. 如下表为某人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次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mmolL-1)Na+K+Ca2+Mg2+C1-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
6、.0101402.510.352547A. 可直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B. 组织水肿是因为的渗透压比高C. 剧烈运动时乳酸的生成场所是D. 、中各种离子的浓度是不断变化的【答案】B【解析】【分析】表格信息为某人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次测定数据,细胞内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最低,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详解】A、组织液可直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B、组织水肿的原因是组织液的渗透压比血浆高,即的渗透压比高,B错误;C、剧烈运动时,乳酸的生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正确;D、正常情况下,中各种离子的浓度都
7、在不断变化,且处于动态平衡中,D正确。故选B。4.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明确提出,地球上的当今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但是不能推测其行为特点B. 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生物发生进化就会形成不同的物种【答案】B【解析】【分析】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
8、轨道;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局限性: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其次注重个体的进化价值而忽视群体作用。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详解】A、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也可以推测其行为特点,A错误;B、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的形成作出了合理解释,他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这往
9、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所以生物发生进化不一定会形成不同的物种,D错误。故选B。5. 在人群中,有多种遗传病是由苯丙氨酸的代谢缺陷所致。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酶的缺乏会导致人患白化病B. 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C. 酶的缺乏会导致人患苯丙酮尿症D.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生物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图解,其中酶可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酶可将酪氨酸转化为
10、尿黑酸,酶将尿黑酸转化为乙酰乙酸,酶将乙酰乙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酶可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酶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苯丙酮酸。由此可见,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新陈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A、由图可知,酶缺乏时,酪氨酸不能转化为黑色素,会导致人患白化病,A正确;B、基因与生物体的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线性关系,有些性状由多对基因控制,如黑色素的形成需酶、酶均正常,即受多对基因控制,B正确;C、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需要酶的催化,体细胞中缺少酶,会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造成苯丙酮尿症,C错误;D、根据本题实例可以看出,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
11、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故选C。6. 肺炎支原体是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B. 培养肺炎支原体的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C. 在对肺炎支原体进行纯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接种环、培养皿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D. 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就是不含有代谢废物的微生物培养物【答案】D【解析】【分析】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种类: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12、;(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详解】A、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且没有细胞壁,A正确;B、虽然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B正确;C、在微生物培养前需要对相关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C正确;D、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而不是不含有代谢废物的微生物培养物,D错误。故选D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
13、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第卷(共174分)7. 如图一表示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环境中CO2浓度分别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图二表示测定夏季一昼夜乙植物O2释放速率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一分析,当CO2浓度为350pmol/mL时,比较植物甲、乙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1、M2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的大小,结果分别为M1_M2、N1_N2(填“”“ (2) . 150 . 叶绿体的数量、光合色素的含量、酶的活性、酶的含量、自由水的含量、C5的再生速率、有机物积累等 (3) . d、h . ATP和NADPH . 将乙植物分成3组,分别在强光照、强
14、光照加水杨酸处理、适宜光照三种条件下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D1蛋白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比较并得出结论【解析】【分析】总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内因有色素的含量和酶的活性等,外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温度等因素。气孔导度可以影响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小问1详解】据图一分析,当CO2浓度为350pmol/mL时,植物甲、乙植物CO2吸收量相等,表明净光合速率相等,而净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有机物的积累速率表示,所以此时M1=M2,但总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分析图可知甲植物的呼吸速率大于乙植物的呼吸速率,而甲、乙此时的净光合相等,所以机物合成
15、速率N1N2。【小问2详解】甲植物经过一昼夜呼吸作用消耗=2420mol/mL=480mol/mL,光合作用固定速率=480/12mol/mL=40mol/mL,则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40mol/mL-20mol/mL=20mol/mL,由图可知,要想获得有机物的积累,则白天净光合速率要大于20mol/mL,因此 CO2浓度必须大于150mol/mL。当CO2浓度大于500mol/mL时,两条曲线都不再上升,此时植物自身内部的限制因素有叶绿体的数量、光合色素的含量、酶的活性、酶的含量、自由水的含量、C5的再生速率、有机物积累等。【小问3详解】据图二分析,当乙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呼
16、吸作用速率相等时,对应曲线上的d和h点,此时由光反应产生为暗反应中C3的还原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和NADPH。首先确定该实验的目的为验证“强光照会导致D1蛋白含量下降,而水杨酸(SA)能减小D1蛋白含量下降的幅度”,再确定实验的自变量为强光照下水杨酸的有无,因变量为D1蛋白含量的变化,为了观察D1含量确实有下降和减小下降幅度的变化,满足对照原则需要设置一组空白对照,同时需将乙植物分成3组,分别在强光照、强光照加水杨酸处理和适宜光照三种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D1蛋白的含量,并比较得出结论。即实验思路为:将乙植物分成3组,分别在强光照、强光照加水杨酸处理、适宜光照三种条件下培养,其它条
17、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D1蛋白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比较并得出结论。8. 全国莘莘学子为实现理想,无论寒暑,勤奋苦读。健康的体魄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障。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无论寒暑,机体的体温始终接近37。炎热的夏天,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使_,从而增加散热;寒冷的冬天,体内_(填激素名称)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2)上课时有了尿意但不是很急,可以憋到下课再去上厕所,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_。(3)有的同学还不到放学时间就感到饥饿,甚至头晕、无力,此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其主要作用是_,使血糖浓度回升
18、到正常水平。(4)长期熬夜、不注意加强锻炼都会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为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接种疫苗,疫苗通常是用_制成的生物制品,其他预防措施还有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 .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增多 .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2)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或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3)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 (4) . 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 . 规律作息、加强体育锻炼、勤洗手、公共场所做好防护等【解析】【分析】1、为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从而促进肝糖原的水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19、2、渗透压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主要与抗利尿激素有关。排尿中枢在脊髓,而脊髓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3、二次免疫的原理是已免疫的个体内存在记忆细胞和抗体,当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与抗原结合,减轻病症。【小问1详解】人体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其散热方式是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正常情况下,无论寒暑,机体的体温始终接近37。炎热的夏天,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寒冷的冬天,体内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小问2详解】排尿中枢在脊髓,而脊髓作为低级神经中枢会受到高级
20、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上课时有了尿意但不是很急,可以憋到下课再去上厕所,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或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小问3详解】有的同学还不到放学时间就感到饥饿,甚至头晕、无力,此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小问4详解】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起到预防的作用,其他预防措施还有规律作息、加强体育锻炼、勤洗手、公共场所做好防护等。9.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探索建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一稻一虾一蟹一鱼),是一种共生
21、、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这种“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种养模式,具有投资少、效益好等特点。稻田为虾、蟹、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饵料,虾、蟹、鱼减轻了稻田的虫害和草害。鱼粪可作为田间肥料,鱼儿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增加水中的O2和CO2,更利于水稻生长。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田中杂食性的小龙虾和植食性害虫的关系是_。要调查水稻田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2)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_防治;该系统虽然不额外施用化肥,但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主要原因是_。(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小龙虾、螃蟹、鱼等被引入水稻生态系统的意义是:_。【答案】9. . 捕
22、食和种间竞争 . 标记重捕法 10. . 生物 . 小龙虾、螃蟹、鱼等产生的粪便被水稻田中的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盐作为养料,被水稻吸收利用,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11. 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在农药、化肥达到零投入,获得绿色环保的“虾稻蟹鱼”产品,这种现代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是利用根据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既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加快物质循环,同时又减少环境污染。【小问1详解】题干信息“虾、蟹、鱼减轻了稻田的虫害和草害”,说明小龙虾可
23、以捕食植食性害虫,同时两者均可以以水稻和草为食,所以水稻田中杂食性的小龙虾和植食性害虫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要调查水稻田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小问2详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该系统虽然不额外施用化肥,但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主要原因是小龙虾、螃蟹、鱼等产生的粪便被水稻田中的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盐作为养料,被水稻吸收利用,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小问3详解】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小龙虾、螃蟹、鱼等被引入水稻生态系统的意义是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0. 燕麦颖片颜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类型,由两对
24、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现有甲(黑颖)、乙(黄颖:AAbb)、丙(白颖)三个纯合品系的燕麦,为研究燕麦颖片颜色的遗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实验PF1表型及比例F1自交得F2表型及比例实验一甲()乙()全是黑颖黑颖:黄颖=3:1实验二丙()乙()全是黑颖黑颖:黄颖:白颖=9:3:4(1)科研人员依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上述燕麦颖片颜色性状的基因不位于线粒体中,理由是_。(2)控制燕麦颖片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3)实验二中亲本丙的基因型为_,F2中黄颖与白颖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颖个体的概率是_
25、。(4)若要确定实验二F2中某一黄颖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写出最简便的实验设计思路:_。【答案】10. 线粒体中的基因主要通过母本遗传给子代,若该基因位于线粒体中,则实验二的F1应表现为白颖 11. . 遵循 . 实验二中F2的表型比例是9:3:3:1的变式 12. . aaBB . 1/3 13. 让该黄颖个体自交,观察子代燕麦颖片颜色表型及比例【解析】【分析】实验二中F2的表型比例符合9:3:3:1的变式,可以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Bb,且黑颖基因型为A_B_,黄颖的基因型为A_bb,白颖的基因型为aa_ _。甲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小问1详解】线粒体中的基因主要通过母本
26、遗传给子代,呈现出“母系遗传”特定,若该基因位于线粒体中,则实验二的F1应表现为白颖,因此推测上述燕麦颖片颜色性状的基因不位于线粒体中。小问2详解】实验二中F2的表型比例是9:3:3:1的变式,因此可以推测控制燕麦颖片颜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3详解】实验二中根据F2的表型比例符合9:3:3:1的变式,可以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Bb,乙基因型为AAbb,则丙基因型为aaBB。F2的表型黑颖占9/16,即双显性,基因型为A_B_;黄颖占3/16,即单显性,结合乙为黄颖AAbb,可知黄颖基因型为A_bb;剩下的白颖占4/16,基因型为aa_ _。F2中黄颖
27、基因型为2/3Aabb、1/3AAbb,白颖个体基因型为1/4aabb、1/4aaBB、1/2aaBb,杂交出白颖的概率即出现aa的概率,黄颖个体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3,白颖给体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因此后代出现白颖个体的概率为1/3。【小问4详解】实验二F2中黄颖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要验证其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实验是让它自交,观察子代燕麦颖片颜色的表型及比例。若后代均为黄颖,则该黄颖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白颖,则该黄颖个体为杂合子。11.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同年12
28、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中中”和“华华”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克隆猴培育过程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X:_和Y:_等技术。与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过程相比,胚胎细胞核移植过程的成功率更高,原因是_。(2)体外培养B猴的体细胞时需给予一定量的O2和CO2,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_。为防止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可采用_的方法。(3)目前对卵母细胞去核普遍使用的方法是_。(4)克隆猴培育过程中代孕母猴的主要职能是_。【答案】(1) .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 . 胚胎移植 . 体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十分困难(或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表现全能性较容易) (2) . 维持培养液的p
29、H . 定期更换培养液 (3)显微操作法 (4)承担妊娠和育仔任务,缩短供体的繁殖周期【解析】【分析】克隆动物的培育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胞核移植,早期的细胞核移植操作会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取出,再植入去核的卵母细胞,后期的核移植操作是直接将供体细胞注射到M中期时期的去核卵母细胞外的透明带位置,再通过电刺激的方法诱导细胞融合,从而实现供体细胞核进入去核卵母细胞,形成重构胚,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克隆猴培育过程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等技术。与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过程相比,胚胎细胞核移植过程的成功率更高,原因是体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十分困难(或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表现全能性较容易)。【小问2详解】体外培养B猴的体细胞时需给予一定量的O2和CO2,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为防止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可采用定期更换培养液的方法。【小问3详解】目前对卵母细胞去核普遍使用的方法是显微操作法。【小问4详解】克隆猴培育过程中代孕母猴的主要职能是承担妊娠和育仔任务,缩短供体的繁殖周期。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