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营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水化合物营养》课件.ppt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碳水化合物营养ppt课件鲷晃娣酢岱吭语籴配珊目录CONTENTS碳水化合物简介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与摄入碳水化合物与健康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碳水化合物的合理利用01碳水化合物简介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获取能量和合成其他生物分子的重要来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之一。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为糖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定义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不能被进一步分解,如葡萄糖、果糖等。单糖由两个单糖分子连接而成,如蔗糖、麦芽糖等。双糖由多个单糖分子连接而成,如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每克碳水化合物可
2、提供4千卡的能量。提供能量构成生物体维持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之一,如细胞膜、核酸等。碳水化合物在维持生物体的生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维持血糖水平、促进肠道蠕动等。030201碳水化合物的作用02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与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如大米、小麦、玉米等,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部分蔬菜也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如藕、马铃薯等。大部分水果都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浆果类。如红豆、绿豆等,也是碳水化合物的良好来源。谷物蔬菜水果豆类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谷类薯类约250-400克,其中全谷类和杂豆类约50-150克,薯类约50-100克。对于蔬菜和水
3、果,建议每天摄入蔬菜约300-500克,水果约200-350克。对于豆类,建议每天摄入约30-50克。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建议 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注意事项注意摄入的种类和来源尽量选择全谷类、杂豆类、薯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来源,避免过多摄入精制糖和加工食品。控制摄入量虽然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但摄入过多会导致能量过剩,引发肥胖等健康问题,因此需要控制摄入量。注意血糖反应不同的人对碳水化合物的血糖反应不同,有些人可能对某些碳水化合物食物敏感,需要注意个人的血糖反应情况。03碳水化合物与健康肥胖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有关,高糖、高淀粉食物的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能量过剩,进而引发肥胖。不同类
4、型的碳水化合物对肥胖的影响不同,精细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白米等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进而增加脂肪堆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控制体重和预防肥胖。碳水化合物与肥胖的关系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长期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选择低GI的碳水化合物,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碳水化合物与糖尿病的关系 碳水化合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血脂异常,如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等,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长期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控制碳水化合物
5、的摄入量,选择低GI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04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碳水化合物在口腔中通过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开始消化,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口腔消化进入胃后,胃酸和消化酶进一步分解碳水化合物,将其转化为更简单的糖类。胃部消化在小肠中,胰腺分泌的酶和胆汁继续将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小肠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过程葡萄糖的利用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并用于能量代谢或合成糖原等。单糖的转运单糖通过肠黏膜细胞进入血液,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或直接进入全身组织。血糖调节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等激素会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同时抑制糖异生过程,以维持血糖的稳定。碳水化合物
6、的吸收过程食物中的纤维、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会影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食物成分胃酸、消化酶的分泌以及肠道蠕动等生理因素也会影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生理因素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等会影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某些药物如抑酸药也会产生影响。疾病或药物影响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因素05碳水化合物的合理利用蔬菜特别是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甜菜头等,富含碳水化合物,同时提供其他营养素。水果天然的含糖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应适量食用。谷类如糙米、全麦面包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选择优质的碳水化合物食物0102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对于需要控制体重的人群,适当减少精细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根据个人需求和活动水平,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能量过剩。注意碳水化合物与其他营养素的搭配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保持营养平衡。注意食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他营养素的搭配,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