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颐和园文化的本草彩妆包装创新设计.docx

上传人:封****n 文档编号:97255353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4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颐和园文化的本草彩妆包装创新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基于颐和园文化的本草彩妆包装创新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颐和园文化的本草彩妆包装创新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颐和园文化的本草彩妆包装创新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文)选题报告I(论文)选题报告II目目录录1 绪论.11.1 选题背景.11.2 选题目的与意义.11.3 设计思路.12 颐和园文化.22.1 颐和园福寿文化.22.1.1 福寿文化的概念与渊源.22.1.2 颐和园内的福寿文化体现.22.2 颐和园的美学思想.22.2.1 颐和园的建筑美学.22.2.2 颐和园的景观美学.32.2.3 颐和园的色彩美学.33 中国古代彩妆调研.53.1 古代女性彩妆的妆容妆面.53.2 古代彩妆品类调研.63.3 古代彩妆产品的规格与使用形式.74 本草化妆品相关调研.84.1 古代中药入妆的范本.84.2 现代中药化妆品案例.85 化妆品产品及包装相

2、关调研.95.1 化妆品发展历程及配色规范.95.1.1 化妆品发展历程.95.1.2 化妆品配色规范.95.2 化妆品包装相关调研.105.2.1 化妆品包装的主要分类.105.2.2 化妆品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105.2.3 化妆品包装中的触感设计.115.3 国货彩妆的现状与发展.116 竞品案例分析.136.1 毛戈平故宫系列.136.2 花西子西湖印记系列.146.3 2019kiko 情人节限定彩妆.147 受众人群调研.167.1 社会问卷调研.167.2 受众深度访谈.167.3 用户痛点总结.178 设计定位.188.1 目标受众定位.188.2 品牌愿景.188.3 品牌

3、理念定位.188.4 品牌风格.189 包装设计初步方案.199.1 LOGO 及包装的初步方案.199.2 包装初步方案.1910 最终方案展示.2010.1 LOGO 设计.2010.2 基础礼盒及产品包装设计.2010.2.1 内外包装及产品外观.2010.2.2 婚书及“时空映像”概念.2110.3 附赠品及衍生品设计.2210.3.1 云母亮泽指甲油.2210.3.2 仕女眉卡及花钿等附赠品.2210.3.3 化妆品刷包与化妆镜.2210.3.4 说明书设计.2210.4 其他视觉展示.23参考文献.24附录 A 英文原文.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B 中文翻译.错误

4、!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25指导教师意见.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论文)选题报告11 绪论绪论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腾讯在中国国妆电商大会上公布国货美妆洞察陈述中表现,国货彩妆凭仗 56%的市场份额已占有了化妆品市场的半壁江山,42%的消费者暗示乐意选择国货彩妆品牌,这也预示了中国美妆市场的无限可能。中国化装消耗人群潜力实足,他们不但买的更多,也买的更贵,中国线上化装品市场亦日趋壮大,“90”后和“95”后已逐步成为线上化装品消耗主力,进献了近一半的销售额。国货彩妆由于其更平价、性价比高、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党的目光。据报告显示,年纪较轻,

5、喜欢尝鲜,热衷追逐潮流的年轻一代学生党与工作党对于国货彩妆的购买占比最大,其次是中等收入的轻熟女性,她们选择国货更多原因基于性价比与良好的购物体验,以及国货不断推陈出新,有利于打造她们更为精致的社交形象。约 35%的女性,普遍生活在生活水平欠发达的低线城市,收入较低,年龄层偏成熟,家庭主妇的比例非常高。她们的护肤理念比较简单,崇尚更自然的保养方式。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使她们深受家庭中式文化的影响,对于老字号且品质口碑有保障的国货品牌有自己的情怀。而身处一二线,生活水平更高的 20-25 岁年轻女性,她们更倾向于国外大品牌,因而在国货消费中占比最少,对她们来说,选择国货可能是基于自身的民族自豪感,

6、或者是看到自己喜爱明星的代言,加入中国元素的限量或联名款也是她们乐此不疲的追捧对象。过去十年来,在化妆品领域,中印韩等新兴市场引领全球增长,近年来国货彩妆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已逐渐摆脱以往人们对于国产彩妆“质量差、款式少、包装土”的排斥思维。平价彩妆如玛丽黛佳、完美日记、花西子,高端品牌如毛戈平等,都获得了大批消费者的喜爱。2019 年完美日记推出与中国地理联名眼影盘,获得了全网好评,一度热卖脱销,这说明价格已经不再是品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品牌之间的差异性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其次,近年来在国家对本土文化的扶持下,国产品牌声量愈发强大,一方面引导更多国人开始自发讨论和使用国货,另一方面则推动

7、中国品牌进入国家舞台。2018 年,故宫相继推出 6 款国宝色口红,2019 年毛戈平与故宫 IP 联名推出气蕴东方彩妆礼盒献礼故宫 600 周年,中国的传统文化再次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同时也促使年轻人了解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正是当下社会所需要和提倡的。1.2 选题目的与意义选题目的与意义推出以基于颐和园文化的本草彩妆套盒。第一,希望能使彩妆与颐和园文化联系起来,借当下国货彩妆的热潮,向消费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第二,通过本草养护概念与彩妆产品的结合,对中国古老的养肤方法进行传承与创新,让它们不再单纯出现在古书中,而是真实的体现在产品上,让消费者感受与体验。第三,采用以结婚

8、纪念彩妆套盒的形式,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套化妆品,更是送给女性的一份礼物,是对于婚姻的一份纪念与宝贵回忆,就像结婚证、钻戒一样,是对于自己与丈夫幸福婚姻的见证。目前国内的彩妆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每个月都会有各类品牌推出新品,这是它的长处,同时也是它的缺点,在这种“快时尚”、“快消费”下,我们喜欢追逐潮流,购买各种新款彩妆,心动就买下,用了几次便被搁置一旁,仿佛很难有可以成为拥有纪念意义的,甚至永久性的产品,所以希望能针对“婚姻”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国传统推出一套具有永久纪念意义的妆品。同时,目前国内本草养肤概念的彩妆还不是主流,拥有百年历史的国货品牌“谢馥春”主打的是这种养肤概念,但是由于产品的更

9、新换代不能赶上市场潮流与需求,且在包装风格上与现代彩妆的包装产生了脱节,所以也逐渐被消费者抛弃,我希望能改善这一现象,使本草养护概念更好的与彩妆相结合。而且,许多国产品牌,由于发展不如国外彩妆大牌成熟,也出现了一些抄袭与跟风现象。同时,纵观目前的国产品牌,彩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还比较流于表面,主要是包装图案与压盘、口红膏体雕刻上运用了传统元素,同质化比较严重,但我觉得以彩妆嫁接传统文化,精神内核更加重要,好的设计不仅是将文物元素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对其文化理念的一种提取,将传统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设计当中。现在国货彩妆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传统元素和文化底蕴的应用和成为发展趋势,但是都还是停留在

10、视觉美感基础之上,缺乏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美妆本身的成分、形式、容器等文化的深入挖掘,这也正是我的设计切入点和创新点所在,希望通过这次设计,在助力国货彩妆的同时,对于颐和园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与现实意义。1.3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以颐和园福寿文化、吉祥文化为基础,引入本草养肤彩妆概念,通过色彩与图形的创新表达,希望通过巧妙的视觉形象表达手法,从视觉与使用上都能带给消费者一种全新的彩妆体验。最后我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设计,借这些产品能够给新婚的女性群体带来一份充满纪念价值的礼物,强化“婚姻”的纪念感与郑重感,同时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颐和园文化、中药文化等起到一种传承与创新的

11、作用,也让年轻人能了解我们古老优秀的文化。(论文)选题报告22 颐和园文化颐和园文化2.1 颐和园福寿文化颐和园福寿文化2.1.1 福寿文化的概念与渊源福寿文化的概念与渊源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为孝敬母亲,皇帝修建了清漪园,形成了从现在的清华园到香山 20 公里的皇家园林。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的隐退得以恢复和逆转颐和园。这座宫殿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它也是中国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同时,颐和园的变迁历史昭示了它也是一座福寿文化内涵最深的皇家园林。从颐和园的主要建筑名称上看,有仁寿殿、万寿山、乐寿堂、益寿堂、福荫轩、景福阁等,在一个园林的主要建筑中如此大量引用“福寿”

12、作为建筑名称的现象,这在中国建筑史乃至于世界建筑史上,都是举世无双的。12.1.2 颐和园内的福寿文化体现颐和园内的福寿文化体现寿同民庆,以申尊养乐寿堂颐和园乐寿堂(如图 2-1)本是乾隆时期清漪园建筑,是乾隆为其母六十寿辰修建,惨遭英法联军焚毁后,光绪十三年重建,并依然使用旧名,皇帝亲自书写匾额,乐寿堂从此便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寝宫。乐寿堂面对昆明湖,背倚万寿山,是园内最好的生活和游玩场所,庭院内有一只铜鹿、一只铜鹤和一个铜花瓶,意思为“六合太平”,这也是乐寿堂内经典的景象。院内花卉有玉兰、海棠、牡丹等,花香满园,取“玉堂富贵”之意。图图 2-12-1 乐寿堂乐寿堂颐和园中的“五福捧寿”与“蝠匾

13、”颐和园的五福捧寿文化来自于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由五只蝙蝠围绕着一个“寿”字展开(如图 2-2)。“五福捧寿”的意思是福乐长寿,还有万字和蝙蝠组成“福寿万代”图案。蝙蝠,谐音“遍福”,人们用蝙蝠象征福气,以寄托吉祥如意或幸福延绵无边的美好愿望。在颐和园的牌匾上也多出现蝙蝠,故称为“蝠匾”(如图 2-3)。清代很多园林宫殿中的牌匾形式变得更加多样性,除了标明建筑名称的作用外,其装饰性的意义更大,也是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牌匾外形是一只巨大的蝙蝠,蝙蝠头在下,两翼在上,匾额上写的都是一些从经史子集中摘出的经典语句。慈禧对于这种借物寓意吉祥的做法很喜欢,在

14、窗棱、彩画以及殿内陈设上随处可见蝙蝠图案。图图 2-22-2 五福捧寿纹五福捧寿纹图图 2-32-3 颐和园的颐和园的“蝠匾蝠匾”贵寿无极殿的贵寿贵寿无极殿,处为清漪园时的澄辉阁,光绪时改为贵寿无极殿(如图 2-4)。贵为至尊,无极指无疆,寓意富贵长寿绵延不绝。图图 2-42-4 贵寿无极殿贵寿无极殿九五之福景福阁景福,译意为“大福”,景福阁内的一对楹联诠释此含义:演迪洪畴维有九五福,绥康寳祚至于亿万年(如图 2-5)。意为:推行洪范九畴法义的人,只有拥有天子之大福的人,才能使皇权稳固、安定,国运昌盛亿万年。天下太平,河清海晏,移风易俗,家给人足,被后人称之为有五福之寿的皇帝。为此出现了五福捧

15、寿的图形,并作为吉祥图案传播至今。把康熙所写的福字,作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加以张贴,现代人也多喜欢康熙的“福”字。图图 2-52-5 景福阁景福阁仁文化意义下的仁寿仁寿殿仁寿殿,原称勤政殿,在光绪十六年时重新修建并更名,慈禧、光绪在颐和园居住时期在这里会见王公大臣。诗经中说:义与信,和与仁,霸主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器,则不成。所以仁寿殿内的陈设(如图 2-6),依然有着文雅超凡的气度,为了展现四方臣民对天子发号施令的喜悦,君民上下相爱的仁,以及国家强盛的寿,慈禧还亲笔写了一幅巨大的“寿”字,象征着国家长乐安稳。上下飞舞、形态各异的红色蝙蝠簇拥着中间的寿字,象征着四方臣民的喜与上下相爱的仁。图图

16、 2-62-6 仁寿殿仁寿殿2.2 颐和园的美学思想颐和园的美学思想2.2.1 颐和园的建筑美学颐和园的建筑美学颐和园体现了儒、释、道三种文化。以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而闻名,体现了“江山长治久安,天下太平”的绝美理念,园林建筑充分体现了对称与平衡、和谐与对比、比例与对(论文)选题报告3称、节奏与节奏,中国古代官制美的秩序与统一。中轴线的建筑是最重要的,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也最为醒目。花园里几乎每一个小景观都有自己的中轴线。比如湖畔的码头到山顶,智慧之海就是阳坡的中轴线万寿山。线路两侧建筑与中轴线景观相互补充。有很多建筑互为对景,给人对称平衡的美。(如图 2-7)。图图 2-72-7 中轴线

17、中轴线2.2.2 颐和园的景观美学颐和园的景观美学颐和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质朴自然之美,以表现自然山水为宗旨,显示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颐和园全园的景观营造与搭配上,顺应自然,追求意境。在花草树木的选择搭配上,不光考虑其颜色气味,更充分考虑其文化内涵。松柏象征长寿,玉兰牡丹寓意富贵荣华,所以在颐和园的景观中常出现松柏、玉兰牡丹等花木作为点缀。颐和园有“福山寿海”的美誉,山即万寿山,因其形似蝙蝠,谐音“福”,故称为福山;海即昆明湖,因其形似寿桃,故称为寿海(如图 2-8)。颐和园的建筑布景都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依山傍水,使自然之美融入园中之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图 2-82-8 福山寿海福山寿

18、海2.2.3 颐和园的色彩美学颐和园的色彩美学(1)颐和园的园林色彩在中国古代古典园林中,颐和园的色彩,无论是皇家的还是私人的,都十分注重颜色的鲜明。琉璃瓦和彩画显示出皇家的气氛就像作为景观视觉感受的第一要素,景观色彩通过对景观的渲染来激发视觉和情感的交流,并鼓励内在情感的表达,从而达到艺术观念的联想。举例来看,乐寿堂作为慈禧太后的居住区,从景观结构来看,整齐的灰色方砖大面积铺地,与灰色屋瓦相呼应,显示出皇家威严,而立面部分色彩丰富,华丽的彩绘彰显皇家的尊贵奢华,也打破了屋顶与地面的沉闷。同时还有院内靓丽的植物色彩作为点缀,(如图 2-9)松柏青翠稳重、牡丹朱红艳丽、玉兰纯白雅致,使院内色彩更

19、加鲜明多姿。2从三大景区看,第一景区宫廷区属于政治功能区,多宫殿,在环境色彩的衬托下,宫殿色调壮丽但不刺眼,植物色彩以松柏的苍翠之美为主,烘托庄严气氛,更显园林色彩的清幽内敛之美。(如图 2-10)皇家园林建筑最常用的色彩即青、黄、赤、白、黑,除美观的作用外,更有至尊威严的文化内涵。(如图 2-11)此外,北京皇家园林色彩的最大特点是纯度较高,高纯度的红、黄、蓝、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第二景区中的佛香阁、排云殿等属于宫殿建筑群,其中最常用的是黄色,琉璃瓦金光灿烂,彩画更是精美绝伦。排云殿作为大型庆典院落,是慈禧太后接受民众朝拜之地,同时院内的佛香阁具有礼佛功能,为宗教建筑。灰色屋顶与黄色琉璃

20、瓦占的面积很大,也很好的应和了这一主题,营造出“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氛围,(如图 2-12)体现出皇家的恢弘气势。第三景区后山后湖区效仿苏州的街道市井,鲜明的装饰点缀在灰色街道间,恬淡清净而又不失活泼,丰富了整座园林的颜色(如图 2-13)。图图 2-92-9 乐寿堂前的玉兰乐寿堂前的玉兰图图 2-102-10 乐寿堂乐寿堂图图 2-112-11 玉澜堂玉澜堂光绪帝在颐和园的寝宫光绪帝在颐和园的寝宫图图 2-122-12 排云殿排云殿图图 2-132-13 苏州街苏州街(2)颐和园的彩画颐和园长廊全长 728 米,是颐和园特色地标性建筑之一。它以美丽的外形和 14000 多幅彩画而闻名。

21、它也是园内色彩最丰富的建筑之一(如图 2-14 所示),除了山水、花鸟等写意画外,还有中国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装饰性方面,多姿的色彩与丰富的题材更为建筑增加了许多闪光点,使长廊这一宏伟建筑看上去光彩夺目,也形成了极其严谨而明细的等级划分。清代官式彩画大致分为:和玺类、吉祥草类、苏式类、旋子类、海墁类,其中,和玺彩画是彩画中的最高等级,也成为了皇家建筑的唯一形式。3图图 2-142-14 颐和园长廊颐和园长廊和玺彩画的画面由形态各异的龙、凤和吉祥草图案组成,并贴以金箔作为装饰,复杂瑰丽,金碧辉煌(如图 2-15)。其中,金龙和玺彩画,主要集中在园内的轴线建筑上,包括仁寿殿区域、排云殿区域和转

22、轮藏区域的主体建筑上以及后山四大部州区域的主体建筑。图图 2-152-15 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在颐和园彩画中也占有部分比例,主要装饰在寺庙建筑以及等级较高的居住建筑、游览建筑上。其类别丰富多样,如:乐寿堂为金线大点金(如图 2-16),云锦殿等建筑的后檐为雅伍墨等几种形式(如图 2-17)。图图 2-162-16 金线大点金金线大点金图图 2-172-17 雅伍墨雅伍墨苏式彩画是装饰性较强的一种彩画,也是颐和园内最主要的彩画种类,它内容丰富,变化多样,题材大致分为:人物、山水、花鸟、建筑线法(如图 2-18)。大部分雕刻都是根据代表中国(论文)选题报告4古代传统文化的历史或神话故事,遵循

23、封建礼教,如:西游记、八仙过海、孔融让梨等(如图 2-19、2-20)。万寿山与昆明湖的山水布造仿照杭州西湖布局,所以山水画的题材多以描绘江南美丽景色,从而使二者相互呼应,互为补充,共同构成虚实结合的园林意境。花鸟画的内容多为牡丹、梅花、翠竹、兰花、松树、荷花、佛手、石榴、灵芝、菊花为主,禽鸟多采用凤凰、仙鹤、鸳鸯、蝙蝠、蝴蝶等。图图 2-182-18 苏式彩画苏式彩画图图 2-192-19 孔融让梨孔融让梨图图 2-202-20 西游记西游记(论文)选题报告53 中国古代彩妆调研中国古代彩妆调研3.1 古代女性彩妆的妆容妆面古代女性彩妆的妆容妆面颊妆古代女性化妆时最常用到的妆品之一就是胭脂,

24、相当于现代女性的眼影和腮红。汉朝的赵合德淡扫胭脂,创“慵来妆”,她将胭脂淡淡扫在两颊,衬托慵懒姿态,薄敷朱粉,淡描双眉,鬓发蓬松微卷,给人以慵弱之美。汉伶玄赵飞燕外传中记载:“合德新沐,膏九曲沉水香。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慵来妆。”(如图 3-1)图图 3-13-1 赵合德赵合德关于敷胭脂的方法,古人多和妆粉一起使用,创造出了许多奇妙的妆容。妆台记中记载:“美人妆面,既敷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酒晕妆、桃花妆与飞霞妆在胭脂和妆粉上妆的前后顺序上有所差异,从而也造成了它们产生不同的妆效。(如图 3-2、3-3

25、)图图 3-23-2 唐朝绘画中的唐朝绘画中的“桃花妆桃花妆”图图 3-33-3 唐弈棋仕女图中的酒晕妆唐弈棋仕女图中的酒晕妆或先将腮红和铅粉混合成粉红色,然后直接涂抹在脸颊上。由于使用前是混合色,使用后整个脸色都是相连的,给人一种沉稳安静的感觉,所以多为成年妇女使用。眉妆画眉也是妆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女子化妆不重眼妆,但极重眉妆。楚辞大招中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之句,说明最迟在战国时期已有用黛画眉的风俗。离骚中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诗经中说“螓首蛾眉”,“蛾眉”是最早流行的眉妆。蛾眉是细弯而长的曲眉,它不仅符合先秦时期的审美标准,而且逐渐成为未来眉毛化妆的原始风格。汉魏时期,女

26、子的眉毛样式逐渐浓阔,汉代女子画眉前会先研开石黛,并拔除眉形不好的部分,再用眉笔蘸石黛进行描眉。汉代的眉妆样式非常丰富,保留先秦蛾眉的同时,还出现了具有自身特点的长眉、广眉、八字眉、惊翠眉、愁眉、远山眉等等。“长眉”由“蛾眉”演变而来,形状长而细,比较特比的是眉上还有几个圆点作为点缀。(如图 3-4)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便有记载称“长眉连娟”。“八字眉”由眉形得名,眉头抬高而眉尾下垂,像一个“八”字,据记载,汉武帝刘彻曾命宫人描画八字眉。“愁眉”的特点是细长弯曲,眉尾上勾“落花同泪脸,初月似愁眉”。可见此眉如弯月(如图 3-5)。“远山眉”,始于卓文君,取名来源于眉毛的颜色,用来形容女子眉毛秀美

27、清雅,玉京记言:“卓文君眉色不加黛,如远山,人效之,号远山眉。”(如图 3-6)图图 3-43-4 长眉长眉图图 3-53-5 愁眉愁眉图图 3-63-6 远山眉远山眉唐代是开放浪漫、兼收并蓄的盛世王朝,唐朝时期的眉妆出现了变化多样,也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眉形最为丰富的时代。唐朝妇女的眉式,相比汉魏更加粗放大气,形似蚕须的细长眉已经少见,取而代之的是颜色浓郁,形态长粗的阔眉。阔眉的画法多样,眉头或紧靠或分散或下勾,眉身或上扬或平缓,不一而足。妆楼记中记载:“明皇幸蜀,令画工作十眉图。”十眉为:鸳鸯眉(八字眉)、小山眉(远山眉)、垂珠眉、月棱眉(却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云眉(横烟

28、眉)、倒晕眉。(如图 3-7)图图 3-73-7 唐代画眉样式变化唐代画眉样式变化宋代以后,程朱理学兴起,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女性地位一落千丈,妆容不再大胆奔放,转而以清秀内敛为美。(如图 3-8)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写:“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弯细眉、淡胭脂、浅樱唇,雅致秀丽,这基本就是北宋中后期女性的典型妆面(如图 3-9)。贯穿唐五代在脸上描绘贴饰的各式花子面靥,宋代虽尚有使用,但流行程度有所减退,主流上又兴起纤长细弯的复古长蛾眉,与唐五代各种夸张的阔眉大异其趣,历经元明,一直延续到清朝仍盛行不衰。4图图 3-83-8 北宋后期墓壁画北宋后期墓壁画图图 3-93-9 现代仿北宋时

29、期妆容现代仿北宋时期妆容唇妆女子点唇的历史自古有之,女子都以娇小浓艳的小嘴为美。晚唐时期流行的唇样最多,如:(论文)选题报告6胭脂晕品、石榴娇、万金红、圣檀心、天宫巧、媚花奴等,各有特点,不拘一格(如图 3-10、3-11、3-12)。图图 3-103-10 新疆吐鲁番唐代绢画新疆吐鲁番唐代绢画图图 3-113-11 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观鸟捕蝉图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观鸟捕蝉图图图 3-123-12 唇妆唇妆面饰此外,面饰也是妆容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面饰主要分:额黄、花钿、面靥、斜红四种,周朝时已有女子带面饰的起源,到唐代,面饰的使用达到一个高峰,它造型迥异不同,颜色靓丽多姿,且多有几种面饰同时

30、佩戴,面饰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属,各种各样的面饰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隋唐五代时期额黄非常兴盛,由于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全国大兴佛法,塑佛身、开石窟,妇女们从金身佛像中获得灵感,纷纷把额头染成黄色,进而延伸到整个面部,称之为“佛妆”(如图 3-13)。额黄,也叫花黄,多用金箔裁剪成花样,用胶水粘在额头上。图图 3-133-13 花木兰花木兰对镜贴花黄对镜贴花黄斜红是面饰的一种,形状如月牙,色彩鲜红,分列于脸颊两侧或鬓眉之间,描斜红的习俗起于南北朝,至唐盛行,相传是由汉文帝曹丕的宫女薛夜来所创,谓之“晓霞妆”(如图 3-15)。斜红样式多样,其中三种最为流行:一是描绘在太阳穴部位,如弯月,这种也最

31、为常见。第二种形状像伤痕,有时在下部用胭脂晕染,是为了体现羸弱破败之美。第三种是卷曲状斜红,线条流畅,有飘逸之美(如图 3-14)。但斜红这种装饰自晚唐以后已逐渐销声匿迹了。图图 3-143-14 伏羲女娲图中的卷曲状斜红伏羲女娲图中的卷曲状斜红图图 3-153-15 晓霞妆晓霞妆花钿如额黄一样,也分染画和粘贴两种,最简单的只是眉心一个小圆红点,复杂的则是以各种材料剪成花朵、鸟类、殿宇等形状。粘贴花钿的胶水叫做“呵胶”,相传是由鱼鳔制成,粘合力强,使用时,对其呵气让胶水溶解后再进行粘贴,卸妆时用热水敷后揭下。六朝时盛行梅花形花钿贴在额头,称“梅花妆”,相传是宋武帝刘裕之女寿阳公主所创,故而也称

32、“寿阳妆”。图图 3-163-16 宫乐图宫乐图图图 3-173-17 阿斯塔那张礼臣墓出土绢画阿斯塔那张礼臣墓出土绢画面靥又称妆靥,古代女性点染红色圆点在两颊酒窝处,形状繁多,如花卉状的叫“花靥”,形如钱币,叫“钱点”。魏晋以后,面靥不仅局限在酒窝处,已经进而延伸到整个面部了,并增加了鸟、兽等诸多形象。宋朝人喜欢用黑光纸剪成圆点作面靥,宫中妃嫔多喜欢用翠玉宝石等制成玉靥,辽代契丹族女子则喜欢将面靥做成鱼的形状(如图 3-16、3-17、3-18、3-19、3-20)。图图 3-183-18 宋仁宗皇后像中皇后与侍女均面贴珍珠做成的面靥宋仁宗皇后像中皇后与侍女均面贴珍珠做成的面靥图图 3-19

33、3-19 甘肃安西榆林窟五代壁画甘肃安西榆林窟五代壁画图图 3-203-20 花靥陕西西安唐三彩花靥陕西西安唐三彩3.2 古代彩妆品类调研古代彩妆品类调研妆粉:自战国起,中国妇女已开始使用妆粉,古代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由米粉磨成的,另一种是将白铅转化成面脂等糊状物,称为“铅粉”或“胡粉”。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外,唐代宫中用细粟米制成“迎蝶粉”,宋代人们用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成“玉女桃花粉”。胭脂:胭脂是古代妇女使用的化妆品之一,是一种红色颜料。写胭脂有几种方法,如“焉支”和“燕支”。据说中原的胭脂与西征张骞有关,胭脂原名“红蓝花”,花中有红黄两种色素。摘取后放在石钵中杵槌,

34、淘去黄汁后即成为红色颜料。女子妆面的胭脂主要分为有两种,一是以棉絮蘸红蓝花汁而成,叫做“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需要蘸取少量清水即可涂抹。南北朝时,人们又在其中加入了牛髓、猪胰,使之成为一种润稠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除了红蓝花之外,生产胭脂的原料还包括红色、石榴、山花、苏芳木等等黛眉:画眉之风兴起于战国,最早的画眉材料是一种名为“黛”的黑色矿石,描画前须磨成粉末,然后加水混合。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使用时只需蘸水,也称“画眉黛”。花钿:

35、花钿又称花子、贴花,是女子贴在眉间和脸部的一种装饰品(如图 3-21)。花钿起源于南朝,据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一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一直到宋朝还在流行。花钿的材料种类丰富,有用金箔裁剪而成,也有用纸、鱼鳃、云母等制作,颜色有红绿黄等,形状多样,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禽鸟、鱼鸭等,十分有趣新颖。图图 3-213-21 唐朝花钿样式唐朝花钿样式额黄:额黄,也叫鸦黄,是在额头涂上黄色,它源于南北朝,兴于唐。南北朝时佛教大行其道,妇女效仿涂金身的佛像,将额头涂成黄色。南朝简文帝美女篇写道:“约黄能效

36、月,裁金巧作星。”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口脂:也称唇脂,是朱砂加入脂膏制成,呈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有唇红齿白的鲜妍之(论文)选题报告7美。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中国古代以“樱桃小口”为美。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就是现代的浅红色来点唇,这种口脂的颜色一直到现代还很流行。3.3 古代彩妆产品的规格与使用形式古代彩妆产品的规格与使用形式妆奁,是古代女子盛放化妆用品的器具,战国时出现,一直延续到明清,历史悠久。起初只限贵族阶层拥有,唐宋变法后,逐渐进入市民社会。人们在追逐器物的精美外观时,并没有忘记它的实用性。适合席地而坐的汉式妆奁逐渐变为适合垂足而坐的多层妆

37、奁。明式家具发展迅速,妆奁最终变为大型梳妆台和便携式梳妆台(如图 3-22)。图图 3-223-22 清清 黑漆描金妆奁盒黑漆描金妆奁盒妆奁精致,而盛放化妆品的容器则更精美,而且要求必须开口处严密不泄香气,材质有金银、白瓷、漆器、木头等(如图 3-23、3-24)。唐朝时皇帝常用金盒盛放贵重奢侈的化妆品,并用绸带扎好,上书“敕”字,送给朝中要臣。图图 3-233-23 唐代银制花鸟粉盒唐代银制花鸟粉盒图图 3-243-24 清乾隆珐琅彩花鸟纹捧盒粉盒清乾隆珐琅彩花鸟纹捧盒粉盒古人将制作好后的口脂灌入竹筒,用纸包裹竹筒并缠绕好麻绳。等口脂冷却凝固后,拆开竹筒,冷却好后的口脂是一段圆柱形凝蜡。还有

38、部分口脂使用盒子盛放,比较常见的器皿是“蛤贝”,蛤贝在古代一直被认为是化妆品的天然容器,唐代甚至还有使用金银制作的蛤形脂胭盒。另有一些会放在各种材质的盒子里,如磁盒或玉盒中。后来出现另一种胭脂棉或胭脂纸,将纸或棉浸花汁而成,使用时用水浸润,简单方便。唐代瓷器兴盛,胭脂盒多以瓷质为主(如图 3-25),宋代以后,胭脂盒的造型和纹饰更为丰富,并兼有了印泥的功效,受到了文人墨客的喜爱,也更加雅致秀美(如图 3-26)。明清时期崇尚奢华,工艺也更复杂成熟,以瓷、玉为主,还有珐琅、漆器、金属等,纹饰复杂华美,色彩浓艳瑰丽(如图 3-27、3-28)。胭脂盒除了女子用来梳妆打扮,也可作为男女之间的定情之物

39、,古时男子提亲,也会选择精致的胭脂粉盒装上上好脂粉,作为聘礼的其中一种。图图 3-253-25 唐青玉凤鸟纹胭脂盒唐青玉凤鸟纹胭脂盒图图 3-263-26 宋汝窑天青釉雕刻花卉纹胭脂盒宋汝窑天青釉雕刻花卉纹胭脂盒图图 3-273-27 清乾隆银鎏金花丝镶宝缠枝莲纹胭脂盒清乾隆银鎏金花丝镶宝缠枝莲纹胭脂盒图图 3-283-28 清雍正御制珐琅彩花卉纹胭脂盒清雍正御制珐琅彩花卉纹胭脂盒古代最早人们用“黛”来画眉,黛是一种天然矿石,使用时要专门研磨成粉,再加水调和,才能画到眉毛上。隋唐时明文记载出现“螺子黛”,古代妇女用这种人工合成的青黑色矿物颜料来画眉,经加工后,可以改变成为各种形状的黛块,使用时

40、只需蘸水,不用研磨,更为方便(如图 3-29)。古人称其量词为“斛”,一斛螺子黛为十二个。图图 3-293-29 螺子黛螺子黛(论文)选题报告84 本草化妆品相关调研本草化妆品相关调研4.1 古代中药入妆的范本古代中药入妆的范本化妆并不是现代女性的专利,它的历史由来已久,与现代相比,古代女性的化妆品甚至更为奢华,其步骤也更加繁复。唐朝诗人元稹在恨妆成中,大致将女子的化妆步骤分为:敷铅粉、抹胭脂、描黛眉、点额黄、画面靥、描斜红、点口脂七个步骤。古代化妆品取自天然,没有任何添加剂和化学成分,宫廷贵妇们使用的妆品里甚至还加入了许多贵重奢侈的材料加以调和,从而达到美容目的。古人化妆的第一个步骤是敷铅粉

41、,类似于现代的涂粉底,为了凸显自己皮肤光滑白嫩,早时候女子将米研磨敷面,后来又发明了铅粉。神农百草经中提到,女性用铅丹和粉锡化妆。铅是重金属,长时间接触脸部会有严重副作用,所以古代女子会在铅粉中加入辅料进行调和,如唐朝人在铅粉中加入西域香料,称迎蝶粉;宋朝人将益母草、蚌粉等调制成玉女桃花粉;明朝人则以玉簪花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玉簪粉。胭脂出产于西域焉支山下,提取自“红蓝花”中,古代女性在敷粉后使用,等同于现代的腮红。中原女性进行改良后,又加入牛骨髓,制作成红色脂膏,装在金玉陶瓷中存放,颇有现代唇颊两用膏的意味。红蓝花自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除可作为妆品染料外,还可以用来做食材、药材,或泡酒,天然安

42、全。红蓝花做胭脂工艺复杂,根据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把鲜花花瓣放在石臼中反复杵槌,再用纱布袋绞去黄汁,捣成泥状,用米饭做的酸浆淘澄后,静置几小时晾干,即成为鲜艳的红色颜料。之后还需要做浓缩处理,最后兑上玫瑰花露,加入猪胰、牛髓蒸制,就得到了胭脂膏。除了用红蓝花制作胭脂外,人们还用落葵的果实来制作胭脂,千金食治中记载落葵“味酸,性寒,无毒。滑中,散热实,悦泽人面”,用它制出来的胭脂颜色不同于红蓝花的鲜红颜色,而是略带紫色的粉红色。口脂也是古代女性非常重要的妆品之一,古来有“点绛唇”之说,以凸显女性的柔美气韵。胭脂膏可用在嘴唇上,也有单独使用的口脂,即现代的口红。据记载,古人为了防止嘴唇干裂,往嘴唇

43、上涂抹由牛骨髓和牛油制成的透明无色口脂,可以有效防冻防裂并且淡化唇纹,这只是口脂最初的雏形。之后人们又在制作过程中加入紫草,口脂即带有红色,并具有抑菌、消炎的作用。南北朝以后,口脂开始混合蜡、蜜、沉香、檀香、麝香等昂贵材料,使其成为一种润稠的脂膏,不仅具有润泽着色的功效,还带有芬芳浓郁的香气,才有了“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的赞叹。古代的口红,无论色料还是香料完全取自天然物质,还要加入不少中药。千金要方中记载口脂加入的香料有甘松香、艾纳香、苜蓿香、藿香、零陵香、雀头香、沉香、苏合香等 14 种,故而用口脂上妆,不仅可以使唇部红润华丽,还能治疗口臭、保养肌肤。4.2 现代中药化妆品案例现代中药化妆

44、品案例来自扬州的古老化妆品牌“谢馥春”是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其历史可追溯到清道光 10 年(1830),名列“全国 300 家重点保护品牌”。鸭蛋粉、冰麝油和香件,是谢馥春旗下的“三绝”产品。谢馥春以人的生理特性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天然产品创造出比西方化学合成产品更自然、更安全的精致自然之美。鸭蛋粉:其原料选自石粉、米粉、豆粉,由绍波膏粉厂特别改装加工而成。随着季节的变化,选择白兰地、珍珠兰花、玫瑰、茉莉花等花卉,加入冰片和麝香,采用“鲜花熏染,冰麝定香”的经典工艺(如图 4-1),自带花香,具有定妆效果,均匀肤色,去除油光,不含任何重金属,天然安全,保护肌肤。图图 4-14-1

45、 谢馥春鸭蛋香粉谢馥春鸭蛋香粉馥彩名媛口脂:天然口红唇彩,不添加重金属成分,加入霍霍巴籽油、洋蔷薇花油以及牛油果树果脂,滋润唇部,同时使唇色清新明亮、减少肌肤的粗糙程度(如图 4-2)。图图 4-24-2 谢馥春馥彩名媛口脂谢馥春馥彩名媛口脂玫瑰胭脂水:御香缥缈录中记载慈溪所用胭脂,采集新鲜的玫瑰花瓣,捣成汁水进行过滤后,再把当年新缫的蚕丝放到花汁中浸泡晒干,就制成了胭脂。玫瑰花水蕴含天然成分,采用传统配方,选自“花中皇后”玫瑰花瓣酿作,不含防腐剂,质地温和,无需卸妆(如图 4-3)。其中加入突厥玫瑰花水、洋蔷薇玫瑰精油,使用后面颊有淡淡红色,提升其色的同时还可以滋润肌肤,使之保持光泽。图图

46、4-34-3 谢馥春玫瑰花水谢馥春玫瑰花水(论文)选题报告95 化妆品产品及包装相关调研化妆品产品及包装相关调研5.1 化妆品发展历程及配色规范化妆品发展历程及配色规范5.1.1 化妆品发展历程化妆品发展历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来人类就有对于美的追求,化妆品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六个阶段,即古代化妆品时期、合成化妆品时期、危险化妆品时期、自然化妆品时期、无添加化妆品时期、有机美容时期。古代化妆品时期:化妆品的产生始于人类的存在,原始部落祭祀时使用动物脂肪涂抹在他们的身体,使他们的皮肤看起来健康和光泽。公元前 5 世纪,各国关于化妆品生产和使用的资料很多,例如古埃及女王用青铜画眼睛,用驴乳洗澡。对古

47、人来说,中国女性也喜欢在脸颊上涂腮红。合成化妆品时期:二战后经济复苏,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迅猛,这一时期产生了以矿物油为主要成分的合成化妆品。这种化妆品生产规模巨大,价格便宜低廉,在社会上迅速普及。危险化妆品时期:某些不法厂商只顾眼前利益,利用人们追求快速效果的心理,在化妆品中加入激素成分,造成使用者患上皮肤病,恶劣影响了中国化妆品行业。自然化妆品时期:上世纪 70 年代,天然化妆品用天然油代替矿物油,但由于皮肤的特性,从自然中提取的营养物质只能到达角质层,而角质层是根本不溶的皮肤问题。一些所谓的天然化妆品仍在用化学原料欺骗消费者。同时,化妆品行业的炒作行为越来越严重,使消费者混乱迷茫,对健康化妆

48、品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无添加化妆品时期:随着对化妆品的深入研究和危害性的爆发,人们对于化妆品安全性的需求达到了全新高度。九十年代末,日本成功研究出无添加化妆品,对肌肤安全无害,特别是敏感肌肤的女性也可以使用。有机美容时期:现代人的皮肤每时每刻都在被环境污染、高压工作生活所侵害,与此同时,美容界也在逐步采用有机清洁的天然产品,辅以以技术创新和支持为基础的专业有效的护肤方法,研发化妆品、无污染安全的有机物质等为主要成分,取自有机自然疗法。5.1.2 化妆品配色规范化妆品配色规范(1)眼影盘的配色规范色彩搭配在彩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配色要讲究技巧,注意色彩之间的搭配与过度。任何一种色彩都具有

49、自己的色相、明度、纯度等属性,由于人的肤色纯度较低,高饱和度色彩很难与之相协调,看起来非常不自然,所以在彩妆配色时多使用间色与复色,并适当降低其纯度与明度,如豆沙色、红棕色、灰咖色等,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地色系(浅米色系、棕色系、棕褐色系)眼影是最百搭、最适合亚洲人的配色。5同时要注意的是由于亚洲人肤色多为暖色系,所以我们也更加倾向于使用暖色调的颜色,如玫瑰色、南瓜色等,给人以温柔的感觉,同时与肤色的融合也更加和谐,与之相反的冷色系眼影,如蓝色绿色等,给人以冷酷之感,多用在特殊妆面上。眼影盘在配色上很多时候就是用不同明度的同类色来建立明暗关系,塑造面部立体感。图图 5-15-1 TFTF 四色眼影

50、盘四色眼影盘如上图 TOM FORD 四色眼影盘 03 号(如图 5-1),四块颜色使用的都是黄色与红色为底色,差别在于红色与黄色占比的不同以及明度的不同,这就是一盘由同类色组成的眼影盘。四个颜色深浅排列过度,我们只需要第一层,将浅色放在大面积的眼睑顶部,第二层,将中色放在较小的区域,眼线附近的部分使用一些深色,这样我们就可以自然轻松地达到过渡效果。使用这种类型的眼影盘化妆时,我们不需费心琢磨配色,同类色搭配能使眼妆看上去和谐自然,非常适合新手。一盘标准的四色眼影,必须包含打底色、晕染色、提亮色、眼线色(如图 5-2),大盘眼影的颜色虽多,但基本也可分为以上四类,只是每种颜色的色系更为丰富,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