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单元卷-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单元卷-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与原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2黑麦(二倍体)具有许多普通小麦(六倍体)不具有的优良基因。为改良小麦品种,研究人员将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再处理F1获得可育植株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麦和普通小麦存在生殖隔离,是不同的物种B可育植株X的体细胞中含有16个染色体组C采用低温处理F1的种子即可获得可育植株XD该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3如
2、图为某哺乳动物种群因河道改变而发生的变化,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道的改变使同一种群的生物变成了不同的物种B河道的改变使两个种群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CB种群和C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仅与环境的变化有关D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必然源于地理隔离4穿梭育种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优良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目前穿梭育种已经在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作物上取得了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穿梭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不同地区作物种群的基因库之间存在着差异C人工选择作用的本质是提高作物种群中隐性基因的
3、基因频率D穿梭育种打破了地理隔离,实现了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6某地有两个习性相似的猴面花姐妹种粉龙头(花瓣呈粉红色)和红龙头(花瓣呈红色),起源于一个粉色花的祖先种,两者分布区重叠,前者由黄蜂传粉,后者由山蜂鸟传粉。下列分析正确的
4、是( )A粉龙头和红龙头猴面花是因长期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的B两者分布区重叠导致自然选择对两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相同C粉龙头猴面花种群的突变对红龙头猴面花种群的基因频率无影响D因起源于同一祖先种,所以粉龙头和红龙头猴面花种群的基因库相同7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物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的总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形成的A BC D8下列现象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动物因为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而不能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A
5、BCD9如图为太平洋岛屿鸟类的分布情况,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岛所有的鸟类称为一个种群B可遗传的变异为乙岛鸟类进化提供了可能C乙岛的鸟类与S鸟可能具有生殖隔离D甲、乙岛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鸟类的进化方向10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形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C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二、综合题11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种果蝇(物种1与物种2)的进化过程时
6、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如图所示);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时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基因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所有的果蝇可被称为_ _。(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_ _的。(3)果蝇最多只能飞越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差异的最高级别属于_ _(填“物种”“个体”或“基因”)之间的差异。判断的理由是_ _。(4)北美大陆在阶段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 _(填字母,多
7、选)。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B环境导致果蝇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亡的基因D某些类型的果蝇天敌大规模增加12图1显示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甲虫的体色由基因A和a控制(如图2),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另一个基因型为AA的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 ,该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 _。当这个种群达到遗传平衡时,灰色个体占4%,则A的基因频率为 。(2)因国家推行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措施,种群1所在的地区环境污染持续改善,可预测该种群的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将_ 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若想知道种群1和种
8、群2是不是同一物种,应如何设计实验?_ _。如何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判断?_ _。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与原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解析: 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2黑麦(二倍体)具有许多普通小麦(六倍体)不具有的优良基因。为改良小麦品种,研究人员将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再处理F1获得可育植株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麦和普通小麦存在生殖隔离,是不
9、同的物种B可育植株X的体细胞中含有16个染色体组C采用低温处理F1的种子即可获得可育植株XD该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解析: 黑麦和普通小麦杂交后得到的F1不可育,说明二者存在生殖隔离,是不同物种,A正确;可育植株X因为是八倍体,所以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8个或16个,B错误;F1本身不可育,无法产生种子,C错误;该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染色体的数目变异,D错误。3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种群因河道改变而发生的变化,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道的改变使同一种群的生物变成了不同的物种B河道的改变使两个种群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CB种群和C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仅与环境的变化有关D
10、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必然源于地理隔离解析: 河道的改变使一个种群被分割成两部分,从而形成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因河流的阻隔,形成地理隔离,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但是并没有证据说明B、C两种群的生物变成了两个物种,A项错误、B项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差异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还与可遗传的变异有关,C项错误;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但是生殖隔离未必就一定源于地理隔离,D项错误。4穿梭育种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优良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目前穿梭育种已经在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作物上取得了成功。下列
11、叙述错误的是( )A穿梭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不同地区作物种群的基因库之间存在着差异C人工选择作用的本质是提高作物种群中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D穿梭育种打破了地理隔离,实现了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两个地区的环境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不同地区作物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B正确;人工选择作用的本质是提高作物种群中优良基因的基因频率,有可能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错误;穿梭育种打破了地理隔离,实现了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D正确。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
12、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解析: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A项错误。幼苗丙是杂种植株,其细胞内含有18条染色体,秋水仙素处理后的丁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已加倍(36条),因此丁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观察到72条染色体,B项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C项错误。
13、丁是人工诱导形成的多倍体,戊是丁自交获得的后代,则戊也是多倍体,戊与丙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戊是一个新物种,该新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D项错误。6某地有两个习性相似的猴面花姐妹种粉龙头(花瓣呈粉红色)和红龙头(花瓣呈红色),起源于一个粉色花的祖先种,两者分布区重叠,前者由黄蜂传粉,后者由山蜂鸟传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粉龙头和红龙头猴面花是因长期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的B两者分布区重叠导致自然选择对两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相同C粉龙头猴面花种群的突变对红龙头猴面花种群的基因频率无影响D因起源于同一祖先种,所以粉龙头和红龙头猴面花种群的基因库相同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两
14、者分布区有重叠,由此说明粉龙头和红龙头猴面花并不是因长期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的,A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两者分布区有重叠,但传粉动物不同,故自然选择对两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不相同,B错误;粉龙头和红龙头猴面花属于不同的物种,尽管起源于一个祖先种,但因进化最终导致它们的基因库会存在差异,D错误。7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物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的总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形成的A BC D解析: 物种包括许多种群;物种形成过程中,往往是先经过漫长的地理隔离,最后才
15、实现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物种,所以、不正确。8下列现象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动物因为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而不能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ABCD解析: 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都属于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的情形,则属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它们都是生殖隔离的情况之一,C正确。9如图为太平洋岛屿鸟类的分布情况,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岛所有的鸟类称为一个种群B可遗传的变异为乙岛鸟类进化提供了可能C乙岛的鸟类与S鸟可能具有生殖隔离D甲、乙岛的自然条件决定
16、了鸟类的进化方向解析: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甲岛所有的鸟类不能称为一个种群,A项错误。10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形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C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解析: 物种形成的渐变式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而骤变式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C项错误。二、综合题11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种果蝇(物种1与物种2)的进
17、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如图所示);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时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基因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所有的果蝇可被称为_一个果蝇种群_。(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_不定向_的。(3)果蝇最多只能飞越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差异的最高级别属于_物种_(填“物种”“个体”或“基因”)之间的差异。判断的理由是_甲、乙两地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不能存活(胚胎早亡),说明存在生殖隔
18、离_。(4)北美大陆在阶段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ACD_(填字母,多选)。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B环境导致果蝇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亡的基因D某些类型的果蝇天敌大规模增加解析:(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种群。(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的果蝇间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3)甲、乙两地果蝇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之间差异的最高级别属于物种之间的差异。(4)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起选择作用。12图1显示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甲虫的体色由基因A和a控制
19、(如图2),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另一个基因型为AA的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 基因突变,该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原材料_。当这个种群达到遗传平衡时,灰色个体占4%,则A的基因频率为 80%。(2)因国家推行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措施,种群1所在的地区环境污染持续改善,可预测该种群的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将_增大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若想知道种群1和种群2是不是同一物种,应如何设计实验?_使种群1和种群2的雌雄个体之间交配,观察能否产生可育后代_。如何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判断?_若能产生可育后代,则两种群是同一物种;若不能交配产生后代,或交配后产生的后
20、代不可育,则两种群不是同一物种_。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只有一种基因型AA的种群中本来只有A基因,没有a基因,则出现的a基因最可能来自A基因的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当种群达到遗传平衡时,灰色个体aa占4%,则a的基因频率为20%,A的基因频率120%80%。(2)因国家推行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措施,种群1所在的地区环境污染持续改善,则灰色个体的生存机会越来越大,因此种群的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将增大。(3)判断两个种群是不是同一物种,关键是看两种群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即看两者之间是否可以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若能产生可育后代,则两种群是同一物种;若不能交配产生后代,或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不可育,则两种群不是同一物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