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鼎尖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鼎尖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徽省鼎尖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2、5题。材料一: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上各民族往来贸易,交流融合,造就了西北地区多民族共居和多元文化汇聚的独特景观。先秦时期有戎、羌、氐,秦汉时期有匈奴、月氏、乌孙,后来还有吐谷浑、吐蕃、回鹘、党项等民族。汉代接收浑邪王十万降众时,采取了“因其故俗为属国”的制度。“属国”体制保留了匈奴人原有的社会组织和生产生活方式,宽容的民族政策推动西北地区多民族共居局面的形成,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建立过很多民族政权,但都未影响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丝绸之路的繁荣是沿线民族合作联动的产物,而各民族互相联动的基础首先是沿线民族友好交往、民心相通。贸易双方的双向
3、共赢也是丝路长期繁荣的重要原因。丝路贸易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共赢的。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不断地交流、发展、融合后,再交流、再发展、再融合,从而达到了更高的发展”。以“佛教的倒流”为例,佛教并非简单地从西向东单向传播,经过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后又传回中亚、印度,从而对中亚和印度的佛教作出贡献。丝路贸易的主体是“转输贸易”,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各个重镇,都有数量不等的胡商或胡人聚落,“胡人尤其是粟特人充当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担当者”。由于转输贸易的需要,丝路上很多重镇是“商胡”入华之路,也是商贸中心。如新疆的吐鲁番,“一些商胡从西边来到高昌后便不再东行,而是将货物在当地出售,东边来的商人也不再西
4、行到货物的产地去收购商品,而是在高昌购买后,再到其他地方去出售”。正是因为丝路贸易的这个特点,沿线一些城市成为国际贸易集散中心,如君士坦丁堡、巴格达、敦煌、吐鲁番、兰州等。丝路贸易的主要承担者,来自中亚的粟特商人成群结队地徙居中国并长期定居,其后裔有的继续经商,有的则在中国入仕,完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摘编自赵大旺西北史地研究折射丝路文明之光)材料二: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在古代,丝绸之路东段是丝绸产地。丝绸到达中段后被当地王公大臣消费,也从此段传送到更远的罗马。罗马帝国与丝绸之路一书记载,罗马帝国当时一年收入的大概30%是依靠其在东边和南边的收税所得,其中特别
5、谈到了东方消费品的税收。公元前49年,恺撒为彰显其在高卢打仗得胜归来的功绩下令把罗马城阳台上的亚麻遮阳布全部换成丝绸,从此形成了罗马统治者重大活动使用丝绸的传统。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从东到西实行的是分段“传递式”销售:东段从长安到敦煌主要是商品“出去”的过程;西域所在的中段,虽然当地人口较少,但是属于商品运输的必经之路;西段沿途国家则主要是消费方。因此古代丝绸之路的货品贸易状态,是由东向西一段段地传递,并非是自东向西一站式的直通。在货品自东向西一段段传递过程中,商人会不断进行交易在哪里先能被卖上高价,就会先在哪里被卖出,然后商人们就拿着钱继续下一笔生意通过如此不断地交易,实现货品向西传递。
6、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物产资源的交换和运输。漆器、唐三彩、丝绸等货品均诞生于中国,它们随丝绸之路西行远播,而苜蓿、西瓜、菠菜、黄瓜(本名胡瓜)、胡萝卜、蚕豆(胡豆)、胡椒等物产,最初都是从西边运输而来,最终在中原扎根。其中最重要的货品就是丝绸。丝绸在中国具有悠长的发展历程,可以溯源至传说中的黄帝妻子嫘祖。大唐西域记记载了蚕种西传的故事,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新疆于阗发现了记述这个故事的壁画,壁画描绘的是一位中国公主嫁给于阗王,于阗那时穿粗布衣服没有丝绸,便请求公主将蚕种带过去,于是公主把蚕种放到帽子里逃避出关检查,最终将蚕种带到于阗,此后当地开始养蚕做丝。丝绸制作技术不断西传,后来波斯、
7、罗马也学会做丝绸。不过在古代,中国始终是国际市场上最大的丝绸供应方。丝绸之路也促进了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两汉时期就有许多西域人员来到中原,随之带来了西域文化。到了唐代,这种文化传播进一步加强,后来风靡中原的一些歌舞也源自西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胡旋舞和胡腾舞。胡旋舞一般由女子跳,胡腾舞一般是男子跳。霓裳羽衣曲中杨贵妃跳的就是胡旋舞,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则是胡腾舞高手。(摘编自张国刚河西走廊与陆上丝绸之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起源来看,我国西北多民族共居和多元文化汇聚,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B丝路上有数量不等的胡商或胡人聚落,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多个重镇
8、也与商贸有关。C丝路贸易给罗马帝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大概带来了当时一年收入30%的税收。D因丝路贸易,有很多西域居民在两汉时就来到中原、这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浑邪王率众投降时汉朝采取的“属国”管理体制,是一种宽容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有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B“佛教的倒流”指佛教从西向东传播后,经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后又传回原地,这使佛教得到更高的发展。C恺撒打仗得胜归来以后,把罗马城阳台上的亚麻遮阳布全部换成丝绸,此举证明罗马统治者十分喜爱丝绸产品。D杨贵妃能跳胡旋舞,安禄山是胡腾舞高手,说明唐朝时东西方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西域文化渗透到
9、了各个角落。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丝路贸易是“双向共赢”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到了18世纪中后期,欧洲的瓷器制造开始融入本土审美,在结合中国瓷器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欧洲瓷器艺术。B苜蓿传入中国以后,汉武帝刘彻开始大量种植,并把苜蓿作为培育战马的优良饲料,这也是西汉取得汉匈大战胜利的原因之一。C中国丝绸输出到中亚、西亚后,波斯人也掌握了丝绸的织造技术,并制作出波斯锦,波斯锦对中国丝绸织造技艺产生了积极影响。D茶叶传入欧洲后,医生认为喝茶有助于净化血液、治疗多梦、缓解抑郁症,还可预防多种疾病,茶叶因此才逐渐在欧洲流行开来。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
10、当的一项是(3分)( )A地区所在国主要是丝绸产品输出的地区。B地区分布在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以东。C地区开始是运输通道,后来也学会了养蚕做丝。D地区有很多人来到中原并带来了他们的文化。5哪些因素令丝绸之路贸易长期繁荣?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幻兽段爱松作为南木萨注,野兽常常闯入梦境的几率,远远超过碰到野兽的几率。据说,就连族群里最厉害的猎手,也有最头疼的对手,只要听到它们的叫声,就得赶紧撤走,哪怕你有再多同行,也得赶快逃命。我的父亲管这些声音,叫作幻兽。“他,或许是唯一见过幻兽的人”我的父亲说。见到这个人,是他和阿空头人被邀
11、请到驻地部队,协商帮助巡查界碑路线的时候。他就是小石子,那年刚好19岁。班长用略带自豪的语气对我的父亲和阿空头人说:“这个小石子,别看个头不大,身体精瘦,却是我们的标兵,不仅训练比赛是第一,连学习独龙语也是一马当先。”小石子抢先走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因为莽莽丛林,需要一个最得力的战士挥刀,披荆斩棘,开路前行。我的父亲和阿空头人紧随其后,他俩得根据直觉判断方位,以便指挥。几天下来,我的父亲发现小石子的军装上到处血迹斑斑。阿空头人忍不住说,我们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吃人的东西多,人吃的东西少,那些蚊虫、蚂蟥、毒蛇还有那些瘴气,可害苦了族人,再加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要不是解放了,你们进来帮助我们,真
12、不知道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我的父亲和阿空头人虽然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底下长大,但这么急匆匆赶路,连日劳顿,还是有些吃不消。甚至有几个战士,在歇息时揉着被蚂蟥、蚊虫咬得伤痕累累的腿脚,看着山坡上一块近乎直立的巨大岩石,有些不想再爬起来。排长转头和大伙说,岩石陡峭危险,大家连日劳累,就地休息等待,他带小石子上去。我的父亲见状稍犹豫了一下说,我也随你们上去吧。作为南木萨的我的父亲,清楚地记得,在梦境和现实交汇的那个瞬间,三个近乎虚脱的肉身,如何竭尽全力,把一个古老使命的延续,安放在了高黎贡山之巅。界碑被风雨侵蚀的颜色,让我的父亲大为吃惊,国家和边疆这些抽象的概念,此时变得多么具体。小石子和排长
13、忙于清理和描摹界碑以及界碑上褪色的标记。我的父亲对于梦境的记忆,在山顶上和山脚下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场景,越来越清晰地在他的记忆中还原是的,他曾经在梦境中来过这里,并且在这里听到过幻兽发出的那种骇人的声音。原本晴朗的天空,转眼之间,像是被那阵浮动的空气撕开了一个口子,乌云滚滚,大雨倾盆而下。雨水的响声越来越大,山石伴随着水流冲刷而下,三个人小心翼翼,相互拉扶,在湿滑的山崖间,一点一点移动。随着滚落的水夹石越来越多,排长为避让,一不小心,一脚踩滑踏空,整个身子陡然坠向山崖。说时迟那时快,小石子奋不顾身,腾跃而起,一手猛然抓住排长的衣服,另一只手在混乱当中幸运地勾到一截藤干,但在下滑的过程中,小石
14、子的腿,被尖棱的岩石划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三人半梭半趴下到了与“大部队”会合的地方。此时,天色越来越暗,四周隐隐有老熊的叫唤。我的父亲明白,在这充满未知和变数的高山上,是十分危险的。可是,排长来回踱着步,不时看看依靠着树,搭手支坐在地上的小石子,迟迟不肯下命令。小石子借助竹杖爬起来,尝试着走了几步,可以是可以,但是走不快。他强忍着痛,语气轻淡却坚定地跟排长说,快下命令吧,大家只管走,我可以在后面跟着大家走。说这话时,我的父亲又看到小石子眼中的光亮,在这即将到来的茫茫夜色中,像是梦的眼睛,又像是辽阔天幕上的星辰。“出发出发吧。”排长的声音有些犹豫,又有些哽咽。他走过来,蹲下去,摸了摸小石子受伤的
15、腿,眼中噙满了泪水。“嗷嗷呜、嗷嗷呜”开始只是一声,接着是两三声,后来连成了一片又一片。我的父亲大惊失色,第一次,他在现实里真切地听到了梦境中的声音。小石子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么奇怪的叫声,和所有他在这片土地上听到过的野兽的叫声都不一样。是不是因为我的伤腿,因为伤腿流下的血迹引来了这声音呢?想到这里,他停了下来,抬头对着越来越暗的天空淡淡一笑,不再沿着部队来时开辟的道路行走,而是看了看另外一个方向,那里的树木和夜色完全融为了一体。此时,他的腿已经疼得麻木了,他只能依靠腰部的力量,双手拄着竹杖,勉强拖着这条伤腿,再次慢慢动了起来,鲜血完全渗透染红了布条,浓郁的血腥味道,弥漫在莽莽丛林之中。“咦,奇怪
16、,原本清晰的叫声,怎么越来越小,越听越淡,最后竟然完全消失了。”我的父亲开始以为,是不是出现了幻觉。阿空头人也觉得不可思议,如此饥渴的叫声,是绝不会放弃对猎物的追击的。排长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心,比听到叫声时更加慌乱起来。到达营地后,他立即带领两名驻守战士沿路寻找。寻找小石子一直持续了半个多月,不仅部队的人在找,我的父亲和阿空头人也和族群猎人们一起去找过,遗憾的是,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我的父亲最后一次和我说起这个故事时,是野兽常常闯进我的梦中的时候。(有删改)【注】南木萨,亦作“纳木沙”,独龙语音译,是独龙族男性巫师,主要从事占卜看鬼,并主持重大祭典,父子相承。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
17、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南木萨的“我的父亲”常梦见野兽,这其中被父亲称为“幻兽”的,威力无比,族群里无论是谁见了都得逃跑。B“我的父亲”和阿空头人被邀请作向导巡查界碑,可在巡查队伍最前面的是小石子,他开辟道路弄得衣服血迹斑斑。C巡查队伍急匆匆地行走在十分艰险的道路上,丛林中还有害人的蚂蟥、蚊虫等,这令阿空头人感慨本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D见战士们累得爬不起来,排长安排他自己、小石子和“我的父亲”到高黎贡山之巅去清理描摹界碑,让其余的人就地休息等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或许是唯一见过幻兽的人”小说采用插叙手法讲故事,补充说明有关情节,
18、突出小石子的英勇无畏。B“我们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吃人的东西多,人吃的东西少”语言简练,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当地自然环境异常险恶。C小石子为引开幻兽而不知所踪,小说通过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富有牺牲精神的军人形象。D小说通过“幻兽”的出没、南木萨角色的设置、南木萨的梦境和梦境的实现等,带给读者独到的美学体验。8小说中的“幻兽”含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9小说从“我的父亲”的角度讲述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
19、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法曰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节选自百战奇略计战)材料二:八月,操至潼关,与超等注夹关而军。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操不许。九月,操进军,悉渡渭。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贾诩以为可伪许之。操复问计策,诩曰:“离之而已。”操曰:“解!”韩遂请与操相见,操与遂有旧,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时秦、胡观者,前后重沓,操笑谓之曰:“尔欲观曹公邪!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耳!”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操又与遂书,多所点窜,
20、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操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奔凉州,杨秋奔安定。诸将问操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操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岳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始,关中诸将每一部
21、到,操辄有喜色。诸将问其故,操曰:“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六)【注】超等,指马超及其关中联军。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法A曰B料敌C制胜D计E险厄F远近G上H将之道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指平坦,与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整,不武”中的“易”词义相同。B信,指使者,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中的“信”词义不同
22、。C任子,人质,为取信对方用作抵押的人;也指因父兄功绩而得保任授予官职。D河东,指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与现在所说的指河流的东边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争的首要问题是谋略,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开战之前先要判明将帅是否贤明,敌人的力量是否强大,士兵数量多少,地势如何,粮草供应是否充足。B在曹操与马超等关中联军的战争中,马超先请求割地求和、后又多次挑战,曹操都不答应,后在贾诩的谋划下,曹操假装议和,使得关中联军互相怀疑。C在战场上,曹操首先集中兵力攻打潼关,等到把敌人吸引到潼关后,再派两位将军渡过西河,然后再率领大军北渡黄河,敌军不敢抗争而只能割
23、地求和。D战争开始时,曹操看到关中联军的军队不断到来就面露喜色,是因为联军的战斗力很弱,容易集中剿灭,如果他们依据险阻,要剿灭就会多花很多时间。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尔欲观曹公邪!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耳!(2)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14曹操在与马超联军的斗争中,采用了哪些计策?(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十二月二十一日迎春(宋)杨万里星淡孤萤月一梳,迎春早起正愁予。 土牛只解催人老,春气自来何事渠。 官柳野梅残雪后,金幡玉胜晓光初。 却思归跨春山犊,茧栗仍将挂汉书。【注】土牛,
24、古时立春日以泥作春牛,行“鞭春”的礼仪。金幡玉胜,是古时风俗,要在立春日剪彩作各种图案为旛胜,戴在头鬓上。茧栗仍将挂汉书,隋朝李密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茧栗,指牛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星光如孤萤一般黯淡,月亮窄如弯梳,首联使用比喻来说明诗人起床之早。B颔联议论,年复一年的迎春仪式让人变老,春天的降临与迎春与否无关。C在残雪过后的官柳野梅之下,人们一大清早就要头上戴着各种图案迎春。D尾联诗人想象,在美好春光里骑一头牛,牛角挂上汉书去游览山水。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25、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须有远大志向,才能担负起时代的使命。这与论语泰伯中曾子对士人和君子提出“_”要求的理念有些相似。(2)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中“鸿雁传书”的典故,在文学史上广为流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两句就化用了这个典故。(3)“星辰大海”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古人也常以星宿名人诗,比如“_,_”,等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传统的春联,诗性浓郁,讲究韵律,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浓缩,也是民间文学的精华。从形式上看,春联对仗工整,平仄和谐,与中国古典诗、词、
26、赋等文体 A ;从内容看,春联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B ,意味深长,用精练的词句描景状物、表达情感。古往今来,无论是“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等对春天的歌颂,还是“普天开国运,大地转新机”等对时代的礼赞,或是“百福屏开花富贵,九如图绕竹平安”等对幸福生活的期冀,春联无不显示出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意蕴隽永的特点。春联还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过去,从城市到乡村,写春联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要经历的过年仪式,即便不识字的老农,也要托人书写。书写春联,不拘泥于书体样式,不受限于水平高低,追求的是喜闻乐见、 C ,烘托的是红火热烈、喜庆祥和。初一早晨,大家出门拜年,一路走一路看,欣赏各家各
27、户春联的内容和书体是一种别样的审美享受。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大家”与文中加点的“大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捧书的姿态是那么娴静典雅,使她浑身透出一种雍容端庄的大家闺秀气度。B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C他没法,也不会,把自己的话有头有尾的说给大家听。D譬如衰败人家的子弟,看见别家兴旺,多说大话,摆出大家架子。20“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这副对联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处B处C处D处(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不管是咳嗽、发烧、头痛,还是
28、流鼻涕或鼻塞,人们可能会注意到晚上病情会加重。有几个因素是罪魁祸首,一个是人体的昼夜节律。太阳落山时,它会告诉你的大脑要睡觉休息了,同时刺激某些免疫细胞变得更加活跃。某些激素,如皮质醇, 。皮质醇水平在早上最高,有助于在白天抑制炎症, 。随着皮质醇水平在晚上下降,症状可能会加重。另一个因素叫作鼻后滴漏,也就是当你躺下时,喉咙后部开始有黏液集聚。在白天,黏液的集聚不会造成困扰,因为行走时重力会帮你排出黏液。但到了晚上, ,触发人体咳嗽和清理呼吸道的本能。此外,卧室的环境条件,比如空气干燥等,也会刺激呼吸道。多喝水,这可以让黏液处于较稀的状态,并且可以在人躺下后减少鼻后滴漏的状况。睡前洗个热水澡、
29、使用鼻腔生理盐水喷雾或冲洗鼻子也能起到稀释黏液的效果。也可以晚上在房间使用加湿器来保持湿润。睡觉时多放几个枕头垫高头部,也可以帮助排出黏液。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登上2024龙年央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咏春,舞者的服装面料香云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被纺织界誉为“软黄金”,曾远销欧美、印度、南洋等地,被海外人士
30、誉为“黑色闪光珍珠”。然而,传统香云纱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包括14种工艺、36道工序,采用纯天然材料,完全依靠手工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因此,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香云纱工厂经营困难,很多老手艺人纷纷转行。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丝路贸易给罗马帝国大概带来了当时一年收入30%的税收”错误。由原文“罗马帝国当时一年收入的大概30%是依靠其在东边和南边的收税所得,其中特别谈到了
31、东方消费品的税收”可知,这“大概30%”的税收并非全都是丝路贸易带来的。2【答案】D【解析】“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错误。依据原文“到了唐代,这种文化传播进一步加强”,只能得出“唐朝时东西方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的结论,不能得出“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的结论。3【答案】C【解析】“双向共赢”观点的内容在材料一的第二段。原文以“佛教的倒流”为例,说明“双向共赢”的涵义,是佛教东传后经过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使佛教发展到更高的高度,然后又传回中亚、印度。可见“双向共赢”观点的关键在于交流的内容经过对方改造发展后,得到了更高的发展,再传回原产地,对原产地有所帮助。A项讲的是欧洲借鉴中国瓷器艺
32、术,使得欧洲瓷器具有了独特的瓷器艺术;B项讲的是苜蓿传入中国,对中国骑兵的帮助;D项讲的是茶叶传入欧洲并流行的原因。这三项只说明物产交流后对传入的地区有作用,没有在得到更高的发展以后促进输出地区的进步。而波斯锦是在中国丝绸制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对中国丝绸制造技术产生了促进作用。故选C。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根据图表地区的特产项目及“丝绸产品”的“产品生产地”等内容可知,地区为丝绸之路贸易的东段,地区则是丝绸之路贸易的中段。而材料二的首句“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表明,丝绸之路的东段,指从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之间的地区。换言之,丝绸
33、之路的东段,在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以东到长安、洛阳之间的地区,并不是“以东”没有终点的地区。5【答案】沿线民族的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贸易双方的双向共赢促进了丝路的长期繁荣。古代东西方物产资源交换和运输的推动。【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丝绸之路贸易之所以能够进行且长期繁荣,与宽容的民族政策、和谐的民族关系形成的沿线民族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有关。由材料一第二段所列举的佛教文化的交流和“佛教的倒流”可知,贸易双方的双向共赢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材料二“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物产资源的交换和运输”可知,丝绸之路
34、贸易能够互通有无,给生活带来便利,最突出的体现是中国的漆器、唐三彩、丝绸等,西边的苜蓿、西瓜、菠菜、黄瓜等物产的交流。6【答案】D【解析】“排长安排他自己、小石子和我的父亲上到高黎贡山之巅去”错误。上到高黎贡山之巅,排长只安排了他和小石子两人上去,“我的父亲”是自告奋勇要上到山巅的,而不是排长的安排。7【答案】A【解析】“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讲故事”错误。依据原文“哪怕你有再多同行,也得赶快逃命”可知,“幻兽”是无人能够对付的神秘野兽,“他”一个人见过“幻兽”,只能是在被“幻兽”吃掉之前。因此,“他,或许是唯一见过幻兽的人”表明小说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讲故事。8【答案】“幻兽”是最厉害的野兽。即使
35、是族群里最厉害的猎手,有再多的同行,只要听到它的叫声就得赶快逃命。“幻兽”是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这种野兽,族群里没有哪个活人见过,是南木萨心目中的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幻兽”是作者用来表现和突出小石子奉献精神的载体。“幻兽”威力巨大、令人恐惧,小石子却独自一人把它引向远离大部队的地方。【评分细则】(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首先,根据小说开头三段的描述。可知“幻兽”是族人和南木萨认定的最厉害的野兽。其次,根据“他,或许是唯一见过幻兽的人我的父亲说”可知,这是一种族群里没人见过的野兽,其实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的象征。最后,小说的主题是讴歌人
36、民子弟兵的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是通过小石子面对令人恐惧的“幻兽”时,他舍己救人的叙述表达出来的,因而“幻兽”是表现和突出小石子奉献精神的载体。9【答案】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从父亲给儿子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的角度,使故事更具真实感。增强小说的新奇性和神秘性。“我的父亲”的南木萨身份,以及梦境的实现,使小说具有某种神秘感。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小说的相关情节是从“我的父亲”的梦境开始的,以“我的父亲”的所见所闻而发展、达到高潮的。增强了小说的情感力量。作为独龙族巫师的“我的父亲”见证了战士“小石子”无惧幻兽、勇于牺牲的过程,父辈的故事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升华。【评分细则】(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7、。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由小说的结尾及注解可知,故事是父亲讲给儿子听的,而且作为南木萨的法定继承人的儿子也在做类似的梦,因而故事有其真实性。父亲的身份是南木萨,南木萨能通鬼神,他的梦境能在现实中实现,从而营造了一种独有的神秘感,也营造了一种南国边境独到的新奇意象。小说的情节是由“我的父亲”的梦境而展开、发展的,故事由“我的父亲”来讲述,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歌颂的是以小石子为代表的人民子弟兵的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由少数民族的巫师讲出来,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10【答案】BDG【评分细则】(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解析】“曰”是“说”的意思
38、,是提顿下文的标志,故应在“曰”后断开;“料敌制胜”是“判断敌情实际,研究制胜计划”的意思,结构完整,故应在“胜”后断开;“计”是“考虑”的意思,在句中充当谓语,“险厄远近”是“地形险易、道路远近”的意思,是“计”的宾语,故应在“近”后面断开。11【答案】A【解析】“词义相同”错误。“地之险易”中的“易”指地势平坦,“以乱易整,不武”中的“易”指替换,二者词义并不相同。12【答案】D【解析】“是因为联军的战斗力很弱”错误。依据原文“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可知,曹操“一举可灭”关中联军的原因,是联军没有主帅,互不相属,而不是“联军的战斗力很弱”。13【答案】(1)你们是想来看曹
39、操吗?我也是一个人,并没有四只眼两张嘴,只是智谋多一些罢了。【评分细则】(“犹人”,如同别人;“非有”,并没有;“但”,只,只是。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2)我连接车辆树立栅栏,向南修建甬道,既是为了安全,也是向敌军示弱。【评分细则】(“树”,树立;“为”,修建;“南”,向南。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14【答案】离间之计。曹操用计离间了马超等与韩遂的同盟关系。声东击西之计。想渡西河却故意以重兵集中在潼关以吸引敌军主力。示弱之计。修营垒、建甬道向敌军示弱,以骄敌。【评分细则】(每点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用兵作战的法则,都是把战略谋划
40、放在首位。没有开战之前,先要判明将帅是贤明还是愚钝,敌人力量是强大还是弱小,兵员数量是众多还是寡少,战区地形是险峻还是平坦,粮草供应是困乏还是充足。把敌我双方这些情况都判断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战,便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判断敌情实际,研究制胜计划,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将帅指导战争所必须掌握的法则。”材料二:八月,曹操来到潼关,与马超等隔着潼关扎营。马超等在渭南驻军,派遣使者请求割让黄河以西土地,请求和解。曹操不答应。九月,曹操进军,全部渡过渭水。马超等几次挑战,但曹操仍然不许应战。马超等一再请求割让土地,并请求送儿子去作人质。贾诩认为可以假装同意,曹操再问他下一步的策略
41、,贾诩说:“离间他们的联盟而已。”曹操说:“我明白了。”韩遂请求与曹操相见,曹操与韩遂本来是老朋友,于是,他们两人来到阵前,马头相交,在一起说了很长时间,没有说到军事,只是谈论京都的往事与老朋友们,高兴时拍手欢笑。当时,马超等部队中的关中人与胡人都来围观,前后重重叠叠,曹操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是想来看曹操吗?我也是一个人,并没有四只眼两张嘴,只是智谋多一些罢了。”会面结束后,马超等人问韩遂说:“曹操说了些什么?”韩遂说:“没有说什么。”马超等有了疑心。另一天,曹操又给韩遂写了一封信,信中圈改涂抹了许多地方,好象是韩遂所改的,马超等更加怀疑韩遂。曹操于是与马超等约定日期,进行会战。曹操先派轻装部
42、队进行挑战,与马超等大战多时,才派遣精锐骑兵进行夹击,大破马超等,斩杀成宜、李堪等。韩遂、马超逃奔凉州,杨秋逃奔安定。将领们问曹操说:“开始,敌军主力据守潼关,渭水以北的道路都空虚无备。但您不从河东进攻冯翊,反而屯兵在潼关之下,过了些日子再北渡黄河,是为什么?”曹操说:“敌军据守潼关,如果我军进入河东,敌军就会分兵把守各处渡口,我们便不能渡过西河。我故意以重兵集中在潼关,敌军就集中力量在南防守潼关,西河的戒备空虚,所以徐晃、朱灵两位将军能轻易取得西河。然后,我率大军北渡黄河,敌军无法与我争夺西河的原因,就在于两位将军已先驻军在那里了。我连接车辆树立栅栏,向南修建甬道,既是为了安全,也是向敌军示
43、弱。渡过渭水后修筑营垒,敌人挑战而坚守不出,是使敌军骄傲自大;因此,敌军未修营垒,而请求割地。我答应了要求,所以顺从他们的意思是为了使他们自以为安全而不加防备。同时,我们养精蓄锐,一旦发起攻击好比是迅雷不及掩耳。军机变化莫测,不能执着于一种方法。”开始时,关中联军的每一部将领率军来到,曹操都面有喜色,部下将领们询问缘故,曹操说:“关中地区辽阔广大,如果他们各自据险坚守,我们征讨他们,没有一两年平定不了。现在,他们全都集中在一起,人数虽多,但互不相下,军队没主帅,可以一举消灭,比逐一征讨要容易,所以我心中喜悦。”15【答案】D【解析】“去游览山水”错误。尾联使用典故,卒章显志,表达自己想归去过着
44、在美好的春光里骑上一头牛,像古人一样牛角挂书而读的生活,而不是“牛角挂上汉书去游览山水”。16【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参加各种“迎春”仪式而身心俱疲之后渴望休闲自在的读书生活的感慨。诗歌的首联表达了要“早起”应酬迎春仪式的忧愁,颔联认为春气的降临与这种仪式并没有关系,颈联写立春日除了要行“鞭春”仪式外,还要早起戴各种头饰,尾联则表达因这种烦扰而向往古人牛角挂书而读的生活。【评分细则】(点2分,点4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根据标题和诗歌相关内容可知,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因参加各种“迎春”仪式而身心俱疲之后的感慨。“迎春”仪式首先要早起,还要忍受早起时残雪后的
45、寒冷,其次要参加举行的“鞭春”“金幡玉胜”等仪式。这些仪式费时费力,诗人认为与春气降临没有关系,因而感到厌烦,从而向往那种骑在牛上自由自在的读书生活。“简要分析”需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发掘”出诗人的这种情感。17(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3)示例一: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示例二: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示例三: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示例四: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评分细则】(每空1分,共6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给分。第(3)题为开放型试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18【答案】A:一脉相承B:言简意赅C:雅俗共赏【评分细则
46、】(每空1分,共3分。符合语境即可酌情给分。)【解析】A处讲的是春联的形式具有“对仗工整,平仄和谐”的特点,这与中国古典诗、词、赋等文体有继承关系,故而可填“一脉相承”之类的成语。“一脉相承”,指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B处讲的是春联的内容特点,根据后文“意味深长,用精练的词句描景状物、表达情感”可知,此处要表达的是春联具有简明扼要的特点,故而可填“言简意赅”之类的成语。“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C处讲的是春联“独特的欣赏价值”“不受限于水平高低”,故而可填“雅俗共赏”之类的成语。“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
47、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19【答案】C【解析】文中加点的“大家”是“众人”“大伙儿”的意思,C项“大家”的意义和用法与此相同。A项的“大家”是“世家望族”的意思,B项“大家”是“著名的专家”的意思,D项的“大家”是“巨室”“世家望族”的意思。20【答案】B【解析】“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这副对联置于何处,关键要看语境。从内容来看,这副对联有迎接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希望一切顺利、事业更加辉煌之意。这个“春天”既可以实指春季,也可以指个人以至国家的美好未来。因此,这副对联也是“对时代的礼赞”。再从这四处看,处是“对春天的歌颂”,处是“对时代的礼赞”,处是“对幸福生活的期冀”,处则无需引用对联。故而选B项。21【答案】也遵循昼夜节律缓解各种症状黏液就会聚集起来【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