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与技术进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与技术进步.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与技术进步摘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飞速的发展,在2010年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中国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与增长的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其中产业结构的变迁与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增长有着息息相关的作用。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可以使得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的配置,进而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反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会使得资源配置不充分并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进而抑制经济的增长。 本文主要从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三次产值变化情况及贡献率作为研究载体,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产业结构的变迁大体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
2、,但因为其他诸如地理、气候、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第二产业占比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慢慢降低,最终以第三产业占比占有绝大份额而告终这一结论。关键词: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2010, China surpassed Japan
3、 and became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owth related issues are al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scholars. Among them, the c
4、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conomic growth. The reasonabl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an make the resources get more effective allocation, and then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on the contrary, the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5、structure will make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inadequate and cause a lot of resource waste, and then inhibit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three changes of output value and contribution rate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6、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generally from the first industry to the third industry.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other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y, climate and cultural customs,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 industry will not change greatl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but with the develop
7、ment of time Finall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Key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 technical progress economic growth目 录第1章 绪 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11.2 文献综述21.2.1 国外研究21.2.2 国内研究2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21.3.1 研究方法21.3.2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问题3第2章 产业结构
8、与经济增长理论42.1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含义42.1.1产业结构的定义42.1.2产业结构相关理论及发展4第3章 产业结构变迁、技术进步及对经济的影响63.1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历程63.2各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历程63.3不同地区三次产值变化情况73.4不同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变化比例情况93.5不同地区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结果113.6技术进步对产业变迁过程的影响13第4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154.1结论154.2政策建议15参考文献:17致谢18第1章 绪 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从改革开放以来,与之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且每年的经济增长量都在逐年上
9、升且位居世界前茅。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往往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产业结构的变迁。研究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他们几乎都具有由农业转向工业进而转向服务业这一特点。我国第一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从改革开放初1978年的70.4%下降到2016年的27.6%,与之相反的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一点我们从生活上也能明显的感受出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就业的第一选择往往是进入服务业。同时,随着现代各技术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技术进步在各个产业发展的快慢界定了各个产业发展的快慢
10、,发展快的产业又能带动其关联的产业,这就导致了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发展速度,而政府针对宏观经济出台的相关政策同样会影响产业结构。所以产业机构的变迁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1.1.2 研究意义研究我国的产业结构变迁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每一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内在原因,把握好在哪个阶段对产业结构做出如何调整等,这些因素对于某些问题的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如今已有诸多的学者在这一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针对产业结构变迁的相关问题分析的比较全面,并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已经有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学者来改进前人的研究方法使其更具实
11、用性和说服力。同时,在分析完改革开放到如今的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后,讨论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进步会如何影响产业结构的改变和对我国经济的作用。1.2 文献综述1.2.1 国外研究对于产业结构如何作用于并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研究,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1650)提出来的。他提出了一种现象,人们做着不同产业的工作有着不一样的收入,这样的结果导致劳动力发生转移,使得低生产率的产业走向高生产率的产业,基于这种现象,他提出一种观点:不同国家的国民收入水平差异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是因为产业结构不一致。克拉克(1940)在威廉配第的研究基础上,给了明确的产业分布情况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人们平均的实际
12、收入的不断提高,导致了劳动力表现出来的流动走向是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许多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从不同角度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Pietrobellietal(2004)认为产业升级是在创新的带动下,加速创造更多其他价值的过程。1.2.2 国内研究蒋程虹(2019)认为从产业结构内部来看,起先发展的后工业化国家和比较后才发展的在工业化国家,都保持这一种现象,制造业的身影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无处不在。李娟(2019)认为可以将产业结构的变迁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增长的固定效益模式。周华东(2013)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
13、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1.3.1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在研究相关理论、梳理文献时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在研究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运用图表分析法,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1.3.2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研究内容大体划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介绍相关理念,对文中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第三部分,分析我国不同地区近20年来产业结构演变历程及相关技术进步
14、。第四部分,针对之前的研究和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及建议。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数据上定量分析各个省份之间的差别,有助于整体把握我国经济增长的状况。从数据上更好的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更好的分析每一个省份产业机构的变迁情况及其内在原因,找到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优劣势,并分析与之对应的技术发展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第2章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2.1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含义2.1.1产业结构的定义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每个产业部门的构成、不同产业部门的相互作
15、用、及其间所占的比例都是不相同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指的是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的构成包括不同的产业部门以及不同的产业部门内部。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包括普通分工和另类分工,他们是在二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1.2产业结构相关理论及发展17世纪之初,威廉配第观察发现人们在不同行业做着不同的工作,有时候收入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后发表的政治算数中写道:随着时间的慢慢推进,产生了在收入占比中,工业大于农业,商业大于工业的现象。在配第之后,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即使并没有明确给出产业结构的相关概念
16、,但当时恰恰处于工业革命爆发的前段时间,他论述了产业的发展及基本投入应该遵循农工批零商业的顺序。往后的发展中,日本的经济学家赤松要于1932年给出了“雁形形态论”的观点。当时日本处于经济的飞速发展阶段,他指出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日本的产业发展过程中,通常会经历“进口当地生产出口出口增长”周而复始的现象,可以解读为进口的增加影响了国内生产和出口的形成。筱原三代平“动态比较费用”强调:比较慢发展的国家的不成熟产品经过扶持过后,产品的比较成本可能会发生改变,原本不占优势的产品也可能咸鱼翻身,一转成为比较占优势的产品。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论表明劳动力所处的产业结构呈现下降趋势
17、,政府消费呈现上升趋势,而个人消费则呈现下降趋势。他的理论使得克拉克法则更适用于现代经济社会。(一) 经济增长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将经济增长定义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为人民提供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便利的产品的能力的提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与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二) 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及发展全球人民的生活都离不开经济,经济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是一种沉淀的技术,也是一种沉淀的技术。以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为代表的古典增长理论提示人们:资本不断地积累是国民财富增长的结果,这导致了社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变
18、大,而劳动力的增长又使得社会生产规模增加,产出增加。索洛模型结论表明:一国可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通过市场调节作用来改变资本和劳动的组合比例,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20世纪60年代,增长因素分析给出了经济增长=资本增长*资本回报+劳动增长*劳动回报+全面素生产率增长。内生增长理论表明:强调把从事生产的人获得“知识”的过程生于模型。知识因素随资本水平提高而提高,从而促使长期生产率提高。第3章 产业结构变迁、技术进步及对经济的影响3.1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历程 1978年以来,从改革开放开始,在优秀的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三次产业发挥了巨大优势,把握住了转眼即逝的机会,实现了长远发展,产业结构产生了持续
19、全面且深刻的变化。由于农村家庭联产责包承认制的完美实施,打破了我国原有的产业结构,农业获得飞速发展,工业方面也着重开始对重工业产业内部的调整。一方面,由于改革的重点在城市,人们的热潮向个体、私营企业进发,这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纵观我国经济发展史,有表现突出的两个转折点。一个是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而另一个是由第三产业转向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迅速下降表现为从改革开放初的77%降低到2015年的26%,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迅速上升表现为从改革开放初的10%上升为40%。另一方面,早期以前,由于劳动生产率不高,上升幅度较小,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
20、产业结构的变迁进程飞速加快。这从1997年的人均增长速率表现为15.12%、37.86%和17.24%。由此可见,我国的产业机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诸如服装和电子产品加工等产业走向全球,一举成为了“世界工厂”,这使得第二产业的发展一下子突飞猛进。不过第二产业发展的过于快导致了一个不太好的后果,即产业结构高级化短时间内有所下降。随着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制造业内部结构也必须得跟进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进行调整。目前为止,经济发展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3.2各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历程由于我国国土广阔,不同地区存在诸如地理
21、因素、气候条件、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及相关政策等条件的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的发展也大相径庭。东部沿海城市在进入新世纪后,发展迅速膨胀。众所周知江浙沪地区历来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如江苏地区,政府想要获得一定的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企业则想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政策,这时企业和政府便形成了一个“混合主体”,这一时期乡镇集体经济发展相较于私营和国有经济来比,具有不小的优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资源的配置形式从以计划配置为主转变为以市场配置为主,慢慢地企业不在能从政府获得制度的优惠,进而使得效率逐渐低下。95年后江苏开始大规模制度改革,同时推
22、进发展战略,引入更好的资源推进区域经济国际化进程。如浙江地区,起初温州国有工业基础薄弱,同时农民人均耕地少,很多农民为了养家糊口外出经商务工。当地政府以此为条件,提出了强化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的措施,这具有非常大的正向激励效应。此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有制度的弊端慢慢显现出来,低下的企业竞争力使得逐渐出现商品信用危机。于是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政府推进股份合作制代替资金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也便于监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如上海地区,上海市场化进程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上海大量利用外资,并且中央给予了支持政策,开始时制度安排效率低下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上海产业变
23、迁进程明显加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得上海的经济发展尤其迅速。3.3不同地区三次产值变化情况不同地区1998-2017年三次产业产值变化过程 单位:(亿元)1998年2008年2017年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北京725005079520254396154459116235天津494062751122049152320077307780河北450104869815035233336134851500110984山西1204512892622353156478962945679内蒙古20926221259017731523167491207023辽宁3191259884
24、8823953317322861438511956吉林25939927962615811414152472874996黑龙江31685344968529721855261155444884上海4911437808044534621124846815274江苏67221871199146110355648936343085530599浙江44413888358967166537917771917519221安徽337744408966222121872392110787379福建373740573841320025272015125159526江西314338296727191714121684
25、82425789山东77519001197196410629592547982878825841河南547102760619255143181416017112962湖北50181356510228102628317712851211350湖南533618543127425972640314912148211407广东69521401406142811340959831673142033223广西35848639991315111653241373255934海南108841403012203748108761815重庆26449236646312591348106165296673四川788
26、116682314813067283735311396211043贵州184196142369827783128038574129云南23843030767014331370199052825543西藏21717486414092340492陕西18233629843618491391156595776548甘肃10419914930883978790729263010青海325848652652132161234853宁夏3056487228125321713411194新疆1882652215101165929153939493786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从统计表中,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可以
27、发现,在这20年间,各地区的产业产值都在以较高的增长速度增长。全国范围内,第一产业占比随着年份推进持续下跌,第三产业占比随着年份推进持续上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产值涨幅普遍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一些比较侧重第二产业发展的地区如山东山西的第二产业产值涨幅也不可小觑(第二产业产值涨幅都达到了13倍以上)。他们都做到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同步发展且发展水平都保持在一个中高速的水平之中。在第三产业产值涨幅之中,山东、江苏都达到了20倍以上,当然,在此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西藏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涨幅达到了40倍以上,第三产业产值增幅达到了将近30倍。总体来看,1998年至2017年间,产业结构在一
28、个不断优化的状态中,且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3.4不同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变化比例情况不同地区1998年到2017年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变化过程 单位(%)1998年2008年2017年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北京6.84647.11.330690.721.577.7天津6.355.637.82.955.441.41.249.149.4河北20.94929.814.851.733.211.650.937.2山西14.451.533.86.256.237.36.149.244.5内蒙古30.538.330.91545.439.39.151.239.4辽宁12.95135.810.949.339
29、.57.950.141.7吉林27.642.529.617.243.53910.952.736.1黑龙江19.452.627.712.353.833.617.336.845.7上海2.457.939.40.848.550.40.434.664.7江苏16.653.829.47.956.535.35.547.346.9浙江16.55231.26.553.540.14.347.647.7安徽22.650.127.418.141.240.611.653.235.3福建22.243.634.112.348.738.68.35239.5江西3335.631.117.847.234.710.652.436
30、.7山东2049.130.810.657.332.18.148.343.6河南24.548.227.117.852.230.111.85137.1湖北26.743.130.216.543.240.211.516.841.5湖南31.335.432.219.539.840.611.646.342.1广东16.350.333.16.350.742.84.646.249.1广西28.739.132.222.537.240.615.446.837.8海南32.625.442.133.524.541.72325.151.8重庆23.443.932.515.24143.87.445.346.8四川28.5
31、42.129.52041.538.312.348.838.6贵州35.137.527.118.541.739.513.741.544.5云南24.344.231.519.241.139.515.441.143.2西藏4617.236.519.125.255.51036.553.3陕西22.341.336.511.850.237.78.654.137.2甘肃23.144.232.815.843.340.613.142.744青海22.842.134.81248.639.29.553.737宁夏22.341.73611.946.441.77.848.643.3新疆27.939.532.619.54
32、4.735.616.542.340.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在这20年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呈很大的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如广东地区由1998年的16.3%下降到2005年的6.3%,再下降到2017年的4.6%。而且我们可以发现诸如北上广和长三角地区的江浙沪,这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第三产业占比都是偏高的,从数据中表现为,北京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77.7%,上海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64.7%,广东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49.1,江苏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46.9%,浙江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47.7。紧接着看第二产业,全国大多数地区第二产业的占比都趋于相对稳定的形式,20年间的波动幅度几乎都不
33、超过10%。表现为如山东等地比较注重第二产业发展的地区的占比从1998年的49.1%到2005年的57.3%再到2017年的48.3%,整体波动并不是很大。再看第一产业,几乎所有地区的第一产业占比下降速度都非常快,经济发达地区2014年的第一产业的所占比重甚至不超过1%(如北京地区的0.7%、上海地区的0.4%),人们从事第一产业的意愿越来越低,就业人口流动方向大体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型。总的来说,产业结构的变迁大体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但因为其他诸如地理、气候、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第二产业占比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慢慢降低,最终以第三产业占比占有绝大份
34、额而告终。3.5不同地区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结果不同地区1998年到2017年三次产业贡献率 单位(%)1998年2008年2017年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北京1.6234.4663.89-0.1915.9984.2-0.1610.5289.64天津6.3647.8145.831.3264.1234.560.8433.5565.61河北19.648.3232104545.01-4.7322.3982.34山西16.4850.8332.690.847.7651.449.47-313.2403.79内蒙古34.4441.4424.137.0537.2455.73.033.893.
35、17辽宁22.2940.0437.679.959.3530.75-3.237.4494.88吉林29.1236.0534.829.7630.4459.811.7952.1346.08黑龙江19.0754.5926.3446.45-88.1141.614.41-56.9142.54上海2.4747.2250.31-0.9639.0161.95-0.267.1293.14江苏15.0745.5839.355.0356.4738.5-0.229.770.49浙江11.1854.933.923.551.0845.42-0.2927.9772.32安徽38.6441.5219.856.069.1384.
36、842.4537.2260.33福建20.3937.9841.6312.2848.4639.273.4252.2644.32江西22.0844.0333.892.7957.3739.843.4341.954.67山东20.3943.5936.056.1262.9230.961.1828.870.03河南28.3244.3627.3213.856.3529.853.630.3796湖北19.6948.7231.5929.51-87.8158.32.925.1271.98湖南27.440.9731.6213.1642.5244.321.9538.0560广东10.8449.5739.592.893
37、8.7258.392.1135.2962.6广西35.4835.7728.7513.3829.4357.185.435.6758.93海南61.44-3.9942.5613.5131.6754.8214.971.3283.7四川26.942.2530.8510.4845.544.024.6316.8578.52贵州38.7831.2429.98928.9262.0919.9648.7231.32云南24.4946.9728.5412.7523.0964.158.6632.3758.97西藏31.9818.3449.6811.8714.973.234.2638.8156.93陕西22.5638.
38、6138.825.1554.5940.262.3640.4757.17甘肃3244.0523.957.1121.4371.463.7818.5377.71青海17.129.0553.859.748.441.94.1214.8381.05宁夏22.3140.1737.524.7728.6966.55-3.240.7862.42新疆25.8429.9944.1416.1638.2945.557.720.0472.26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上海地区从1998年到2017年,第一产业贡献率从2.47%下降为-0.26%,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对上海的贡献甚至出现了抑制作用,第二产业贡献
39、率从47.22%降低到7.12%,第三产业贡献率从50.31上升为93.14。这表明产业结构的变迁比较完善。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地区2017年的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了403.79%,比起1998年的0.8%,整整番了400%,这表明山西地区第三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并且第一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在降低,山西地区也在加速转型中。而青海则受到其他诸如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等的影响,第一产业发展受到制约,第二产业的贡献率经历了从2008年到2017年十年间也才上升了不到5个百分点,而其第三产业贡献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也是青海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纵观各地区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变化,可以得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
40、优化,第一产业如果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的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较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产业结构转变的方向应以向第三产业转变为主。3.6技术进步对产业变迁过程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家大力引进新型技术,重视科技的发展,尤其是21世纪,信息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2G时代到3G时代、4G时代,再到如今即将面世的5G时代。不得不说科技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变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不断产生新兴行业的形成,在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下,农民不需要再自己手动耕田,机器可以更有效率和质量地完成工作,这就使得原本的农民发现自己无事可做,便去学习新的技术寻找新的
41、行业来维持基本生活所需。新产品、新技术、新能源的发明和利用,使得人们分工的范围不断扩大,创造新的领域。并且科技的进步不仅能诞生新兴行业和新兴产业,还能使原有的产业行业得到改革,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新产品的出现则能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新的产业链,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使得中国的产业结构变迁速度加快,人们都往第三产业的方向靠拢。由于第三产业发展的较好的地方大多是经济发展的比较好的地方,所以渐渐的,经济较为欠发达的地区也会慢慢地进行产业机构的转移,使得技术的进步能够给经济增长带来数据上明显的变化。技术进步对需求的刺激及影响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需求影响供给,供给促进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技术进步
42、对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本降低,市场规模扩大;资源消耗降低,改变了需求结构;使得产品跟不上人们的质量需求意愿,促进需求。首先,成本降低,市场规模扩大在于技术进步解放了劳动力,使得可以用更少的劳动力获得更大的生产力,从而使得市场规模的扩大。其次,技术的进步使得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多出来的资源可以分配到其他更加需要的结构上去,从而改变需求结构普。再者,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譬如人们在2010年左右还在用着按键手机,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掀起了手机行业进步的巨潮,人们纷纷使用智能手机,使得按键手机已然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渐渐的被淘汰于手机行业之中。第4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1结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往往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成正比,经济发达的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