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374.25-2021 天麻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7192923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0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_CACM 1374.25-2021 天麻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T_CACM 1374.25-2021 天麻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_CACM 1374.25-2021 天麻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CACM 1374.25-2021 天麻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65.020.20CCS C 05团 体 标 准T/CACM 1374.252021天麻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of Gastrodia elata2021- 10- 15发布2021-10-15实施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布T/CACM 1374.252021目 次前言 I1 范 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天麻规范化生产流程 35 天麻规范化生产技术要求 55.1 生产基地选址 55.2 种质与种子麻种 55.3 箭麻栽培 55.4 蜜环菌与萌发菌菌种的制作 75.

2、5 天麻种植 95.6 采收与产地初加工 125.7 包装、放行和储运 14附录A (规范性) 禁限用农药名单 15附录B (资料性) 鲜天麻分级标准 16参考文献 17IT/CACM 1374.252021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陕西汉王略阳中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上药 华宇药业有限公司、贵州大学、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重庆

3、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国药种业有限公司、云南省彝良县天麻产业开发中心、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抚松县参王植保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兰进、孙建华、宋嫌、罗夫来、陈向东、马存德、王继永、王忠巧、邓乔华、 张薇薇、张玉莲、宋明海、肖波、吕婷婷、金晨杰、魏建和、王文全、王秋玲、杨小玉、辛元尧、王苗苗。IIT/CACM 1374.252021天麻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确立了天麻规范化生产流程、规定了天麻的生产基地选址、种质与种子麻种、箭麻栽培、 蜜环菌与萌发菌菌种的制作、天麻种植、采收与产地初加工、包装、放行和储运等阶段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麻的规范化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

4、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201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T/CACM

5、 1374.12021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通则植物药材3 术语和定义T/CACM 1374.1202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规范化生产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中药材GAP) 的要求,实施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优质安 全的生产过程。3.2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为实现中药材生产顺利、有序进行,保证中药材生产质量,对中药材生产的基地选址、种子种苗、 种植或野生抚育、采收与产地初加工以及包装、放行与储运等,所做的技术规定和要求,是实施中药 材规范生产的核心技术要求和实施指南。1T/CACM

6、1374.2520213.3蜜环菌 Armillariasp.白蘑科蜜环菌属可用于栽培天麻的真菌,包括:高卢蜜环菌 (Armillaria gallica Marxmller & Romagnesi) 、 粗柄蜜环菌 (A.cepistipesVelen) 及九妹蜜环菌 (A.nabsnonaVolk et Burdsall)等。3.4菌索 rhizomorphs菌丝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或生长后期发生的适应性变态,即菌丝体交织网结组成绳索状的组织。3.5萌发菌 germination fungi为小菇属 (Mycena) 的一类真菌,通过菌丝侵染天麻种胚,为天麻种子萌发提供营养。主要包括:紫其小

7、菇(Mycena osmundieola Lange)、石斛小菇 (M. dendrobii Fan et Guo) 等。3.6菌材 materials with fungi生长有蜜环菌或萌发菌的木棒、树枝、树叶统称为菌材。菌材是天麻生产中所必备的材料,包括: 菌棒:是选择一定长度的木棒接上蜜环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长出菌索;菌枝:指生长有蜜环菌菌索的树枝,是天麻栽培中的辅助材料,由直径2 cm3 cm的树枝培养而成;菌叶:指生长有萌发菌的树叶,是天麻有性繁殖中所需材料。3.7天麻块茎 gastrodia elata tuber天麻不同发育阶段的地下茎,统称为块茎。地下块茎横生,体上有较明显的

8、环节3个30个,节 处着生膜质小鳞片。块茎肉质肥厚,呈长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小球形,大小相差悬殊,长0.5cm20cm, 直径0.2 cm8 cm。根据天麻块茎的形态和发育阶段不同,可分为箭麻、白麻、米麻。3.7.1箭麻 mature G.elata tuber商品麻 commodity G.elata tuber主要入药用,亦可用于开花结实,获取天麻种子作为种麻。块茎长约5 cm20 cm, 直径2 cm8 cm, 鲜品重50g500g。 块茎前端生长有混合芽即花茎芽(俗称鹦哥嘴),翌年抽苔,茎杆似箭,故 称“箭麻”。3.7.2白麻 immature G.e/ata tuber长度2 cm 以上

9、、无明显顶芽、不抽苔出土的块茎称为白麻,鲜品重3 g50 g, 最大可达100 g。 由种子发芽后形成或由箭麻、白麻等分生出的较小的天麻块茎个体,顶端具尖圆形顶生长锥。用作栽 培天麻的麻种。2T/CACM 1374.2520213.7.3米麻 juvenile G. elata tuber由种子萌发形成,或由白麻或箭麻分生形成的极小天麻块茎个体,长度2 cm 以下、鲜品重2 g 以 下的小块茎。作扩繁麻种用。3.8麻种 seed G.elata用于与蜜环菌伴栽的天麻块茎的统称。可分为零代麻种、1代麻种、2代麻种及多代麻种等。3.8.1零代麻种 father-generation seed G.

10、elata由天麻种子播种后当年形成的米麻和白麻。3.8.21 代麻种 first-generation seed G. elata由天麻种子播种后翌年形成的米麻和白麻,或者由零代麻种再次栽培后形成的米麻和白麻。3.8.32代麻种 second-generation seed G.elata由1代麻种再次栽培后形成的米麻和白麻。3.9有性繁殖 sexual reproduction以天麻种子为繁殖材料,由萌发菌伴播天麻种子与蜜环菌伴栽繁殖天麻后代的方式。3.10无性繁殖 asexual reproduction以天麻营养器官即天麻块茎(也称为麻种)与蜜环菌伴栽繁殖天麻后代的方式。3.11穴 ho

11、le for sowing用来进行天麻有性繁殖或者无性繁殖所挖的土坑, 一般长60 cm200 cm, 宽50 cm60 cm, 深 15 cm35 cm。 可因地制宜选择穴的长宽。4 天麻规范化生产流程天麻的规范化生产流程见图1。3T/CACM 1374.252021有性繁殖关键控制点及技术参数:规范化生产流程:无性繁殖关键控制点及技术参数:选择室内或保温棚,控制温度2025,空气湿度65% 70%,需要散射光顶芽短粗饱满,个体新鲜、健壮、无伤、无病虫害,重量 在100克以上控制温度2025,麻层保持湿度50%左右花开后即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15 d20 d 采收即将开裂的 蒴果与无性繁生产基

12、地选择一致蒴果随采随播,栽培时间为4月7月,每穴(长:宽60 cm 200 cm:50 cm60 cm);萌发菌(500 g)1 袋2袋、 天麻蒴果10粒20粒,蜜环菌(500 mL)1.5 瓶3瓶湿度60%65%为宜,挖好排水渠;土温2225,加 覆盖物保湿降温;加强越冬管理,无性繁殖田间管理与此一致当年或者翌年10月11月采收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生产基地箭麻选择立箭麻栽培立开花,人工授粉采收天麻蒴果天麻播种基地选择萌发菌伴播天麻种子蜜环菌菌材伴栽穴栽法田间管理工采收当年零代麻种生产基地种麻选择蜜环菌菌材伴栽穴栽法田间管理采收箭麻产地初加工工包装放行贮藏运输白麻图1 天麻规范化生产流程图适宜地区

13、:选择云南、陕西、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河南、吉林等道地 产区凉爽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0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 量1000 mm 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0%90%,海拔400 m2000 m 有性繁殖产生的零代麻种或者无性繁殖产生的白麻和米麻,要求无损伤、 无生长点、无病虫害取直径0.5 cm2 cm,长3 cm5cm 的壳斗科类的阔叶树木材,作为培养 蜜环菌的菌枝;取直径6 cm15 cm,长50 cm60 cm的阔叶树木材,作为 菌棒无性繁殖分冬栽和春栽。冬栽时间为土层上冻前, 一般为11月中旬12月 上旬,第二年冬或第三年春收获,春栽时间为土层解冻后, 一般2月初5 月中旬,

14、当年冬季或第二年春季收获挖长60 cm200 cm, 宽50 cm60 cm,10 cm35 cm 深的穴,在底层撒 一层枯枝、落叶,将已培育好的菌棒放在上面,间距5 cm。 每根菌棒并行 摆上麻种,菌棒的两端也放种麻种,麻种相距8 cm10 cm, 栽完一层,填 土3 cm5cm, 以不见菌棒为宜。再按上述方法栽第2层,最后覆土10 cm 15 cm,再盖一层草或落叶冬季采挖通常在上冻前, 一般11月中旬12月中旬;春季采挖在解冻后, 一般2月初4月初按不同等级、不同数量分次进行杀青;禁止硫磺熏禁止硫磺、磷化铝熏蒸4T/CACM 1374.2520215 天麻规范化生产技术要求5.1 生产基

15、地选址5.1.1 产地选择可选择的天麻栽培区域有:云南、陕西、贵州、四川、湖北、安徽、重庆、河南、吉林、甘肃及 山东等省市,其中云南昭通,陕西汉中,湖北宜昌、恩施,四川的川西、 川北,贵州的毕节、凯里, 吉林长白山等是著名天麻产区。5.1.2 地块选择栽培天麻的土壤应选择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土, pH 值5.56.5为宜。选择栽培地:高山区(1300 m2000m), 选择阳坡或林外栽培;中山区(1000 m1300 m), 选择半阴半阳稀疏林下栽培;低山区(400m1000m), 选择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阴坡栽培。山体 的坡度应为510的平坦缓坡。5.1.3 环境检测宜选择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块,环

16、境空气应符合GB30952018 规定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应符 合GB5084 的规定;土壤环境应符合GB156182018 规定的二级标准。生产基地应远离禽畜场、垃圾场 等污染源。不应在非适宜区种植,且要保证生长期间持续符合要求。生产全过程推行“二维码”追溯 管理。5.2 种质与种子麻种5.2.1 种质选择使用兰科天麻属草本植物天麻 (Gastrodia elata Blume), 物种应经过鉴定。若使用农家品种或选育品种应加以明确。5.2.2 种子天麻种子极小,如粉末,呈纺锤形或新月形,长约0.6 mm1mm, 宽0 . 1 mm0.14 mm。种皮白色半透明,种胚淡黄色,老熟后呈暗褐

17、色。种子无胚乳,依靠萌发菌提供营养萌发。5.2.3 麻种用于无性栽培时,选择以白麻和米麻为宜,单个重量10 g30 g最佳,挑选黄白色、新鲜、无失 水现象、无病斑、无创伤、无冻害、无腐烂、体形呈纺锤形、芽眼明显的作麻种。以零代麻种、1代麻 种为宜,多代麻种易产生退化,病害严重,产量降低。5.3 箭麻栽培5.3.1 栽培场地室内或者保温棚内繁育,选用沙土,pH 值5.56.5为宜。5T/CACM 1374.2520215.3.2 箭麻挑选挑选顶芽短粗饱满,圆锥形,顶芽长1.5 cm2 cm; 箭麻体短粗,无损伤和病虫害,大小基本一 致、重150 g 以上的箭麻。5.3.3 栽培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

18、4月中旬,高海拔的冷凉地区可适当推迟。5.3.4 栽培管理5.3.4.1 遮荫天麻的花苔最怕直射阳光的照射,照射后会使受光面的茎杆变黑,下雨后倒伏。需要散射光。5.3.4.2 控温适宜的温度是2025。当达到15时,顶芽便开始伸展,2025生长最快。5.3.4.3 保湿保持土层湿度50%为宜,空气湿度要求在65%70%。5.3.4.4 摘花蕾在现蕾初期将天麻花穗顶端3个5个花蕾摘掉,可减少养分消耗。这样结的果实饱满,提高种子 产量。5.3.4.5 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害有日灼、块茎腐烂病,常见的虫害有:蚜虫、伪叶甲等,此时加强通风,控制湿度。 禁限用农药名单见附录A。5.3.4.6 防止践踏繁育

19、室门应随时关闭,以防人畜践踏。5.3.5 人工授粉自然条件下,天麻主要靠小土蜂传粉授粉率极低。栽培箭麻应进行人工授粉。方法为左手固定花 托,右手持小摄子,将雄蕊摘下,在雌蕊柱头上轻轻按下,使花粉紧密与粘盘结合,即可。或用竹签 挑开“花帽”挑起粉块,粘在柱头上也可。进行人工授粉时应注意不能刺破子房。授粉时间在9:00 15:00为宜。天麻为无限花序,基部花与顶端花开放时间约差10天15天,在人工授粉时可分期进行, 随开随进行。5.3.6 蒴果的成熟与采收授粉后15天20天左右,种子即可成熟。采摘期蒴果表面颜色较暗,失去光泽,有明显凹陷的纵 沟,但蒴果未开裂。手捏质软,剥开果皮种子易散落,种子呈浅

20、黄色,即可采收。稍晚,蒴果裂开,种子即飞落干净。下部的蒴果先成熟,可以先采下保存,上部的随熟随采,每天进行检查,分期分批 收获。6T/CACM 1374.2520215.3.7 蒴果储存天麻蒴果一般应随采随播,对已采收而未及时播种的蒴果,用可透气的牛皮纸袋分装置于35 冰箱内保藏,切忌用不透气的材料包装。5.4 蜜环菌与萌发菌菌种的制作5.4.1 菌种生产基地宜选择通风良好、水源清洁、排灌方便的区域。生产区布局合理,应与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生 活区严格分开,装料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应各自独立,方便操作。管理制度明示上墙。培养室宜选择洁净、通风、控温、遮光的场所。培养室使用前应认真清理,严

21、格消毒和杀虫。5.4.2 菌种质量蜜环菌使用高卢蜜环菌(A.gallica) 、 粗柄蜜环菌(A.cepistipes) 及九妹蜜环菌(A.nabsnona)等;萌发菌使用紫萁小菇(M.osmundieola) 、 石斛小菇 (M.dendrobii) 等。经过品种审定或鉴定确认。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扩繁用菌种应来自具有相应资质的菌种 生产单位,参照NY/T1731 的规定;菌种生产参照NY/T528 的规定;菌种质量参照NY/T1742 的规定。5.4.3 原辅料原辅料质量安全应符合 NY 5099和 NY/T 1935的规定。5.4.4 接种接种室宜用臭氧或紫

22、外线消毒0.5 h以上;接菌箱宜用专用气雾消毒剂消毒0.5 h以上;超净工作 台宜用紫外线灯消毒不少于0.5 h。接种用具、接种者双手用75%酒精擦洗消毒。5.4.5 母种生产5.4.5.1 母种培养基配方配方如下:a) 去皮马铃薯200g (切块煮沸20 min 取汁),葡萄糖20 g, 磷酸二氢钾3 g, 硫酸镁1.5 g, 维生素B110 mg20 mg, 琼脂15 g18 g, 水1000 mL,pH 自然;b) 麦麸100 g, 葡萄糖20 g, 磷酸二氢钾3 g, 硫酸镁1.5 g, 维生素B110 mg20 mg, 琼 脂15 g18 g, 水1000 mL,pH 自然。5.4.

23、5.2 母种培养基的制作制作方法如下:a) 用上述配方配制培养基,装入试管,高压121灭菌30 min, 萌发菌母种摆好斜面;b) 蜜环菌用直管,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取黄豆大小菌块放入斜面培养基中央即可; c) 接种后,将试管置25恒温箱或温室中避光培养10天15天。5.4.6 原种生产5.4.6.1 原种培养基配方7T/CACM 1374.252021配方如下:a) 阔叶树木屑78%,麸皮20%,石膏1%,蔗糖1%(适合蜜环菌和萌发菌);b) 阔叶树木屑78%,麸皮17%,玉米粉3%,石膏1%,蔗糖1%(适合蜜环菌和萌发菌);c) 半固体培养基配方:麦麸50 g, 去皮马铃薯200 g

24、, 葡萄糖20 g, 磷酸二氢钾3 g, 硫酸 镁1 . 5 g, 琼 脂 5 g8 g, 水1000 mL (用于蜜环菌原种);d) 小树枝培养基配方:选阔叶树种的枝条或砍菌棒时砍下的枝条,直径0.8 cm2.0 cm ( 用 于蜜环菌原种)。5.4.6.2 原种培养基的制作制作方法如下:a) 按照5.4.6.1中的a) 和b), 准备各种原辅料,加水搅拌,充分混合,控制含水量65%左右, pH值自然。装入菌种瓶中,稍压平,高压121灭菌1.5 h, 冷却后,接入所需母种,室温 2025,避光培养35天45天;b) 按照5.4.6.1中的c), 依据母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用500 mL原种瓶

25、,装入300 mL培养基。 高压121灭菌0.5 h, 冷却后,接入蜜环菌母种,室温2025,避光培养20天25天;c) 按照5.4.6.1中的d), 将小树枝浸泡24 h36 h, 装入500 mL原种瓶,装至瓶肩部,加水 没过树枝。高压121灭菌1.5 h2 h,冷却后,接入蜜环菌母种,室温2025,避光 培养40天45天。5.4.7 栽培种生产5.4.7.1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如下:a) 蜜环菌栽培种培养基配方:1)小树枝段100%;2)王米芯粉20%,锯末40%,麦麸19%,蔗糖1%,小树枝段20%;3)阔叶树锯末50%,麦麸30%,小树枝段20%。b) 萌发菌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壳斗科等

26、阔叶树植物落叶70%、木屑10%、麦麸15%、硫酸镁0.5%、磷酸二氢钾1.5%、 蔗糖1%、石膏1%。5.4.7.2 栽培种培养基的制作制作方法如下:a) 蜜环菌栽培种培养基制作:与5.4.6.2中的a) 制作方法类同;b) 萌发菌栽培种培养基制作:1)将阔叶树植物落叶用清水浸泡12 h24 h;2)捞出控水,加入其它配料,搅拌混匀后装袋,高压蒸气灭菌2 h或者常压蒸汽灭菌100 保持18 h24 h;3)冷却后接入萌发菌原种,置培养室,室内温度2025。培养期间适时通风,避光培8T/CACM 1374.252021养35天45天。5.4.8 蜜环菌菌棒制作5.4.8.1 制作菌棒的树种、培

27、养时间制作菌棒用的树种应选择壳斗科、桦木科、大风子科、蔷薇科、豆科等不含芳香油脂的树种。用 于无性繁殖的菌棒,在每年6月8月培养;用于有性繁殖播种的菌棒,海拔1300 m 以上的地区在9 月10月培养;海拔1300 m 以下的地区在2月3月或9月10月培养。5.4.8.2 菌材砍伐与规格立冬到惊蛰期间砍伐树干或粗树枝,晾晒20天30天。培养前,将直径5cm10 cm的树干或枝 条截成40 cm60 cm,将直径5 cm 以下的细枝,斜砍成6 cm10 cm长的短枝。6月10月可边砍边 培养。5.4.8.3 菌棒培养与管理方法如下:a) 穴培法:低山区较干燥的地方采用此法。穴深30 cm50 c

28、m,宽45 cm60 cm,长度可根 据地形和培育菌棒的多少而定,但每穴培育菌棒不宜超过300根,以免感染杂菌减少损失。 在挖好的穴底铺一层树叶,铺一层备好的新鲜木棒,用土填好空隙,第2层放菌种,如菌种 不足,可每隔两根新鲜木棒放一根菌棒,上面放一层新鲜木棒,再覆土以见不到木棒为宜, 再重复以上方法放置4层5层与地面平,最上层覆土15 cm。这种方法既易于控制温度和 湿度,又省工省料,方法简便;b) 半穴培法:穴深30cm, 培育方法同穴培。有3层4层棒高出地面,最上层覆土10 cm15cm 厚。此法适合温度和湿度适中的天麻产区;c) 堆培法:不挖穴,在地面上将树棒堆起来培养。培育方法同穴培,

29、此法适合温度低、湿度大 的高山区。5.5 天麻种植5.5.1. 播种场地选择在达到生产环境要求的地块内,选择透气性好的沙土地作为天麻播种栽培基地。5.5.2 材料准备包括以下材料:a) 树棒:直径6 cm8 cm,长50 cm 的阔叶树木材,以壳斗科类为佳;b) 树枝:直径0.5 cm2 cm, 长3 cm5 cm的阔叶树木材,以壳斗科类为佳; c) 树叶:阔叶树落叶;d) 菌棒、菌枝、菌叶、蜜环菌生产种;天麻种子或者麻种;e) 浸泡:播种前一天,用清水将树枝浸泡30 min, 树棒、树叶浸泡24 h, 捞出使用。5.5.3 天麻有性繁殖栽培9T/CACM 1374.2520215.5.3.1

30、 拌种在容器中将天麻萌发菌用手撕成单片菌叶或者用器械将萌发菌打碎,将天麻蒴果在避风处掰开,均匀地撒播于萌发菌叶上,多次撒种反复拌匀。 一般每穴播种10粒20粒蒴果即可。5.5.3.2 播种方法根据各地所处的纬度和海拔高度不同,可穴播、堆播和半穴播,播种层次也可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而相应地变化。播种方法有:a) 菌床接菌播种:播种时挖开菌床,取出菌棒,耙平穴底,先铺一薄层树叶,之后将拌好种子 的萌发菌分为两份, 一份撒在底层,按原样摆好下层菌棒,棒间留3 cm5 cm的距离,覆 土与菌棒平,再铺树叶后将另一半拌好种子的萌发菌撒播在上层,放菌棒后覆土厚10 cm左 右,表层铺撒一层树叶保湿;b)

31、菌枝伴菌播种:利用蜜环菌菌枝伴萌发菌播种,与5.5.3.2中的 a) 类同,不需预先培养菌 材和菌床,完全用新鲜木段,播种时新挖播穴,底层铺树叶撒拌种子的菌叶,摆新棒3根 5根,两棒相距3 cm5 cm, 在两棒之间和棒的两端摆放蜜环菌菌枝菌种,即可覆土,同法 播上层。覆土10 cm, 表层铺撒一层树叶保湿;c) 阳畦播种:在大棚或者温室进行播种。播期在4月5月份, 一般挖穴深40 cm, 穴长与宽 可根据场地条件。播种方法与5.5.3.2的 a) 和 b) 方法类同,只是覆土3 cm5 cm,表层 铺撒一层树,有条件可以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利于提高地温。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25天35天即可

32、发芽。5.5.3.3 播种后的管理5.5.3.3.1 防旱保墒掌握好湿度,经常检查土壤,播后1天2天,观察播种层的树叶,保持湿度60%65%为宜。 树叶干燥,应适当浇水,但不可大水漫灌,否则将导致原球茎死亡腐烂。秋天雨水过多时,应盖好塑 料薄膜,四周挖好排水沟,防止积水和水分过大。5.5.3.3.2 控制温度天麻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是2225,18以下或30以上均受抑制。低温季节采用地膜覆盖 或加盖树叶等保温。高温季节可通过覆盖树叶、加厚覆土层等方式降温。如果播种后遇梅雨季节,温 度低,湿度大,也应盖塑料薄膜。中午温度高时,临时再揭去。5.5.3.3.3 越冬管理当气温低于-3时,即会发生原球茎

33、和小白麻冻害,此时应采取加厚覆土和覆盖树叶,海拔1000m以上,应加盖塑料薄膜,第二年开春后,当地温达到14以上时去掉。5.5.3.4 麻种收获5.5.3.4.1 采收时间当年11月12月或者翌年春季2月4月采收。10T/CACM 1374.2520215.5.3.4.2 采收方法选择晴天作业,采用人工刨挖的方法,先用镐锄刨去表层土壤,再用铁耙撬取菌棒,用手捡取,所获白麻和米麻即为天麻麻种。5.5.3.5 麻种的贮藏与保管5.5.3.5.1 挑拣麻种剔除有损伤、无生长点或有病虫害侵染的麻种。5.5.3.5.2 麻种贮藏将挑选好的麻种稍加晾晒,使表面水分散失,然后将其埋于沙土穴内,具体为一层麻种

34、一层沙土, 直至与地面平,在其上覆土10 cm左右,其上覆盖树叶5 cm左右。贮藏期间保持土壤潮湿。麻种运输 时间不应超过3天,贮存时间30天60天,不宜过长。5.5.4 天麻无性繁殖栽培5.5.4.1 栽培时期天麻栽培分冬栽和春栽。冬栽时间为土层上冻前, 一般为9月中旬12月上旬;春栽时间为土层 解冻后, 一般2月初5月中旬。5.5.4.2 栽种方式天麻无性栽培的方法有穴栽(也含畦栽)活动菌床栽培法,包括菌棒伴栽法、旧菌材加新菌材法、菌材加菌枝栽培法;固定菌床栽培法,包括固定菌床加新材法、固定菌床定位法:a) 活动菌床栽培法:1) 菌棒伴栽法:挖长60 cm200 cm, 宽50 cm60

35、cm,10 cm35 cm深的穴,在底层撒 一层枯枝、落叶,将已培育好的菌棒放在上面,间距5cm。 每根菌棒并行摆上麻种,菌 棒的两端也放麻种,麻种紧靠菌棒。每个麻种相距8 cm10 cm, 米麻撒播在菌棒两侧。 栽完一层,填土3 cm5 cm, 以不见底层菌棒为宜。再按上述方法栽第2层,最后覆土 10cm15 cm,略为高出地面,再盖一层草或落叶。这种方法是栽培天麻的基本方法, 其它方法都以此为基础;2) 旧菌材加新菌材法: 一般用10根菌棒,底层放5根培育好的菌棒,再间隔放入未培菌的5根新材。麻种放在培育好的菌棒两侧,按菌棒伴栽法进行栽种;3) 菌材加菌枝栽培法:在栽培天麻时,在菌材之间再

36、加一些菌枝菌种的方法达到补充菌源的目的。栽培方法同菌棒伴栽法;4) 畦栽的操作方法:畦栽适合平整,坡度不大的地块。整地后,作畦。栽一层麻,畦深18 cm21 cm,栽两层麻,畦深为25 cm30 cm,长6 m, 宽50 cm60 cm。 两畦间隔为15 cm厚,作业道宽35 cm45 cm。畦底平铺2 cm3 cm厚的砂壤上或含有粗砂的腐植土,以利渗水。按菌棒伴栽法进行栽种。畦面加盖一层枯枝落叶,以保温保水。 b) 固定菌床栽培法:11T/CACM 1374.252021栽培时挖开培育好的菌床,取出上层5根菌棒。下层菌棒不动,按菌棒伴栽法栽入麻种,填土3 cm5 cm。 再用上层5根菌棒,栽

37、种第2层,然后盖上10 cm15 cm。5.5.4.3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及注意事项与5.5.3.3类同。5.5.5 病虫害防治天麻生长期的病害主要为天麻块茎腐烂病;虫害主要有蛴蜡、蚧壳虫及鼠害等。应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防治应严格按照天麻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进行:a) 霉菌:以菌丝的形式分布在菌材表面,呈片状,有的发粘有霉臭味,对蜜环菌和天麻生长不 利。防治措施:栽培地应选择透水、透气性好的砂壤土,不要选粘土或涝洼积水地;麻种与 菌材一定要纯,杂菌污染的菌材不应采用;栽种天麻与培养蜜环菌材间隙要用土填实,留有 空隙易生杂菌;适当加大菌种量,促使蜜环菌旺盛生长,从而抑制杂菌的生长

38、;b) 腐烂病:麻种受到机械损伤,内部组织遭破坏,则易被一些营腐生生活的杂菌感染而腐烂。 高温高湿等不良环境也会引起天麻腐烂病。防治措施:应选择完整、无损伤、色鲜的白麻或 米麻作种源;注意调节温湿度,以抑制杂菌的生长;栽种天麻的培养料事先要晾晒、把内部 的虫卵及杂菌杀死,减少传染;c) 虫害:主要有蛴 、蚧壳虫及鼠害等。防治措施:灯光诱杀成虫;毒饵诱杀,撒于田沟或畦 面诱杀。5.6 采收与产地初加工5.6.1 采收5.6.1.1 采收年限采用白麻、米麻进行无性繁殖的天麻,生长期为1年。5.6.1.2 采收时间冬栽或春栽的天麻,都应在休眠期收获。收获期可分冬、春两季,冬收在封冻以前, 一般11月

39、中旬12月上旬,春收在解冻之后,即2月初4月初萌动前为好。5.6.1.3 采收工具常用镐锄、铁耙、筐、人力车等,要求保持清洁,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污染。5.6.1.4 采收方法选择晴天作业,采用人工刨挖的方法。首先,用镐锄刨去表层土壤;之后,用铁耙或镐锄抓取菌 棒,在刨挖和撬棒时应小心,避免损伤麻体和顶芽;用手捡取穴内天麻,检查有坡度斜穴的上方及棒 的两端,防止漏收。应将箭麻、白麻和米麻分别堆放。12T/CACM 1374.2520215.6.1.5 留种及种麻储存根据生产安排,选择个体发育完好、无损伤、健壮、无病虫危害、顶芽饱满,重量在150 g 以上 的箭麻作为有性繁殖制种用。留作种用的箭

40、麻不清洗加工。种麻存放地点要求干燥、通风,避免霉变。如将种麻冬贮到翌年春栽,应采用沙贮,即用含水量 18%左右的沙土,先在地面铺10 cm 厚,轻放一层种麻,种麻均匀摆放,种麻上撒2 cm3 cm厚沙土 一层,再轻放下一层种麻,种麻堆放厚度不超过30 cm, 堆顶盖6 cm8 cm沙土。最外面用湿润碎草 或落叶保湿。5.6.2 产地初加工5.6.2.1 场所和设备集中建立清洗池、蒸煮房、烘干房、晾棚、晒场等。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5.6.2.2 清洗将不同等级的天麻(天麻分级见附录B)分别清洗,除尽泥沙,并做好记录。洗净的天麻放置时间不应过长或过夜,否则加工的商品天麻烘干后易变为暗黑

41、色。5.6.2.3 杀青将洗净的天麻按不同等级、不同数量分次进行杀青,杀青时间为: 一等麻,水沸后6 min8 min; 二等麻,水沸后4 min5 min; 三等麻,水沸后2 min3 min, 对光照射见麻体发亮即可,杀青期间 要勤翻动。5.6.2.4 冷却杀青后的天麻迅速投入冷水中冷却定性,时间为1 min2 min。5.6.2.5 刨洗冷却定性后的天麻应去虫眼、刨黑斑。5.6.2.6 干燥5.6.2.6.1 采用烘房干燥,烘房的建设面积应根据需要确定, 一般为15 m20m, 高2 . 5 m3 m。烘房内设加热灶,火墙,换气窗(扇),活动式钢架等。5.6.2.6.2 烘烤天麻时,应提

42、前对烘房加温。天麻第一次进室烘烤,温度应控制在5565,时间 在12 h16 h, 每30 min60 min 开一次排风扇,排风时间为30 min 左右。当大部分天麻表层出现 皱纹时,即可出室发汗,时间为1天左右。发汗常采用堆放覆盖,或装袋码垛数层堆放。在发汗中期 可上下换位翻垛一次,使其发汗受压一致。在烘干过程中应勤观察,发现烘干房湿度过大时,应及时 采取排湿措施,必要时可将天麻推出室外晾晒,解决排湿问题。5.6.2.6.3 第二次烘烤前,烘房温度控制在4050,时间10 h14 h, 每 1 h 左右排湿一次,排风时间20min 左右。再次出室发汗,时间为1天2 天。第二次天麻进烘干室,最易鼓泡,应勤观13T/CACM 1374.252021察。出现天麻鼓泡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温度过高, 应立即降温;二是局部温度过高,应解决温度不均 匀的问题。5.6.2.6.4 第三次进室,温度控制在40左右,时间到全干为止。在烘干过程中对已干天麻应挑选出室,对个别太湿的仍要选出发汗整形。5.7 包装、放行和储运5.7.1 包装包装前应对每批药材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质量检验。符合国家标准的药材,采用不影响质量的编织 袋等包装,不应采用包装过肥料、农药等的包装袋包装。包装外贴或挂标签、合格证,标识牌内容应 有药材名、基原、产地、批号、规格、重量、采收日期、企业名称等,并有追溯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