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242-2019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股肿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CACM 1242-2019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股肿病.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11 120C 05团标 准T/CACM 1242 2019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股肿病clinical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urgery in TCMGuzhong disease2019 - 01 - 30 发布 2020 - 01 - 01 实施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 布T/CACM 1242 2019前 言本指南按照 GB/T 1 . 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 口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本指南参加起草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上海中医药
2、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洛阳市中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石家庄市中医院 、广州市中医院 、济南市中医医院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本指南主要起草人: 陈柏楠 、刘明 、秦红松 、刘政 、张玥 、刘春梅 、张大伟 、王雁南 、张玉冬、王冠 、杨博华 、张朝晖 、阙华发 、赵钢 、曹烨民 、李大勇 、王军 、周涛 (河南) 、周涛 ( 山东) 、张建强 、郑学军 、何春
3、红 、徐旭英 、黄小宾 、周毅平 、孙庆 。123T/CACM 1242 2019引 言股肿病相当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 是 一 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典型症状表现为患肢肿胀 、血栓部位压痛 、浅静脉扩张 、皮色暗红 、皮温升高等 。本病早期易血栓脱落 , 并发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 PE) , 严重威胁人类生命; 后期遗留血栓后综合征(post - thrombotic syndrome PTS) , 严重者形成静脉性溃疡 , 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
4、理局发布的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将该病明确命名为 股肿病 。并初步规范了其诊断 、辨证及治疗 。1995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了股肿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 ,进一步规范了股肿病形成的诊断 、辨证 、治疗及疗效评价标准 。在其研究成果基础上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22 个专业95 个病种 中医诊疗方案 股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疗方案 正式发布 ,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股肿病形成上达成了专家共识 ,形成了针对股肿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 。上述行业标准及诊疗方案多为专家共识 ,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不足 ,指南编写小组以股肿病的中医药治
5、疗为主要内容 ,在以往股肿病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 ,对研究质量相对较高的中医药治疗股肿病综述和随机对照试验 (RCT) 研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 ,通过文献研究和循证医学方法 ,选择高质量的证据 ,形成新的推荐意见; 并通过全国性问卷调查及专家论证会 、同行评价 ,重点探讨指南的实用性 、可理解性 、适用性及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形成指南 。目前国际上尚无中医药治疗股肿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制定的主要目的是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 、临床有效且安全 、可行的中医药辨证分型标准 、中医药诊断与治疗方法 ,指导临床医生 、护理人员规范使用中医药进行
6、医学实践活动 ;加强对股肿病的管理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股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药防治股肿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对于规范使用中医药 ,提高中医药治疗股肿病中医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124T/CACM 1242 2019中 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股肿病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股肿病的诊断 、辨证 、治疗 、预防与调护建议。本指南适用于股肿病的诊断 、治疗和预防。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 . 1股肿病 Guzhong disease即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 DVT) , 指血液在深静脉管腔内异常凝固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7、 ,其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 、疼痛 、局部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扩张 ,多发生于下肢 ,可并发肺栓塞和遗留血栓后综合征 。2 . 2 肺栓塞 (肺动脉血栓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 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 ,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2 . 3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 , VTE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血栓栓塞合称静脉血栓栓塞症。2 .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post - thrombotic syndrome PTS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晚期 ,深静脉瓣膜功能破坏后下肢静脉高压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8、 。以下肢肿胀 、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及下肢慢性溃疡为主要表现。2 . 5霍曼征 HomanJS Sign患肢伸直 , 足踝关节背屈时 , 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 , 为霍曼征阳性 。提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2 . 6尼霍夫征 Neuhof挤压小腿后方肌肉 ,引起局部疼痛 ,为尼霍夫征阳性 。提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3 诊断3 . 危险因素及病史DVT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 、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 。DVT 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抗凝血酶 、蛋白 C 和蛋白 S 的缺乏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龄 、长期卧床 、近期接受较大手术 、脑中风 、恶性肿瘤 、
9、骨折 、肢体制动 、妊娠 、产褥期 、各种慢性病 、下肢静脉曲张 、肥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脓毒血症 、免疫性血管炎 (如白塞综合征等) 、长期口服避孕药; 长时间乘坐飞机 、火车 、汽车等。3 . 2 临床表现发病急骤 ,患肢肿胀或胀痛 ,股三角区 、窝或小腿腓肠肌有明显压痛 ;患肢均匀性粗肿 ,胫前凹陷性浮肿 ;患肢皮肤呈暗红色 ,温度升高 ;患肢浅静脉扩张 ;霍曼征阳性 ,尼霍夫征阳性 。或伴有发热 。根据血栓阻塞部位不同 ,临床将其分为周围型 (静脉以远及小腿肌间静脉血栓) 、中央型 (髂125T/CACM 1242 2019股静脉血栓) 、混合型 (全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表现
10、也因发病部位不同略有差别 。严重的下肢 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 ,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 ,引起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血栓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怒张或曲张 ,活动后肢体凹陷性水肿 、胀痛 ,出现皮肤营养障碍改变 ,如皮肤色素沉着 、湿疹样改变 ,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症和溃疡。3. 3 疾病分期根据中医药诊治的特点及问卷调查 、专家会议共识 ,股肿病分为如下两期 急性期 :3 周以内属急性期 。慢性期 :3 周以上属慢性期 。3 . 4 检查3 . 4 . 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 、准确性均较高 ,是 DVT诊断的首选方法 ,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和监测 。如连
11、续两次超声检查均为阴性 ,对于低度可疑的患者可以排除诊断 ,对于高 、中度可疑的患者 ,建议行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 。3. 4 . 2 螺旋 CT 静脉成像准确性较高 ,可同时检查腹部 、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3 . 4 . 3 MRI 静脉成像能准确显示髂 、股 、静脉血栓 ,但不能满意地显示小腿静脉血栓 。无须使用造影剂 。3 . 4. 4 静脉造影诊断的 金标准 ,准确性高 ,可以判断有无血栓 ,血栓发生的部位 、范围和侧支循环情况。3. 4 . 5 实验室检查根据当地条件 ,结合病人情况 ,建议查 D - 二聚体 、凝血四项 、血常规 、血沉 、C - 反应蛋白 、肝肾功能 、血糖 、
12、血脂 ,必要时可查血栓弹力图 、肿瘤标记物 、抗磷脂抗体 、同型半胱氨酸及相关免疫学指标等。D - 二聚体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 诊断急性 DVT 的灵敏度较高( 99% ) , 500g/L (ELISA 法) 有重要参考价值 。 可用于急性VTE 的筛查 、 特殊情况下 DVT 的诊断 、疗效评估 、VTE 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3. 5 鉴别诊断3 . 5 . 1 肢体淋巴水肿发病缓慢 ;肿胀多从肢体远端开始 , 向近心端发展; 无浅静脉扩张; 后期肿胀为非凹陷性 ,皮肤粗糙厚韧 ,呈橘皮样 ,甚至变形若象皮腿 。3. 5 . 2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长期从事
13、站立工作 , 以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曲张为特点 ,有下肢沉重 、疲劳感 ,久站或活动后 ,才出现足踝 、小腿轻微肿胀 ,抬高患肢后肿胀可自行消失 。3 . 5 . 3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见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 、体力劳动者 ,发病隐匿而缓慢 ,下肢酸胀沉重 、疲劳感 ,久站或活动后 , 出现足踝 、小腿轻微肿胀 ,抬高患肢后肿胀可减轻或消失 。逐渐出现下肢静脉曲张。3. 5 . 4 小腿肌纤维炎小腿疼痛 、疲累感 ,腓肠肌局限性压痛 ,无肢体肿胀 。发病多与风湿 、外伤有关。3. 5 . 5 小腿外伤性血肿常有小腿外伤史 ,受伤后 , 出现小腿肿胀疼痛 ,皮肤和软组织损伤 、瘀血 、
14、皮肤青紫 ,逐渐出现小腿血肿 ,有压痛 ,施行局部穿刺 ,可吸出血性液体。126T/CACM 1242 20193. 5 . 6 内科疾病引发水肿发病缓慢 ,肢体无疼痛 ,无浅静脉扩张 ,双下肢对称性出现 ,可能伴有胸闷 、憋喘 、颜面浮肿,甚至少尿 、无尿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提示心脏 、肝脏 、 肾脏等疾病。4 辨证4 . 辨证要点应根据肢体肿胀的局部表现 (肿胀特点 、皮色 、皮温的变化) 结合患者体质 、伴随全身症状、舌苔脉象 ,辨其寒热虚实。4. 2 湿热证本证相关类似证型包括湿热下注证 、湿热瘀滞证 、脉络湿热证。主症 :肢体广泛性肿胀 ,肢体胀痛或剧痛 ,肢体浅静脉扩张 ,皮色暗红
15、 ,皮温升高 ,或伴有发热 ,大便干 ,小便黄赤 ,舌质红 ,舌苔黄腻 ,脉滑数。4. 3 血瘀证本证相关类似证型包括气滞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血脉瘀阻证 、血瘀湿重证。主症 :肢体广泛性肿胀 ,肢体轻度胀痛 、沉重 ,肢体浅静脉扩张 ,皮肤微血管扩张 ,肢体皮色暗红 ,皮温正常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 ,舌苔白 ,脉弦涩。4. 4 脾肾阳虚证本证相关类似证型包括脾虚湿阻证 、气虚湿阻证。主症 :肢体肿胀 ,晨轻暮重 ,久行久站后肢体沉重酸胀 、疲乏 ,伴有腰酸畏寒 ,身体虚弱 ,倦怠无力 , 胃纳减退 , 口不渴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细 。5 治疗5 . 1 治疗原则湿热 、瘀血为本病形
16、成之关键 ,亦不可忽视气血亏虚等重要发病因素的作用 。 因此 ,治疗原则以清热利湿 ,活血通络为主 ,根据全身辨证情况 ,适当加用益气 、健脾 、温阳等药物 。股肿病的中医治疗目的在于调动机体抗栓机制 、消除下肢瘀血状态 、改善血液流变性 、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促进血栓机化与再通 、减轻肢体症状 、减轻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等。5 . 2 分证论治5 . 2 . 1 湿热证清热利湿为其基本治疗原则 。本病发生多以瘀血阻于脉中 , 营血回流受 阻 水津外溢 ,聚而为湿 ,湿邪郁久化热 ,湿热相合 ,下注肢体而发病 。湿热为标 ,血瘀为本 ,所以在清热利湿同时 ,适当加用清热活血药物 ,使瘀血得去 ,湿
17、热得清 。热象明显 ,可适当加用清热解毒药物 , 同时顾护胃气,以防苦寒太过。治法 : 清热利湿 , 活血化瘀 。(证据级别 : b , 推荐强度 : C)方药一 : 四妙勇安汤加味 。 (证据级别: b ,推荐强度 : C)组成: 当归 、玄参 、金银花 、甘草 、牛膝 、赤芍 、黄柏 、连翘 、红花 、紫草 、栀子 、黄芩 。方药二 : 三妙散加减 。 (证据级别 : a , 推荐强度 : C)组成:苍术 、黄柏 、牛膝 、 当归 、赤芍 、丹参 、王不留行 、延胡索 、泽泻 、茯苓 、车前草 、陈皮 、 白茅根 、水蛭。方药三 : 清营解瘀汤 。 (证据级别 : b ,推荐强度 : C)
18、组成 :益母草 、紫草 、紫花地丁 、赤芍 、牡丹皮 、生甘草。加减 :舌质红 ,脉滑数 ,热偏重者加水牛角 、生石膏 、柴胡 ;苔厚腻黄 ,湿热偏重者加生 (或制) 大黄 、黄 、 黄柏 ;重症患者加服清络散 ( 自拟 ,水牛角粉 、牛黄 、三七 ,研成细末 ,分2 次 1天内冲服) 。127T/CACM 1242 2019方药四 : 四妙散加味 。 (证据级别 : b , 推荐强度: C)组成 :苍术 、牛膝 、黄柏 、薏苡仁 、丹参 、泽泻 、紫草 。方药五: 双藤煎剂 。 (证据级别 : b , 推荐强度: C)组成 :忍冬藤 、鸡血藤 、牛膝 、土茯苓 、赤芍 、泽兰 、桃仁 、丹参
19、 、虎杖 、水蛭 、黄芩 、青皮、香附 、甘草 、黄柏 、蜈蚣。5 . 2 . 2 血瘀证活血化瘀 ,利湿通络为其基本治疗原则 。本病的发生多因瘀血阻于脉络 ,血不利则为水 ,水聚而为湿 ,泛溢肌肤而发为肿 。本型血瘀为本 ,兼见湿邪 ,所以在活血化瘀同时 ,适当加用利湿药物 。血瘀之象明显 ,可适当加用虫类药物 ,通络逐瘀; 气滞明显者 ,可适当加用行气药物 ;气虚明显者 ,可酌情加用益气药物 ,达到气行则血行的目的 。治法: 活血化瘀 , 利湿通络 。 (证据级别 : b ,推荐强度 : C)方药一 : 活血通脉饮 。 (证据级别: b , 推荐强度: C)组成 :丹参 、金银花 、薏苡仁
20、 、赤芍 、土茯苓 、当归 、川芎 、猪苓 、泽泻。方药二: 活血利湿汤加减 。 (证据级别 : b , 推荐强度 : C)组成 :丹参 、赤芍 、桃仁 、牛膝 、赤小豆 、薏苡仁 、木瓜 、泽兰 、丝瓜络 、生黄芪 。方药三 : 消栓通脉汤 。 (证据级别: b , 推荐强度 : C)组成:赤小豆 、水蛭 、桃仁 、红花 、茵陈 、苍术 、黄柏 、赤芍 、栀子 、金银花 、牛膝。方药四 : 股肿消协定方 。 (证据级别 : b , 推荐强度: C)组成 :水蛭 、地龙 、泽兰 、薏苡仁 、益母草 、当归 、赤芍 、穿山甲 、王不留行 、牛膝 、苦参 、赤小豆 、茵陈 、麻黄。方药五: 血府逐
21、瘀汤加减 。 (证据级别: b ,推荐强度: C)组成: 当归 、生地 、桃仁 、红花 、枳壳 、赤芍 、柴胡 、桔梗 、 白芍 、牛膝 、薏苡仁 、甘草 。5 . 2 . 3 脾肾阳虚证温阳健脾 ,利湿通络为其基本治疗原则 。本证型多见于疾病后遗症期或先天禀赋不足者 ,脾气不健 ,不能运化水湿 ,水湿停聚而发肿胀; 肾为水脏主津液 ,肾的气化功能失常 ,水液停滞体内而发为水肿 。辨证过程中可能存在肾阳亏虚为主或脾气亏虚为主 ,治疗时可适当侧重于温补肾阳 ,亦或者侧重于健脾益气 ,无论脾虚 ,还是肾虚 ,最终均以水湿为患 ,故在治疗过程中加用淡渗利湿药物 ,才能达到标本兼顾。本证相关类似证型包
22、括脾虚湿阻证 、气虚湿阻证 ,可参照本型辨证论治 。治法: 温肾健脾 ,利湿通络 。 (证据级别 : b ,推荐强度 : C)方药一 : 温阳健脾汤 。 (证据级别: b ,推荐强度 : C)组成: 黄芪 、党参 、山药 、牛膝 、鸡血藤 、丹参 、木瓜 、 白术 、当归 、防己 、熟附子 、干姜 、茯苓 、薏苡仁。方药二: 参苓白术散加减 。 (证据级别: b ,推荐强度 : C)组成: 黄芪 、薏苡仁 、赤小豆 、党参 、 白扁豆 、茯苓 、鸡血藤 、忍冬藤 、土鳖虫 、 当归 、丹参、川芎 、牛膝 、 白术。方药三 : 真武汤加减 。 (证据级别: b , 推荐强度: C)组成 :茯苓
23、、附子 、赤芍 、 白芍 、桂枝 、 白术 、黄芪 、泽泻。5. 3 外治法5 . 3 . 急性期急性期多采用中药外敷法 。具有活血消肿 、祛瘀生新 、清热解毒 、止痛等功效。方药一 : 冰硝散 。 (证据级别 : b , 推荐强度 : C)128T/CACM 1242 2019组成 :芒硝 、冰片 。二者混匀 ,装入布袋内 ,外敷患肢 ,待布袋湿后 ,取下 ,将其晾干后再用,药物成粉末后更换新药 。5 7 天为一疗程。方药二 : 大黄糊剂 。 (证据级别 : b , 推荐强度 : C)组成: 生大黄粉 、玉枢丹 、面粉等量 。用温水 、稀醋调匀如糊 ,涂敷患肢 ,包裹 , 隔 日换药一次 ,
24、一般外敷3 5 次。方药三 : 复方消肿散 。 (证据级别 : b ,推荐强度 : C)组成 :芒硝 、红花 、冰片 。将芒硝 、红花 、冰片等碎末混匀 ,装入布袋内 ,外敷患肢 ,待布袋湿后 ,取下 ,将其晾干后再用 。14 天后测量肢围 。方药四 : 双柏散 。 (证据级别 : b , 推荐强度 : C)组成 :侧柏叶 、泽兰 、黄柏 、大黄 、薄荷 。按体表面积 ,用水 、蜜糖制成双柏散膏 ,外敷于患肢 ,每次4 小时 ,每天2 次 , 14 天为一疗程。5 . 3 . 2 慢性期慢性期多采用熏洗疗法 。方药一 :活血止痛散 。 (证据级别 : b ,推荐强度 : C)组成: 透骨草 、
25、延胡索 、 当归 、姜黄 、花椒 、海桐皮 、威灵仙 、羌活 、牛膝 、乳香 、没药 、 白芷 、苏木 、红花 、五加皮 、土茯苓 。将上药共为粗末 ,用纱布包好后 ,加水煎煮后 ,过滤去渣 ,乘热熏洗或 渍患处 , 1 2 次/天 , 1 小时/次。方药二 : 活血消肿洗药 。 (证据级别 : b , 推荐强度 : C)组成 :刘寄奴 、海桐皮 、苏木 、羌活 、大黄 、当归 、红花 、 白芷 。将上药共为粗末 ,用纱布包好后 ,加水煎煮后 ,过滤去渣 ,趁热熏洗或 渍患处 , 1 2 次/天 , 1 小时/次。方药三 :解毒洗药 。 (证据级别 : b , 推荐强度 : C)组成 :金银花
26、 、蒲公英 、连翘 、黄柏 、苦参 、赤芍 、牡丹皮 、芙蓉叶 、甘草 。将上药共为粗末,用纱布包好后 ,加水煎煮后 ,过滤去渣 ,趁热熏洗或 渍患处 , 1 2 次/天 , 1 小时/次。方药四:组成 :黄芪 、桃仁 、红花 、乳香 、没药 、木瓜 、透骨草 、黄柏 、丹参 、败酱草 、蒲公英 。加水1500mL , 煎半小时 ,先熏蒸患肢 , 然后取汁浸泡或温敷患肢 ,2 次/天 。 (证据级别: b , 推荐强度 : C)方药五:组成: 马齿苋 、苦参 、苍术 、芒硝 、冰片 、苏木 、伸筋草 、乳香 、没药 、透骨草 。把煎好的药液倒入盆内 ,将患肢架于盆上 ,用毛巾将患肢及盆口盖严
27、,进行熏蒸 ,待药液温度适宜时 ,把患足及腿浸于药液中泡洗 , 每日 2 次 ,每次30 分钟 。 (证据级别 : b ,推荐强度 : C)方药六:组成: 当归 、红花 、苏木 、三棱 、丹参 、鸡血藤 、木通 、防己 、泽泻 、车前子 (包) 、川芎 、牛膝 、蜈蚣 、地龙 、伸筋草 、透骨草。加减方法: 患肢红肿 、皮肤发热者加黄柏 、茵陈 ,局部溃破流脓者加穿山甲 、皂刺 ;局部溃疡将愈合者加生黄芪 ;采用医用智能汽疗仪 ,治疗温度40 , 每日 1 次 ,每次30 分钟 ,熏蒸患部 。 (证据级别 : b , 推荐强度 : C)5 . 4 中成药中成药的种类繁多 ,经文献检索 ,未有单
28、纯口服中成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文献 ,大多配合西医抗凝溶栓治疗 ,且部分为医院自制剂 ,本指南未予推荐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中 , 中成药针剂静滴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中起着 一定的作用 ,能使症状消除 ,降低血液黏度 、改善微循环 。本指南推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类药物 ,可根据情况适当选用 。(专家共识)129T/CACM 1242 20195 . 5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以抗凝 、溶栓 、介入治疗为主 ,具体参见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2 年版) 5 . 6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言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应用越来
29、越广泛 ,但论其功效 、弊端 ,却各有所侧重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已被广泛的应用 ,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建议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专家共识)6 预防与调摄6 . 预防6 . 1 . 1 危险因素的预防针对下肢 DVT 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具体参见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2年版)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6 . 1 . 2 物理疗法预防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或循序减压弹力袜能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改善静脉血液淤滞状态 ,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 防止
30、血栓形成。6 . 1 . 3 药物预防具体参见美国胸科医师协会 (ACCP) 抗栓治疗及预防血栓形成指南 第 9 版 (ACCP - 9) ,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2 年版) ;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 中国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 。6 . 1 . 4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预防文献中报道 , 中西医结合用药预防能明显降低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其疗效与低分子肝素相当 ,优于阿司匹林和一般预防措施 。 (证据级别: b ,推荐强度: C)6 . 2 调摄6 . 2 . 急性期的调护
31、建议急性期卧床休息 ,适度抬高患肢 ,促进静脉回流 ,保持大便通畅 。6 . 2 . 2 非急性期的调护非急性期可行轻体力活动 ,可使用加压治疗 (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和间歇气压治疗 (又称循环驱动治疗) ,两者均可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淤血和水肿 ,是预防 DVT发生和复发的重要措施 。对于慢性期患者 ,建议长期使用弹力袜。130T/CACM 1242 2019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2 年版) J中华外科杂志 , 2012 , 50 (7) : 611 - 614.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M .
32、 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94 : 145 .3 李曰庆 . 中医外科学 (新世纪第二版) M .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284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22 个专业95 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股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疗方案M . 2010 : 2215 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 S . 1995.6 尚德俊,秦红松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 156.7 侯玉芬 , 陈柏楠 ,周涛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11 例分析 J . 医学研
33、究通讯,1997 26 (3) : 39 - 41 .8 金星 ,秦红松 , 尚德俊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06 例临床观察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1997 , 17 (5) : 267 - 270.9 张志明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03 例 J 中 国中医急症杂志 ,2002 , 11(2) : 146 . 10 周涛 ,孙大庆 ,吴鹏 ,等 三妙散加减方配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 32 (7) :918 - 921 . 11 奚九一 , 王泰东 . 清营解瘀汤治疗急性血栓性深静脉炎 J
34、. 中医杂志 , 1982 (3) :34 - 35 . 12 陈朝晖 . 陈淑长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经验 J . 中医杂志 ,2008 (12) : 46 - 47. 13 王海珍 陈淑长治疗股肿经验 J . 山东中医杂志 ,2008 27 (2) : 39 - 41 . 14 代晓宁 , 吕延伟 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和型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J 医药产业资讯,2006 , 3 ( 18) : 106 - 107 . 15 张玉冬 ,侯玉芬 ,刘明 ,等 . 消栓通脉汤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瘀湿阻证临床研究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 , 31 (9) : 1959 - 1961
35、 .16 李长保 股肿消协定方治疗血瘀湿重型下肢深静脉血栓 60 例 J . 中国中医急症 ,2009 , 18( 6) 986 - 987 . 17 赵海明 ,王悦君 . 血府逐瘀汤联合尿激酶治疗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 28 (2) : 85 - 87 . 18 赵晓军 ,刘英 . 血府逐瘀汤与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J .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 10 (16) : 3827 . 19 张练 , 杜丽苹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31 例 J. 山东中医杂志 ,2005 ,32(2) : 139 - 14120
36、李运元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4 例临床观察 J . 中医药导报 ,2006 , 12( 12) : 45 - 4621 龚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30 例临床观察 J 江苏中医药 ,2007 , 39( 11) : 41 - 42.131T/CACM 1242 201922 李奴旺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J . 光明中医 2014 , 29 (8) : 1721 - 1722.23 宋清 ,邹宗芹 ,范莹 . 复方消肿散外敷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J . 国际护理杂志 , 2010 , 29 (11 : 175
37、6 - 1757 .24 林雪梅 ,符梅华 , 林瑶如 , 等 双柏散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水肿的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1 (5) : 302 - 304.25 尚德俊 , 秦红松 ,秦红岩 . 熏洗疗法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 100.26 裴代平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4 例 J . 山东中医杂志 ,2014 33 ( 1 ) : 46 .27 陈艳苓 ,王艳丽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J .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 15 ( 1 ) : 54 - 55 .28 吴玉泉 .
38、 中药熏蒸疗法与抗凝剂合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28 例临床观察 J 北京中医,2006 25 (10) : 610 - 612.29 李富昌 ,杨梅云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J . 光明中医 ,2013 28(3) : 565 - 566 .30 陈立伟 ,贾英杰 . 盐酸川芎嗪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J . 陕西中医 , 2015 , 36 (2) : 176 - 177 .31 于志华 ,粟保元 ,唐平 ,等 . 丹红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5 例疗效观察 J . 华夏医学 , 2014 27 (4) :
39、73 - 76 .32 林强 ,吴新忠 ,王海洲 ,等 . 灯盏花素注射液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观察 J . 新中医 ,2011 ,43 (8) :72 - 73 .33 顾亚夫 ,赖尧基 ,倪正 ,等 . 脉络宁治疗三种血栓病的疗效观察及其机理探讨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1987 7 (12) :718 - 721 .34 吕磊,张纪蔚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Meta 分析 J 循证医学 ,2008 8(2) : 90 - 95 .35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J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
40、2009 , 3 (3) : 380 - 383 。36 Gordorn HG , Elie AA , Mark C et al. Executive summary : Antithromotic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Thrombosis , 9thed :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e - 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 . chest , 2012 , 141 : 7S - 47S 37 王辰 .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建议 C .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 ,2009 : 12 - 20.38 庞智晖 ,戴雪梅 ,魏秋实 ,等 . 中西结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J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1 , 19 (2) :22 - 25 .39 袁铄慧 ,童培建 . 中西医结合预防全膝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J . 北京中医药 , 2009 , 28 (2) : 119 - 120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