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综合检测-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综合检测-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核DNA数目依次是(A)A.92、46、23、92B.23、46、23、23C.46、46、0、92D.92、46、46、46解析:人体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即卵原细胞中也有46条染色体。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此时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单体数目为462=92(条);联会后的四分体数目等于同源染色体对数,故
2、为23;初级卵母细胞中核DNA数目=姐妹染色单体数目=92。2.下列有关真核生物的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C)等位基因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B.C.D.解析:等位基因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上;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根据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
3、说演绎”法证明萨顿假说是正确的,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3.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甲、乙、丙细胞可同时出现在该动物体内的同一器官中B.乙细胞和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核DNA分子数也相同C.乙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均为AaBbCC,丙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一个为ABC,一个为abC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后期,卵巢或睾丸中可以同时发生有丝分裂和
4、减数分裂,因此甲、乙、丙细胞可同时出现在该动物体内的同一器官中;乙和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均为6条,但乙细胞中含有12个核DNA分子,丙细胞中含有6个核DNA分子;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亲代细胞相同,即为AaBbCC,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若不考虑变异,丙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相同;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而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后期,正常情况下,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4.通过建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及其特点的认识,理解配子中染色
5、体组合的多样性。下列关于“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C)A.需要在纸上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B.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C.让长度不同、颜色相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使着丝粒靠近D.模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至少需要两对染色体解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过程中,需要先在纸上画出细胞的轮廓、中心体和纺锤体,代表正在减数分裂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可以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可以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使着丝粒靠近;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同源染色
6、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模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至少需要两对染色体。5.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为新个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A.卵细胞的体积较大有利于为受精卵提供营养物质B.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过程实现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精细胞经过变形后形成精子,有利于精子的运动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解析:联会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过程为受精作用。6.如图所示,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该动物正
7、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B.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C.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粒分裂D.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段解析:由于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后期,含有4条染色体,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后为8条染色体,所以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粒的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图1中的细胞乙,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对应图2中的de段。7.如图是植物细胞一对同源染色体部分基因,红花、圆粒为显性性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图中展示了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B.花色和粒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
8、定律C.该个体自交后,F1的圆粒植株中杂合子占2/3D.该个体测交后代红花与白花之比为11解析:甲和乙为同源染色体,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为等位基因,花顶生为相同基因,不属于等位基因,故该对同源染色体上有3对等位基因;控制花色和粒形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圆粒对皱粒为显性,若只分析圆粒和皱粒这对性状,该植物为杂合子,自交后F1的圆粒植株中,纯合子杂合子=12,即杂合子占2/3。8.摩尔根将控制白眼的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后,用F1中的红眼雌果蝇(X+XW,X+代表红眼基因,XW代表白眼基因)与亲代中的白眼雄果蝇进行回交,开展后续实验。下列叙述正
9、确的是(D)A.回交实验的后代中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比例为3131B.若用回交获得的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则后代中雌果蝇都为白眼,雄果蝇都为红眼C.若用回交获得的红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则所有后代都是红眼,且都能稳定遗传D.若用回交获得的雌果蝇和雄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其后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79解析:F1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XW,能产生两种卵细胞,一种是X+(红眼基因)、一种是XW(白眼基因),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WY,产生两种精子,一种是XW(白眼基因)、一种是Y,回交的后代为X+XW、XWXW、X+Y、XWY,比例为1111;回交产生的白眼雌果蝇(XW
10、XW)与红眼雄果蝇(X+Y)交配,其后代雌果蝇都为X+XW性状为红眼,雄果蝇都为XWY性状为白眼;回交产生的红眼雌果蝇(X+XW)和红眼雄果蝇(X+Y)交配,后代为X+X+、X+Y、X+XW、XWY,既有红眼也有白眼,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回交获得的雌果蝇和雄果蝇为X+XW、X+Y、XWXW、XWY,且比例为1111,则全部雌果蝇产生1/4X+和 3/4XW的雌配子,全部雄果蝇产生1/4X+、1/4XW和1/2Y的雄配子,让其进行自由交配,通过棋盘法可得出后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79。9.某人类遗传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其不会引起男性患病。现有一女性患者与一正常男性结婚,下列推理
11、不合理的是(D)A.人群中只有女性才会患该病B.正常男性也可能携带基因AC.该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D.正常男性和正常女性所生孩子均不会患病解析:据题意分析可知,该病在人群中不会引起男性患病,因此只有女性才会患该病;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XAY、XaY,显然正常男性也可能携带基因A;由于该遗传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因此该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正常男性(XAY或XaY)和正常女性(XaXa)结婚,由于男性可能携带A基因,因此他们所生孩子可能患病,即可能生出患病的女儿XAXa。10.某种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经过基因检测发现,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
12、体上。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妻子的父母均正常,且父亲不携带该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妻子(携带红绿色盲基因)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色觉正常,丈夫的父母均表现正常。该对夫妻婚后生下一个表型正常的女孩。已知双方家系中以上人员均不是红绿色盲患者,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儿,则该女儿均不会患该病B.妻子弟弟的X染色体携带该病致病基因C.若妻子还有一位弟弟,则该弟弟不可能会患红绿色盲D.该夫妇的女儿可能会携带红绿色盲基因解析:结合题干“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以及“妻子的父母均正常,且父亲不携带该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妻子(携带红绿色盲基因)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
13、但色觉正常”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为B、b,则妻子的父母基因型为XAbXaB、XABY,妻子弟弟的基因型为XaBY,妻子的基因型为XABXAb,丈夫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XABY,故A、B、D选项正确,若妻子还有一位弟弟,其弟弟基因型为XAbY或XaBY,故该弟弟可能会患红绿色盲。11.雌雄异株植物女娄菜的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人用纯种阔叶和窄叶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D)正交阔叶窄叶50%阔叶、50%阔叶反交窄叶阔叶50%阔叶、50%窄叶A.依据正交的结果可判断阔叶为显性性状B.依据反
14、交结果可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C.正、反交的结果中,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D.让正交中的子代雌雄植株随机交配,其后代出现窄叶植株的概率为1/2解析:依据正交阔叶窄叶50%阔叶、50%阔叶的结果可判断阔叶为显性性状;分析反交实验可知,窄叶阔叶阔叶窄叶=11,叶形在性别之间有差异,说明是伴性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分析正反交实验可知,正交实验中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是杂合子,反交实验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也是杂合子,所以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根据以上信息,设基因为A/a,正交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子代基因型为XAXa、XAY,因此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出现窄叶植株的概率是1/
15、4。12.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种鸟的羽色由Z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基因B+决定红色、基因B决定蓝色、基因b决定白色)控制,其显隐性关系为B+Bb。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A.理论上,该鸟类关于羽色的基因型有9种B.蓝色雌鸟的卵细胞中不一定含有基因BC.蓝色雌雄鸟随机交配,子代可以出现红色鸟D.红色雌鸟与杂合蓝色雄鸟杂交,子代出现白色雌鸟的概率为1/4解析:理论上,该鸟类关于羽色的基因型有9种,其中雄性有6种,ZB+ZB+、ZB+ZB、ZB+Zb、ZBZB、ZBZb、ZbZb,雌性有3种,ZB+W、ZBW、ZbW;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蓝色雌鸟的基因型是ZBW,卵细胞的基因是ZB
16、或W,不一定含有基因B;蓝色的显隐性关系小于红色,因此蓝色雌雄鸟随机交配,子代不会出现红色;红色雌鸟基因型为ZB+W,杂合蓝色雄鸟的基因型为ZBZb,后代出现白色雌鸟ZbW的概率为1/4。13.如图为水稻(2n=24,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A.应取该植物的花药制成临时装片,才更容易观察到图示图像B.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有12个四分体C.与图丙细胞相比,图丁的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均加倍D.图戊中4个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B、Ab、aB、ab解析:由于花药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多,因此应取该植物
17、的花药制成临时装片,才更容易观察到图像;由图可知,图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中期,故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2n=24,可知细胞内有12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有12个四分体;与图丙细胞(减数分裂中期)相比,图丁(减数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核DNA的数目相同;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发生互换,则图戊中4个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B、Ab、aB、ab。14.某种动物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且黑色对棕色为显性。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黑色和棕色色素的形成,导致毛色变成白色,基因b无此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该动物种群中
18、黑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B.该动物种群中白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C.控制该动物毛色的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黑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不会出现白色个体解析:由题意可知,黑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XbXb,故该动物种群中黑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即AAXbXb、AaXbXb;只要该动物含有B基因,毛色就为白色,白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XBX-,故该动物种群中白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即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Xb;已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只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该动物毛色的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黑色雌雄个体均不含B基因,二者
19、相互交配后代不会出现白色个体。15.果蝇的红眼和棕眼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和卷翅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某纯合的红眼长翅雌果蝇和棕眼卷翅雄果蝇杂交产生F1,F1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F2雌雄果蝇的表型和数量如表所示。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性状红眼长翅红眼卷翅棕眼长翅棕眼卷翅雌性722400雄性36123511A.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F1中的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C.F2中的红眼长翅雌果蝇存在4种基因型D.让F2的全部红眼果蝇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棕眼雄果蝇占1/16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F2中无论雌雄都
20、是长翅卷翅31,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2雌性都是红眼,雄性中红眼棕眼11,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亲本纯合的红眼长翅雌果蝇和棕眼卷翅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两对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本基因型为BBXAXA、bbXaY,则F1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F2中的红眼长翅雌果蝇存在BBXAXA、BbXAXA、BBXAXa、BbXAXa,共4种基因型;F2中全部红眼果蝇(1/2XAXA、1/2XAXa、XAY)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棕眼雄果蝇占1/21/4=1/8。16.如图为有甲、乙两种
21、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和B、b表示)的某家族系谱图,已知 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D)A.乙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7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C.5与6的后代中乙病的再发概率为1/4D.10的乙病基因可能来自1或2解析:只考虑乙病,5与6都表现正常,生出患病的10,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已知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与4表现都正常,生出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与4基因型都是Aa,7表现正常,基因型为1/3AA、2/3Aa,因此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与6都表现正常,
22、生出患病的10,因此5与6基因型为XBXb、XBY,后代中乙病的再发(XbY)概率为1/4;只考虑乙病,10基因型为XbY,致病基因Xb来自其母亲5(XBXb),5的父亲1患病(XbY),因此5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1,即10的乙病基因来自1。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8分)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图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互换一般发生在图1中的段。(2)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段。D2E2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段变化相同。(3)图3图5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5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图3图5中的哪一个细胞是孟德尔定律中的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细胞学基础? 。
23、(4)图3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有个四分体。解析:(1)互换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前期,即图1 中的B1C1段。(2)图5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的E2F2段;图2中D2E2段染色体行为变化是着丝粒分裂,与图1中的C1D1段变化相同。(3)图3图5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3和图4,图5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卵细胞和极体,孟德尔定律中的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细胞学基础是图4。(4)图3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但不含四分体,因为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图3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答案:(每空1分,共8分)(1)B1C1(2)E2F2C1D1(3)图3和图4卵细胞和极体图4(4)4018.(10分)某果
24、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若该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基因型为BXWY的精细胞,则出现该异常精细胞的原因是,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2)已知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基因W/w位于X染色体上。若让两只红眼果蝇杂交,产生了一只性染色体为XXY的白眼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则发生异常的是 (填“精子”或“卵细胞”),该异常配子的基因型为。解析:(1)题图中两条性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不同,故果蝇为雄果蝇,考虑图示染色体,则该果蝇基因型为BbXWY;若该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基因型为BXW
25、Y的精细胞,说明在减数分裂后期X、Y染色体(XWY)未正常分离,而基因B和b分离,且B和XW、Y分到一起,故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BXWY、b、b。(2)若让两只红眼果蝇(XWX-XWY)杂交,产生了一只性染色体为XXY的白眼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则该白眼果蝇的基因型应为XwXwY,并可推知亲代基因型为XWXw、XWY,白眼基因Xw只能来自母本,说明在减数分裂后期Xw未正常分离,产生了XwXw的卵细胞。答案:(每空2分,共10分)(1)BbXWY减数分裂过程中X、Y染色体未正常分离BXWY、b、b(2)卵细胞XwXw19.(14分)果蝇的白眼和红眼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
26、/a控制,有斑点和无斑点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用纯合白眼有斑点雌果蝇与纯合红眼无斑点雄果蝇杂交,F1果蝇全为有斑点,眼色有白眼和红眼。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杂交,通过眼色 (填“能”或“不能”)判断后代果蝇的性别,请用遗传图解解释原因。(2)有斑点和无斑点这对相对性状中的隐性性状是,F1有斑点果蝇自由交配后得到F2,再让F2中有斑点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F3中斑点有无这一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为。(3)若分别向一只雌果蝇和一只雄果蝇中导入一个荧光基因D,基因D与果蝇控制眼色和斑点有无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细胞内含有两个荧光基因D的果蝇致死
27、,则这两只果蝇杂交,后代的雌雄比例为,其中雄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纯合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F1果蝇的眼色有白眼和红眼,可以判断眼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用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杂交,若红眼雌果蝇为纯合子,则杂交后代雌果蝇和雄果蝇都为红眼;若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则杂交后代雌雄果蝇中都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且比例均为 11,故不能通过眼色来判断后代果蝇的性别,遗传图解详见答案。(2)纯合有斑点个体与纯合无斑点个体杂交,后代全为有斑点,说明有无斑点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有斑点为显性性状,无斑点为隐性性状;F1有斑点
28、果蝇的基因型为Bb,自由交配得到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让其中的有斑点果蝇(即1/3BB、2/3Bb)自由交配,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2/3B、1/3b,得到的F3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441,故F3中有无斑点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为有斑点无斑点=81。(3)由题图可知,导入荧光基因的雌果蝇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DXa和BbXADY,已知细胞内含有两个荧光基因D的果蝇致死,则该雌果蝇和雄果蝇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眼有斑点有荧光雌果蝇(3BXADXa)红眼无斑点有荧光雌果蝇(1bbXADXa)白眼有斑点有荧光雄果蝇(3BXaDY)白眼有斑点无荧光
29、雄果蝇(3BXaY)白眼无斑点有荧光雄果蝇(1bbXaDY)白眼无斑点无荧光雄果蝇(1bbXaY)=313311,即雌雄比例为12,显然其中雄果蝇的表型和比例为白眼有斑点有荧光(BXaDY)白眼有斑点无荧光(BXaY)白眼无斑点有荧光(bbXaDY)白眼无斑点无荧光(bbXaY)=3311。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1)不能遗传图解如图(1个图解2分)(2)无斑点有斑点无斑点=81(3)12白眼有斑点有荧光白眼有斑点无荧光白眼无斑点有荧光白眼无斑点无荧光=331120.(16分)如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的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的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
30、。若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染色体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染色体性遗传。(2)5的致病基因来自。(3)4的基因型是,16的基因型可能是 。(4)我国法律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近亲婚配会增加隐性遗传病的患病概率。若12与13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生育一男孩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5与人群中一正常男子结婚,则所生孩子两病皆患的概率是。解析:(1)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6、7均患甲病,而后代15正常,故甲病为显性遗传病,又由于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所以不是伴性遗传,故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6、7均不患乙病,而后代14患乙病,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题干
31、知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5既患甲病,又患乙病,但母亲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因此5基因型为AaXbY,故甲病致病基因A来自其父亲2,乙病致病基因Xb来自其母亲1。(3)4不患甲病,故为aa,其女儿10(XbXb)患乙病,故4的基因型是aaXBXb;16患甲病,父母均为Aa,故其甲病基因型为AA或Aa;又由于6、7均不患乙病,而后代13患乙病,故6、7的乙病基因型为XBXb、XBY,故16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或AAXBXb或AaXBXB或AaXBXb。(4)4的基因型是aaXBXb,5的基因型为AaXbY,故12(患甲病)的基因型为AaXBXb,6、
32、7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则13的基因型为1/3AAXbY或2/3AaXbY,二者婚配生育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为1-2/31/4=5/6,患乙病的概率为1/2,故生育后代中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5/61/21/2=5/24,生育一男孩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5/61/2+(1-5/6)1/2=1/2。15 不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aaXBX-,人群中正常男子基因型为aaXBY,二者都不含甲病致病基因,因此15与人群中一正常男子结婚,所生孩子两病皆患的概率是0。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6分)(1)常(1分)显(1分)伴X(1分)隐(1分)(2)1和2(3)aaXBXbAAXBXB或
33、AAXBXb或AaXBXB或AaXBXb(4)5/241/2021.(12分)某校实验室在培养果蝇时发现一只菱形眼雄果蝇,该菱形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学生们想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于是利用该菱形眼果蝇做了如图所示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果蝇眼形的隐性性状是;根据 ,可判断控制眼形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定律。(2)菱形眼只出现在雄果蝇中,推测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为进一步确认控制该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实验室最好选用纯合正常眼雄果蝇和雌果蝇交配以探究其位置;欲获得此种雌果蝇,可选用上述实验材料中的进行交配
34、。(3)预测实验结果。若子代,则说明控制眼形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则说明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解析:(1)F1为正常眼,F2出现菱形眼,因此菱形眼为隐性性状;F1中正常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正常眼菱形眼=31,因此控制眼形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2)实验室最好选用纯合正常眼雄果蝇和菱形眼雌果蝇杂交,来探究基因的位置;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B、b,欲获得菱形眼雌果蝇,可选用F1正常眼雌果蝇(XBXb)与F2(或亲本)菱形眼雄果蝇(XbY)进行交配,从而获得基因型为XbXb的菱形眼雌果蝇。(3)若控制眼形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合正常眼雄果蝇(XBY)和菱形眼雌果蝇(XbXb)杂交,后代雌果蝇全表现为正常眼(XBXb),雄果蝇全表现为菱形眼(XbY);若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纯合正常眼雄果蝇(XBYB)和菱形眼雌果蝇(XbXb)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为正常眼(XbYB、XBXb)。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1)菱形眼(1分)F1中正常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正常眼菱形眼=31分离(1分)(2)菱形眼F1正常眼雌果蝇与F2(或亲本)菱形眼雄果蝇(3)雌果蝇全表现为正常眼,雄果蝇全表现为菱形眼全部表现为正常眼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