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0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教案07.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师说多媒体教学知识点1、掌握“师、传、道”等文言常用实词;2、巩固学习“于、而”虚词的用法,学习掌握“乎、其、也、”等文言常 用虚词3、熟记“学者、所以、不必”等古今异义字。4、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文能力点1、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2、学习本文“破” “立”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教育点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了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 坚持真理的精神。重难点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学习本文“破” “立”结合、 正反对比的方法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初中有没有学过爱莲说这篇课文?大家来一起背诵一下。谁 来解释一下这篇课文的题目?对,它的文体是“说”,
2、是议论文的一种,“爱莲 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这件事。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说:板书课题。按照咱对 爱莲说的理解来说说师说的意思。明确:“师说”即“说师”,意思是 “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二、知人论世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 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 官至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 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 有影响的教育家。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 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 “惟陈言
3、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 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 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 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 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曾巩、王安石)之首”。写作背景简介韩愈反抗流俗的这种勇气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他以文章为武器批判落后事 物的做法,贯穿着他的一生。同学们学过的马说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它大 约写于贞元十一一一十六年间,比师说早几年,那时韩愈才30岁上下。更 值得一提的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宫中要
4、迎佛骨,韩愈上表反对, 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唐宪宗是信佛的,览表大怒,要杀死韩愈, 多亏宰相说“愈虽狂,发于忠恳,宜宽容以开言路”,乃贬潮州一一这年韩愈是 51岁。他有诗记载这件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 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这种胸怀在封建文人中是不可多得的。韩愈在师说中所批判的“耻学于师”的坏风气,是在门第观念影响下 产生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到唐代,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 分门第的标准。显贵之家称“高门”,卑庶之家称“寒门二这对择师也有很大影 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 愈针对这种错误观念,提
5、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是有进步意义的。三、读文通义1、听范读,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重点字音强调:谀(y) (c hang)聃(dGn) (tan)欤(yU)蟠(pdn)经传(z h u a n )贻(yi)3、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尝试翻译文章大意,画 出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小组讨论解决或和老师一起探讨解决。四、预习检测。(一)、虚词1 . 乎(重点)(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 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
6、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复习巩固)(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知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重点)(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8、(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 .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 .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2 .古今异义
9、(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3 . 一词多义(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 师者,所以传道
10、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dm,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 .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郑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
11、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 .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2)吾从(之)而师之3 .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四)、重点句子翻译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习的道理
12、,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 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已。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闻知道理有先有后, 技能学业各
13、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五).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亦称“六经”)五.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文言知识的梳理,总结并制作知识卡片。2 .背诵第一二自然段。.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在研究韩愈的师说之前,咱先说说老师,再谈从师之道。从幼儿园到现 在,大家一定接触到很多的很多老师,那么你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呢?刚 才大家畅谈了自己心目中的老师,下面咱来共同了解一下韩愈对老师的定位以及 他的从师之道。二、品读析文(一)品读出作者的情感1 .自由朗读请同学们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自由读一遍课文。学生对阅读情况进行
14、自我评价学生朗读可能出现的问题:(生疏。速度过快。没有感情。)2 .逐个解决问题:多读2)注意速度情感: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仔细揣摩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神圣的口气读一开始的 两句,读出韩愈心中“为人师者”的高尚形象和崇高的使命感)人器生而知Z者,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 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用般 鲁迅一样的口气,读出韩愈对“从师”问题的恳切、深刻的认识。)主要内容:由教师职责推论出择师标准。(立)3
15、.齐读第二自然段,并尝试背诵(二)品读出自己的感受1 .揣摩朗读时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痛心的口气读前,读出作 者的惋惜之情)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 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 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用“恨铁不成钢”的口气读,读出作者对“今之众人 的庚向9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鄙视的口气读第三层内容,读出作者对 “糊涂”人的讽
16、刺和诘问)巫医乐蛹市:LZh,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读出痛苦绝望之情) 第2段:分层论述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师生一起梳理出本段的四个层次:本段主要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坏风气,指出门第观念是这种坏风气 的根源,这是全文分论点之一,从反面论证以“道”为师、“从师而问”的正确 性。“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正是为了提出这个分论点。“众人”, 主要指士大夫阶层。为子”择师而教之”与其身“耻师”的对比
17、,是用一般现象来证明上述分论点, 也说明了 “耻师”的内涵,即不愿“闻道”,不想“解惑”。“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将内容深化一层,更有力地 证明了上述分论点,因为这里指出了 “耻学于师”的坏风气来源于门第观念。3 .齐读第二自然段,并尝试背诵带着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来读(三)品读出自己的见解1 .你最喜欢的这一段的哪一句话,说说理由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在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二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 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主要内容:由“圣人无常师”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论断。(立
18、)2 .齐读第三自然段,并尝试背诵(四)第四自然段剖析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 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点明文章写作的缘由)三.集体诵读,深刻体悟通过本节课学生自己的品读感悟,最后在集体诵读的氛围中升华对文章的体 悟。四、课后作业1.根据对文章的层次分析,熟练背诵全文2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解, 要求不少于400字。五、总结全文结构、写法。附:板书设计师说.韩愈破 正 人必从师,以“道”为师(理论论据)(立)立 反士大夫耻学于师 (反面现象)(破)结对 (三层对比)合 比孔子从师的言行 (正面实例)(立)李蟠从
19、师行古道 (身边活例)(立)教后记: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 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 和斗争精神。从上课过程来看,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较少,看来,学生对如何学文言文还找不到 思路,就是提问,也提不出什么问题,大多数的问题都围绕着字词句来提问。而 在品味作者的情感方面,因为强调多读,所以这一环节学生倒是有所收获,这也 算是此课教学中较为成功的地方了。设计亮点:面对这样一篇论说性极强、结构和内容并不复杂的文言文在教学设计时最容易出现两种倾向: 一是拘泥于文本逐字逐句的翻译,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过多的记 笔记。从而使课文研习变得枯燥、简单和狭窄;二是偏离文本,忽视情感。把一篇充满勇气 和斗争精神的文言文分解为死板的议论文。为避免陷入这两种误区,我们的设计从题材切入, 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学习本文“破”“立”结合、正反对比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深刻 感受韩愈批判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