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甲】小石潭记【乙】游大林寺序(节选)白居易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如至人间仙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迄今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注释】此篇文章创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因无实权办实事,白居易在闲暇中漫游风景名胜之地。孟夏:即阴历四月。孟,四季的第一个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初到恍然初极狭,才通人B时节绝晚沿溯阻绝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D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调素琴2下列对小
2、石潭记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第1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B文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第2段写游鱼的形神姿态,虚实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属于虚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是游鱼的动态美,属于实写。D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前后照应,结构紧凑。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
3、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2)山桃始华,涧草犹短。山上桃树才刚刚 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4【甲】文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水“清”这一特点的?作者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先从正面落笔,直言“水尤清冽”,然后通过 写鱼、阳光、影子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5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写景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所写,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被贬的悲伤;游大林寺序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所写,大林寺的无人欣赏,正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淡泊名利的情感。(意对
4、即可)【点睛】参考译文【乙】大林寺路远又荒凉,(所以)人们很少到这里。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因山高地深,所以节气来得很迟。当时已是初夏四月,(而这里)还像正月、二月的天气,山上的桃树刚开花,涧中水草还很短小;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村落都不相同。刚来十分惊讶,如同到人间仙境。由驿路到山门,也不到半天的路程,但是自从萧存、魏弘简、李渤游览后,到今天将近二十年,寂寞得竟无人问津。唉!可见名利诱惑人到了何等程度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柳宗元
5、传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节选自新唐书)【注释】徙柳州刺史:被贬到柳州任刺史。质:抵押。庸:雇佣的文书。直:通“值”,价值、价格。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凄神寒骨寒光照铁衣B乃记之而去面山而居C其先盖河东人盖竹柏影也D悉赎归之悉如外人7下面对小石潭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6、参差披拂”分别写景物的颜色、形貌、动态,宛如图画。B第二段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潭中鱼可百许头”一句从正面表现潭水清澈。C第三段写小石潭源流,“犬牙差互”运用比喻,写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D这篇山水游记散文以游踪为序,构思新巧,结构严谨,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经(柳宗元)指点传授过的人,写文章都有章法了9甲文第四段描绘出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语句描绘出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气氛,透露出作者贬居
7、生活的孤凄悲凉。 10你觉得柳宗元在“为文”和“为官”这两方面表现如何?综合以上文段简要分析。“为文”方面: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写的山水游记散文语言精美,充满诗情画意。他的文章“卓伟精致”,得到同行的推崇;“为官”方面:柳宗元虽为官屡遭贬谪,但仍然能为百姓排忧解难,是勤政为民的好官。乙文:柳宗元,字子厚,他的先祖大约是河东人。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写的文章卓绝精巧,当时文坛同辈都推崇他。元和十年,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任刺史。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未赎买,人质就被钱主所没收,沦为奴婢。柳宗元制定了各种方案,让他们都赎买归去。特别贫困的,让他们写雇佣的文书,看价值
8、相当,就归还其人质。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帮助家人将他们赎回。南方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经(柳宗元)指点传授过的人,写文章都有章法了。柳宗元当时号称“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去世,终年四十七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
9、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释】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1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D)A隔篁竹(hung)B为坻,为屿,为嵁(ch)C山之骨格得石而苍(cng)D喧极反寂(xun)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心乐之以为乐(2)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3)益信声无哀乐也更加(4)恨僧少可语耳遗憾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
10、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14【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贬谪后的孤寂悲凉的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知音难觅的惆怅的情绪。乙:初二那天,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
11、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文,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
12、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楚之逐臣:此处指屈原。薄丛:贫瘠的丛林。不见:不被人知道,不被任用。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水尤清冽( 清凉 )(2)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3)自古人知贵兰( 以为贵 )(4)兰虽含香体洁( 香味 )16下
13、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B)A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B乃记之而去见渔人,乃大惊C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以其境过清D不为无人而不芳全石以为底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18【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甲文抒发了作者被贬的失意和孤凄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才华的人生态度。(意近即可)【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
14、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它的香气芬芳,放在室内满室都香,放在厅堂满堂都香,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五日,平明,从天都峰坳中北下里,石壁岈然。其下莲花洞正与前坑石笋对峙,一坞幽然。 别澄源,下山至前岐路侧,向莲花峰而趋。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降升,将下百步云梯,有路可直跻莲花峰。既陟而磴绝,疑而复下。隔峰一
15、僧高呼曰:“此正莲花道也!”乃从石玻侧度石隙。径小而峻,峰顶皆巨石鼎峙,中空如室。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屈曲奇诡,如下上楼阁中,忘其峻出天表也。一里得茅庐,倚石罅中。徘徊欲开,则前呼道之僧至矣,僧号凌虚,结茅于此者,遂与把臂陟顶。顶上一石,悬隔二丈,僧取梯以度。其巅廓然开阔舒朗,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注释】平明:天亮时。岈(xi)然:山谷深邃的样子。坞:四面高、中间低的谷地。澄源:一个和尚。跻:登,升。陟(zh):登上。磴绝:石级没有了。鼎峙:形容巨石凑集,直立对峙。天都:天都
16、峰,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盖是峰居黄山之中 盖 /是 峰 /居 黄 山 之 中20解释加点字词。(1)级穷洞转尽 (2)独出诸峰上众,各个(3)心乐之以为乐,对感到高兴(4)以其境过清凄清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径小而峻,峰顶皆巨石鼎峙,中空如室。路很窄而且陡峭,峰顶都是巨石
17、耸立,中间空空的就像屋子。22登莲花峰和小石潭记这两篇游记,都是按照 地点的变换/作者的行踪的顺序描写景物的,这样的写作手法我们通常称为移步换景。23小石潭记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甲、乙两文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柳宗元情感变化:由“乐”到悲”。小石潭记情感:在自然美景中获得片刻的欢愉,但因为被贬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凄凉、落寞。登莲花峰情感:纵情山水,因欣赏美景产生的喜悦、欣喜。【甲】译文:初五,天一亮,我们从天都峰的山沟中往北走下二里路,石壁耸然而立。下面的莲花洞正好和前面石坑里的石笋对峙,一座山坞幽然坐落在那里。告别了澄源和尚,下山到了分叉的路的旁边,向莲花峰前进。一路顺着陡峭的崖壁往西走,
18、又向下再往上,刚要走下一百步长的云梯,发现有条路可以直接通向莲花峰。但是路很陡几乎上不去,正怀疑要往下走。对面山峰的一个和尚高声喊:“这正是去莲花峰的路!”于是从石坡的侧面越过大石缝。路很窄而且陡峭,峰顶都是巨石耸立,中间空空的就像屋子。从它中间的的层层台阶径直往上,台阶尽头转进山洞,曲折诡秘,就像空中的楼阁,忘记了这是险峻的靠近天的地方。走了一里见到一座茅庐,坐落在石缝中。正犹豫是否开门,刚才呼喊的那个和尚到了,他法号凌虚,就是在这里建造茅庐的人,于是和他共同爬山顶。顶上有一块石头,有二丈高,和尚找出梯子来向上爬。山顶豁然开阔敞亮起来,向四周眺望碧蓝的天空,天都峰也为莲花峰俯首称臣了。大概这
19、座山峰坐落在黄山的中央,只有它比别的山峰高,四面岩壁耸立,遇到朝阳的照射放出晴朗的色彩,亮光层层发射出来,让人狂叫,想要跳舞。六、【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
20、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节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垒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箱。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殆:几乎。嵌然:山势高峻的样子。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日光下澈穿透(2)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3)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向西北25翻译下面的句子。(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小丘上的石头突起兀然高耸,破土而出,争
21、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26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卷 石 底 以 出 为 坻 为 屿 为 嵁 为 岩。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27【甲】【乙】两文都写石“奇”,但【乙】文在写法上更讲究,请举例说说。乙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石奇,“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争为奇状者”的“争”字赋于山石以人的思想,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顽强地抗争逆境。写石的奇状既多到几乎不可数,“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一句,既是对偶又运用比拟的方法,形象地将一堆堆静止的无生命的石头描绘成了一群群
22、虎虎有生气的牛马和猛兽,生动细致,联想奇妙,下笔传神,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乙】译文: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鉧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好像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像熊在登山。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小石潭记28本文作者是柳宗元(人名),唐朝人。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水尤清冽格外(2)俶尔远逝忽然(3)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4)悄怆幽邃凄凉30用现代汉语
23、翻译下列句子。(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31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幽深冷寂的气氛。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寂凄凉的心境。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24、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节选自秦观淮海集,有删改)注:龙井:指龙井山。参寥:即僧人道潜。篮舆:竹轿。开霁:放晴。杖策:拄手杖。支径:小路。3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以不时至,去矣关联教材: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1)去:离开比出郭,日已夕查阅词典选择义项:比:接近,亲近。等到。比较。(2)比:等到以书邀余入山联系学过的古诗词:家书抵万金(3)书:书信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25、一项是(D)A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B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C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D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于是(我)离开船,跟着(僧人)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2)得支径上风岭,憩于龙井亭。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登上(走上)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35本文与小石潭记都写到“寂”,请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展开分析。【链接材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本文的“寂”写出龙井山(山中)的寂静,表达了作者的愉悦(惬意)之情;小
26、石潭记的“寂”写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凄清(或幽静),抒发了作者谪居后的悲凉(悲伤)之情。意思想近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洗脚,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舀起泉水
27、,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房屋,灯火若隐若现,草木茂盛,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二更天的时候,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九、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材料二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
28、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选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释】垠:边界,尽头。睥睨(pn):“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l):屋的正梁。堡坞(w):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箭:指竹子。中州: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夷狄:这里指偏远地区。伎:同“技”,技艺
29、,指小石城山的奇景。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36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语法”释义法是指在文言文阅读中,通过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其词性,进而结合语境推测其词义的一种方法。根据语法分析法,“其一西出”的“西”解释为“向西”。B“益”的释义有“同溢,水漫出来”“增加”“好处,有好处”“更加”等意思,在“益奇而坚”中是“增加”的意思。C“类智者所施设也”和“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中的“类”的意思都是“好像”。D成语“行兵列阵”的“列”是“排列,布置”的意思,根据成语释义法,“而列是夷狄”的“列”字可解释为“排列,布置”。3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30、)A投以小石以其境过清B是固劳而无用潭西南而望C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马之千里者D是二者,余未信之是鱼之乐也38对材料二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B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C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D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3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
31、两条路。40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时写的作品,在这两篇短文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和小石城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凄苦孤寂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乙】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
32、,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也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
33、“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十、在班级举办的“绘景抒情”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3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屋舍俨然”中“舍”的读音和词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A打家劫舍B便舍船,从口入C退避三舍4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翻译: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他们都很感叹惋惜。(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翻译:因为这里
35、的环境过于凄清,不适合长时间停留 ,于是记下这里的景致就离开了。43悟其理丰富思想:桃花源记(节选)用精妙的语言展现了动人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这首诗亦是如此。请你用优美的语言简要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并将对此联的赏析批注在相应位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美鱼情。画面:云梦大泽水汽蒸腾茫茫一片,狂风大作,波涛奔腾,古老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 批注:“蒸”写出了洞庭湖水汽蒸腾、烟波浩渺的样子,“撼”写出了洞庭湖波浪力量巨大。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表现了洞庭湖雄浑壮阔、汹涌澎湃的宏伟气象,极富
36、感染力。44取其精学以致用:“形似写景实则写心”,请结合选文中的画线句,谈谈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示例:桃花源记(节选)的画线句勾勒出一幅和平宁静、环境优美、生活富饶、安居乐业的美丽图景,作者因不满现实的黑暗动乱,寄美好理想于创作中,表达了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小石潭记(节选)的画线句渲染出小石潭凄冷寂寥的氛围,作者借此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被贬的怨愤抑郁之情。十一、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隐士。他的归隐生活如诗般有意境并耐人寻味。请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林尽水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7、。”45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1)屋舍俨然yn (2)此中人语云y46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47桃花源记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几句,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神秘气氛,为桃花源的出现做了铺垫。请摘抄下面诗中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运用批注的形式对其进行赏析。蒹葭(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38、央。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批注:诗句以“蒹葭”起兴,交代了时令、环境,既写了萧索冷清、露凝霜结的秋景,又为全诗渲染了的凄清惆怅的气氛。48“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如今,我们的生活祥和安宁,已初具“世外桃源”样貌。请结合你的阅读感悟,从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两方面谈谈,我们怎样做才能完善我们的现代“世外桃源”。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细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傻为亭字;植松与桂,兼之香草,
39、以禅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彭示来者。(选自元结右溪记)示例:生活环境方面,我们要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社会风尚方面,我们要崇尚淳朴、勤劳的风尚,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49请用“/”标出文中划线语句的停顿处。(标三处)置 州 以 来 无 人 赏 爱 徘 徊 溪 上 为 之 怅 然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50如果去小石潭记和右溪记游览了一番,你发现二者具有多种相似之处,请概括介绍。地处荒郊,少有人来;都是以石为底为岸;景色优美;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右溪记节选译文: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
40、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
41、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十二、【甲】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游褒禅山记(节选)王安石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
42、,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注】窈然:幽深的样子。咎:责怪。51解释加点的词语。水尤清冽格外以其境过清 因为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走到尽头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情享受52翻译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不出,火且尽。(如果)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光了(熄灭了)。53【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作者游山的经历。柳宗元先被悦耳的水声吸引,然后伐竹取道(用原文填写),最终发现了幽静美丽的小石潭,体会到游览之乐;而王安石却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是因为有懈怠的同伴打算从洞里出来,我跟着他一起半途退出。(用自己的话填写)。乙文: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
43、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那些到的人更加少。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十三、为了使子厚诗选内容更加丰富,“勇往直前”小组成员还找
44、到了“永州八记”之一的石渠记,内容如下。请完成相应任务。石渠记【唐】柳宗元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45、。【注释】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倍尺:二尺。泓:深潭。水深而广。纡(y)馀:曲折伸延。箭:小竹。庥:同“休”,休息。翳朽: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酾(sh):分流,疏导。俾(b):帮助。蠲(jun):古同“涓”,清洁。(1)字词解释。字词方法释义民桥其上结合语境推测A建桥/搭桥又折西行课内迁移:如“下见小潭;向下”B向西故累记其所属查阅字典:1.li(1)动堆积;积累。(2)副屡次;多次接连;连续。2.li(1)动连累;牵连。烦劳;托付。忧患(2)名过错;过失。3. li(1)名绳索。(2)动捆绑。C屡次,多次遗之其人读作wi,动词。D给予,馈赠(2)用“/”给下面这句话断句(限断三
46、处)。风 摇 其 巅 韵 动 崖 谷 视 之 既 静 其 听 始 远风 摇 其 巅 / 韵 动 崖 谷 / 视 之 既 静 / 其 听 始 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中的人对鱼人说: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事。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流入北边的小潭中(4)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图中作者所到之处填写完整。泉(泉水)石泓(水潭、深潭)(5)这篇游记也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的作品。联系课文小石潭记,谈一谈你对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中“惜”字的理解。“惜”,惋惜,遗憾的意思。石渠菖蒲覆盖,苔藓环绕,还有诡石、怪木、奇卉、美箭,景色奇“美”,但是少为人知,作者为之感到遗憾惋惜。正如小石潭记,作者也是在“借题感慨”:借山水之题,发胸中之气,融己于山水。即借石渠虽“美”但“未始有传”抒发自己虽有才能却无人赏识无法施展的抑郁不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