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与融合·生态与高效----温州浙南科技城科创园概念方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与融合·生态与高效----温州浙南科技城科创园概念方案设计.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科论文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31.1 课题背景31.2 课题目的31.3 课题意义32 国内外产业园发展现状及趋势42.1 国外产业园发展现状42.2 国内产业园发展现状42.3 国内产业园的发展趋势52.4 案例分析63 项目概况83.1 项目设计条件83.2 设计依据83.3 设计理念94 场地设计124.1 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概况124.2 环境与绿化设计124.3 交通组织134.4 竖向设计135 建筑方案155.1 平面布局、功能分析及交通流线155.2 空间构成及剖面设计165.3 立面设计及材料16结 论18参考文献19致 谢21本
2、科论文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的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集聚形式,肩负着资源平台集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作用。产业园区在生产、交易、研发方面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成为企业扩张、企业家创业的天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不同方面给予产业园区不同的优惠政策,例如土地、税收、信贷、创新等方面,在满足企业投资需求的同时,也激起了企业进一步投资的欲望,大型企业以及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几乎全部设置在园区内。另外,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资金、技术、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大量中小微
3、企业得以在产业园区内生存、发展、做大、做强。在产城融合的发展背景下,产业园区不仅为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还提供了生活空间。众多园区在吸纳就业的同时,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了生活邻里中心、人才公寓、商业中心、绿地公园、休闲广场、医院、学校等生活设施,大幅度提高了就业人员的生活质量。产业园区越来越靠“软实力”获得持续竞争力,专业的运营方式对于产业园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园区的管理服务,需要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本次课题在通过对比分析一些国内外经典案例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经济及产业发展的趋势,吸收和借鉴值得学习的经验,以此来探索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本文针对产业
4、园区的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交通组织流线、建筑功能、和立面风格等方面阐述该产业园区与其他产业园在设计及规划方面的不同之处。现有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科技的创新都需要产业园区作为重要载体,它的核心特征不断显著提升,经营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进。产业园区的竞争力不仅只注重成本方面的竞争,更注重效率竞争和技术能力的竞争;不仅注重产业园的规模化,更注重产业园的功能性;因此产业园区与城市融合,是园区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空间集聚; 产城融合; 绿色生态; 经济高效Abstract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y, industrial par
5、k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yste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parks are an important form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and shoulder a series of important roles such as resource platform agglomeration, cultivation o
6、f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Industrial park in the production, trad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enterprises to save costs, enterprise expansion, entrepreneurship paradise. The government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in different aspects to the industrial park different pref
7、erential policies, such as land, taxation, credit, innov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meet the investment needs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aroused the desire for further investment, large enterprises and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lmost all of the production base set up in the park. In addition, incubato
8、rs, accelerators, business park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provide capital,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nd other public service platform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micro-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ial park to
9、survive, develop, grow and become strong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roduction city, the industrial park not only provides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people, but also provides living space. While many parks absorb employment, supporting service facilit
10、ies have built living neighborhood centers, talent apartments, commercial centers, green space parks, leisure plazas, hospitals, schools and other living facilities, great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mployment workers. Industrial park more and more rely on “soft power” to obtain continuous c
11、ompetitiveness, professional ope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 has a vital role. The management service of industrial park need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service ability and build the industrial ecosystem. This topic, under the premis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me c
12、lassic cases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the trend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bsorbs and learns from the experience worth learning, so a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park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This article e
13、xplains the differences in design and planning between this industrial park and other industrial parks in terms of its spatial layou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raffic flow, architectural functions, and facade style. Bo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economy and the innovation of economic science
14、and technology require the industrial park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Its core features are continuousl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its business model is constantly updated and improve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ial parks not only focuses on cost competition, but also on efficiency competition a
15、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competition; not only on the scale of industrial parks, but also on the functionality of industrial parks; therefor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parks and cities is the development of park The only way to go is also an inevitable development trend.Keywords: Spatial agg
16、lomeration; production city fusion; green ecology; economy and efficiency引 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产业园区的能够有更好、更长久的发展,应该先结合我国经济及企业的转型、升级的需求,了解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准确确定园区的定位及发展方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根据对应地区的实际情况,使园区快速升级,达到产业经济和城市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产业园的建设比较晚,发展的速度也不是很快。但是,改革开放后,建设产业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热潮。中国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先后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的发展也
17、由此开始。该时期的产业园都是传统产业园,以产业为主体。近年来,产业园区不再是只注重产业的生产,而是更加注重生产和生活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理念也因为更好的推动城市与企业的发展而诞生。产业与城市的相互融合将会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产城融合”的理念不仅可以保障产业的快速发展,更能促进产业与城市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进而也能够保障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需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传奇。在过去的30年里,对于世界经济而言,中国因改革开放而实现了沧海桑田的经济增长,可称为这种风采与传奇的典型代表;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产业园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试点到普及、从沿海到内
18、地、从政策依从到创新驱动的发展历程,可称为是这种风采与传奇的最佳典范。作为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中国的产业园区虽然只有二三十年发展历史,但已经有了其鲜明的行业特征。在新一轮经济组织重组的环境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产业园区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加快城镇化进程有着深远意义。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合理运用产业园的现有资源,促进区域整体布局的优化。基于当前中国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现状,无论是传统的工业园区还是新兴产业园区的开发,都要以创新的思路探索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升级。首先,各种投资方加入到
19、产业园发展的队伍中来。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实体企业,资本市场都构成了园区投资的共同体。其次,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经济效益日益提高。第三,数以万计的产业园区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功能丰富,管理优质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第四,智慧城市和科技生态成为产业园区新标准。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园区的建设之中,生态、科技、环保、节能等方面逐渐稳定。最后,园区平台优质。从生态体系,规划体系,招商体系的平台一致性。因此,本文在“产城融合”理念下的产业园区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研究意义。将“产城融合”理念运用于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当中,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供更高质量的产业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工作的机会,防止城市出现
20、“空城”现象;构建良好的自然生态体系,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产业园区的规划和设计要综合的考虑,既要考虑单体设计的形态,又要考虑园区整体的规划形态,结合周边的环境,尽可能利用好自然资源,打造自然、和谐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一体化的产业园区。下文将在产业园区设计规则的基础上,阐释以“产城融合”为理念的产业园区设计。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1.1 课题背景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有效的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园的建设是政府和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的目标而做出的重要决定。随着产业园区的总体经济效益进一步得到提高,效益及利润不断丰厚,国民经济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一些工业园区由于缺少科学的规划引导,致使影
21、响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降低了城市的活力,使产业和城市不能够互利共存,园区的土地资源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因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而导致产业园区出现了缺乏人性化的问题。因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深,打造产业园区和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园区已是大势所趋。1.2 课题目的本次课题目的在于了解产业升级转型及产城融合,学习科创园区的功能与流线的组织方式,综合提高对建筑的功能空间关系、建筑与场地环境的组织关系等以及设计构思、设计意图的表达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1.3 课题意义本次课题意义在于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引进培育,着力打造高端产业平台,同时也注重城市发展,注重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结合产业生
22、态体系,从主题关联性角度,结合温州企业规模及发展规律,提出多元化的产业功能类型,引入政府服务、商务中心、商业配套、金融服务等多种业态,建立完善的服务平台体系;打造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的优秀体系,促进产业和人才的共同发展,推进产业向更高阶段的迈进。2 国内外产业园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国外产业园发展现状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发展高端技术、开发拓展创新技术产业、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是建设科创产业园区,以此来抢占科技研发的制高点。国外科技园发展的新趋势为:向大型综合化与小型特色化科技园两极发展,以科技为核心动力,加强生态环境营造,注重新文化氛围的营造,完善生产、生活配套
23、设施。可见,科技园的未来发展将具有新型的知识经济的特征:高品质、灵活性、设施完善化、知识化和网络化1。园区城市化主要是指早期科技园区逐步发展成为新兴城市的过程。一些发达国家位于郊外的园区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服务场所也就不断增加,逐渐演变形成了新的生活、工作的环境。传统的科技园区也就演变成了新的科技园区;如美国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发展中国家后起建立的科技园区通过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如:大型跨国企业、国际产业等。将这些成功案例的功能分区、平面布局和国际化的设计手法相结合,达到了从低端向高端的进阶。通常先后承载生产制造、研究开发、区域总部等职能。 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打破了传统产业的组织结构,促使企业发
24、展的方式与组织重构。在新经济条件下,创新性、开源化、大众化、联络性也成为了重要的创新要素。创新的平台、高效的配置也带来了高端的品质。合作在不断增加,竞争也在不断的增加。那么,起到决定性作用依据就不再是生产要素和物质产品,而是具有创新性、多元性、灵活性的产业平台。这也成为了发展的核心。整合信息资源、商务资源、自然资源也显得尤为重要。2.2 国内产业园发展现状创新导向下的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形成了一种创新的经济地理现象,它重塑园区内部产业结构,改变了人、企业对园区的偏好,反过来,产业集群发展、人与企业的需求也对高科技园区提出了新的诉求。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加紧落实国家政策,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各种产业
25、园也层出不穷。在国家及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产业园为客户提供了良好的开发和管理服务。与此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为地区带来产业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各方在这过程中也实现了合作共赢。但是受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模式的影响,现有的高新区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阶段的问题。在创新能力方面,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目前依然有很大的缺陷。相比于国外的优质产业园,国内的产业园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集聚程度不高、功能分区不够合理等。随之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园区配套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产城融合发展速度较慢,也减缓了城市的发展。中国想要突破产业园区在不同发展阶段升级的瓶颈就必须要增强园区与城市之间的融合,加强产业之间的
26、沟通与联系,增强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园区的生态建设。因此,国内许多产业园区的孵化器功能日益显现2。2.3 国内产业园的发展趋势2. 31 国外产业园的发展趋势产业园区是20世纪科技创新产业化最重要的创举。目前,全球的经济都在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也变得尤为重要。各种产业的集聚与合作也日渐紧密,科技园区的数量也不断的在增加,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科技园区的数量规模也都在平稳的调整。建设运营模式进一步多样化、重组整合趋于频繁。科技园区的概念范围持续拓展,各国积累的有益发展经验得到更多的交流传播和推广;更加注重规划设计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园区国际化进程与国际合作受到空前的关注和
27、推动,科技园区进一步多元融合3。2. 32 国内产业园的发展趋势中国园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已不断地走向成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宏观经济的平稳、快速的发展。经济框架面临战略转型升级,园区模式也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园区经济和国家经济紧紧相连,所以,园区必须向更加高效和长远的方向升级和进步。近年来,我国园区发展方式正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园区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园区所需要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大量的城市要素、工作、生活的需求在园区内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推动了园区的城市化进程,使园区的经济与城市的经济更加紧密相连。为了产业园区的形式不再单一,园区经济发展成城区经济,产业园区社区化、生活化,政府
28、及企业应该打破传统的思想和思维,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园区的发展。同时,也要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用新的运营方式来开发和建设产业园,那么,“产城融合”的理念也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4。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而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城市建设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民族兴旺,百姓安居,国家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脱轨的现象普遍存在,产城分离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产城融合也就成为了发展的核心内容。产业布局与城市如何协调发展等问题,产城融合的理念、策略及模式,也成为了产业园规划设计的重点研究内容。对产城融合阶段产业园内部规划设计的研究则较少5。在产业园空间规划方面,大
29、多按照传统的规划思路,结合功能建构,按照建筑组群基本布局形态分析园区的空间规划结构,产业园不同于其他组群式公共建筑,忽略产业组织这一核心要素,产业园规划无法最大化的实现高效运营和促进产业发展。区域经济趋势的演变,也影响着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未来的产业园必然会打破现有的上万家产业园的固有模式,寻求更优质的发展。产业园区的兴亡和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产业和城市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在这过程中,也会涌现出许多的新兴产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当然,也会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而这些提供新经济的园区,也是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基石6。2.4 案例分析2. 41 韩国首尔 LG 科技园 借鉴点:定制浙南科技城特色的创
30、新产业园区。特点: 共享交流空间:各部门研究活动集中。 共享商业空间:中央的综合服务中心。 中央绿道联通城市公园,实现无界化空间打造。 营造多元化的交流场所。2. 42 上海虹桥绿谷 借鉴点:政府配套服务、产业基金平台、商务会展中心等特色功能的整合。特点: 高空俯瞰视觉,实现多维视线。 多元共享空间,创意自由切换。 智慧办公系统,打造国际标杆。 共享生态社区,尽享社交乐趣。2. 43 苹果库比提诺总部 借鉴点:将生态设计融合到园区建筑及景观设计中。特点: 独特的建筑造型“飞船”。 智慧办公系统,打造国际标杆。 建立独立的发电厂,节约城市能源。 建筑与生态相融合,打造优质环境。2. 44 谷歌加
31、州新总部 借鉴点:生活配套服务与园区功能的相互融合。特点: 建筑和自然和谐融合。 室内外空间网络连通。 开放式配套空间。 多形式办公空间。2. 45 绿地闸北中心 借鉴点:智能云办公的植入。特点: 多层次办公空间。 丰富的错开天际线。 活力的生态空间。 智能化云办公。3 项目概况3.1 项目设计条件本项目选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项目选址如图3.1所示。图3.1 项目选址基地位于温州市浙南科技城,南邻温州大道,西接曹龙路,北至金联路,东到金石路,其中曹龙路已建成通车,温州大道及金联路、金石路正在规划实施中,地块总用地面积91809.85。基地现状以农田为主,自然水系众多,距离黄石山公园1.2公里,
32、整体自然环境品质优异。基地北侧为规划建设中的永强中学。根据实地调研,发现基地周边交通发达,配套齐全,自然条件尚好。3.2 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673-2012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CB5017693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2009浙江省消
33、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2015版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13绿色建筑标准 DB33/T1026-2006浙江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若干规定建筑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1版3.3 设计理念3. 31 项目定位科创园项目作为温州市浙南科技城首期开发项目,对于“新温州模式”下温州产业的升级调整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从大的宏观背景着手分析,浙南科技城的设立是温州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的重大决策,致力于打造温州示范性标杆园区,形成温州市规模最大、主题最鲜明的科技创业创新空间,积极推
34、动新兴产业的研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打造“323”高效能产业集聚平台,重点培育主导产业,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激光与光电、新材料、生命健康产业。基于以上因素,提出三个核心定位点: 产城联动的新型产业园区。 多元复合的产业办公示范平台,建立完善的产业平台运营服务体系。 以国际化的设计理念,打造浙南科技城产业社区典范。图3.2 项目定位3. 32 产业生态体系科创园项目力图建立契合科技城定位的产业生态体系:以科技城三大主导产业-激光与光电、新材料、生命健康为主体的总部研发办公示范平台,辅以四大配套服务体系-政府服务支持平台、产业基金投资平台、商业商务配套平台、智慧云办公平台
35、,建立完善的产业平台运营服务体系,为后续的产业园区提供发展模板。图3.3 产业体系3. 33 规划理念1个城市形象地标,2大景观轴线,3大产业功能组团;形象地标:百米高层,聚集政府服务和产业基金两大功能,展示园区形象;东西景观轴-生态绿谷:以温州市市树-榕树为核心概念,打造立体生长的联系平台,将园区的各部分功能相互贯穿联系,促进产业、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形成开放社区的氛围;南北景观轴-城市客厅:向温州大道开放的景观轴线,增加城市界面的通透性,汇聚园区的主体商务配套功能;三大产业功能组团:激光产业组团、生命健康产业组团、新材料产业组团。图3.4 规划理念3. 34 产品设计动态生长的产品设
36、计理念,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办公需求,并能灵活组合与切割;成熟型企业:单元式高层办公塔楼,根据核心筒的布局,实现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组合;生长型企业:独栋式生长组团,单体之间可自由组合,与企业发展相适配;初创型企业:板式多交通核平面布局,可根据企业需求,灵活分隔为开放式办公、小单元办公等多种模式。4 场地设计4.1 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概况基地附近温州大道与曹龙路是基地最主要的交通组织道路,温州大道直达市区与温州站,曹龙路联系瓯海大道与机场大道,可快速到达市区与龙湾国际机场。基地周边教育资源较为充足,中小学、大学齐全,商圈等生活资源尚可,医疗文体资源尚可;6.0KM以内可进入风景名胜区,旅
37、游资源较发达,周边各类型公司齐全,有利于发展。周边现状产业园规模较小,类型单一,布局分散,品质总体上不是很高。图4.1 基地现状4.2 环境与绿化设计科创园项目设计理念融合国际化生态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对黄石山公园及自然水系景观的呼应,形成北高南低的规划布局,北侧以高层总部办公为主,中间布局小高层众创企业办公,南侧邻水布局多层独栋式企业总部办公组团,从北到南逐层跌落,形成丰富的建筑层次感。在基地中心位置引入“生态绿谷”的设计概念,营造立体化、相互贯通的生态景观环境;沿温州大道形成开放的景观界面,释放更多的景观空间,与温州大道城市空间形成渗透,打造“城市客厅”。4.3 交通组织温州大道及曹龙路是基
38、地主要的城市到达界面,是科创园项目最主要的城市展示面; 图4.2 交通组织分析图温州大道及曹龙路街角设开放的城市广场,与百米形象地标建筑形成一体,并与南侧水景相接;结合城市广场,沿曹龙路设园区形象入口及机动车主入口,其余机动车出入口设置在金联路及金石路,缓解曹龙路的交通流量压力;园区停车以地下停车为主,地面设临时停车位,满足企业临时访客的停车需求;主要园区入口坡度均考虑无障碍设计:建筑入口设轮椅坡道,坡度1:20,宽1.20米;楼梯、扶手与台阶按照无障碍要求设计;电梯为无障碍电梯;公共厕所内设无障碍厕位。4.4 竖向设计基地现状地势较为平缓,相邻城市道路标高最高点为5.05。本项目室内标高0.
39、000M为绝对标高5.650M。室内外高差0.450M。一层层高6.00m,作为主要的门厅入口及商业配套功能。二层及三层层高4.15m,作为主要的配套服务及企业办公。四层及以上办公标准层层高4.00m。地下车库层高5.70m。5 建筑方案5.1 平面布局、功能分析及交通流线 科创园百米形象地标布局在基地西南角,结合开放城市广场,形成较为独立的功能区域,底层裙房以政府办事大厅为主,中间段以产业基金办公为主,高层区域以政府机构办公为主; 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成熟型、生长型、初创型企业的办公需求及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平面布局设计:成熟型企业-高得房率的高层办公塔楼成熟型企业规模较大,办公面积需求大,
40、并对企业形象展示及独立办公区域有特别的要求,设计中将成熟型企业对应单栋高层办公,并控制标准层面积不小于1500平米,以方形平面为主,局部切角处理,保证高效的平面利用率。生长型企业-动态生长的独栋办公组团生长型企业本身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且处在企业发展的上升期,对办公环境的品质要求较高,并且办公空间能弹性变动,以适应其发展需求,设计中采用生长式独栋办公组团的模式,单栋面积1500-2000平米,标准层面积300-500平米,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分层、分栋、分组团组合,达到其不断变化的空间需求。初创型企业-板式多交通核初创型企业规模较小,企业数目占比最高,不同企业对办公及环境的要求不尽相同,设计中综
41、合考虑了各种办公划分形式,多交通核的平面布局可为多家企业提供独立入户的可能性,提升办公的品质。平面划分可以分为独立小户型办公,也可以采用Wework众创办公模式的开放式办公环境。 城市客厅-商务配套中心分为上下两部分功能,上面以规划展示馆为主,下面以会议中心为主,体型呼应建筑功能,分为上下两段。 三级入户大厅体系园区大部分建筑设三级入户体系:地下入户大堂、一层入户大堂、空中入户大堂;园区停车以地下停车为主,地下室有直达上部的电梯,并有独立的入户门厅;一层设主要的交通流线,可达到各个建筑入户大堂,并设地面临时停车位,满足访客停车需求;结合生态绿谷设置空中入户大厅,可与各个配套功能相接,形成串接的
42、交流平台。5.2 空间构成及剖面设计科创园规划基于两大景观中轴-以榕树为概念的“生态绿谷”和向温州大道敞开的“城市客厅”,建筑空间的设计主要围绕两大轴线展开,以现代简洁的建筑形体结合适度的建筑体型切角处理,顺应轴线的走线,形成丰富立体的“山谷”空间层次。剖面设计强调不同标高的活动,首层以入户及适度的商业配套为主,二层以交流平台将各部分的配套功能相互联系,形成开放的交流空间,三层、四层以半开放空间为主,四层以上以不同类型的办公为主。设计中还重点关注地下室景观地库的做法,以两条景观轴线为核心,设置不同的下沉庭院,围绕下沉庭院,设置园区主要的食堂、物业办公等辅助功能。图5.1 场地剖面图5.3 立面
43、设计及材料园区建筑立面以现代简洁的风格为主,突出园区新兴产业的定位。通过富有变化的形体组合,现代材料和构造,打造富有活力的温州浙南科技城形象地标。主要材料使用玻璃、石材、铝板、真石漆等耐候材料,保证长期的建筑效果。色彩设计以“总体协调,局部跳跃”为原则,一方面总体与周围环境协调,尊重城市肌理和文脉,另一方面又能体现自身的个性,创造与众不同的空间环境。图5.2 南立面天际线方整的建筑外形设计,减少能量消耗。回收和再生建筑材料,减少建筑材料的用量。LOW-E双层中空低辐射玻璃幕墙及起遮阳作用铝合金装饰板的应用,空中花园及屋顶花园的设置,先进的“末端变风量”空气调节技术,增加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节约
44、能源。屋面采取保温隔热处理,保温材料为泡沫玻璃保温板。 建材的选用上,采用轻质隔墙,减轻建筑自重,节约结构构件用料。项目整体立面风格以简洁、现代为原则。清晰明快的立面风格配合灵活生动的建筑空间,很好的突出了产业园区的功能及形象定位。结 论本文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相关的经验,完成了此次的设计方案。通过学习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从中寻找出合适的借鉴点,再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使之相融合,更好的完成“产城融合”的理念。在此次设计中,首先,我对产业园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了解产业新城的演变过程,了解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而得出设计思路。其次分析其规划及设计的手法,找寻空间上的发
45、挥空间,结合基本的设计原则,并吸取以往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得出产业园区的设计理念。最后,提出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和具体策略。在此基础上,对本产业园区进行规划和设计,系统性地分析其空间发展特征情况,因地制宜的完成产业园的相关规划与设计。在经济及建筑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产业平台发展必须得到相应的改进,需要建筑设计人员认清当前产业园区设计中的不足,遵循其特定的原则,有意识的进行调整。“产城融合”理念是现代产业园区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真正的进行产业园区设计的过程中,应准确认识“产城融合”的理念,从多个角度进行产业园区的设计工作,如场地空间设计、生态环境空间设计、交通组织系统设计以及人际交往空间设
46、计等。这样在现阶段产业园区设计中,融入“产城融合”理念,以“园”兴“城”,以“城”促“园”的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更能提高建筑设计效果。将工作和生活相结合,让入园的人群体会到便捷的、优质的环境。在达到了人们基本工作基础上,从业务、精神等其他方面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求,加强了社交空间的打造。通过优质的产业园区的建设提高民生水平、创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和文明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建设经济高效的产业园区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产业园的人性化、经济性以及舒适性等仍需高度重视。所以对其设计进行探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日益发达的今天,产业园区设计应该越来越人性化、社区化、自然化。园区与城市
47、共同发展,形成有活力、多元化的创新生态综合体是共同的期待。 参考文献1 吴维海. 我国产业园发展趋势及其与国家战略融合J. 中国物价,2016,(3):6-92 李东和,刘甦,孔亚暐. 城市产业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8,(1):65-703 郑常波,王人玉. 现代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2019,4(14):206-207 4 曹宇宏. 新兴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策略及其趋势J. 城市建筑,2016,(26):45 5 贺传皎,王旭,李江. 产城融合目标下的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方法探讨J. 城市规划,2017,(4):27-326 曹国良. 科技文化产业园区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J. 区域治理,2019,(30):151-1537 曹宇. 城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