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功能提升研究-以秦腔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17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功能提升研究-以秦腔为例.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科论文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1 理论概述31.1 非物质文化遗产31.2 旅游功能3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42 秦腔简介63 秦腔旅游功能的SWOT分析73.1 优势分析73.2 劣势分析83.3 机遇分析113.4 挑战分析124 旅游功能提升途径134.1 全新包装提升知名度134.2 建立多功能秦腔博物馆134.3 对青少年市场进行影响134.4 加强宣传力度15结 论16参考文献17附 录 秦腔旅游发展调查问卷19致 谢21本科论文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是珍奇的文化遗产。秦腔是具有陕西民族文化特色的戏剧,在现下旅游业飞速扩张的大
2、环境下,研究提升其旅游功能,使秦腔更快更好地融入旅游业,对秦腔的传承和当地旅游文化的发展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实地考察,发放160份开放式调查问卷并对回收的151份有效问卷的数据整理,对秦腔的旅游功能进行了重点分析,从体验功能、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等几个方面探讨秦腔旅游功能的完善与提升,并在原本的旅游功能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开发秦腔新的旅游功能。本文的研究共有四个大章节,第一章节是对定义的阐述,主要说明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秦腔的简介;第三部分是秦腔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第四章节是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激发秦腔的旅游功能,促进秦腔的传承与发展
3、,扩大秦腔的关注度。为秦腔旅游的产品开发开拓新的方式方法,加快陕西旅游文化的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秦腔旅游的受众群体,并带动陕西的经济发展;甚至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传承寻找更为妥帖的模式,更好的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关键词:秦腔;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功能; 陕西; 旅游业 Abstract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an represent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which is a rare cultural heritage. Qinqiang Opera is a drama with the c
4、haracteristics of Shaanxi ethnic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ourism,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inheritance of Qinqiang Opera ,it also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tourism culture, improves its tourism function, and makes it integrate into the tourism industry faster and
5、 better.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literature, field trips, issue 160 open questionnaires and the recovery of 151 valid questionnaire data sorting, focuses on tourism function analysis of Qinqiang Opera, from experience function, aesthetic function and education function and so
6、 on several aspects discusses Qinqiang Opera to perfecting and upgrading the tourism function, and based on the original tourism function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develop Qinqiang Opera new tourism function.This research topic is divided into four step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basic descr
7、ip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Qinqiang Opera;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SWOT analysis of Qinqing Opera tourism;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solution to the dilemma.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is topic, we hope to stimulate the tourism function of Qinqiang Opera, promote the protectio
8、n work of the Qinqiang Opera and travel use, and expand the attention of Qinqiang Opera. To explore new ways and metho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Qinqiang Opera tourism products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haanxi tourism culture; So as to attract more audience groups of Qinqiang Opera tourism,
9、and driv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anxi; Eve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 find a more appropriate model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Keywords: Qinqiang Oper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fu
10、nction; Shaanxi; the tourism industry引 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的巨大辐射效应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文化需求也开始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已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1 。现在已经有一些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失传,保留其历史文化价值,发扬其民族文化,可以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即将失传的局面。秦腔是中国戏曲“四大音调”中最悠久,最丰厚,最大的音腔系统。它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是历史的杰作。2006年5月20日,在国务院的首肯下,秦腔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次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荣获
11、第一届文化遗产日奖。21世纪以来,许多专家从保护和继承秦腔戏曲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有效可行的建议2 。因此,秦腔的继承和保护取得了重大进展,强调秦腔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研究秦腔文化的学者越来越多,秦腔的在不同学术界的研究价值被不同程度的讨论,为许多学术领域填上了空缺。 几千年来,秦腔都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娱乐方式,在国内外都颇具名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秦腔的生存空间逐渐消失。互联网的兴起,外来文化的介入,使得人们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多,人们的审美观念开始改变,古典、慢节奏的戏剧美学不再是审美潮流,秦腔戏迷的数量越来越少。而秦腔在旅游业的发展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剧目陈旧,传播模式单一,市场反应缓
12、慢3 。这使得像秦腔这样的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处于濒临失传的险境。目前,秦腔的观众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年戏剧迷的数量也逐渐减少。秦腔能否吸引和培养新一代的年轻受众群体,从而避免受众群体的断层化影响到秦腔的实际生存和未来发展。秦腔在陕西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有利于加快陕西省经济文化发展,提高陕西省的整体竞争力,缓解陕西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陕西地区的文化消费者的文化水平、公民素质和审美能力。陕西省艺术与娱乐产业发展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秦腔又看到了生机。即使目前秦腔的旅游发展现状差强人意,但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依然是秦腔传承和发扬
13、的最佳选择。秦腔不应该只作为历史性的文化遗产让世人在博物馆中瞻仰,而应当作为活着的艺术走进大众生活。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秦腔的传播、文化等单一的研究领域,涉及秦腔旅游功能的很少。秦腔的旅游功能未被有效地激活,秦腔旅游的发展没有被合理的定位和有效的利用,相关研究没有系统化,秦腔在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慢慢浮现出来。本课题从秦腔的旅游功能出发,深入分析秦腔都有什么旅游功能,探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于秦腔旅游功能该如何提升,秦腔的旅游功能发展在目前来说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在现在的困境之下,秦腔该怎么应对现有问题,是否还能挖掘出更新的旅游功能,给秦腔旅游注入新鲜元素,打破秦腔旅游的僵局。找
14、出秦腔在旅游开发中的本质性问题,为其谋求最有效的对策和发展思路,提升秦腔的知名度,扩大秦腔旅游的市场范围,从中老化逐渐走向青年化,开发更新的秦腔旅游产品,使得秦腔文化在各行各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扩大,使人们了解和发现秦腔之美,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帮助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旅游行业更科学的发展。1 理论概述1.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九届大会上正式提出的。会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首先体现在正式文件中,但该决议并未详细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含义。 2003年,联合国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
15、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种个人,甚至团体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惯例、表演、表现、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同时,公约补充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口头传说和表现形式;第二,表演艺术;第三:社会风俗、礼节、节日;第四:关于自然与宇宙的知识与实践;第五,传统手工艺。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定义基本上符合联合国公约的原则,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较小的调整。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代代相传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器皿,实物,手工制作的工艺品
16、等)和文化空间。同时,它也阐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另一类是文化空间。这个概念的定义已被国内学术界普遍认可。201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基本上遵循了此定义4。1.2 旅游功能旅游功能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承担的义务和产生的功用,再有就是这种功用的产生带来的影响和功效。实质上旅游功能映射了旅游的价值观。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产品的经济功能最容易被人们看见,但其实旅游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综合性的生产力,人们往往因为好奇求知、娱乐消遣、审美认知、疗养身体等这样那样的目的产生旅游活动。旅游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旅游可以称为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17、,它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经济碰撞和文化碰撞,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旅游的这种社会功能不可低估。由此,不管是对于旅游者个体亦或是对于社会群体来说,旅游都有各种各样的重要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功能有教育功能、审美功能、体验功能、经济功能、社会文化功能。审美功能:无论哪一种方式的游览其实都是审美活动,如通过瞻仰秦腔艺术表演,参观秦腔工艺品,研究秦腔服饰、脸谱等,与其他的旅游活动相比,秦腔旅游更能多层次的向旅游者展现自身的审美功能,是审美的最大文化课堂,因此秦腔具有明显的审美功能。体验功能:旅游属于认知性体验活动,是人们生活中最广泛最直接同现实世界发生联系的行为。游客在秦腔博物馆的参观过程、在
18、演艺活动的观赏过程中,体验新事物,增长新见识,体会和理解异地文化,体现了秦腔的体验功能。教育功能:旅游是一个孜孜以求的历程,是游客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游客在观赏和游览秦腔曲目表演的时候,可以引起情感上和心理上对传统文化的共鸣,让旅游者产生民族荣誉感,这样的效果是普通的教育方式很难达到的。比如经典曲目屠夫状元,告诉人们做人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大多数的秦腔剧目都具有教化功能,都告诫人们行善积德,展现了明显的道德教育功能。经济功能:旅游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秦腔旅游可以增加陕西省财政收入,加速社会货币流通,可以扩大市场需求,刺激地方经济发展,可以推进陕西省对外开放和扩大经济交流。社会文化功能:旅
19、游属于经济文化型产业。在秦腔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满足人们文化精神的需求,促进了各种当地文化、信息的传递。加强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社会交流。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1.3.1 相互对立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文化来说是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在许多地方,传统民俗活动被肆意利用,作为吸引旅游者获取利益的手段,在保护和传承的幌子下,扭曲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2003年乔晓光提出,非遗旅游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比如旅游开发对非遗的本身价值认识不到位,表面上开发其现有的旅游价值,并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导致对非遗产生了破坏。2005年吴文科指出了许多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
20、只谋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发展,他表示许多地方旅游中的民俗表演不按民俗事实本身所涵盖的历史文化内容去表达。只一味的招揽游客,谋取利润5,6 。2013年,杨东娜指出,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仍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视程度由于受历史的制约仍相对较低,其次经济发展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呈恶化趋势,最后在资金方面无论是数额还是渠道都相对较为紧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很难得以落实。1.3.2 相互统一但是,假如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和创新,就会陷入濒危的境地。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应是相得益彰的。2005年,张军指出,旅游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开发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发扬非物质文化
21、遗产。2010年,民俗学家赵书提出的方针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7,8。不仅要维护文化的准确程度和形式上的完好无损,同时也根据时代的要求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以上可以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既不能盲目追求利益,也不能因为保全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停止开发。因此,必须正确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反抗因素。无可否认的是,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融合并没有得到统一。但是,只要同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就可以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旅游发展的关系。2 秦腔简介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源于
22、西周,发源于西府,在秦朝发展成熟,并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腔可以被认为是中国戏曲的鼻祖,它的表现形式简洁而直接,精致而深入,充满情感。秦腔的角色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一共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9。秦腔在乾隆时期发展极广,在此期间,许多地方开设了秦腔班社,乾隆、嘉庆年间,秦腔演员魏长生曾数次到北京演出,感染了许多京剧表演者开始研究表演秦腔。半个多世纪以来,秦腔成为北京舞台上的一种重要戏种,在全国各地也很受欢迎。在传扬的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戏曲渐渐融合了秦腔的表演艺术,开创了新型的旋律,这些新型的戏曲形式逐渐代替了秦腔的盛行。一直到清末,
23、秦腔又开始流行于西北地区。1912年,陕西西安成立易俗社,易俗社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为主要目的。它在剧本、音乐表现手法上向资产阶级民族革命靠拢,在这种影响下,各地都开始学习易俗社创立戏剧团10。新中国成立后,陕西开始建立戏曲研究院和秦腔艺校,笼络了大量秦腔表演人才。秦腔的剧目非常丰富,在中国300多种歌剧中排在首位,然而,由于历史悠久,有相当多的剧目散失了,根据目前的统计,只有不超过4700部剧目还现存,但这些剧目都在慢慢流逝。3 秦腔旅游功能的SWOT分析3.1 优势分析3.1.1 社会文化功能的地区优势根据驻扎在莲湖公园的秦腔自乐班了解到,只2019年国庆至元旦的四个月,
24、莲湖区组织秦腔自乐班、演出团体展演秦腔200多场次,演出范围涵盖了西安市内的九个景区以及周边大大小小的11个乡镇,观众人数达十万多人次。参加此次展演的精品剧目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表演者有来自专业剧团的艺术家,也有各村戏曲功底深厚的“草根”艺术家。客源是秦腔旅游发展的最重要优势,而陕西作为秦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最为完整地地区,在陕西当地秦腔的旅游发展必然是最为有利的,当地游客对秦腔本身就有一些了解,对于外地游客来说,秦腔作为陕西的“特产”,也极为容易吸引游客。在秦腔旅游的过程中,观众可以大饱耳福,加强各个地方不同的文化交流以及社会影响。3.1.2 经济功能优势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客户来源是一个
25、极为重要的环节。根据陕西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去年陕西省接待全世界游客量总数共七亿多人次,与前年相比涨幅了约12%,陕西省在旅游方面共收入约七千亿元,与前一年相比存在约20%的涨幅。其中包含外国来的游客约四百六十多万,比前年存在约6.5的涨幅。国内游客资金收入约七千亿元,相比前年涨幅约20%。庞大的旅游市场是秦腔旅游业发展的巨大优势,游客市场扩大必将增加游客人数11。陕西去年生产总值共两万五千多亿元,相比前年有6%的涨幅。这当中,第三产业涨幅达到了6.5%,比前一年约涨了一万一千亿元。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随之而改善,只易俗社这一秦腔剧院,演出收入比18年超出了5.4%。经济收入的增
26、长,势必会使剧院下一年度的发展计划做出改变,易俗社在今年将增加20%的排演量,这将大大提高了易俗社的观众数量,这样将带动所有秦腔剧院和秦腔表演团体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的一小部分经济发展,使多的人愿意主动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扩大了秦腔旅游的经济市场份额。3.2 劣势分析通过实地考察和对旅游者的问卷调查,笔者分析出秦腔的旅游发展正面临着严重的问题。通过对151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对于秦腔旅游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说法,33%的旅游者对秦腔旅游不感兴趣,39%的旅游者认为秦腔旅游没有参与性活动,7%的旅游者完全没听过秦腔旅游,21%的旅游者认为秦腔听不懂。具体的问题如图3.1所示。图3.1 秦腔旅游存
27、在问题分析3.2.1 知名度小目前,秦腔的知名度还是相对较低。作为一种珍稀的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仍然只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较少的流传,而其他地方的游客大多不知道。一方面,外来的旅游者对当地的方言土语不甚了解,而秦腔的表演语言往往都是当地纯正的方言,这就阻拦了一大部分的游客;其次,当地政府对秦腔的发扬表现出顺其自然的态度,没有对秦腔进行明显的包装;最外,外部文化对年轻人的冲击影响致使秦腔大部分只在老一辈人中流行。因此,秦腔的低人气是秦腔无法占领旅游市场的问题之一,应采取一系列的宣传手段和开发措施,提高游客对秦腔的认识,政府和相关机构也要对秦腔文化宣传进行一定的扶持和资金上的帮助,而对于
28、外来文化,大可以选择融合的方式共同发展,比如大力发展秦腔的新媒体平台,录制秦腔演唱小视频发布,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秦腔相关的知识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秦腔的体验功能。3.2.2 体验功能不足目前秦腔还未跟陕西旅游市场有太多的融合。尤其是秦腔剧本很难理解,主要是使用文言文过多,这直接影响秦腔的旅游市场;有些人是非常喜欢秦腔的,但没有太多相关活动让他们真正的体验秦腔,活动策划和产品创新方面秦腔旅游还存在不足之处;一些秦腔爱好者缺乏表演和练习的场所,导致秦腔被遗弃。特别是外国游客,也不知道秦腔表演的内涵。这说明而秦腔的体验功能还不足够被游客认识到,因此,增强参与性活动的设计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秦腔
29、。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有必要根据市场需求对秦腔进行简单的改变,在旅游市场中投放与秦腔相关的产品,比如开发多条秦腔旅游专线,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让他们爱上新的秦腔。3.2.3 教育功能老龄化通过在秦腔剧场的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去观看秦腔表演的旅游者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在151份有效问卷中,只有1%的人低于20岁,5%的人年纪在20岁到40岁之间,即剩下94%的人年纪都大于40岁,如图3.2所示,图3.2 秦腔消费者年龄分布图整个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情况充分显示出秦腔的受众人群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群,这对秦腔旅游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在现代青年人的眼中秦腔是“老”、“俗”、“旧”的,因此,年轻的游客不喜
30、欢接触秦腔。所以,迫切需要对秦腔进行改革,无论在剧本、剧目、音色、唱腔等方面,都要进行改革创新,以吸引年轻人。秦腔的艺术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还是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通过改革,将会吸引出年轻旅游者,从而使秦腔的消费群体更加广泛,增强秦腔在年轻游客群体的教育功能,让他们更加熟知了解秦腔。3.2.4 审美功能有所欠缺秦腔文化在大多数旅行社中并不是首要宣传对象,同时与秦腔相关的项目也不是作为首要的项目进行推荐。陕西省各大旅行社的热门产品都是有关兵马俑或者皇帝陵墓和发展比较完善的模仿唐朝文化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实质上秦腔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只是人们对它的了解比较少,在寻找旅游线路的参考意见时也没有发现有意思
31、的秦腔相关活动。作为旅游产品和游客之间的连接桥梁,旅行社应该对秦腔相关活动加大宣传;相关政府机构并没有加强重视对秦腔的宣传,在年轻人中对秦腔有了解的人少而又少,在大型活动的举办时也较少有关于秦腔的宣传,相关政府应该大力发扬非遗文化,举办大型宣讲活动和演出,为秦腔的发扬出一份力,大大加深秦腔旅游的审美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通过对问卷结果分析,发现除了购买当地特色小吃和体验民俗文化之外,38%的消费者对非遗产品类型也比较倾向于购买地方传统手工艺品,36%的旅游者对秦腔的宣传方式也倾向于拍成影片播放,如图3.3、3.4所示。由此发现,秦腔还可以开发新的文创功能进行宣传,把秦腔文化融入到手工艺品或影片
32、当中。图3.3 消费者购买非遗产品类型分布图图3.4 消费者赞成秦腔宣传方式统计图3.3 机遇分析3.3.1 教育功能受政策支持最近几年,我国一直在颁布并落实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2016年2月3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秦腔等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12。在法律基础上支持了秦腔文化传承。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文化产业的生命力,并使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支持了秦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这些政策为秦腔的传承和非遗的保护提供了依靠,紧跟政策步伐,抓住发展机遇发展秦腔
33、旅游项目,明确定位秦腔旅游的市场,加强教育社会对非遗文化旅游的认知,为秦腔的旅游发展规划新的道路。3.3.2 外部条件对社会功能的改善陕西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为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社会文化交流奠定了有利基础。中国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陕西省应依靠现有的社会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丝绸之路的成功无疑为陕西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秦腔旅游,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化秦腔旅游极为有利。合理利用“一带一路”留下的社会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障资金供给,还可以促进已经存在文化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实现旅游业发展与非物
34、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之间的双赢,进一步强化秦腔旅游的对外交流和文化输入的融合。3.4 挑战分析3.4.1 审美功能竞争加剧在国内其他省份,如云南的“云南映像”,广西的“印象刘三姐”,东北的“二人转”,这些戏剧类旅游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影响,秦腔旅游的审美现如今面临着较为复杂多样且竞争激烈的市场。这些渐成规模效应的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已经将市场融入省际并逐步的发展,正逐渐开始在陕西省本就不饱和的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消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相对于已经发展相对完善的其他戏剧类非遗旅游,审美价值相似但对秦腔的开发本就只是更多停留在保护层面,并没有深度发掘其审美功能,还没有被完整地开发
35、,因此较少有这方面的旅游收入,旅游发展缓慢。3.4.2 旅游社会文化功能的两面性旅游业发展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文化功能来说有两面性。合理的旅游利用可以促进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加快内外文化的交流,促进各地的文化融合,但不可否认的是,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对秦腔社会文化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过度的商业化将使秦腔失去其原始品味,并成为商业利益下的受害者,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所以必须把旅游开发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最大程度上要压制到最低限度,更多的诱发旅游开发能产生的积极有效的功用。3.4.3 经济功能的法律保护目前已有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的先例,苏州等地戏曲的立法保护极大地促进了对昆曲艺术的传承和经济发展。秦腔
36、戏曲是陕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陕西可以从苏州市的经验中学习,通过地方立法保护秦腔戏曲的经济市场,为保护和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传做出贡献。秦腔在陕西省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民间秦腔自乐班和秦腔戏曲剧团,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民间组织和秦腔戏曲剧团发展困难,都面临着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建议政府引导施行具体的法律法规对秦腔艺术家和组织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援助,保障秦腔艺术剧团和民间艺术组织的权利。把秦腔艺术保护纳入法律法规,促进全社会对秦腔的重视和保护。4 旅游功能提升途径4.1 全新包装提升知名度秦腔这一戏曲类的非遗有较强审美功能,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大型文化交互活动进行开发,包装秦腔成为陕西旅游
37、业的一个旅游品牌,从而扩大影响范围。一、与综艺节目合作,在综艺节目中加入体验秦腔的环节或者策划一期节目专门了解秦腔,以明星效应带动秦腔知名度。二、定期举办大型的秦腔艺术盛会13。如某某大型民俗歌舞会、非遗艺术节、戏曲晚会等,在活动中可以邀请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表演精彩的秦腔剧目,普通的游客也可以一起参与,观众可以跟表演艺术家请教秦腔的唱法、也可以跟表演艺术家一较高下,这可以提升秦腔在普通人心目中的形象。演艺活动能够依托于当地的旅游资源和市场提升秦腔的知名度,与当地旅游相互促进以求双赢,此外,通过定期的巡演活动,不断强化人们对秦腔品牌的感知,扭转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刻板印象。4.2 建立多功能秦
38、腔博物馆建立一个全民参与的多功能博物馆,这样一来可以展示秦腔文化,让游客体验秦腔文化。博物馆里可以介绍秦腔的辉煌历史,以及多年来的表演活动,展示著名的戏剧和演员资料,展示精美的秦腔戏服的头面,游客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角色去参观。展馆可以设计成一个互动体验馆,解决传统展览过于注重宣传和教学功能的问题。改变“看镜听人”的固定模式14。注入贴近主题的元素,将体验与讲解相结合,特别针对成年人,让游客产生自主参与的心理。展馆专门为秦腔爱好者开辟一方天地,秦腔爱好者可以在这里学习、排练、交流。秦腔表演者也会定期在展馆进行演出和教学,游客可以跟着学一两句秦腔。展馆设有专门的秦腔工艺品售卖区,游客可以在这
39、里购买精美的秦腔戏服、头饰、和其他秦腔的手工艺品。在博物馆里还可以设计一个VR影像区和3D投影互动区,利用VR技术,让游客沉浸在秦腔表演的盛宴中;3D互动投影可以把秦腔表演的一举一动放在人们的面前并且与游客进行互动。这样的博物馆不只是满足了游客的视觉审美,也让游客体验到了秦腔的可参与性。多功能博物馆能体验秦腔的精美表演,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到旅游市场中去,让旅游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兴趣,提升旅游体验功能。4.3 对青少年市场进行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代代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的教育功能相对较弱,所以对该功能进行加大投入,予以重视,
40、对青少年群体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这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韩国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发布了非物质文化保护法,启动了“人间国宝”工程。每个月,政府都会向那些被称为国宝的人们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以帮助他们提高技能或发展继承人。此外,韩国还让学生每年学习非物质文化的课程达到一定的时长。韩国的学生在小学时期每个学期都会观看历史剧来熟悉传统文化15。提高青少年对秦腔的兴趣,培养秦腔的传承人才,从人才发展的基础上提升秦腔的发展。具体方法如下:一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课程中去,在中小学和大学中增加戏剧课,给学生了解秦腔文化和体验秦腔文化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是否参加课程和
41、自己感兴趣的戏剧种类。课上组织戏剧小组让同学们模仿表演自己感兴趣的秦腔曲目;大学可以开设秦腔戏剧专业,为秦腔的传承保护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二是调查发现目前秦腔在衍生产品市场上还存在空缺。近年来,有许多将传统文化内容与动画形式相结合的案例16。例如,2016年发行的动画片大鱼海棠融合了山海经和搜神记等神话传说。影片上映后还发行了纪念画集:由神话故事创作的动画片小门神等17。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和网络游戏的结合也有所成效。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当下较为常见的娱乐形式,又拥有大量的青少年玩家群体。由此,我们可以,一、按照秦腔表演剧目中故事人物的特点,把角色与现代生活相联系,跳脱出戏曲之外来创造影视动漫角色,
42、将戏曲人物和故事通过动漫影视的方式演绎、发行秦腔系列手绘画册,无疑为促进秦腔这一传统艺术在青少年的传播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二、将秦腔的故事内容与游戏的故事内容形式相结合,在游戏的角色外观设计上,或多或少的传达着秦腔戏服的文化,在游戏故事发展中穿插秦腔戏剧中的故事,为游戏玩家群体提供了学习秦腔文化的切入点。三、制作秦腔手办模型,通过秦腔不同戏服的样式和不同人物形象与性格的表现,把秦腔戏剧中的角色制作成手办模型,在博物馆、旅游景点、机场车站等人流量大游客相对较多的地方摆放售卖。各种样式不一的文化创意设计都可以为秦腔旅游发展提供价值18。动画、绘本、游戏、手办等文化创意产品的出现将对青少年市场产生巨
43、大的影响。这使得在秦腔发展甚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中更容易吸引起年轻人的兴趣19。提升秦腔在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功能和大力发展了秦腔旅游的文创功能。4.4 加强宣传力度为了大力推广秦腔,应该给予人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让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不经意的看到和听到它。无论是当地的居民还是来旅游的人,让他们都能在潜移默化中知道和了解秦腔。首先,政府可以出面,在各种节日活动和大型晚会中介绍秦腔,也可以在大雁塔广场或钟鼓楼广场之类的人流量密集的地方放置广告牌来提高游客的意识。也可以把秦腔的宣传海报印在公交车和地铁上,在地下通道的墙上绘上秦腔的涂鸦,让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到。再有,把一些有代表性的秦腔
44、剧目在广播电台和电视节目中播放,让每家每户都可以接触到秦腔。旅行社也要把秦腔作为旅游产品列入旅游行程中推荐,在旅行社的宣传海报中要有秦腔的介绍,尽可能在多的旅游线路中添加秦腔进去,在产品推广的时候大力宣传秦腔文化,之后把秦腔作为一个“景点”来安排。例如,让游客到易俗社品茶听秦腔;到博物馆参观秦腔工艺品;晚上可以让游客体验秦腔的大型演出等。让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些了解之后,再让他们参与到旅游活动中,让游客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发展,让游客更加认识到秦腔的审美功能。结 论通过以上分析,秦腔的旅游功能提升是秦腔有效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本文从旅游功能分析开始,研究了旅游功能的现状及旅游功能
45、提升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秦腔旅游功能进行全面研究,在理论和实证分析方面得出结论:第一,秦腔的旅游发展是以本身的资源和秦腔文化为主的,但旅游资源并不是秦腔旅游发展的唯一条件,秦腔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旅游功能的发挥。因此,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先决条件下,合理把秦腔旅游的审美、教育、体验、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文创功能等进行全面完善和提升。其次,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旅游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更好地发展旅游业,也需要有效利用自身的审美功能、体验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社会文化功能等旅游功能。并且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避免知名度不高、教育功能老龄化、体验功
46、能不足以及缺乏审美功能等问题。在保护和传承的先决条件下,适度包装,开发新型活动,在产品开发方面做到创新,融合当代年轻人的喜好众特点,强调非遗旅游与其他种类旅游产品的不同之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功能提升研究是个比较新的研究问题,本文对秦腔旅游功能的分析以及提升途径的研究,由于统计资料的缺乏,一部分研究文献年限较早,对秦腔旅游功能的分析仍不完善,问卷调查对象的数量较少,调查对象覆盖范围不够宽泛,在今后的研究中会更加留意这些问题。参考文献1 张瑞华. 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10):56-572 展卫华.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的陕西秦腔文化国际传播
47、路径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44):110-1203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调研小组, 杨润苗. 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增强文化自信对陕西皮影戏及秦腔的传承情况与保护方案的调研报告J. 马克思主义学刊, 2016.4(04):159-1724 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5 乔晓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教育和民族文化资源整合J.关术研究, 2003.6 吴文科.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性原则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7 张军. 无形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有形化利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8 胡晓晨. 民间美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39 赵正峰, 刘肃. 让秦腔成为陕西文艺繁荣的最强音J. 西部大开发,2018(12):142-14410 刘洁琪. 现代传媒对传统戏曲的文化影响探究J. 编辑之友, 2018(08):80-8311 张健等. 文化消费者对秦腔展演空间的感知与地方认同以“易俗社”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例J. 人文地理,2018, 33(01):31-4212 姜丽. 微信公众号中戏曲文化的传播研究以秦腔为例J. 新媒体研究, 2018.4(09):39-4013 李依伦, 李霞. 中国传统文化在戏曲电视节目中的影响力分析J. 中国电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