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学习****a 文档编号:97079475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4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核心概念课程标准: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强制施行的一种行业标准,它是对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课程化解释,它对某个阶段的学生所必须学习的课程性质、理念、内容、目标以及实施建议做出了纲领性规定,是学校学科教、学、评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都是按照学段、学科进行编写的,因此课程标准是指所有学科课程标准的总和本课题中所说的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专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一编制的最新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课标分解:是指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具体细化为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课表分解的基本特点是将抽象的

2、内容标准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将长时段需要达成的大目标分解到短时间如单元或课时可以达成的小目标,将隐性的素质目标显化为可以观察和评价的行为目标如果把课标作为一级目标,那么学期或模块目标可以叫做二级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可以称为三级目标教、学、评的一致性: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教与学的考核评价统辖在统一的标准之下,三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具体地讲,就是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是一致的;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评是一致的;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考到什么程度是一致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是一致的2.课题总界定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在现代课程理念的观照下,从课程的视角

3、观察教、学、评的全过程,以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评价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逐级分解,形成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制定目标、实施路径、实施方法、反馈练习)与教学评价方案,并以六所高中校学生为研究样本,对方案进行试点实践和效果评估,进而指导全市高中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全面提高全市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二、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述评与国内现状的反思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年,以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1913.2-1999.9.)为代表的团队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领会、

4、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1964年,由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负责完成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公诸于世他们提出情感行为的中心是价值(态度)、兴趣、爱好、欣赏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情感目标从低到高分为五级: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1972年,由哈罗(AJHarrow)负责完成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域正式出版,书中提出了以学龄前教育为视角的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同年,辛普森(E.J.Simpson)在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提出了以职业技术教育为视角的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辛普森的技能目标分七级:知觉、定向(定势)、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

5、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20XX年,以安德森(L.W.Anderson)为首的专家团队出版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书中提出了四个基本问题:(1)学习问题:在有限的学校和课堂教学时间内,什么值得学生学习?(2)教学问题:如何计划和进行教学才能使大部分学生在高层次上进行学习?(3)测评问题:如何选择或设计测评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信息?(4)一致性问题: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测评彼此一致。安德森在书中打破了布鲁姆原来按照三个领域进行分类的构想,将教育目标按照“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进行分类,在“知识维度”又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四种

6、,在“认知过程维度”有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六种。布卢姆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完成了教育目标的三个维度分类,安德森又对其进行改造重组,简化为两个维度的分类。布卢姆的教育分类学强调目标的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性这个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教学目标问题,同时为“ 清晰地陈述目标”、实现“测验与目标相匹配、一致”提供了依据2.加涅的分类系统罗伯特米尔斯加涅(Robert Mills Gagne,1916-2002)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1962年,加涅出版了他的学习的条件一书,1969年,加涅等人出版了教学设计的原理一书我们把加涅在这两本书中阐述

7、的基本观点用“12559”来概括:“1”是指“一个基点”即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统一基点;“2”是指“两类条件”,即完成学习任务的内部条件(必要条件)与外部条件(支持性条件);第一个“5”是指“五种学习结果”,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第二个“5”是指教学设计的ADDIE五步模型,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评估(Evaluation)五个步骤;“9”是指他提出的九段教学法,即引起学生注意、阐述学习目标、刺激学生回忆、呈现学习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提供正确反馈、

8、评价学习表现、促进保持和迁移加涅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更多地吸纳了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的思想,形成了有理论支持也有技术操作支持的学习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都是指导学习目标设计的很有实用价值的学说而加涅的分类学说对于指导我们从目标分类到教学设计与操作实践的转化具有更重要的价值3.霍恩斯坦的分类理论1998年,美国学者霍恩斯坦(A.DeanHauenstein)经过多年的研究,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这个分类体系是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进一步发展这个分类将全部教育目标划分为四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每个领域又包括五

9、个类别的目标.认知领域:概念化、理解、应用、评价、综合;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评价、信奉、举止;动作技能领域:知觉、模仿、整合、创作、熟练;行为领域: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霍恩斯坦的分类学一方面继承布卢姆的分类思想,坚持认为目标的可观测、可测量特点,强调学习行为的外显性,另一方面融合了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观点,目标分类更体现了层次性、过程性以及学习行为的整体性,有利于指导我们开展“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4.国内学者研究综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允漷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研究他提出了“教、学、评”三位一体的理念,教与学是靠“数据驱动”的,而数据就来

10、自于评价,评价持续地镶嵌在教与学的过程之中,而不只在教学终结之后实施教、学、评三者共享统一目标,形成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崔允漷的团队从学术原理层面、学校整体层面、教研活动层面、教学设计角度与课堂现场角度对“教、学、评一致性”进行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崔允漷的团队认为,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谈不上一致性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统一的目标展开这里提到的目标,是指从课程标准逐级分解的学段或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这个分解的过程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精确的转化,成为考查“教、学、评”一致性的直接依据华东

11、师范大学朱伟强教授提出确定的学习目标要比较具体、明确、清晰、也便于观察和测量他提出制定目标的四个基本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表现及表现程度并明确指出:目标主体是学习者,描述的是学生学的行为,而不是教师教的行为;行为表现包括过程表现和结果表现;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或完成学习任务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表现程度是指学习者达成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朱伟强教授还提出了课标分解的基本策略、方法和技术,即通过替代、拆解、组合、聚焦联结对内容标准进一步扩展或剖析他强调分解过程中还需考虑同一学习阶段不同领域目标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同一领域目标不同学习阶段间的纵向衔接,并结合校情、班情、学情以及教师自身

12、特点综合考量人民教育出版社章建跃提出,科学而合理地制定数学教学目标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其核心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作出规定数学课程就是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而到达育人的目的.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包括数学水平、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等特征并不具体指明特定的学习,属于宏观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属中观目标,用于计划需要一定时间(几周或几个月) 学习的教学内容,是课标的具体化课时目标是目标系统中最具体的,是微观目标.它专注于具体内容的学习,只处理细节,它们在计划日常教学中发挥作用章建跃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出台的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价标准(修订版)中,提出了教学目

13、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章建跃提出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1)基于课标,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4)目标具有操作性与观测性,要清晰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5.对当前数学教学实践的反思经过十年的课程改革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然而教学的实践却未能与之共舞,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普遍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具体表现为:(1)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产生偏差,目标制定与叙写不严谨、不规范

14、;(2)教学活动与课程标准产生脱节,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陈旧,包括教学内容的随意增减;(3)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产生背离,导致评价理念、标准、方式方法的不科学、不规范这种状况说明,目标体系更多还停留在专家理论讨论层面,并没有深入到学科目标具体层面,更没有深入到教、学、评的实践层面目前我们很多的课堂教学失去了基准和方向,教师的教学行为随意性很大,课堂中“无效劳动”很多,学生负担沉重但学习效果不佳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总停留在对基于课标教学的价值讨论上,必须沉下来研究基于课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形成实施的路径,开发教学的资源,让教学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逐步解决“两张皮”问

15、题目前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正在修订之中,说明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化期,我们需要以此为契机,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深化到实践层面,形成基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并以此目标统领高中数学教、学、评,从而达成教、学、评三者的一致性,力求提高教师制定数学学习目标的水平,提升教师目标教学的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三、我们的基本观点及可能创新之处主要观点:1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一致性,教、学、评活动必须都围绕统一的目标展开2解决“教、学、评一致性”问题实质就是要通过研究“教什

16、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教得怎样学得怎样”的问题,找出一种比较有效的施行途径和评价方法,提高教、学、评的相关性3实现基于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师应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掌握课标分解的策略和技术,并将课标分解为更具体的模块或单元或课时学习目标,并以此为教学设计与评价的依据编制学习目标不仅有助于教师深刻理解课程理念,明确模块、单元、课时目标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关系,把握教学设计的正确方向,还有助于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和学习活动的组织,形成正确的学习评价导向,实现通过内涵发展提高教学的效益4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基本的路径为:(1)编制清晰准确的学科目标体系;(2)设计基于目标的评

17、价方案;(3)设计基于目标的教学方案;(4),依据教学方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5)布置基于目标的反馈练习;(6)依据评价方案,对反馈练习进行分析评估,形成结论,指导和改进教学可能的创新之处:1提出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课标分解策略;形成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的操作路径和操作方法,统一目标的分类和书写的规范2形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分解后的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3探索一个基于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策略、方法和路径,形成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案例和成果4在学校层面,通过组织“课标分解、目标制定、教案设计与实施、作业反馈评价”等专业活动,增强高中数学教师的课程观念,发展

18、他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专业研究能力,进而提升教师的课程素养和课程领导力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重点研究的目标:1通过对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解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结构与形成过程;2通过学习国内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完善课标分解的策略和技术路径,并进行部分课标的分解实践,形成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对部分高中数学课例进行研究,形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案例;4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编制课时反馈练习;5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形成高中数学教学测评的多元化体系和案例。内容(或子课题设计):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分解的一般策略与

19、实践研究;2基于课标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案例研究;3基于课标的高中数学课时反馈练习编制的实践研究;4基于课标的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的实践研究;5基于课标的高中数学学业水平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研究重点:1基于课标的高中数学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分解;2基于课标的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和课时反馈练习编制3.基于课标的高中数学学业水平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以目标分类学、教学设计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为指导,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分为六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研究教、学、评一致的四个方面源于目标的必要性;研究课程标准的局限性;研究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

20、目标的必要性;总结项目研究的前期成果和布置主要采取文献法、案例法第二阶段:研究目标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课程目标分解的策略和技术路径;分试点学校对部分章节进行目标分解,初步形成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基本范式主要采取典型案例法、分析比较法、经验总结法、实验试点法第三阶段:研究目标的叙写和操作;研究目标统领的教、学、评的一致性;选取部分章节进行课时目标的编制,并以此为基础,市教研室组织,通过集中研课统一思想,以学校的研课为基础,形成部分案例,反馈练习,教学测试,并在试点校日常教学中使用,并形成基本的评价模式;主要采取课堂观察法、沙龙研讨法、数据分析法、课例研修法第四阶段:通过对新修订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1、进行解读,修改完善前面已经编制完成的目标文本,并完成全部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的编制;主要采取理论研修法、小组讨论法第五阶段:在六所试点学校中全面推行编制完成的教学案、反馈练习以及评价方式,并对使用过程中教、学、评的一致性问题进行分析评估;主要采取实践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第六阶段: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编制完成的教学案和反馈练习,并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估主要采取经验推广法、抽样分析与大数据结合法六、课题组成员分工以及预期成果中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案例模版分析:该案例体现了教师在开题报告中常见的认识误区,将申请书中的内容照搬写成开题报告。首先,从格式上看,研究者将申报书

22、中的八项内容改写成了文本形式。其次,开题论证是为了确保课题能够有序、有控的开展,因而对课题研究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要求精细化、清晰化、具体化。因而在开题报告中必须对研究内容、研究目标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研究的过程进一步细化,合理安排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与分工。如果在开题论证阶段开题报告和立项申请时的文本内容一模一样,那么在课题研究中由于前瞻性不足,必定会遇见很多不能控制的因素,导致课题难以顺利完成。一、课题名称及组织机构(一)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待进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二)组织机构1.课题领导小组组长: 成员:2.课题研究组组长: 副组长:3.课题工作小组(1)问卷调查组(2)数据统计组(3)

23、评价研究组(4)课题秘书组分析:该部分可以删掉,在开题报告中首先应该大致介绍一下研究该课题的缘由,而不是名称和组织机构。从组织机构中也可以看出该课题研究的行政化倾向,建议该部分删去。二、课题提出的背景1.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数学的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他们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还很不到位,他们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理化等自然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数学观点、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对科学研究、生产劳动乃至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至于数学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概括地说,学生的数学观存在着严

24、重的偏差。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2.传统教学状况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地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他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3.教育思想背景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除了要重视

25、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分析:课题提出的背景是要分析研究者在开展研究前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最好是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将课题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有利于理清研究的思路。在该案例背景介绍中,第一部分标题是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主要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强调了要了解学生的数学观。从课题的名称看,主要是讲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待进生的问题,那么在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应该阐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数学的要求是什么样的。第二部分的标题是传统教学现状,主要说传统教学中重视分数的弊端。在这里笼统地说传统教学

26、既没有切合课题谈数学教学的问题,也缺乏一定的事实依据。传统教学一定是追求分数吗?素质教育就一定不强调分数吗?这显然是一个伪命题。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教育思想背景,仅从标题看就与课题研究不相干,进步教育运动与本课题研究属于两个范畴,这三部分的内容都没能很好地说明研究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课题。建议:研究者可以先从本课题研究的宏观背景出发,阐述一下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目的,学生应该达成的目标。再从目前新疆的高中数学改革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做出简要的说明。最后结合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说明课题的来龙去脉。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待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待进生的人数虽不

27、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对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待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查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

28、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待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待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希望在将来的教学中能够准确把握待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课题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分析:在写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时主要是说开展这个研究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要有针对性,写的要具体,切忌写成空洞的方针政策。本案例第一段所描述的实践意义仅仅是说明待进生是存在的,要做出科学的判断与评价。在实践意义的描述中很多概念和描述本身就非常含混,“待进生”在本课题中是指某一学科有待进步还是指在品德方面有待改进。在后面

29、又提到一个概念“后进生”,“待进生”和“后进生”两个概念内涵是否一致,“高分低能生”“品优体弱生”“低分特长生”“自律能力差群体”这些概念在这里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呢?在本案例的第二段中,研究者所认为的理论价值在这里并没有得到体现。修改建议:由于教师做课题与教学实践关系紧密,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写一下本课题的研究对教学实践中处理待进生问题有哪些益处,表明待进生问题的研究对高中数学教育实践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写理论价值时可以将课题放在该研究领域的大环境中进行分析,在语言上可以使用“丰富”“发展”等目标性短语。在表述时注意课题意义和价值的针对性和具体性。四、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苏联教

30、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差生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日本教育家北尾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育理论已被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接受,布鲁姆认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

31、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学习的机会。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分为语言智力、节奏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自然智力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传递智能,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含有四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含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形式。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

32、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成为主动、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分析: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分析是教师做科研时的一个薄弱环节,文献综述的目的与意义在于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了解前人已经研究了什么,有什么结论,在这些研究中还有哪些局限性。在本课题的文献梳理中,第一段、第二段讲了差生的分类,差生与本课题研究中的“待进生”是否是同一概念,还是研究者有意在偷换概念。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是断章取义地描述了四种不同的理论,最后一段说明高中课改标准要求,这与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是否一致,研

33、究者在这里显然是有些混乱。标题是“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但是从研究者的描述中没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的丝毫迹象。修改建议:先广泛收集关于学科学习待进生问题和高中数学教学方面的研究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是学科分类梳理出在以前的研究者中研究了待进生的哪些问题,提出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建议。在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中研究者都集中研究了哪些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是否已经有人研究过,如果做过,那么本课题的研究创新之处在哪里,也可以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的描述中一定要有综合分析和评价,从而找到该课题研究

34、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五、课题的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1)课题界定:在课题研究中,非智力型待进生是指智力正常,非智力因素较差,思想表现较落后,发展相对滞后,学习有困难,但需要通过教育者不断耐心细致做工作方可进步转化的学生。(2)目标:对高中数学待进生的问题实施有效干预,探究出一套减少其学习困难程度的办法,找出一条适合普通高中大面积提高待进生的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内容:对待进生的内部和外部成因进行研究,并寻求教与学的有效途径和对策。(4)创新与突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其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发现学

35、生的“闪光点”,寻找“希望点”,挖掘“相容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析:在开题报告中必须理清的就是课题的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在课题概念的界定中研究者给出的定义是文献中的抽象定义,在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时最好能够结合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的需要,对文献中的定义赋予研究者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尽量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在本案例中,核心概念应该为数学待进生,什么样的学生被认为是待进生,按照上面定义中所呈现的“非智力因素较差,思想表现落后”,非智力因素包含哪些内容,差到什么程度,落后又到了什么程度,这些抽象的概念如果研究者不清晰会导致研究对象选择不明确,后期无法开展研究工作。研究目标是课题研究最后要达到的具

36、体目的,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就是课题的目标定位,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目标设定得比较宏大,内容比较模糊。目标中“有效干预”“减少困难程度”“有效途径”“转变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些词语不具有操作性,这些设定的目标不是仅仅靠做课题就能够达成的。同理,研究的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研究内容要更加明确和具体才能提升课题的品质。在本案例中,研究内容至少要包括目前高中数学待进生的现状分析(这是研究的起点)、待进生成因分析、提升待进生成绩的有效途径等。六、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在日积月累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待进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状况的研究,探求一条帮助学生成才的思路。分析:研究思

37、路必须要说清楚研究者在开展研究时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如何实施的详细过程,要有翔实的研究策略。上面的案例显然看不出研究者是如何开展研究的,如何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探究教育教学实践服务。2.研究方法以调查法和测试法为主,附以分析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以口语报告法为主)和文献参考法等。分析:在开题报告中,研究者必须清晰地了解如何使用研究方法,仅仅罗列以上几种方法的名称显然是不合适的。在本案例中,测试法和分析法名称有误。调查法在研究中具体是如何运用的,调查的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对象、调查对象的选取等都需要在这里表述清楚。观察法中观察量表的制作、观察的时间、观察的地点、观察的对象、观察的目的等在

38、这里需要表述清楚。个案研究法重点要说明个案的选取是否具有典型性、个案选取的标准、个案研究的目的、个案研究预设的干预措施等。3.实施步骤(1)通过调查,确定待进生人员并进行备案。(2)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对待进生进行帮助。(3)根据循序渐进原则,解决待进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在本文的下一部分有研究的进度和计划,在这里,实施步骤可以删去。七、研究的进度计划1.2023年3月2023年6月(1)确定阶段:以我校现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高一年阶段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及任课老师的评价确定研究对象(每班35人)。(2)调查阶段:依据所确定的待进生,采用问卷调查、教育调查等方法对待进生的心理、他们的家庭教

39、育情况、课堂学习情况进行翔实的调查;进行个案谈话,家访。2.2023年6月2023年12月准备阶段:(1)分析调查问卷;(2)总结个案谈话及家访;(3)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4)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课程标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编制数学能力测试题(前测和后测)。3.2024年1月2024年6月实施阶段:根据制订的数学待进生的转化方案,对干预组对象进行实证性研究,首先进行前测,并根据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及前测的结果找出数学待进生成因,然后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教育书籍,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吸取如给教师的建议转化待进生的理论与方法等教育书籍中的关于转化数学待进生的相关做法和经验,

40、制订切实可行的转化对策,举办课题沙龙研讨,总结研究的初步经验,记录实施的过程,再进行后测。通过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前后测的比较,分析研究效果,并根据实验的效果在下一轮研究中适当调整研究的策略、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4.2024年7月2024年10月总结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的研究报告。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最后要总结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转化数学待进生的科学方法。5.2024年11月2014年月结题阶段:(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2)结题;(3)展示、推广研究成果。分析:研究的进度计划一定要贴近实际,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研

41、究者必须在开展研究之前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安排,每一项具体任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预期将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哪些人负责该项工作,这些都应该在开题报告中罗列出来,该案例可以看出研究者的研究思路还不清晰。例如在实施阶段中根据转化方案和调查问卷找出待进生成因,再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相关做法和经验,显然是研究顺序有问题。修改建议:1. 准备阶段:2023年3月2023年6月(1)确定研究对象:根据高一年级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及任课老师的评价确定研究对象(每班35人)。(负责人:)(2)制订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依据所确定的待进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情况、课堂学习情况,制订调查问卷。制订访谈提纲,根据调查目的对

42、调查问卷所涉及的问题予以完善和补充。(负责人:)2. 实施阶段:2023年6月2024年6月第一阶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个案谈话及家访;连续跟踪、观察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分析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观察的结果,概括出数学待进生的成因。撰写调查报告;制订数学待进生转化方案。第二阶段:查阅关于转化数学待进生的相关做法和经验,讨论制订出的转化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行修改;实施转化方案;检测转化效果(采用观察或者能力测试题),并根据实验的效果在下一轮研究中适当调整研究的策略、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3. 总结阶段:2024年7月2024年10月(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2)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的研究报告。(3)准备好各种材料,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