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PPT课件.ppt

上传人:yl****t 文档编号:97059241 上传时间:2024-04-1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PPT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习要点1、了解学前儿童数学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内容和目标。2、掌握数学类教育活动的主要方法、技能。3、了解各年龄段儿童数学活动的基本特点。4、初步掌握数学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的基本方法。数学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是促进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以纲要为准则,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学习数学的教育过程。它包括数学教学活动、区域数学活动、数学游戏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第一节数学教育活动的概述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含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原则,研究幼

2、儿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规律和方法,引导儿童在生活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培养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儿童的数学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意义1、数教育是幼儿认识客观事物的需要。只有让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他们才有了了解与认识世界的工具,才有可能清楚地感知和正确认识周围的物体,才能较好地与人交往,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2、数学的特点可以帮助幼儿概括地认识生活中和各种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幼儿获得一种思维方式,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幼儿的思维和智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学前

3、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36岁幼儿的数教育目标与要求: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内容:大的可分为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三个方面,具体可分为集合的知识、数概念、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简单的几何形体、度量、空间方位、时间几个部分。第二节数学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集合概念的教育幼儿感知集合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数概念及正确进行加减运算(一)幼儿的分类教育分类能力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础,是一种智力活动,是培养幼儿逻辑思

4、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类即按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用途、数量等不同的特征进行区分。可先按一个特征分,再逐步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分。1、教学目标(1)小班认数以前会从一堆物体中,把名称相同的物体拿出来(限于拿出一类物体)。按物体的一种外部特征(如颜色、大小、长短、形状)分类,每次分成一类或两类,每一类不超过4个物体。(2)中班按物体的一个外部特征(颜色、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形状)分类,每次分成两类或三类。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每次分成两类或三类。(3)大班按物体的一个外部特征(颜色、厚薄、宽窄、形状)分类,每次分成两类到四类。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大小和颜色、大小和形状、颜色和形状等)分类。按

5、物体的数量分类,每一类不超过10个。按物体的用途分类,每一次不超过三类,每一类不超过3个物体。2、教学建议(1)物体分类的教学,一般应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同时,尽量结合已学的有关数、量、形等方面的知识。(2)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名称、物体的外部特征、用途、数量等进行分类。教小班幼儿进行分类时首先要教他们学会从一堆物体中,找出相同名称的物体。开始教学时,可以给幼儿一些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物体,让幼儿找出相同名称的物体,以后,逐步教幼儿能排除物体的颜色、大小等干扰,而把相同名称的物体找出来并放在一起。(3)利用各种活动进行分类练习。(二)幼儿的排序教育排序依据物体的差异如颜色、大小、长短

6、、粗细、高矮、先后、多少等特征,按一定的规则或次序进行排列。排序是建立在对物体比较的基础上,它需要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对幼儿来说,排序比对物体进行分类要困难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排列规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明显到隐藏、由少数到多数的原则。排序对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和发展智力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1、教学目标(1)小班使幼儿能对大小差别较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使幼儿能对长短差别较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2)中班使幼儿能对数量在6以内的物体按大小、长短、粗细等顺序进行排列。会从小排到大或从大排到小,从长排到短或从短排到长,从粗排到细或从细排到粗。使

7、幼儿能对6个以内的物体按数量逐一增加或逐一减少的顺序排列。使幼儿能按数字所表示的多少顺序,从1排到6或从6排到1.(3)大班使幼儿能对10个同类物体按不同差异排序。例如,能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从宽到窄或从窄到宽的顺序排列。使幼儿能对10个同类物体按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使幼儿能对10以内的数字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初步教幼儿发现物体排列顺序的某些简单规律。2、教学建议(1)教小班幼儿按物体的大小、长短排序教幼儿给差别较明显的物体进行大小排序,同时也可以和比较物体大小的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引导幼儿从3个物体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然后再进行排序。教幼儿给长短差别较明显的物体排序,

8、可以和比较物体长短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建议和上面讲的基本相同。教学时,要注意让幼儿学会把物体的一端对齐,以便区别物体的长短。(1)教小班幼儿按物体的大小、长短排序(2)教中班幼儿按物体的高矮、粗细、厚薄排序教中班幼儿按物体的高矮等特征排序,可以和比较物体高矮的教学结合着进行。教幼儿按物体的高矮排序时,可以让幼儿把一组物体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列起来。教幼儿按物体的粗细、厚薄排序。可以采用类似上面的方法。(3)教大班幼儿按物体的宽窄排序教大班幼儿按物体的宽窄排序时,可以和比较物体宽窄的教学结合着进行。教幼儿按物体的数量多少排序。在大班教幼儿按物体的数量多少(不超过10个)排序,可以按数量逐一增加或

9、逐一减少的规律排序,并按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指导幼儿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在大班指导幼儿去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按这一特定规律排序,对于发展幼儿智力、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有一定的作用。(三)区别“1”和“许多”“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区别“1”和“许多”,了解它们的关系,目的是幼儿学习数概念之前,使幼儿初步认识一组物体(集合)是由单个物体(元素)组成,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为后面学习点数,了解计数的结果做准备。1、教学目标(1)教会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如会利用视觉区别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会利用听觉区分一次声响和许多次声响;会利用

10、触觉感知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等等。(2)使幼儿了解“1”(元素)和“许多”(集合)之间的关系。即任何“许多”都是由“1”组成的。(3)让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1”和“许多”以及常用的数量词。(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初步的归类能力。2、教学建议(1)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教幼儿认识“1”和“许多”。教师利用实物或教具,引导幼儿边观察(或摆弄)边比较;什么物体是1个;什么物体有许多个。初步理解“1”和“许多”都是代表事物的数量。教具的选择可用同类的教具。(2)组织幼儿进行分合操作活动从中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教师指导幼儿把许多物体(集合)分成一个一个物体(元素),再把一个一个的物体(

11、元素)组成许多(集合),让幼儿在分合的实践中感知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分、合操作活动按由易到难进行操作。先是将同颜色(或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操作;然后过渡到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物体进操作。使幼儿认识到物体可以按形状、大小、颜色等分类,逐步扩大对集合范围的感知,培养分类能力。教具的选择用同类教具。(3)教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4)引导幼儿在周围环境中寻找“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四)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在幼儿初步集合和元素之间的关系,懂得“1”和“许多”的意义后,应进一步教他们比较两个集合中元素的多少。1、教学目标(1)学会用重叠对应和并放对应比较的方法正确判断两组物

12、体哪组多,哪组少或一样多。(2)教幼儿掌握“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多些”,“少些”,“多一个”,“少一个”等词的含义。(3)发展幼儿初步的分析比较的能力2、教学建议在教幼儿比较两组物体多少时,应注意从易到难,从简单的操作过渡到复杂的操作。(1)幼儿进行重叠对应比较(2)幼儿进行并放对应比较(3)幼儿选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比较在教学中,只要求比较感知两组多数物体的数量,不具体多几少几(可多1少1)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要重视儿童的动手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练习。二、数概念的教育(一)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教学自然数用来表示集合元素的个数(多少)时,叫作基数。1、10以内的

13、数数教学(1)教学目标小班初步认识4以内的含义,会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数量的物体,并会说出总数,懂得总数是被数物体的总和;能按实物范例或要求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4以内数量的事物借助于教具,初步意识到4以内数的相互关系。例如,1个苹果添上1个苹果是2个苹果,2个苹果比1个苹果多1个苹果;2个苹果添上1个苹果是3个苹果,3个苹果比2个苹果多1个苹果等。会正确运用常用的数量词,如“4个”、“4只”、“4块”、“4辆”、“4朵”、“4架”等。中班认识10以内数的含义,会正确点数10以内数量的物体,迅速说出总数,了解总数的意义;正确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从任何一个数数起,一直数到1

14、0.会按数取物会正确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0以内数量的事物能不受物体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迅速地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大班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0以内数量的事物掌握110的倒数,会正确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2)教学建议教幼儿点数就是教幼儿用数词去清点物体的数量,将数词与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对应起来,使幼儿认识到数词可以表示有限集合的数量。点数的要求逐步提高:从按物点数,说出总数过渡到用眼睛点数最后达到默数。教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记数活动。教幼儿寻找相应数量的物体。认识10以内的序数序数:表示集合元素次序的数,用“第几”表示1、教学目标:使幼儿会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

15、下、从下到上、)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正确运用序数数词(第一只、第二只、第一排、第二排、)2、教学建议(1)采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讲解。要让幼儿明确从哪里数起,按什么方向数。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等。新课时将不同大小、颜色、形状或不同性质的物体排成一行,引导幼儿学习,然后在同颜色、同形状、同大小的同类物体中区别它们各自的位置。讲清楚序数的意义,两个序数只有顺序位置不同,不能比较大小和多少。(2)可以从几个方面提问:说出动物的名,问位置。如:小白兔排在第几?说出序数名,问什么物体。如,第3个位置上是什么小动物?抽象判断。如第2前面是第几?(3)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判断物体的顺序。如:开商店,

16、什么东西不见了,送小动物回家、排队。(4)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巩固和练习。(三)10以内数的认读与书写的教学数字是用来记数的符号。数字所表示的物体数量就是数的实际含义。幼儿学习认读和书写10个数字(110),能巩固对10以内数的认识,提高对数的抽象性的理解,对以后的数的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1、教学目标中班:教会幼儿认读110阿拉伯数字,并能用数字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大班:幼儿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掌握正确的笔顺,字迹工整、格式规范,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握笔方法。2、教学建议(1)教幼儿认读阿拉伯数字110的方法结合数数与形成,利用多种教具,出示数字符号进行讲解,如,认识数

17、字“3”。先出示教具3只小鸡,让幼儿数数并回答这是3只小鸡;再出示教具3只小鸭,让幼儿数数,回答这里有3只小鸭。然后老师小结:“3只小鸡,3只小鸭,我们都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边讲边出示数字3的卡片,贴在教具旁边。接着,教师还应通过另外一些我例子,进一步讲解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如“3”还可以表示什么物体。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幼儿记住字形。当数字符号出示之后,教师可利用幼儿所熟悉的事物,与数字形象进行比较。如“1”像小棒,“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6”像哨子,“7”像拐杖,“8”像麻花,“9”像气球,“10”像小棒和鸡蛋,帮助幼儿记住字形。而且,还注意教学中对外形容易混淆

18、的字要做比较,帮助幼儿分析区别,正确认识,如:“2”和“5”、“8”;“6”与“9”等。在讲清数字含义,初步认识数字的基础上,让幼儿准确地跟老师读准字音,特别是一些平翘舌音。练习认数的活动可以用看图找数字、看数字找卡片、听声音或看动作找数字、看数字做动作、按数取物、按物取数字等。(2)教幼儿书写阿拉伯数字110的方法写字前对幼儿进行写字常规及写字姿势的教育。教师讲解所写数字的实际意义。幼儿书写数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专门用一节活动时间进行,而是与其他数学内容结合成一节活动,大部分是与数的组成的学习结合进行的。(四)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1、教学目标(1)知道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

19、这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如:4可以分成2和2、3和1;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2)了解数的组成中的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互换关系(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后合起来总数不变)和互补关系(一部分数逐一减少,另一部分数逐一增加,而合起来总数不变2、教学建议(1)演示讲解法:讲解时,必须突出数的分与合,分与合必须同时进行。先出现一个总数并放在中间,然后分成两个部分数。先用实物,然后用点子卡片,最后用数字卡片。与加法的区别:组成:研究一个数可以由哪两个部分数,而总数不变。减法:在总数已知的基础上,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总数减少。(2)观察归类(3)让幼儿在分合操作和游戏活动中练习巩固。三、10以内数

20、的加减运算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特点为:从实物加减过渡到符号运算;从简单的口头加减应用题开始学习运算;幼儿自编口头应用题时,往往把编题与讲故事等相混淆。1、教学目标(1)使幼儿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2)掌握10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运算,认读加号、减号、等号,会做横式运算(3)学会解答和自编简单的口头加减法应用题。简单口头加减应用题,就是把需要解决的加减运算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表达出来,只用一步加减就能解答的应用题。应用题的结构,应用题中所提的一件事应有两个已知数,求一个未知数。2、教学建议(1)编题列式。老师结合演示,编讲简单的口头加减应用题。利用实物加减运算的方法使幼儿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1、。实物加减的教学一般是在教5以内的加减法时进行的,借助直观教具,结合口头应用题同时列出式题。例如,教师边说边出示教具:草坪上有2只小鸡,后来又来了1只小鸡,问草坪一共有几只小鸡?再如,我们班有3只皮球,送给小班一只皮球,我们班还剩几只皮球?在编减法时,去掉的教具要留有痕迹教师应编各种题目,让幼儿逐步理解,“飞来了”、“送来了”、“开来了”等等是合起来的意思。用加法。“飞走了”、“游走了”、“送走了”等等是去掉一部分的意思,用减法。在加减运算的后期,逐步学会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运算。幼儿算出答数后,教师可以问:“你是怎么算出是3只小鸡的?”幼儿往往是用数数出来的。教师应肯定幼儿算的是对的,但应加以

22、引导,“2只小鸡和1只小鸡合起来是几只,2和1合起来是3,所以一共有3只小鸡”。“3可以分成1和2,去掉1还剩2,所以还剩2只皮球”。这样使幼儿在学习加减法时,把已经学过的组成知识联系起来,学会了运用。注意教幼儿认识加号、减号、等号并理解含义教幼儿按规律进行列式运算的基础上,可以让幼儿知道加法交换律的知识,即加号前后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得数相同。(2)看图列式。教师指导幼儿根据图中物体的数量和符号或事物的不同特征等列算式并进行运算。指导幼儿观察图列出式子,也可以与分类结合列出式子或者按式题讲题意(3)运用多种感官练习。(4)操作练习。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摆弄,从中进行加减运

23、算的练习。(5)按式题讲题意(6)书面练习(7)教幼儿自编简单的口头加减法应用题教师示范编题,引导幼儿分析应用题的结构逐步教会幼儿编题教师编题,教幼儿模仿编题(让幼儿重述或编一道意思相仿的题目);教幼儿补充编题;教师编一道题,讲了前面一件事、两个数,请幼儿接下去提一个问题;或前面部分幼儿讲,后面老师问问题;或两位幼儿互相补充。编一道题。让幼儿,由浅入深地独立编题;教师提供相关的素材,启发幼儿独立编题。四、认识几何形体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特点为:幼儿往往把几何图形与所认识的实物混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混淆;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常受形体摆放形式影响;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24、、梯形、椭圆形;幼儿认识立方图形的顺序是: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一)各年龄班教学目标1、小班(1)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看到图形会叫出名称找到图形。(2)不受颜色、大小的影响,会按图形进行分类(3)能将数行有机结合,知道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4)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一两种和所认识的图形相似的实物或实物的某一部分。2、中班(1)认识长方形和椭圆形。能正确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2)不受图形颜色、大小、摆放形式的影响,会按图形的明显特征分类。(3)会在拼合和重叠图案中找出所认识的几何图形,并能找出与图形相似的实物或实物的某一部分。大班(1)认识球形、

25、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能正确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2)会按形体特征进行分类。(3)会拼合重叠图案并能从中找出认识的几何形体,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与形体相似的实物或实物的某一部分。(二)教学建议1、认识平面图形的方法(1)教幼儿观察比较:在教学中引导幼儿从观察物体到逐步抽象出平面图形。如,认识三角形时,先让幼儿观察红领巾,引导幼儿抚摸红领巾的面和边缘,然后在出示三角形,此时,对着三角形介绍名称和特征。幼儿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可以出示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摆放形式的三角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2)在操作活动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教幼儿在各种实践操作活动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拼合平面图形涂色;给平面图

26、形拼成物体的形象;对平面图形进行分类;分割平面图形;数形结合;通过平面的分解和组合,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3)寻找法2、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1)运用模型感知(2)和平面图形比较(3)利用手工活动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五、量度教学幼儿对度量的感知往往是从绝对过渡到相对、从摸糊不清到逐渐清晰。(一)各年龄班教学要求1、小班(1)能区别和说出大小、长短比较明显的两个物体。(2)能将大小、长短比较明显的物体按顺序排列和分类,并能找出其中最大的或最小的,最长的或最短的。2、中班(1)能区别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2)能按物体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将物体按顺序排列和分类。并能找出其中最粗和最细的,最高

27、和最矮的。(3)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粗细、厚薄、高矮等词。大班(1)学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粗细、轻重、远近等。(2)会按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等进行分类,并会将它们按顺序排列。(3)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长短、高矮、宽窄、粗细、轻重、远近等词。(二)教学建议1、教幼儿目测比较物体教幼儿区别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厚薄、粗细等特征时,让幼儿用视觉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等都具有不变性和相对性,所以幼儿感知这些特点,一般来说是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先让幼儿进行实物比。如:两个人比较高矮,两本书比较厚薄等;而且要有层次性,如两个站在

28、同一高度上比较高矮(先让师生之间比较,再幼儿之间比较),然后两人的高矮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让幼儿懂得比较高矮的人必须站在同一高度。引导幼儿认识高矮时,可先两个人比,这时高和矮是不变的,然后再引导幼儿进行三个人比较,这时结果会发生变化(如和更高的比,原来高的就成了矮的。),使幼儿感受到人的高矮的相对性,使幼儿对度量的认识逐渐精确。教具选择上从差别大的过渡到差别小的;从实物(幼儿经常接触的物体)过渡到实物图片,最后是几何形体的比较。2、教幼儿触摸比较物体引导幼儿直接感知区别物体的特征。如,认识球,让幼儿双手仔细地抚摸球,感知球所占据的空间的不同从而区别外形大小,同时正确的语词表述。3、和分类、排序

29、结合,巩固对量的认识4、教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所谓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直接测量。常用的自然物有棒棍、绳子、铅笔、脚步、手、碗、瓶、小桶等。六、等分等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在学前数教育中只要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或4份。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遇到等分一个实物的问题,所以等分的教学,帮助幼儿学会等分的技能。(一)教学要求1、初步理解等分的含义,会将一些几何形体或有规则的物体分成相等的2份或4份。2、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懂得若整体相等,等分后的部分也相等,整体不相等,等分后的部分也不相等。3、培养幼儿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二)教学建议1、教师进行演示讲解。上课时,

30、教师将如何等分演示给幼儿看,教师是如何将平面图形、实物、几何体分割或折叠成一样大的2份(4份),知道这一样大的2份(4份)称二等份(4等份),然后再让幼儿观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教幼儿掌握等分的技能。幼儿等分的多种形式,如折叠、分割、拼图等。3、教幼儿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七、认识空间方位(一)各年龄班的教学要求小班:认识“上下”和“前后”中班:进一步认识“上下”、“前后”的活动方向。大班:从自身出发认识“左右”及活动方向,认识纸面上的“上下”、“左右”方位。(二)教学建议1、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幼儿观察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空间方位。2、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教幼儿认识方位。八、认识时间(一)各年龄班教学要求小班:知道早晨、白天、晚上、夜里等时间概念中班:知道今天、昨天、明天及前后顺序,并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大班:知道一星期的顺序,认识时钟,会看正点和半点。(二)教学建议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以下活动教幼儿认识时间1、通过游戏活动教幼儿认识时间。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通过与幼儿交谈教幼儿认识时间,将抽象的时间词汇与幼儿日常生活中正在做的,已经做过的,将要做的具体事件联系起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些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汇。2、通过看图说话确认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工作办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