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症四-资源 PPT课件.ppt

上传人:yl****t 文档编号:97050281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疲劳综合症四-资源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慢性疲劳综合症四-资源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疲劳综合症四-资源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疲劳综合症四-资源 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 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压力的一般概念及其分类;2.熟悉职业压力的概念及常见来源;3.重点掌握压力对安全生产的危害及其作用机制;4.掌握疲劳产生的常见原因、发展规律及测定技术;5.掌握睡眠失调对安全的危害及其原理;6.熟悉影响劳动者作业可靠性的常见社会心理因素;7.了解酒精及某些对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药物 安全危害及预防措施。第三章第三章 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一、什么是压力一、什么是压力二、职业压力及其来源二、职业压力及其来源三、我国职工压力现状三、我国职工压力现状四、职业压力对安全的危害四、职业压力对安全的危害

2、五、职业压力的测量五、职业压力的测量第三章第三章 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一、什么是压力1.压力的一般概念 压力亦称应激,是个体所认知到的超出自身应对能力的内、外部刺激或需求所引起,并伴随生理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的心理紧张状态。压力亦可以称之为心理压力。这里,“应对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内部和外部资源,如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工作能力和生活经验、社会资源等;“心理紧张状态”是应激的结果或反应;“认知”则是是指个体对内、外部刺激或需求的察知和评估并强调认知因素在压力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压力的意义具有两面性。适度的心理压力对人的进步和发展有促进作用,但超过了人的应对能力则对安全和身心健康造

3、成威胁。具体而言,心理压力可以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动力,也可以是意外事故的重要致因,还可能是众多身体疾病的催化剂,更是危害人们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心理压力的有关规律,对维护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十分重要。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2.压力的种类 从不同角度可将压力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内源性压力与外源性压力。引起压力反应的紧张性刺激或事件多种多样,既有外部环境的,也有来自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前者可称为外源性压力,后者可称为内源性压力。(2)急性压力与慢性压力。临时性、一过性的压力(应激)事件可称之为急性压力,而压力源持续存在,须长时间应对的压力可称之为慢性压力。(3)一般性压力与

4、破坏性压力。一般性压力就是应对难度不大的压力。(4)单一性压力和叠加性压力。单一性压力是指在生活的某一时间阶段内,仅面临某一种压力事件且需要努力适应的压力。而叠加性压力是指在同一时间段面临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较大压力事件,这些压力有时候是多个压力同时出现,有时可能是相继出现,这种情况称之为叠加性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3.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亦称工作倦怠)是职业压力的极端状态。一般认为,职业枯竭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职业枯竭的研究始自于Freudenberger(1974)和Maslach(1976)

5、等人,当时主要基于那些在服务业及医疗领域人们的经历,因为这些职业属于情绪性工作,具有较多的人际压力源存在,长年精力耗损,工作热诚容易逐渐消退,进而产生对人漠不关心以及对工作持负面态度的症候。随着社会的变迁,职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的人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丧失冲劲和动力,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甚至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显然这标志着已出现职业枯竭状态。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二.职业压力及其来源职业压力一般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职业压力的来源包括工作负荷、工作条件与环境、工作角色、工作变化、工作关系、组织因素、个体因素及职业发

6、展等很多方面。(表3-1)类别类别压力源压力源类别类别压力源压力源工作负工作负荷荷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须长时间高度集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须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的工作;中注意的工作;时间限制所造成的压力、轮班转换过频时间限制所造成的压力、轮班转换过频工作责任重大工作责任重大对责任心的过高要求;对责任心的过高要求;工作单调、简单重复工作;工作单调、简单重复工作;工作与家庭失衡,工作繁重工作与家庭失衡,工作繁重难以兼顾家庭难以兼顾家庭责任。责任。工作关工作关系系 人际交往频率很小或同事间的沟通不畅;人际交往频率很小或同事间的沟通不畅;缺少认同与信任,过度的竞争;缺少认同与信任,过度的竞争;人际

7、冲突或关系紧张等。人际冲突或关系紧张等。工作条工作条件与环件与环境境危险性:工作现场存在危险源、随时可能处危险性:工作现场存在危险源、随时可能处理突发事故;理突发事故;不适的工作环境不适的工作环境拥挤凌乱的工作空间拥挤凌乱的工作空间噪噪声污染声污染照明不足或过强照明不足或过强令人不适的空气质令人不适的空气质量及温度;量及温度;恶劣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存在有毒有害物恶劣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有害辐射源。质、有害辐射源。组织因组织因素素上下级间的沟通不畅,员工的努力或良好上下级间的沟通不畅,员工的努力或良好表现未获认同表现未获认同对工作情况缺少足够的反馈;对工作情况缺少足够的反馈;

8、管理层不重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层不重视职业安全健康;缺乏民主或高压的管理方式、缺乏对员工缺乏民主或高压的管理方式、缺乏对员工重视和尊重;重视和尊重;规章制度、政策不公平,任务分配不合理;规章制度、政策不公平,任务分配不合理;裁员、竞争压力、绩效付酬或计件工资制。裁员、竞争压力、绩效付酬或计件工资制。工作角工作角色色 角色冲突;角色冲突;角色模糊;角色模糊;角色角色-地位不协调。地位不协调。个体因个体因素素应变能力、压力承受能力低;应变能力、压力承受能力低;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家庭压力源多,如养育子女和照料老人负家庭压力源多,如养育子女和照料老人负担重,配偶没工作;担重,配偶没工作;工作缺乏

9、家庭的支持,家庭矛盾、离异等工作缺乏家庭的支持,家庭矛盾、离异等身体原因:疾病,受伤。身体原因:疾病,受伤。工作变工作变化化 工作稳定性降低,频繁调动工作岗位;工作稳定性降低,频繁调动工作岗位;工作习惯被破坏。工作习惯被破坏。职业发职业发展展 晋升缓慢;晋升缓慢;晋升机会少或晋升机会不公平。晋升机会少或晋升机会不公平。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三.我国职工压力现状 有关我们职工压力状况的调查较多,这些材料显示,我国职工压力水平总体较高。2013智联测评研究院联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经对11032人进行调研发布的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称,随着职场上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职场人不得不每天都面临着紧张

10、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山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工作缺乏动力,对工作的抗拒情绪也时常出现,甚至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同时,抑郁、过劳、倦怠、猝死等现象也逐渐向他们逼近,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状态十分堪忧。其主要表现出视疲劳、容易感到疲倦和记忆力下降等身体不适症状。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四.职业压力对安全的危害1.压力对人生产作业中认知能力的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应激会减弱人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的下降又加剧了最初出现的差错或故障的危害性,最终导致事故。事实上,应激与差错经常以某种闭环的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当差错产生(且被我们意识到)时,它们会诱发应激(紧张);当存在高水平的应激(

11、紧张)时,差错更容易发生。2.压力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所引起的各种生理、心理和行为改变不仅可以引起各种心身疾病,而且是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五.职业压力的测量 压力评估可分为压力水平评估和压力源评估两个方面。国内外有关压力测量的工具种类繁多,主要以各种自评问卷为主。工作压力的准确测量是研究工作压力管理的基础,国内目前尚未研制出较为成熟的工作压力测量工具,大多直接借鉴使用国外的压力测量工具。常用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几下几种:(1)职业压力指标量表(2)工作内容问卷(3)工作控制问卷(4)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5)职业枯竭问卷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

12、理压力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一、疲劳的性质与特点一、疲劳的性质与特点 二、疲劳的产生与发展规律二、疲劳的产生与发展规律 三、慢性疲劳综合症三、慢性疲劳综合症 四、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四、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 五、作业疲劳的调查与测定五、作业疲劳的调查与测定 第三章第三章 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一、疲劳的性质与特点 劳动者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会有疲劳和机能衰退现象,这就是疲劳。疲劳按其产生的性质,可分为生理疲劳(或称体力疲劳)和心理疲劳(或称精神疲劳)两种。如果疲劳特别是心理疲劳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调整休息而恢复,会逐渐形成一种伴有多种症状的慢性疲劳状态。此时,人的疲劳感加

13、剧,不仅在工作结束之后,而且在工作之前就感到疲劳。这种情况已带有病理性质,医学上被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症(见下面内容),其对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危害更大,甚至可能导致猝死。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二、疲劳的产生与发展规律 疲劳这一特殊的生理心理现象,尽管有不少问题目前尚不甚清楚,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它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疲劳发展的几个阶段 (1)疲劳的积累。疲劳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并随活动时间的持续而逐渐积累、加重。活动时间越长,疲劳就越加重、明显。(2)疲劳的持续。人体发生疲劳后,并不由于活动的停止而随之消失,它要持续一段时间。疲劳的程度越重,持续的时间也就

14、越长。(3)疲劳发展与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四个时期。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2疲劳产生与变化的几个特征:(1)疲劳有一定的积累效应;(2)疲劳可以恢复;(3)人对疲劳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4)青年作业人员作业中产生的疲劳较老年人小得多,而且易于恢复;(5)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疲劳的产生、加重和减轻;(6)工作的单调;(7)夜班工作比白天工作疲劳。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3人在疲劳时的生理心理状态 (1)无力感;(2)注意的失调;(3)感觉方面的失调;(4)记忆和思维故障;(5)意志减退;(6)睡意。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三、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非身体器质原因出现的

15、严重全身倦怠感并伴有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症状且显著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综合病症。研究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长期综合积累的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而造成的一种具有危害性的心理状态。患者的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有时要比躯体方面的症状出现得早,自觉也较为突出。多数表现为情绪抑郁,焦虑不安或急躁、易怒,睡眠障碍,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意志减退(做事缺乏信心,犹豫不决)等。身体方面的症状常见的有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发热、咽喉痛、颈部或腋窝淋巴结疼痛,肌肉无力等。诊断的主要标准是必须具备两项:新近起病的严重而虚弱性疲劳,持续至少6个月。没有发现引起疲劳的内科或精神科病症,比如恶性肿瘤、自身

16、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药物成瘾、中毒等。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四、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 劳动中引起疲劳的原因很多,这里根据日本著名疲劳研究专家、国际工效学会理事长大岛正光对疲劳的一般原因和心理原因所做的分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疲劳的原因列表分析如下(见表3-2、33)。由表32、33可见,产生疲劳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劳动强度过大、作业时间过长、作业环境较差及身体条件不适应等一般性原因,又有诸如缺乏对本职工作的积极动机、工作中存在消极的心理因素等众多的心理原因。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表表3 32 2疲劳的一般原因疲劳的一般原因表表3 33 3 疲劳的心理原因

17、疲劳的心理原因(1)(1)心理压力心理压力(2)(2)兴趣丧失、生产热情低下兴趣丧失、生产热情低下(3)(3)工作不安定工作不安定(如不安心本职工如不安心本职工作、担心失去工作等作、担心失去工作等)(4)(4)拘束感,束缚拘束感,束缚(5)(5)家庭不和家庭不和(6)(6)惦记家务事惦记家务事(家里人生病,经济家里人生病,经济紧张等紧张等)(7)(7)对健康担心对健康担心(8)(8)危险感,危机感危险感,危机感(9)(9)生产责任过大生产责任过大(10)(10)种种不满种种不满(对工资、福利、晋升、不对工资、福利、晋升、不平等待遇、以及对整个企业的不满等平等待遇、以及对整个企业的不满等)(11

18、)(11)职业工种与个性特征不适应职业工种与个性特征不适应(12)(12)对疲劳的暗示对疲劳的暗示(1)(1)不熟练不熟练(2)(2)睡眠不足睡眠不足(3)(3)连续作业时间过长连续作业时间过长(4)(4)休息时间不足休息时间不足(5)(5)连续多日白班或夜班连续多日白班或夜班(6)(6)白天和夜间连续作业白天和夜间连续作业(7)(7)过长地加班过长地加班(8)(8)作业强度过大作业强度过大(9)(9)劳动中能量代谢率过高劳动中能量代谢率过高(10)(10)拘束、固定的作业姿势时间过长拘束、固定的作业姿势时间过长(11)(11)工作单调、简单重复、缺乏变化工作单调、简单重复、缺乏变化(12)(

19、12)年龄过轻,或高龄年龄过轻,或高龄(13)(13)环境不利环境不利(高温、照明不足、振动、高温、照明不足、振动、噪声等噪声等)(14)(14)有害物质的作用有害物质的作用(15)(15)不利的作业条件不利的作业条件(如作业位置过高、如作业位置过高、过低、空间狭窄等过低、空间狭窄等)(16)(16)由于疾病体力下降等由于疾病体力下降等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五、作业疲劳的调查与测定 对于疲劳的研究虽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深入程度还不够。对于疲劳缺乏直接客观的测定评价方法,现有测定评价方法常以主观的疲劳感进行判断疲劳的有无和程度深浅,测定方法多是间接测定其生理或心理反应指标,以推论

20、疲劳的程度。1 1疲劳问卷调查疲劳问卷调查 2 2疲劳的仪器测定方法疲劳的仪器测定方法 下面介绍目前较为常用且简便易行的闪光融合值测定法。闪光融合值测定使用的仪器为闪光亮点融合仪。受试者观看一个频率可调的闪烁光源,记录工作前、后受试者可分辨出闪烁的频率数。具体做法是先从低频闪烁做起,这时视觉可见仪器内光点不断闪光。当增大频率,视觉刚刚出现闪光消失时的频率值叫闪光融合阈;光点从融合阈值以上降低闪光频率,当视觉刚刚开始感到光点闪烁时的频率值叫闪光阈。它和融合阈的平均值叫临界闪光融合值。人体疲劳后闪光融合值降低,说明视觉神经出现钝化。这一方法对在视觉显示终端(VDT)前面的工作人员的疲劳测定最为适用

21、。一般测定日间或周间变化率,也可分时间段测定。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 一、人类觉醒与睡眠的节律一、人类觉醒与睡眠的节律 二、倒班工作对睡眠及生理心理的影响二、倒班工作对睡眠及生理心理的影响三、睡眠不足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三、睡眠不足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四、意识觉醒水平与作业可靠度四、意识觉醒水平与作业可靠度第三章第三章 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一、人类觉醒与睡眠的节律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可见睡眠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在觉醒状态下工作、学习和劳动之后所产生的脑力、体力的疲劳,必须经过充足的睡眠才能得以解除

22、。许多研究认为,睡眠除了保证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正常进行外,还与注意、学习和记忆等心理功能有关。人类这种觉醒和睡眠的交替是脑活动的节律。这种节律与人体多种功能所呈现的规律一样,是以一个昼夜为周期的。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外界(如倒班工作)和内在(如生理和精神的病理状态)的原因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人脑活动昼夜节律的破坏,即觉醒与睡眠关系的失调,也即睡眠失调(病理性的睡眠失调称为睡眠障碍)。而这种失调又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利影响,并会增加人在劳动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的不稳定性。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 二、倒班工作对睡眠及生理心理的影响 倒班工作已被认为是工业国中引起睡眠

23、紊乱的主要因素。倒班工人睡眠紊乱的发生率为10%90%(通常在50%)以上,而日班工人只有5%20%。倒班工作制引起的睡眠失调主要归因于生理节律的破坏。另外,睡眠紊乱还与工人的劳动周期和社会活动习惯也有联系;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从事倒班工作和夜间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倒班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昼夜三班制,昼夜两班制,还有少数昼夜四班制(所谓四六制)等。有的白班或夜班一周轮换一次,有的连续工作24小时后休息几天等。但无论哪种方式的倒班,都要与正常的睡眠发生冲突,这种觉醒和睡眠正常节律的破坏,对安全生产和职工的身心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倒班工作与某些官能性疾病有关系。其中,主要的官能性疾

24、病是肠胃病、睡眠失调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时可能产生轻度的头痛、神经过敏、手颤、注意力集中困难等,这些大都对安全生产有不利影响。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 尽管倒班工作对人体是不利的,但目前又不可能废除。所以,我们应尽量做到安排倒班合理化,把这种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的程度。有人经过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慢倒班,最快每周倒一次班。顺时倒班,上过早班之后适宜换中班,而不宜换夜班。两班之间最好有一段时间休息,不宜接连下去。改变就餐时间。早班就餐时间可安排为7时、12时、18时;中班就餐时间为15时、20时和夜间2时;夜班就餐时间为23时、凌晨4时和上午10时。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第三节睡眠失调因

25、素 三、睡眠不足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睡眠不足是指相对个人睡眠习惯,睡眠时间较少的情况。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比如患有失眠症或嗜睡症的人,他们在一般的休息时间里,不能达到恢复精力的睡眠效果,会经常出现睡眠不足的状态。睡眠不足对生产安全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它导致工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明显下降或紊乱,从而导致工作失误和事故的发生。根据对许多由于睡眠不足导致的事故的分析,看到在睡眠不足的状态下,易于发生下列变化: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 (1)注意集中困难,以致不能全面了解操作系统的情况,忘掉作业程序中的某些环节或出现多余动作。(2)感知觉迟钝,甚至发生错觉,思维混乱,动作准确性降低,即使努

26、力加以控制亦难以做到,有力不从心之感。(3)意识清醒程度(觉醒水平)下降,疲乏无力以致出现打瞌睡的情况。睡眠不足特别是由此造成的瞌睡状态,是很多事故的直接原因。引起睡眠不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病理性失眠症或睡眠障碍之外,大多是由于各种原因耽误了睡眠时间所致。如夏季高温季节,天气炎热难以入睡,特别是上早班的工人,下午直到晚上,天气较热难以入睡,到下半夜凉爽一些时又快要起床上班了,还有很多情况是由于忙于其他工作(如参加会议等)、家务社交或业余娱乐活动而耽误了睡眠时间,造成睡眠不足。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 第二节疲劳因素四、意识觉醒水平与作业可靠度 意识觉醒水平是指人脑清醒的程度。

27、有人提出的意识层次模型说明,中枢系统能否意识集中而注意于当前的活动,以有效而安全地进行其工作,依赖于意识水平层次的高低。睡觉时意识丧失,一切行为失去了可靠性;觉醒时,意识水平提高,中枢处理能力增强。意识层次理论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并根据研究给出了其相应的可靠度水平(最大值为1),如表37所示。认为人的内在状态可以用意识水平或大脑觉醒水平来衡量。人处于不同觉醒水平时,其行为的可靠性是有很大差别的。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 人处于0级状态如睡眠状态时,大脑的觉醒水平极低,不能进行任何作业活动,一切行为都失去了可靠性。处于第层次状态时,大脑活动水平低下,反应迟钝,易于发生人为失误

28、或差错。处于第、层次时,均属于正常状态,层次是意识的松弛阶段,大脑大部分时间处于这一状态,是人进行一般作业时大脑的觉醒状态,并应以此状态为准,设计仪表、信息显示装置等;层次是意识的清醒阶段,在此状态下,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决策能力、创造能力都很强,此时,人的可靠性比层次I时高十万倍,几乎不发生差错。因此,重要的决策应在此状态下进行,但该状态不能持续很长的时间。第层次为超常状态,如工厂大型设备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的意识水平处于异常兴奋、紧张状态,此时,人的可靠性明显降低,因此应预先设计紧急状态时的对策,并尽可能在重要设备上设置自动处理装置。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 表37 意识水

29、平与作业可靠度层次等级意识水平对注意的作用生理状态可靠度0无意识,神志昏迷零睡眠、癫痫发作0正常以下,恍惚不起作用,迟钝疲劳、单调、打瞌睡、醉酒0.9正常,放松被动的,内向的平静起居、休息,常规作业0.990.999 99正常,明快主动积极的,注意范围广,注意集中于一点积极活动时的状态 0999 999超常,极度兴奋、激动判断停止紧急防卫时的反应,慌张以至惊慌0.9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 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 一、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二、家庭关系二、家庭关系三、生活事件三、生活事件四、节假日四、节假日第三章第三章 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 安全生产

30、需要劳动者在稳定的情绪、平静的心境下集中精力地工作。可是,人每天都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不断与外界社会进行相互作用,几乎时刻都在与他人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往或联系。其间,社会人际关系不良、家庭冲突或各种生活事件等问题会经常发生,因此,对个体来说也就时常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冲突、挫折和沮丧或令人兴奋之事。在劳动过程中,对不少人来说,很难把这些心理矛盾和各种杂念全部排除在工作之外,以致造成分心或感觉及反应迟钝等情况,从而使作业失误增加、不安全行为增多,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本节讨论的内容,是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生活事件和节假日等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及作业可靠性的影响。第四节社会心理因

31、素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 一、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心理上的关系。人际关系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与个人直接联系的媒介,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础,是人们参加生产劳动、学习和日常生活及各种社会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工作积极性提高。相反,如果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一时又没有妥善解决,双方就会产生冷淡、敌视、忧虑或苦闷等心理状态。这除了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之外,还会导致人在劳动活动中心理和行为的不稳定,因此对劳动安全来说,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国外许多

32、研究证明,在不良的人际关系环境中工作,发生事故的比率比正常条件下要高,特别是上、下级关系紧张的地方,更容易发生事故。对个体人际关系的研究认为,与上级有对立情绪、与同事矛盾重重、与下级关系紧张的个体容易发生事故。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 2劳动群体中的人际冲突 人际冲突是指两个群体之间或个人之间在行为上的对立和争执等。人际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认识原因产生的冲突;(2)目标对立;(3)需要对象的异同;(4)攀比心理;(5)嫉妒心理;(6)由于小矛盾或潜在的不和未能及时疏通和解决,缺乏沟通而使误会不能消除等原因,也会导致冲突的发生;(7)管理上机构职责分工不明、有事无人

33、负责,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扯皮,也容易造成群体或个人之间的冲突;(8)分配不当;(9)宗派。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 二、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即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姻亲关系、血亲关系。家庭关系中主要的是夫妻关系,是维系家庭的第一纽带。其次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维系家庭的第二纽带。家庭关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在一定的家庭中生活,人们每天除工作、学习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因此,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好坏,对一个人的影响极大。更重要的是,家庭还是人们调节情绪和消除疲劳的场所。如果家庭关系和睦,人干完一天的繁忙工作,回到家里就能

34、得到休息和调养,以恢复体力和精力,有利于第二天的工作。有时在工作单位里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而心情烦闷,在家里通过向爱人或父母诉说,会得到安慰和劝解,情绪上就会平静下来。但如果家庭关系不好,整天闹矛盾,不但起不到这些作用,反而会使烦恼加深,以致劳动者在工作中亦表现为情绪消极,不能集中注意于手头的工作,易于发生事故。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家庭矛盾造成情绪郁闷而导致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案例是比较常见的。举例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 三、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个体生活中发生的需要一定心理适应的事件。包括负性事件和正性事件,并引起人情绪的波动。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件会使人们的

35、情绪发生较大的波动,如亲友亡故、夫妻分离、工作变化等等。这些事件无疑会对劳动者的作业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当然还应指出,由于各种生活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不同,其对人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心理学家将每种生活事件均赋予一定的数值来表示它们对人影响的大小,并设计了一个“生活事件量表”(见表38)。利用这个量表,这以使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数量化。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 进一步的研究指出,一年中个人发生的生活事件值的总和达到一定程度会对安全和健康造成影响。生活变化值超出150分便有可能导致疾病或发生意外事故。若超过300分,则几乎100会生病,发生意外事故或工作中发生差错的可能性

36、更大。将每种生活事件均赋以一定的数值来表示它们对人影响的大小,并设计了一个“生活事件量表”。利用这个量表,可以使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数量化。若分数累计低于30分,即生活较安定,则可保持心理的稳定和有利于身体健康。有时,生活当中的区区小事也有可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很大影响。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复杂纷繁的现代社会中的一员,相对于个体来说的正面的和反面的生活事件,几乎每日都在发生,它们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均会发生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而当这种作用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反映于劳动者的生产作业过程中时,就会导致人为失误的增加,更有可能发生工伤事故。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

37、 序号生活事件分值1配偶死亡1002离婚733夫妻分居654入狱635亲密家属死亡636本人受伤或生较大疾病537结婚508解雇479夫妻复合4510退休4511家属健康状况改变4412怀孕4013性生活问题3914家中增加人口3915工作调动3916经济状况改变3817好友死亡3718转行3619夫妻争执次数增加3620贷款超过一年净收入3121抵押或贷款到期3022工作职责改变2923儿女离家2924和配偶家人产生问题2925个人杰出的成就28表3-826配偶开始或停止工作2627入学或毕业2628生活状况改变2529个人习惯改正2430和老板之间出问题2331工作环境、时间的改变2032

38、搬家2033转学或换学校2034娱乐变更1935教会活动的改变1936社交活动改变1837抵押或贷款低于一年净收入1738睡眠习惯改变1639家庭聚会次数的改变1540饮食习惯改变1541放假1342圣诞节1243轻微违法11总分四、节假日 在节假日前后,比如在过节、休班、请假探亲等前后,比较容易发生事故,这似乎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比如,有的人过几天就要结婚了,在回家办喜事之前偏偏出了事故。家远的职工,在回家探亲前或者刚回来上班这些时间里,有时也容易出事故。更有退休前的最后一个班,以及接到信息回家奔丧,或请假探望重病的父母或家人等前后而发生事故的情况。在节假日前后,由于与假日有关的事情会在劳

39、动者的头脑中起干扰作用,使他们在劳动过程中容易注意分散,情绪不稳定。很显然,这些情况都会对安全生产产生不利影响。煤矿生产现场的致创因素较多,客观上要求每个劳动者必须集中精力工作,因此,在职工喜庆、婚丧、节假日前后,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者特别是基层管理干部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提醒职工要在离队前和归队后排除一切外在于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除此之外,在指挥生产、安排任务时,也要考虑采取有关措施,如安排较安全的工作,或派人与之配合监护等。作为职工个人,更要努力控制自己,在工作中绝不想工作以外的事情,以防患于未然。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第四节社会心理因素 第五节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第五节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

40、 一、噪声一、噪声 二、高温和低温二、高温和低温 三、照明三、照明第三章第三章 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 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包括照明、噪音、温度、湿度、色彩、粉尘、水汽、烟雾及工作场所的空间特点等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劳动者的生理;心理、安全性和舒适感等产生一定影响。一、噪声 1.噪声的概念 噪声在很多行业生产过程中是广泛存在的,有的还具有较高的强度,高强度的噪声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并且既有生理方面的危害,又有心理方面的严重影响,它是影响作业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噪声是现代生活中人们经常抱怨的对象,它污染环境,使人焦躁不安、注意涣散,甚至导致耳聋。因此,噪声是劳动的

41、自然环境中一种较大的有害因素。噪声对劳动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第五节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第五节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 2.噪声对劳动者生理的影响 (1)对听觉器官的损害 (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5)对内分泌机能的影响 3.噪声对劳动者心理的影响 (1)对感知觉的影响 (2)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3)对情绪的影响 (4)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4.噪声对劳动安全的影响第五节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第五节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 二、高温和低温的影响 温度对人的心理状态有着显著影响。高温对劳动者的心理影响包括知觉判断、反应能力、协

42、调能力、动作精确性、注意集中与分配以及心境等各个方面。而在寒冷或低温的环境中作业,人的作业可靠性也会下降。在寒冷的冬季中从事地面或野外作业的人员,以及采用冻结法进行立井施工的工人都会受到寒冷或低温的影响。在四肢受冻的情况下,由于关节僵化和皮肤感觉迟钝,造成动作灵巧性和准确性的降低,也会给工作带来不便和增加危险。1.高温对劳动者生理、心理的影响 (1)高温对劳动者生理的影响 (2)高温对劳动者心理的影响第五节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第五节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 2.寒冷或低温的影响 预防低温危害可抓好保护、训练与人类工效学三个方面的工作:用轻质新型材料制作防护服装(避免笨重的衣服妨碍行动);训练人们如何穿

43、用保暖服装,掌握冻伤的早期征象及工作中的作业要领等;机械设计方面应使机器容易操作,注意手柄与按钮的尺寸和距离等。另外,减少暴露于寒冷环境的时间,供应充足食品和热饮料等也是应该采取的措施。第五节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第五节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 三、照明 适当的照明是视觉的必要条件,而视觉为我们提供关于外界情况的约30的信息。良好的照明条件能提高近视力和远视力,提高识别速度,增进立体视觉,抑制与减少眼疲劳,因而它可作为降低事故频率的重要手段。现在照明与事故的关系已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管理部门根据劳动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照明条件,从而排除因照明不良而引起事故的可能,这是完全必要的。照明与安全生产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照明条件较差的情况不仅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衰退,还会由于能见距离缩短、对周围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物体辨别能力下降而导致诸多人为失误,从而造成各种事故的发生。因此,管理者必须努力改善生产环境的照明条件,为劳动者创造一个舒适柔和并具有足够照度的视觉环境,以利于安全生产。第六节 酒精与药物因素第五节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第五节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工作办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