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概说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概说参考答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先秦诸子概说参考答案1. “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史称东周之春秋战国。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都起源于这个时期。 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后来称全心全意的著作也叫“子”。现在特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 荀子等人物。百家一般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据汉书 艺文志 记载,有名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后来约有10家发展成了学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 人物和派别的总称,其中以儒家、道家、法家最为成就、传奇也最受争议!兵家代表有孙膑、庞涓,纵横 家的代表有苏秦张仪以及祖师鬼谷子。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政治:周王
2、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夺权。阶级关系:“士”阶层崛起,形成了一个专业的精神文化创造阶层。思想: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有渊博知识的文士。学派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思想墨家墨子(翟)墨子兼爱,非攻,用贤,节用儒家孟子孟子民贵君轻,仁政持续利用自然资源道家庄子(周)庄子齐物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帏非韩非子历史进步,法治,中央集权诸子百家:1、儒家(孔孟荀为代表)仁,义四书2、道家(老庄为代表)清净无为老子庄子3、墨家(墨子为代表)兼爱墨子4、法家(商鞅、韩非子为代表)刑名5、兵家(孙武、孙膑为代表)孙子兵法6、农家(许行为代表)7、名家(惠施、公孙龙为
3、代表)诡辩 公孙龙子8、阴阳家(邹衍为代表)五德终始说9、杂家(吕不韦为代表)吕览10、纵横家(张仪、苏秦为代表)4 .春秋儒家:孔子 道家:老子战国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名家:公孙龙子阴阳家:邹衍 纵横家:鬼谷子 农家:此派出自上古管 理农业生产的官吏.战国末期杂家:吕不韦小说家儒家、道家都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7年)创立的。儒家一一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道家一一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 一词来概括由老子 开创的这个学派由汉初开始的。这时,道家也被称为德家。墨家一一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子所创。只
4、知具体在(前468-前376)期间。法家一一其思想由春秋时的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最先提出,由儒家道家思想分化而来。 战国前期有两派,一以申不害为代表,一派以李悝、吴起、商鞅为代表。战国后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 者。农家一一许行(约公元前390-前315年),与孟子是同时代人。算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 思想的学术流派。又称“农家流”。阴阳家一一阴阳家是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学派,齐人邹衍是其代表人物。纵横家一一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 政治家。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鬼谷子。名家一
5、一萌芽于春秋末期,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一个思想派别,重视“名”(概念)和“实”(事) 的关系的研究。战国时称“刑名家”或“辩者”,西汉始称“名家”。杂家一一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杂家的代表性人物吕不韦(约前. 290前235年),战国末 年秦相。医家一一代表人物是扁鹊。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 历了七百多年。兵家一一兵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 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5 .战国诸子百家,儒道墨法最为声名显著,虽争鸣对立而实渊源流长。儒家鼻祖孔子,曾适周
6、问礼于道家 始祖老子;墨家出于儒家;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乃是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且韩非深受道家影响,解老 喻老即是明证。四家虽渊源深厚,然亦经历了争鸣、结合、重组的对立与融合过程。一、儒墨、道法四家的对立点与相同点。儒道墨法四家,就其对待“人”和“社会”而言,可以分为两类:1、儒家和墨家,两家虽表现为对立,然墨家出于儒家,故“天志”之与“天命”,“兼爱”之于“仁”, 何其相似!儒墨两家,均重视人与人之情感,表现为“以人为本”,关爱社会,只不过儒家是知识分子为 统治者着想,希望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山”的盛世,最终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而墨家则是手 工业者为下层劳动人民着想,建立一个“尚同”“尚
7、贤”的小生产者的乐园。2、道家与法家,法家与道家渊源密切,申不害、慎到,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深受道家影响。此两派虽然 社会观炯然不同,然出发点却很一致:都是从自然主义出发,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目的是恢复“结绳 而治”的“小国寡民”的氏族社会,其本质仍然是代表下层知识分子和劳动者;法家则从道家吸取了自然 主义,从自然动物性的“恶”来定位人本性,制定了法、术、势三结合的一整套统驭之术,专门为上层统 治者作独裁服务。二、儒道墨法在汉代以后的整合。虽然儒家和墨家,道家与法家各有相同之处,然而,因为各自立足 之本位不同,故自汉代始,不断整合。首先是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法道合流”,用道家来包装法家, 汉
8、初黄老之术盛行,其本体曰“道生法”,是为“道法家”。然而,因为其各自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特 别是汉武帝时,综合国力强盛,故这个联盟很快瓦解,因为统治者驭人则可,一切法“自然”则绝 对不能。故此时,董仲舒应运而生,“阳儒阴法”外加阴阳,即以法家为骨骼、以儒家为血肉肌肤、以阴 阳家为外衣装饰。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实际上是儒家和法家的有机结合,二者一拍即合,影响中国政 治历史两千余年。而自汉代始,道家和墨家也开始相互融合,它们亦和阴阳家,特别是先秦神仙方术相结 合,组建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即以墨家的严密组织与纪律,与道家的精神有机结合,而笼罩以神仙 方术阴阳五行。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何以自先秦严
9、重对立而于汉代如此结合?从根本上说,儒家法家都是为统治者着 想,道家和墨家均代表没落或下层知识分子,或劳动者的利益,各自所代表直接层利益一致。在先秦战国 时期,诸子百家明显带有区域性色彩,当是时,国家尚未统一,全国性的统一阶层亦尚未形成,故百家争 鸣、互相攻讦。一俟统一与一统,则全国文化整合,阶级、阶层整合,故诸子百家之儒道墨法重新有机整 合,瓦解构建、优势互补,也就不足为怪了。影响: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民本思想。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 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 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
10、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后经过不断发展最终脱颖而出,一枝独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了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基本精神。(2)启示: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百家之学之所以能够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良 好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同这时期思想自由的氛围分不开的。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的真精神,具有 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是文化繁荣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弥足珍贵。以史为鉴,我们
11、今天要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必须切实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6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否存在一种观点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存在的。翦伯赞认为,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以后,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被当作邪辟之说受到抑压,而儒家学说则被当作天经地义的真理 提升到一尊的地位”。中国通史纲要写道:“武帝即位不久,董仲舒提出了一个在理论上维护大一统的任务,就是 要求树立为封建专制政权服务的思想体系。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推崇儒术,罢黜百家以外的学派,只有 通晓儒学的人才能做官。从此,儒家经典逐渐成为学者们的主要教材,儒家学说成为占统
12、治地位的思想。”张传玺也指出,西汉前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亦很活跃,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武 帝即位,董仲舒就指出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基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儒家 学说逐步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翦伯赞、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不存在的。郭志坤认为: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采取了 “综合的办法”,“吸收了各种学派的思想,甚至包括对 立派的思想中的有用的东西,收罗进儒术这个思想体系之中,然后要人们去独尊,同时,对于思 想上的各派别,既不焚,也不坑,而是让其存在。“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13、,而实行放宽 思想限制的政策”,但“当时只是道家的思想武库里寻找无为而治的思想来作治国安民的法宝”,到“吴 楚七国之乱,暴露了黄老思想的局限性,这就迫使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兼合诸说的措施,寻求更加 适应统治的思想。”董仲舒“所鼓吹的儒术跟原始的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已经 糅合了各家各派的主张,成了 博采百家,自成一体的思想体系,它兼顾了各方,顺乎时务,也就成为 封建统治者得心应手的思想统治工具。”“董仲舒所提的罢黜百家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了,但实际 上百家并没有罢黜。相反,汉武帝的指导思想是博采百家,运用各家各派学说的长处,加以综合利用”, 即“汉武帝所独尊的儒术,实际上是一套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等各家各派思想的 封建专制理论”。为什么百家没有被罢黜,“这跟汉武帝所采取的某些做法有关”:“其一,允许多说 并存”;“其二,鼓励百端之学”;“其三,重用茂材异行者”;“其四,兴太学,养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