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谏逐客书》《与妻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谏逐客书》《与妻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1课 谏逐客书与妻书多维达标训练文言基础知识+课内文言文阅读+对接高考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招致、招揽治:治理搏:击打、拍打就:成就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B.至今治强C.弹筝理髀D.故能林其深答案B解析治:社会安定。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以殷承盛:多,众多B.功砥到今施:施加C.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让:辞让,拒绝*D.则是宛珠之簪、傅矶之珥 傅:附着,加上答案B 解析施:延续。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遂散六国之从B.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C.而陛下说之,何也D.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答案D解析
2、A项“从“同“纵”。B项“内”同“纳”。C项“说”同“悦”。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中取由余于戎A.便耳者,真秦之声也B.故能明其德答案A解析 两个“也”是标志词,应当断开。“当”修饰“学识”,应当断开。“行事”是谓宾结 构,“悖谬无义”是并列结构,应当断开。“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 “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 两句是状语后置句。综上,选A。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论有两体,一日史论,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 史公日”。二日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过秦
3、 论等。B.荀卿:荀子,名况,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被世人尊称为“卿”。曾游学于齐,三为 祭酒,后赴楚国为兰陵令,著书终老于楚。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C.诗: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 诗歌,后删定为3()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D.三代:文中的三代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该词一直到战国时期,都是指夏、商、西周。 秦朝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东周。答案B解析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2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
4、斥了苏轼的谬论,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型的史论。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 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C.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 荀子的学说,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D.此文旨在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 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答案D解析 此文旨在反驳苏轼对李斯的评价,批评李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错误,进而 论及人臣事君的问题。2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知
5、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译文: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译文:答案(1)明知他不讲正义却勉励他去做,认为天下人将原谅我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因 而不会怪罪我。(得分点:“义”“劝”“谅”“于吾君”“吾罪”,句意对即可)况且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而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因为富贵的 考虑,招致天下的混乱。(得分点:“乱”“以”“易”“谋”“贻”,句意对即可) 25.作者写作李斯论的用意是什么?(3分)答:答案 文章意在批评迎合君主心思、趋附世俗所好的恶劣风气。告诫人们,如果一国的臣子都 善于窥探君
6、王的喜好,用趋附时势来迎合残暴放纵的君主而加大对自己的宠幸,最终会导致国 家的祸乱。【参考译文苏东坡说李斯用荀子的学问扰乱天下,这是不对的。秦朝扰乱天下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 也不曾用他的学问来事奉秦国。在秦的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了商鞅并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烧了诗经尚书,明 确法家的治国理念,设置藏奸不告之罪和连坐之罪,并且禁止他国来游以求仕进的人。凭借秦 国的便利地形,采用商鞅的治国方法,富强了几代,兼并了诸侯,一直到秦始皇的时候。秦始 皇时,完全采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协助他,说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促成 了秦朝的混乱,然而假使李斯不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来就会自己去做而不
7、厌倦。为什 么呢?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觉得严峻的刑法带来方便已经很久了,这之后世代便习以为常, 不知其弊了。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那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 自己获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去掉夏、 商、周三个朝代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焚烧诗经尚书, 坑杀有学问的人,毁灭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来责罚众人,季斯不是实行他的学说啊, 不过是趋奉现时的主子罢了。假若他所经历的正好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国之法将不 会出自商鞅之法,这不是因为他要做仁爱之事,也是因为他趋奉现时的主子罢了。君子做官,升官
8、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要说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就 算学问见识很恰当,他们看见自己的国君做事,不合常理、不讲正义,在自己的家中痛心不已 皱着眉头,却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声誉,明知他不讲正义却勉励他去做,认为天 下人将原谅我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因而不会怪罪我;明知他将失去国家而去做的,是认 为轮到我自己或许可以免于惩罚啊。况且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而 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因为富贵的考虑,招致天下的混乱,本来就有终身安享富贵欢乐,而将祸 患留给后人,他自己却安闲得像没有制造祸患一样的人。唉!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先遭受五 刑灭了三族,这是上天要诛杀恶人
9、,也有一定的时候并且是报应可靠的啊!况且人有做善事从别人那里接受教诲的,没听说做坏事也一定要从别人那里学来的。荀子 称颂先王并且赞扬儒学治世的功效,虽然其中有所偏失,但大体上还是找到了太平社会的关键。 而苏轼把李斯的祸患怪罪到荀卿头上,不是(离真相)太远了吗?实行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 是商鞅啊;舍弃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是李斯啊。商君禁止游学世族的游历,而李斯劝谏秦 王不要驱逐客卿,他们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国方略,然而最终做法与商鞅相同,难道 那还是他本来的心志吗?宋代的时候,王安石用平生所学,设置熙宁新法,他之后章惇、曾布、 张商英、蔡京这些人,何尝学习的是王安石的学说呢?因而认为王
10、安石的新政促使了宋朝的灭 亡,这和李斯的事情很类似。世人说法家和权术的理论足以使别人的国家灭亡,本来也是。我 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国君的隐情,一切全部从满足君王的喜好做事的人,这样的人是最可 怕的啊!是最可怕的啊!C.蚕食诸侯 *D.却宾客以业诸侯 答案C解析C项和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向西;像蚕那样。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畅快。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彰明。D项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在谏逐客书中,它 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B.谏逐客书中的“六国”指的是与秦国并
11、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C. “丹青”中的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 颜色,丹青就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 民的代称。答案B解析B项说法有误。谏逐客书中的“六国”指的是“合纵”抗秦的六个诸侯国韩、 魏、燕、赵、齐、楚,不包括郑、卫。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恐汝不察吾衷*衷:衷情B.虽不谓吾言为是是:正确C.适冬之望日前后 适:恰逢D.汝其善抚之,使之自我肖:相像,类似【答案】A【解析】A项,“衷”的意思是“内心”。7 .
1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称心快意,几家能骰B.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C.散六国之从D.汝幸而偶我【答案】D【解析】A项,“鼓”同“够” ;B项,“念”同“廿” ;C项,“从”同“纵8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意洞手书*C.卒不忍独善其身B.瓜分之日可以死 *D.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答案】C【解析】选C。C项,“善”是使动用法,其余三项是名词作状语。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汝之有身也 *A.亦以天下人为念B.汝可以模拟得之C.汝不必以无侣悲D.以今日事势观之【答案】C【解析】C项与例句都
13、是连词,因为。A项介词,把。B项介词,凭。D项介词,拿。10 .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答案】D【解析】D项,“所以” 一词表原因,不表结果。现代汉语表结果。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 谏逐客书中,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3)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 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 答案(
14、1)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2)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3)是使国无富利之实 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T6题与妻书(1)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 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 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2)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毅?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
15、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 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 谋永福也。汝其勿悲!(3)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日:“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 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也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4)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 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
16、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 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 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5)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 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 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 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
17、不当死 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 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 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 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6)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 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 悲。(7)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丕是处然谙之又恐汝旦旦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 而使汝担忧,
18、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 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 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8)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12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限3处)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答案】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解析】正确标点为: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13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誉属B.意映蚓型如晤C.吾居九家之下遥闻汝哭声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效【答案】D眷属:这里特指夫妻。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九泉:地下深处。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 四鼓:即四更,指夜晚2点4点。【解析】D项,四鼓是凌晨1点到3点。14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B.本文抒发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反映了一个民主革命战士高尚的 内心世界,表达了一个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C.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既表
20、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 激昂慷慨。D.理贯于情,情中见理“全篇语言华美,感情色彩浓烈,体现了英雄本色和儿女情长的 和谐统一。【答案】D【解析】D项,“语言华美”错。本文语言质朴,直抒心声。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毂?译文:(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文:【答案】(1)可是遍地血腥阴云,满街狼狗(横行),有儿家能够称心如意(地过日子)呢?敬爱自己的老人,要扩大到敬爱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小孩,要扩大到爱护别人的小 孩。【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遵循直译的原则,要落实好重要实词和虚词
21、 及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16 .与妻书中作者是以什么主线来表达衷情的?【答案】全文以“忍悲为汝言”的“吾衷”为主线,结合抒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表达了 “吾 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三对接高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孙文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崛,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持,跛暗者屡,死事之惨,以至妥 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 飞,浩气四塞,字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 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
22、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 寿。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罩之建 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 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义法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 方炽,机陛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 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 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
23、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 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选自梦想与路径:1911一2011百年文萃,有删改)【注】跋倍:遭受挫折。机隍:(局势、局面、心情等)不安定。17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限3处)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答案】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解析】本句中,“草木” “风云”“全国” “乃”前都要断开,且前两句句式整齐,构成对偶句。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亥,即辛亥年
24、,属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其中,“辛”为十天干之一,“亥”为十二 地支之一。B.碣,刻石中的一类形制。汉代以前的刻石没有固定形制,大抵刻于山崖的平整面或独立的自然 石块上,后人将刻有文字的独立天然石块称作“碣二C.史迁,即司马迁。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D.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 体例、作者情况的文章。序只能写在文章的前面。【答案】D【解析】选D。序也可放在书的后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19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对偶、比喻、排
25、比、夸张等手法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认为它与武昌起义一样极大 地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进程。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十年之后才有烈士事迹的编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政局动荡。C.作者有感于当时形势,奋笔直书,痛斥黑喑势力气焰嚣张,呼吁后来人继承先烈遗志。D.鉴于黄花岗起义失败,作者深感必须发动民众,说明了作者思想的转变和进步。【答案】A【解析】没有使用排比手法。20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译文:(2)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译文: 答案:(1)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仅仅对他们
26、的英勇事迹发表 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的人的羞耻啊。(2)我写这篇序文,既为沉痛地悼念先烈,也希望用它来作为对阅读这本书的国人的勉励。 附【参考译文】清朝末年,革命党人历尽艰难险阻,以坚强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跟人民的敌人交锋搏斗, 所受的挫折不止一次,牺牲情形的悲壮,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包围攻打两广总督衙门的战役 最为突出。我党的精华,全部被烧毁,那个损失可以说是太大了!然而这场战役,碧血到处飞溅, 浩然正气充满四方,草木为他们满含悲伤,风云因他们变了颜色,全国人民长期隐藏抑制的情绪, 这才大大振作奋发起来。(对清朝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波涛冲击山沟一样, 无法遏止抑制,不到
27、半年武昌起义的大革命就因此成功。那么这场战役的价值,简直可使天地惊 骇、鬼神哭泣,其和武昌革命这一战役一同长存而为后人纪念。但是自从民国开始建立,变乱纷纷而来,(使得)黄花岗上的烈士坟墓,还埋没在荒野杂草之 间。自烈士们牺牲以后拖延了七年,才有烈士坟墓墓碑的修建;拖延十年,才有烈士事迹的编辑。 而七十二烈士中,有的虽有事迹记载却记述得不够详细具体,有的只留存姓名而没有(记下)事 迹,更严重的是有的连姓名都不可查考,就好像历史记载的田横的事迹,即使凭着司马迁的善于 为游侠作传(的手笔),也不能够给五百个壮士一个个立传,这就越发使人悲痛啊!邹海滨拿他所编辑的黄花岗烈士事略这本书请求我为它写篇序言。
28、那时候,我正为了 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帅军队。看看国内,敌人的气焰正嚣张,(国家)倾危不安的迹象, 比清朝末年还要厉害;而我在三十年前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就是被许多烈士不惜牺牲 生命去争取的主张,还和过去一样不能(被)实行,那么我这次行动所肩负的责任,比三十年前更 加重大。假如全国的人都以这些先烈的牺牲精神为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奋斗,帮助我完成这个重 大的责任,实现我们建立真正的中华民国的理想,那么这一部创建民国的用鲜血写成的历史,就 可以流传后世而永垂不朽;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仅仅对他们 的英勇事迹发表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的人的羞耻啊。我写这篇序文,既
29、为沉痛地悼念先烈,也希望用它来作为对阅读这本书的国人的勉励。(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5题。李斯论清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 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节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 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 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 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
30、,而一切 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 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 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 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 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 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
31、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 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 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 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 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 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有 删改)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 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B.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整于私家之居而 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C.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 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D.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 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